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早期的都是以民间机构为主。1569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了仁慈堂,这是澳门最早的慈善组织,其后较重要和具影响力的华人慈善社团组织有1871年成立的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和1892年成立的澳门同善堂。另外,澳门早期的华人大多来自广东和福建,他们的一些大姓大族,如赵姓、蔡姓、沈姓逐渐成为宗社组织,起到扶助团结族人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社会发展,加上市民对社会服务的关注,澳门的社会服务日渐增加,除了上述社团组织,还有澳门明爱、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多家民间社团,亦向社会提供多类型的社会福利服务。这些民间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日益多元和专业,亦积极与特区政府合作,共同使澳门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直到2019年6月,澳门共有超过1,300个社会服务社团,当中包括慈善组织、同乡会、坊会、联谊会和互助会等。
参考资料:
娄胜华:《消逝与新生:澳门民间结社的变迁及其线索》,载吴志良、金国平、汤开建主编:《澳门史新编》(第三册),澳门基金会,2008年。
娄胜华:《从救济到公益:澳门慈善发展观察》,载《行政》,第25卷,总第97期,2012年第3期。
“社团”,载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印务局网:https://www.io.gov.mo/cn/entities/as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