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货币发行制度
澳门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基本规定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澳门基本法》)第108条,该条规定:“澳门元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澳门货币发行权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货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澳门货币的发行制度和准备金制度,由法律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授权指定银行行使或继续行使发行澳门货币的代理职能。”以《澳门基本法》第108条为依据,1995年1月30日发布的第7/95/M号法令(澳门特别行政区发行货币制度大纲,以下称之为《货币发行制度》),详细规定了澳门的货币发行制度。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库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秘道的都市传说,例如香港礼宾府的秘道、台北圆山饭店的密道等。当然,澳门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传说,当中最广为流传的秘道在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澳门葡京酒店的装饰艺术
葡京酒店盛载着澳门人的集体回忆,建筑物具有西方设计特式,配有中国民间风水神话传说,室内的装璜,瑰丽堂皇,尽显贵族气派,东座酒店大堂和西座新翼的设计,贯彻了装饰艺术风格,大堂的经典马赛克帆船阵壁画,具有摄人的魔力,百看不厌,巨型水晶吊灯令人印象难忘,场内每个角落都布满了中西古董珍品,尤如博物馆一样丰富,小城有着这么一个文化艺术的宝藏,要多加了解,珍惜和传承。
何东图书馆之前世今生
位于圣若瑟修院旁的何东图书馆,与修院同样作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于2005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这座集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园林式图书馆,地处磨盘山(岗顶前地3号)。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澳门现今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但约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于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尽管如此,当时亦已见巴士的雏形。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澳门早于1919年就有名为“自由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当时在市区主要地点设站,前往关闸马路。至1925年,发展为“街坊车”,街坊车由廉价大货车改装,在货斗上装设木座椅,再加上盖以遮风挡雨,车内更分设头等及二等车厢,主要行走内港区、新马路、水坑尾、荷兰园及关闸,成为巴士的雏型。
供水与城市发展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这是中国早于春秋时代,政治家管仲提出的一套城市发展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围绕着供水问题,没有足够供水,城市经济就不可能发展起来,至于城市轮廓的规整与否反而是其次。
半世纪的澳门巴士服务——现代化与蜕变
半个世纪以来,澳门的公共交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蜕变,从巴士空调化、环保巴士的引进,到小巴变大巴等的沿革,可见澳门的公共交通不但以乘客体验为中心,更因时制宜、配合城市的发展步伐而作出相应的革新。澳门的公共交通不但侧面反映着小城的发展,更与澳门共同成长及历经蜕变。
自来水与楼房
今天在澳门城市的楼宇中,只要扭开水龙头,就可以得到洁净的食用水。然而,在1932年由黄烈、王金玲合资创立的「澳门自来水公司」以极基本及简单的方法供应食用水之前,澳门的房屋在建造时并没有装设供水喉管,虽然,早在一份1912年的「澳门民间建屋及屋宇宜合卫生章程」内规定「屋有自来水管者,不能直接厕所或能损卫生之处所,必须设造水池隔开」。
新马路的诞生——一场划时代的开路工程
新马路和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可以说是澳门市中心的代名词。虽然人人称之「新马路」,但实际上她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跻身老街之列(虽然无法与邻居营地大街相提并论)。新马路的诞生可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大工程,但为何政府会有开辟新马路的打算?是谁设计这条街道?新马路又是如何开辟?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下)——藏身于秘道的传教士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库传说,但秘道的传说并不只有一个,另一个说法是秘道曾经是昔日传教士们的避难通道,后来这个说法又衍生成为一个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库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秘道的都市传说,例如香港礼宾府的秘道、台北圆山饭店的密道等。当然,澳门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传说,当中最广为流传的秘道在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映山湖畔:细数澳门的水库
澳门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塘和水库,它们不止是本地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水塘周边用作公园和步行径,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不过,这些水塘和水库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
水.慌——澳门水荒的历史(1948 – 1967)
水荒,一个大家时常从老一辈口中提到的艰苦经历,人们需要到街上的水车去购买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过活。哪么在澳门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样打乱居民的日常?澳门又是怎样摆脱水荒的日子?这次我们将回顾在1948年至1967间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战之后澳门水荒的历史。
相思瀑布畔葡萄牙语“取水碑”铭刻作者小考
在澳门开埠之前,浪白滘区域不仅是中外互市的场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明清等历史时期,浪白滘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将西江口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把珠海、澳门、香港、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起来进行历史与贸易研究。
澳门水史——回顾澳门百年供水的演变
水是生命的泉源,不论饮用和生活都离不开用水。在自来水普及之前,澳门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维生。踏入二十世纪初,澳门城市发展和卫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门开始发展自来水供水系统,供应经过滤和消毒的淡水给居民。然而,澳门缺乏充足的淡水源,因而在1960年代起与内地政府共同处理供水的问题,包括在珠海修建大型水库及建立输水网络,解决澳门的供水问题。这篇文章将向大家回顾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何从本地水源转向西江水。
从中外历史文献重考“Lilao/Nilao”与“亚婆井”的历史
澳门学中,有一个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疑点重重的问题,即所谓的“泥流泉”。作者将在仔细爬梳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就其词源与词义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新马路的诞生——一场划时代的开路工程
新马路和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可以说是澳门市中心的代名词。虽然人人称之「新马路」,但实际上她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跻身老街之列(虽然无法与邻居营地大街相提并论)。新马路的诞生可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大工程,但为何政府会有开辟新马路的打算?是谁设计这条街道?新马路又是如何开辟?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下)——藏身于秘道的传教士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库传说,但秘道的传说并不只有一个,另一个说法是秘道曾经是昔日传教士们的避难通道,后来这个说法又衍生成为一个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库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秘道的都市传说,例如香港礼宾府的秘道、台北圆山饭店的密道等。当然,澳门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传说,当中最广为流传的秘道在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映山湖畔:细数澳门的水库
澳门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塘和水库,它们不止是本地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水塘周边用作公园和步行径,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不过,这些水塘和水库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
水.慌——澳门水荒的历史(1948 – 1967)
水荒,一个大家时常从老一辈口中提到的艰苦经历,人们需要到街上的水车去购买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过活。哪么在澳门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样打乱居民的日常?澳门又是怎样摆脱水荒的日子?这次我们将回顾在1948年至1967间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战之后澳门水荒的历史。
相思瀑布畔葡萄牙语“取水碑”铭刻作者小考
在澳门开埠之前,浪白滘区域不仅是中外互市的场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明清等历史时期,浪白滘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将西江口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把珠海、澳门、香港、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起来进行历史与贸易研究。
澳门水史——回顾澳门百年供水的演变
水是生命的泉源,不论饮用和生活都离不开用水。在自来水普及之前,澳门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维生。踏入二十世纪初,澳门城市发展和卫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门开始发展自来水供水系统,供应经过滤和消毒的淡水给居民。然而,澳门缺乏充足的淡水源,因而在1960年代起与内地政府共同处理供水的问题,包括在珠海修建大型水库及建立输水网络,解决澳门的供水问题。这篇文章将向大家回顾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何从本地水源转向西江水。
从中外历史文献重考“Lilao/Nilao”与“亚婆井”的历史
澳门学中,有一个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疑点重重的问题,即所谓的“泥流泉”。作者将在仔细爬梳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就其词源与词义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