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聯合總會
1950年1月20日,由澳門上架木藝工會、茶樓餅業工會、鞋業工會發起,聯合其他行業共12個工會,於澳門鏡湖醫院禮堂舉行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成立大會。工聯總會成立之後,隨即投入到保障工人權益、調處勞資糾紛、關心職工福利等事務中。
街市裡的風波: 從營地街市墟亭看華洋關係
我們經常說,澳門是一座中葡文化共存的城市,從“澳門歷史城區”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展示了中葡族群在這座小城共融生活……但在過去小城的生活又是怎樣呢?當然,我們不可能坐時光機穿越到上百年之前親身感受,但透過《漢文文書》的檔案,大家可以看到在清代澳門人們的生活,當中既有相互合作,也有嚴重的衝突。在眾多的故事中,我們從營地街市說起。
澳門戰役的緣由——葡萄牙與荷蘭為何爆發戰爭?
1622年6月24日,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登陸澳門,與葡萄牙人爆發激烈的戰鬥,人稱“澳門之役”。然而,這場戰役為何會在澳門發生——荷蘭人只是純粹為了爭奪在遠東的貿易而攻打澳門嗎?英國人又為甚麼與荷蘭人結盟封鎖澳門?儘管這是澳門的一件歷史事件,但背後可以追溯到大半世紀之前在世界各地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些看似與澳門無關的事情,引致葡萄牙與荷蘭不和,最終在1622年上演“澳門之役”。
從空中到地面——審視一‧一六空襲澳門的細節
1945年1月16日早上九時許,美軍突然空襲澳門。關於這次美軍侵犯中立區的空襲行動,至今尚有不少疑團,本文將嘗試從美國海軍的行動報告和翌日澳門報章中整理更多空襲行動的細節。
閱讀老字號之平民美食:茶餐廳、咖啡檔、粥麵店
廣東人有句話︰“各師各法,各廟各菩薩。”經營飲食也不例外。高價的有高價的顧客,廉價的也有捧場人,咖啡檔、粥麵店、茶餐廳為無數打工仔提供質優價廉的美食。
山泉往事:澳門名泉的故事
澳門缺乏河流和湖泊,居民的日常用水只能從地下獲取,其中水井是最重要的水源之一。除了鑿井取水之外,一些山地亦流出地下水,形成山泉,成為居民們另一個重要的天然取水點,如二龍喉、亞婆井等,雖然這些山泉隨著時間消失,但它們的故事卻長流於歷史之中。
半島上的烽火——葡荷澳門之役,1622年
1622年6月24日,東望洋山下是硝煙瀰漫的古戰場,無數人拼命地揮動手上的武器,火槍不停地射出子彈,地上躺着多具死者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大地。這天,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遠征軍登上澳門,誓要從葡萄牙人手上奪取澳城,雙方爆發了這場“澳門之役”。到底這場400年前的戰役是怎樣的過程?澳門守軍如何抵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部隊,讓我們為大家介紹“澳門之役”的歷史。
聖若瑟修院圖書館
聖若瑟教堂旁邊設有神學院——聖若瑟修院(Seminário de São José),該院承擔著神學的職能,培養來澳門的各地傳教士。因此當地人慣稱它為“三巴仔”或“小三巴”。修院位於崗頂前地,於1728年創立。據資料顯示,當年耶穌會會士取得現址後,歷經30年,院舍陸續落成。毗連的聖若瑟聖堂於1746年興建,1758年落成,規模僅次於耶穌會會士興建的聖保祿學院的天主之母教堂(即現時大三巴牌坊遺址的前身)。
澳門旅遊攻略(1867年)
旅遊指南是現今不少人出門旅行的必備用品,包含當地的景點、交通方式、飲食等各種旅遊資訊。而早在1867年,梅輝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專門關於澳門的旅遊攻略,涵蓋澳門歷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築及名勝古跡等資訊,對當時的來澳旅客相當實用,而這些內容對於身處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世代而言,亦有著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可以讓我們了解當時澳門的風土人情、城市風貌。本文將與讀者一同揭開這本攻略,穿越時光,來一趟十九世紀的澳門之旅。
澳門貨幣監管
貨幣監管是金融監管的重要組成,執行貨幣監管的機構一般為中央銀行,而中央銀行因其“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三項重要職能,也成為金融體系的核心。由於澳門的特別行政區地位,政府擁有貨幣發行權,澳門並不存在一般意義的中央銀行。但正如陳守信先生在《澳門中央銀行制度的實務運作》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澳門金管局雖然不同於一般意義的中央銀行,但履行中央銀行的多項職能,貨幣監管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澳門葡京酒店的裝飾藝術
葡京酒店盛載着澳門人的集體回憶,建築物具有西方設計特式,配有中國民間風水神話傳說,室內的装璜,瑰麗堂皇,盡顯貴族氣派,東座酒店大堂和西座新翼的設計,貫徹了裝飾藝術風格,大堂的經典馬賽克帆船陣壁畫,具有攝人的魔力,百看不厭,巨型水晶吊燈令人印象難忘,場內每個角落都佈滿了中西古董珍品,尤如博物館一樣豐富,小城有着這麼一個文化藝術的寶藏,要多加了解,珍惜和傳承。
源起與流變:澳門社團發展歷程
作為人類進行群體性文明活動的組織形式,社團在澳門的歷史源遠流長,從神緣組織(廟宇)到世俗性慈善組織,再從職業性社團到知識性社團,澳門社團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發展軌跡。
“雙擬”角色及其變化:澳門社團功能
澳門素有“社團社會”的稱號,一直以來社團在澳門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回歸前葡管澳門實行的是間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會中下層,也極少向社會提供包括基礎教育等在內的公共服務,因此,中下層社會通過社團(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團)實行社會自治,使得社團出現“擬政府化”與“擬政黨化”功能(簡稱“雙擬”功能)。
仁慈堂
澳門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傳教士在澳門創辦的慈善公益機構。仁慈堂起源於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攝政王唐娜.萊昂諾爾(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創立向窮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後,葡萄牙各海外屬地以至世界各地紛紛建立仁慈堂。澳門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穌會士賈耐勞(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達澳門,眼見澳門的孤寡貧民生活無依,有些更染上痳瘋病,因此,他於次年(1569年)創辦了澳門仁慈堂。
澳門葡京酒店的裝飾藝術
葡京酒店盛載着澳門人的集體回憶,建築物具有西方設計特式,配有中國民間風水神話傳說,室內的装璜,瑰麗堂皇,盡顯貴族氣派,東座酒店大堂和西座新翼的設計,貫徹了裝飾藝術風格,大堂的經典馬賽克帆船陣壁畫,具有攝人的魔力,百看不厭,巨型水晶吊燈令人印象難忘,場內每個角落都佈滿了中西古董珍品,尤如博物館一樣豐富,小城有着這麼一個文化藝術的寶藏,要多加了解,珍惜和傳承。
源起與流變:澳門社團發展歷程
作為人類進行群體性文明活動的組織形式,社團在澳門的歷史源遠流長,從神緣組織(廟宇)到世俗性慈善組織,再從職業性社團到知識性社團,澳門社團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發展軌跡。
“雙擬”角色及其變化:澳門社團功能
澳門素有“社團社會”的稱號,一直以來社團在澳門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回歸前葡管澳門實行的是間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會中下層,也極少向社會提供包括基礎教育等在內的公共服務,因此,中下層社會通過社團(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團)實行社會自治,使得社團出現“擬政府化”與“擬政黨化”功能(簡稱“雙擬”功能)。
仁慈堂
澳門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傳教士在澳門創辦的慈善公益機構。仁慈堂起源於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攝政王唐娜.萊昂諾爾(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創立向窮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後,葡萄牙各海外屬地以至世界各地紛紛建立仁慈堂。澳門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穌會士賈耐勞(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達澳門,眼見澳門的孤寡貧民生活無依,有些更染上痳瘋病,因此,他於次年(1569年)創辦了澳門仁慈堂。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