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
公共图书馆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著知识自由和资讯自由意识的启动。如果说普及教育是社会脱离愚昧的平台,那么公共图书馆是将这平台扩大的催化剂,更是人类步向文明的台阶, 它较学校教育更超脱之处是以无偿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诚然,图书馆从以藏为主,供帝王将相、名儒雅士等享用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藏用并重,面向社会,为公众服务这一转变并非平坦之道。
源起与流变:澳门社团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进行群体性文明活动的组织形式,社团在澳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神缘组织(庙宇)到世俗性慈善组织,再从职业性社团到知识性社团,澳门社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澳门图书馆与国际组织
澳门作为一个自由和对外开放的小城,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与外部世界有着广泛和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系。澳门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从它所签署的多边协定可见一斑。截至2016年,适用于澳门的多边国际公约共计607项,涵盖外交与国防、民航、海关、经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与体育、海事等方面。
澳门旅游攻略(1867年)
旅游指南是现今不少人出门旅行的必备用品,包含当地的景点、交通方式、饮食等各种旅游资讯。而早在1867年,梅辉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专门关于澳门的旅游攻略,涵盖澳门历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筑及名胜古迹等资讯,对当时的来澳旅客相当实用,而这些内容对于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今世代而言,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澳门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本文将与读者一同揭开这本攻略,穿越时光,来一趟十九世纪的澳门之旅。
澳门锚地——沙沥
第四条跨海大桥“澳门大桥”即将在今年建成通车,大桥其下的海面又再进入公众视野。许多朋友可能不知,现时友谊、澳门两条大桥横跨而过的澳氹之间海面,在17至19世纪中叶时名闻中外,许多地图、环球旅游书和中外商务指南都有提及。
澳门货币监管
货币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执行货币监管的机构一般为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因其“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三项重要职能,也成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由于澳门的特别行政区地位,政府拥有货币发行权,澳门并不存在一般意义的中央银行。但正如陈守信先生在《澳门中央银行制度的实务运作》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澳门金管局虽然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中央银行,但履行中央银行的多项职能,货币监管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慈善公益机构。仁慈堂起源于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摄政王唐娜.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创立向穷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后,葡萄牙各海外属地以至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仁慈堂。澳门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达澳门,眼见澳门的孤寡贫民生活无依,有些更染上痳疯病,因此,他于次年(1569年)创办了澳门仁慈堂。
澳门战役的缘由——葡萄牙与荷兰为何爆发战争?
1622年6月24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队登陆澳门,与葡萄牙人爆发激烈的战斗,人称“澳门之役”。然而,这场战役为何会在澳门发生——荷兰人只是纯粹为了争夺在远东的贸易而攻打澳门吗?英国人又为甚么与荷兰人结盟封锁澳门?尽管这是澳门的一件历史事件,但背后可以追溯到大半世纪之前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些看似与澳门无关的事情,引致葡萄牙与荷兰不和,最终在1622年上演“澳门之役”。
走进德成按
在电影里经常见到,当主角走投无路、身无分文时,来到当铺大门前,看着手上最后一件值钱、也是最有感情的物品,舍不得把它交给“朝奉”,然后换来少许钱救急。虽然在情节上会略有夸张,但说当铺是古代的“穷人的银行”,实不为过。
源起与流变:澳门社团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进行群体性文明活动的组织形式,社团在澳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神缘组织(庙宇)到世俗性慈善组织,再从职业性社团到知识性社团,澳门社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双拟”角色及其变化:澳门社团功能
澳门素有“社团社会”的称号,一直以来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回归前葡管澳门实行的是间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会中下层,也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中下层社会通过社团(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团)实行社会自治,使得社团出现“拟政府化”与“拟政党化”功能(简称“双拟”功能)。
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慈善公益机构。仁慈堂起源于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摄政王唐娜.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创立向穷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后,葡萄牙各海外属地以至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仁慈堂。澳门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达澳门,眼见澳门的孤寡贫民生活无依,有些更染上痳疯病,因此,他于次年(1569年)创办了澳门仁慈堂。
源起与流变:澳门社团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进行群体性文明活动的组织形式,社团在澳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神缘组织(庙宇)到世俗性慈善组织,再从职业性社团到知识性社团,澳门社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双拟”角色及其变化:澳门社团功能
澳门素有“社团社会”的称号,一直以来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回归前葡管澳门实行的是间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会中下层,也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中下层社会通过社团(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团)实行社会自治,使得社团出现“拟政府化”与“拟政党化”功能(简称“双拟”功能)。
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慈善公益机构。仁慈堂起源于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摄政王唐娜.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创立向穷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后,葡萄牙各海外属地以至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仁慈堂。澳门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达澳门,眼见澳门的孤寡贫民生活无依,有些更染上痳疯病,因此,他于次年(1569年)创办了澳门仁慈堂。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