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基本法与回归祖国之路
商女也知亡国恨——澳门歌姬支持祖国抗战
1945年1月美军空袭澳门始末
名园和声:魏源诗文中的白鸽巢
社区守护神
国庆牌楼 · 家国记忆
“回归纪情”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辑
空间再现──古地图中的澳门
上载空间配额:
热门搜索
《澳门基本法》这个词今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作为澳门特区的宪制性文件,《澳门基本法》除了拥有崇高的法律地位,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足我们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也对澳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等奠定了发展的框架和基础,今天我们看到澳门特区的发展面貌和成果,正是得益于《澳门基本法》的制度保障。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在澳门华人社会组织的募捐救国赈灾活动中,始终活跃着澳门歌姬的身影,各歌姬之慷慨输将,纵富人亦有不及,为祖国抗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45年1月16日上午,澳门遭受到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空袭。以二次世界大战来说,这场空袭规模很小,但确确实实让澳门卷入了战争之中。对于此次空袭的原因,直到战后几十年依然众说纷纭。
白鸽巢公园昔日为俾利喇所营建的私人花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不仅遍植树木,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筑有亭子可供登高眺海,园内更饲有珍禽异兽,历来吸引到不少来自中外的文人骚客慕名来访,并留下流传百年的名作佳句,成为了如今白鸽巢文化内涵的一部分。清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魏源,亦曾到访白鸽巢,写下〈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本文拟通过该诗文体会诗人的心境情操,同时,探寻白鸽巢的文学之美。
半世纪的澳门巴士服务——现代化与蜕变
半个世纪以来,澳门的公共交通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蜕变,从巴士空调化、环保巴士的引进,到小巴变大巴等的沿革,可见澳门的公共交通不但以乘客体验为中心,更因时制宜、配合城市的发展步伐而作出相应的革新。澳门的公共交通不但侧面反映着小城的发展,更与澳门共同成长及历经蜕变。
伴你同行:福利·新福利
澳门现今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但约100年前,小城居民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于不足4平方公里的澳门半岛,尽管如此,当时亦已见巴士的雏形。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澳门早于1919年就有名为“自由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现,当时在市区主要地点设站,前往关闸马路。至1925年,发展为“街坊车”,街坊车由廉价大货车改装,在货斗上装设木座椅,再加上盖以遮风挡雨,车内更分设头等及二等车厢,主要行走内港区、新马路、水坑尾、荷兰园及关闸,成为巴士的雏型。
小车票,大里程
在“新福利”尚未成立之前,大部分巴士上都有一位售票员。他们穿着工作制服,配上一个侧肩布袋,袋边用橡皮圈系着一个打孔机,袋内放有一叠叠车票。
逐海而居:渔民上岸去
海上的人逐渐上岸,岸上的人亦早已跟海洋疏远。
关键字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请填写下面表格,完成手机验证
请填写下面表格,完成帐号创建
填写简单背景资料, 专享VIP会员功能: ✔ 200MB专属相册 ✔ 有奖问答游戏 ✔ 相片征集及投票
注:请核实上述个人资料真实正确,若数据有误将影响您参加本站活动或领取奖品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