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供水與城市發展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管子.乘馬》,這是中國早於春秋時代,政治家管仲提出的一套城市發展原則,簡而言之,就是圍繞著供水問題,沒有足夠供水,城市經濟就不可能發展起來,至於城市輪廓的規整與否反而是其次。
專題文章
土地公賀壽記
“二月二,宰豬公,謝土地。”每年土地誕,我家都會到街邊的神龕,拜拜土地保平安。看着土地神像,有如見到和藹的爺爺,帶着慈祥親切的美容,在困難時總會助你一臂之力。這天是土地公公生辰,每家每戶會酬謝這位爺爺的保佑。在雀仔園和沙梨頭的福德祠更有大型的賀誕儀式,上演神功戲、舉行賀誕宴會,場面相常熱鬧之餘,亦充滿濃濃的街坊情味。
專題文章
何東圖書館之前世今生
位於聖若瑟修院旁的何東圖書館,與修院同樣作為澳門歷史城區一部份,於2005年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文化遺產)。這座集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於一身的園林式圖書館,地處磨盤山(崗頂前地3號)。
專題文章
澳門街道標幟及名稱.上篇 ——街道標幟
有人聚居的地方,必會有街巷的產生,澳門作為一個城市,有其自己的街道網絡,有其本身的特色。本文的目的是嘗試對澳門現有的街道標幟作一個綜合的分析,從而了解它們的來源特點、數量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狀況和中西文化結合的現象。
專題文章
街坊總會
澳門最早的地區性坊會是1950年代成立的望廈、青洲、台山街坊會。至1982年,澳門先後成立了24個區域性坊會。進入1980年代,澳門面臨即將回歸祖國的歷史機遇,為了加強聯繫與團結,各區坊會加緊籌備成立街坊總會。
專題文章
澳門貨幣匯兌
匯兌是“外匯兌換”的簡稱,外匯即是其他經濟體的貨幣,而兌換顯而易見就是外匯、本地貨幣或其他外匯兩兩之間的轉換,規範和管理外匯兌換的制度安排就是匯兌制度。澳門的匯兌制度由1997年9月15日頒佈的39/97/M號法令進行規定,一般稱之為《匯兌制度大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