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城墙与城门
城墙和城门在澳门的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建立定居点以来,澳门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和葡萄牙在远东的重要据点,随着贸易活动的增多和人口的增加,防御需求渐长,葡萄牙人逐渐建设了完善的军事防御系统,包括炮台、城墙以及多座城门。这些防御设施不仅作为澳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防御策略,也划定了昔日葡萄牙人租居范围,是城市历史变迁的独特见证。
水村山郭——水神信仰与澳门的聚落
澳门位处珠江三角洲,自明中叶开埠以来,葡人入居,藉东西方各国银丝贸易,国际贸易航道开通,成为世界商港。至明清易代之际,因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剧变而衰落,及至清康熙开海、乾隆一口通商等政策,在广州贸易体系之下,澳门又迎来百多年的繁荣。及至清末鸦片战争,十九世纪中以后的国际形势、航海技术、贸易规则大幅演变,澳门作为东亚一个重要港口的角色,渐渐淡出舞台。澳门港口的重要性虽然不断下降,但作为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依然深植其中,当中包括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埋在㓥狗环的尸骨: “百鸟巢”主人汤玛斯.比尔的末路
1842年1月12日,几位葡萄牙人青年在澳门东北的㓥狗环海滩玩耍时,发现了一具严重腐烂的遗体——这位死者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名居于澳门的英国富商,他的死亡诉说著澳门在十九世纪初期鸦片贸易的风云。
卖水艇、担水妹与泡水铺——那些消失的「水」行业
昔日的供水条件与居民的用水习惯,使得一些与水有关的行业应运而生,如卖水业、送水业和泡水业等,但随着现代化供水系统的出现,这些行业随之成为历史,本文将细说这些已消失的「水」行业。
镜湖医院慈善会
镜湖医院慈善会创建于1871年,据《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会史》记载,彼时澳门的一般劳苦大众,“其处境穷困,生计无依,瘴疾天灾,沦落街头,蹲足于破簷烂屋之中,拾破营烂以寻觅二餐餬口,时遇流疫或风灾水患,满目惨状⋯⋯鉴此,在澳门之慈善人士及商行,发起组织慈善团体,专司医疗,赈灾救济贫苦。”
从中外历史文献重考“Lilao/Nilao”与“亚婆井”的历史
澳门学中,有一个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疑点重重的问题,即所谓的“泥流泉”。作者将在仔细爬梳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就其词源与词义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周游全澳的蟾蜍石传说
至今民国大马路20号与22号之间对开的西环湖中,仍隐约可见一块只有10%露出湖面的“蟾蜍石”,此石高约1米,宽约两米,不断有水泡从“蟾蜍”原来塞着水泥已部分被浪冲脱的“口”中冒出。
澳门旅游攻略(1867年)
旅游指南是现今不少人出门旅行的必备用品,包含当地的景点、交通方式、饮食等各种旅游资讯。而早在1867年,梅辉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专门关于澳门的旅游攻略,涵盖澳门历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筑及名胜古迹等资讯,对当时的来澳旅客相当实用,而这些内容对于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今世代而言,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澳门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本文将与读者一同揭开这本攻略,穿越时光,来一趟十九世纪的澳门之旅。
澳门坟场:旧基督教坟场
旧基督教坟场位于澳门半岛凤凰山上的白鸽巢前地,与东方基金会相连,并与白鸽巢公园、花王堂斜斜相对。该坟场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督新教在澳门发展的重要见证。
新马路的诞生——一场划时代的开路工程
新马路和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可以说是澳门市中心的代名词。虽然人人称之「新马路」,但实际上她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跻身老街之列(虽然无法与邻居营地大街相提并论)。新马路的诞生可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大工程,但为何政府会有开辟新马路的打算?是谁设计这条街道?新马路又是如何开辟?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下)——藏身于秘道的传教士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库传说,但秘道的传说并不只有一个,另一个说法是秘道曾经是昔日传教士们的避难通道,后来这个说法又衍生成为一个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库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秘道的都市传说,例如香港礼宾府的秘道、台北圆山饭店的密道等。当然,澳门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传说,当中最广为流传的秘道在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映山湖畔:细数澳门的水库
澳门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塘和水库,它们不止是本地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水塘周边用作公园和步行径,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不过,这些水塘和水库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
水.慌——澳门水荒的历史(1948 – 1967)
水荒,一个大家时常从老一辈口中提到的艰苦经历,人们需要到街上的水车去购买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过活。哪么在澳门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样打乱居民的日常?澳门又是怎样摆脱水荒的日子?这次我们将回顾在1948年至1967间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战之后澳门水荒的历史。
相思瀑布畔葡萄牙语“取水碑”铭刻作者小考
在澳门开埠之前,浪白滘区域不仅是中外互市的场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明清等历史时期,浪白滘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将西江口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把珠海、澳门、香港、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起来进行历史与贸易研究。
澳门水史——回顾澳门百年供水的演变
水是生命的泉源,不论饮用和生活都离不开用水。在自来水普及之前,澳门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维生。踏入二十世纪初,澳门城市发展和卫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门开始发展自来水供水系统,供应经过滤和消毒的淡水给居民。然而,澳门缺乏充足的淡水源,因而在1960年代起与内地政府共同处理供水的问题,包括在珠海修建大型水库及建立输水网络,解决澳门的供水问题。这篇文章将向大家回顾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何从本地水源转向西江水。
从中外历史文献重考“Lilao/Nilao”与“亚婆井”的历史
澳门学中,有一个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疑点重重的问题,即所谓的“泥流泉”。作者将在仔细爬梳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就其词源与词义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新马路的诞生——一场划时代的开路工程
新马路和议事亭前地(喷水池),可以说是澳门市中心的代名词。虽然人人称之「新马路」,但实际上她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跻身老街之列(虽然无法与邻居营地大街相提并论)。新马路的诞生可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大工程,但为何政府会有开辟新马路的打算?是谁设计这条街道?新马路又是如何开辟?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下)——藏身于秘道的传教士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提到大三巴秘道的金库传说,但秘道的传说并不只有一个,另一个说法是秘道曾经是昔日传教士们的避难通道,后来这个说法又衍生成为一个鬼故事……
大三巴的秘道传说(上)——牌坊下失落的金库
很多地方都流传着秘道的都市传说,例如香港礼宾府的秘道、台北圆山饭店的密道等。当然,澳门也少不了自己的秘道传说,当中最广为流传的秘道在澳门的地标——大三巴牌坊。
映山湖畔:细数澳门的水库
澳门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水塘和水库,它们不止是本地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水塘周边用作公园和步行径,为居民提供休憩场所。不过,这些水塘和水库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为大家逐一介绍。
水.慌——澳门水荒的历史(1948 – 1967)
水荒,一个大家时常从老一辈口中提到的艰苦经历,人们需要到街上的水车去购买淡水,每天只能用有限的水过活。哪么在澳门历史上发生过多少次水荒?水荒又是怎样打乱居民的日常?澳门又是怎样摆脱水荒的日子?这次我们将回顾在1948年至1967间的八次制水,了解二战之后澳门水荒的历史。
相思瀑布畔葡萄牙语“取水碑”铭刻作者小考
在澳门开埠之前,浪白滘区域不仅是中外互市的场所,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在明清等历史时期,浪白滘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建议,将西江口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把珠海、澳门、香港、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联动起来进行历史与贸易研究。
澳门水史——回顾澳门百年供水的演变
水是生命的泉源,不论饮用和生活都离不开用水。在自来水普及之前,澳门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维生。踏入二十世纪初,澳门城市发展和卫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门开始发展自来水供水系统,供应经过滤和消毒的淡水给居民。然而,澳门缺乏充足的淡水源,因而在1960年代起与内地政府共同处理供水的问题,包括在珠海修建大型水库及建立输水网络,解决澳门的供水问题。这篇文章将向大家回顾澳门供水的历史,如何从本地水源转向西江水。
从中外历史文献重考“Lilao/Nilao”与“亚婆井”的历史
澳门学中,有一个似乎已经盖棺论定、但疑点重重的问题,即所谓的“泥流泉”。作者将在仔细爬梳中外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就其词源与词义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