熱門搜索

專題文章

北灣街巷──新馬路的前奏

新馬路作為今日澳門市中心的地標,今日成為澳門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條重要的景觀軸線,遊客必到之處。新馬路自開通以來,整個世紀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馬路的出現,就如本地建築界對拓寛街道的術語:割街,是一種機械式的切割,將原來內港的街道肌理、脈絡如外科手術一樣切開,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馬路與周邊街巷的不協調又充滿趣味的現況。如今再追憶,未有新馬路前的內港區,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專題文章

媽閣廟建築群及其石刻——山門、牌坊、石殿、弘仁殿

在早期藝術作品中的媽閣廟,即便其重點描繪對象是廟宇,亦多旁及建築物周邊的山體、林木、空地甚至水體,可以反映出媽閣廟作為一個藝術題材,所指並非單一的廟宇建築,而是一個場景或景觀——媽閣景觀。這是媽閣廟作為園林式廟宇的建築特色所在,即其建築既為廟宇,亦為園林。前者主體為山門、牌坊、石殿、弘仁殿、圓門、正覺禪林、觀音閣,後者則是山體與摩崖石刻,兩者在觀感上構成一個整體。

專題文章

小車票,大里程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員。他們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個側肩布袋,袋邊用橡皮圈繫着一個打孔機,袋內放有一疊疊車票。

專題文章

澳門墳場:離島篇

澳門半島的墳場主要受到西方宗教的影響,充滿了異域文化特色,而離島的墳場則更多地保留了更多中國傳統元素,體現出澳門的社會特徵及濃厚的社團文化。

專題文章

康真君廟神祇:華佗

康真君廟裡的“華佗殿”是創廟時就建的,供奉三國時著名的神醫華佗。

專題文章

澳門基本法與回歸祖國之路

《澳門基本法》這個詞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詳,琅琅上口,作為澳門特區的憲制性文件,《澳門基本法》除了擁有崇高的法律地位,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涉足我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也對澳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等奠定了發展的框架和基礎,今天我們看到澳門特區的發展面貌和成果,正是得益於《澳門基本法》的制度保障。

專題文章

康真君廟神祇:三眼華光與五通神

康真君廟內有“五通聖殿”,供奉“五顯靈通華光大帝”及“五群真”,據殿旁木刻所記,是1949年由姚芬、姚滿等善信所立。

專題文章

澳門圖書館的現代化進程

公共圖書館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知識自由和資訊自由意識的啟動。如果說普及教育是社會脫離愚昧的平台,那麼公共圖書館是將這平台擴大的催化劑,更是人類步向文明的台階, 它較學校教育更超脫之處是以無償的形式為社會提供服務。誠然,圖書館從以藏為主,供帝王將相、名儒雅士等享用的封閉模式走向開放,藏用並重,面向社會,為公眾服務這一轉變並非平坦之道。

專題文章

閱讀老字號之中菜館與包辦館

1930年代,在福隆新街與怡安街的番攤館附近,常有公子哥兒們夜夜笙歌,為博“美人”歡心,一擲千金在所不惜,於是在該處一帶衍生出來的粵菜館,標榜為“撚手小菜”。

專題文章

媽閣廟的碑刻

在中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刻辭中,碑刻佔有重要的地位。碑刻常見於山川名勝、陵墓、宮殿、寺廟、園林等古建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又以宗教寺廟碑刻,在碑刻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建築藝術的角度而言,碑刻也是一種建築要素,與建築物互相依存。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而言,碑刻與建築物互不分離,是記載建築歷史、保存和傳播建築文化內涵的特殊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   發佈時間
  •   精選
  •   熱門
  •   隨機探索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