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湾街巷──新马路的前奏
新马路作为今日澳门市中心的地标,今日成为澳门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条重要的景观轴线,游客必到之处。新马路自开通以来,整个世纪一直吸引着各界的目光,但新马路的出现,就如本地建筑界对拓寛街道的术语:割街,是一种机械式的切割,将原来内港的街道肌理、脉络如外科手术一样切开,再放入新的人工管道,形成新马路与周边街巷的不协调又充满趣味的现况。如今再追忆,未有新马路前的内港区,究竟是怎样的光景?
“双拟”角色及其变化:澳门社团功能
澳门素有“社团社会”的称号,一直以来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回归前葡管澳门实行的是间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会中下层,也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中下层社会通过社团(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团)实行社会自治,使得社团出现“拟政府化”与“拟政党化”功能(简称“双拟”功能)。
主教公署图书馆
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又称主教府,位于大堂右侧。1576年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颁下谕旨,确立澳门在远东的教区地位,澳门主教堂便开始成立,曾管辖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暹逻、马来西亚等地的天主教会,至今已四百多年。据考证,主教府至少建于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前,现有建筑为1987年时扩充和重建,1991年完工。主教府内的图书馆藏有不少书籍。
土地公贺寿记
“二月二,宰猪公,谢土地。”每年土地诞,我家都会到街边的神龛,拜拜土地保平安。看着土地神像,有如见到和蔼的爷爷,带着慈祥亲切的美容,在困难时总会助你一臂之力。这天是土地公公生辰,每家每户会酬谢这位爷爷的保佑。在雀仔园和沙梨头的福德祠更有大型的贺诞仪式,上演神功戏、举行贺诞宴会,场面相常热闹之余,亦充满浓浓的街坊情味。
东亚大酒店——1935年摩登地标
要研究澳门东亚酒店的历史,先要了解先施公司。以前听老人家讲先施公司曾经在东亚酒店2楼营业过一段时间,但坊间都没有历史照片,只有零星的广告报道,所知甚少。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藏品与实地考察,梳理一段先施公司澳门支行与东亚酒店的故事。
同善堂
同善堂是著名的澳门慈善社团,其创立于1892年,初名“同善别墅”,有值理张敬堂、蔡鹤朋、王麟生、王蔼人等。同善堂的宗旨是“同心济世,善气迎人”。初时,在板樟堂第27号屋办理赠医施药及宣讲善书等服务;不久,在议事亭前地购地兴建堂所用房,位于议事亭前地14号。1920年前后,议事亭前地堂址为政府征用兴建邮政大楼,同善堂短暂迁往福隆新街;1924年,位于炉石塘(今名庇山耶街)的现址新厦落成后迁入,沿用至今。
澳门旅游攻略(1867年)
旅游指南是现今不少人出门旅行的必备用品,包含当地的景点、交通方式、饮食等各种旅游资讯。而早在1867年,梅辉立等人所著的《中日商埠志》中便有专门关于澳门的旅游攻略,涵盖澳门历史、位置及地形、交通及住宿、公共建筑及名胜古迹等资讯,对当时的来澳旅客相当实用,而这些内容对于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现今世代而言,亦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澳门的风土人情、城市风貌。本文将与读者一同揭开这本攻略,穿越时光,来一趟十九世纪的澳门之旅。
八角亭图书馆与何贤先生
沧海桑田,往事未如烟,追溯20世纪20年代,八角亭图书馆所在的位置仍是一片静谧的街区,在南湾花园的花圃中,今天人们大都称嘉思栏花园。1926年,由著名的华人则师陈焜培设计,1927年建成,与不远处那座西式堡垒的欧战纪念馆相呼应,各显特色。
水村山郭——水神信仰与澳门的聚落
澳门位处珠江三角洲,自明中叶开埠以来,葡人入居,藉东西方各国银丝贸易,国际贸易航道开通,成为世界商港。至明清易代之际,因国际地缘政治形势剧变而衰落,及至清康熙开海、乾隆一口通商等政策,在广州贸易体系之下,澳门又迎来百多年的繁荣。及至清末鸦片战争,十九世纪中以后的国际形势、航海技术、贸易规则大幅演变,澳门作为东亚一个重要港口的角色,渐渐淡出舞台。澳门港口的重要性虽然不断下降,但作为沿海城市,海洋文化依然深植其中,当中包括多元化的宗教信仰。
圣若瑟修院图书馆
圣若瑟教堂旁边设有神学院——圣若瑟修院(Seminário de São José),该院承担著神学的职能,培养来澳门的各地传教士。因此当地人惯称它为“三巴仔”或“小三巴”。修院位于岗顶前地,于1728年创立。据资料显示,当年耶稣会会士取得现址后,历经30年,院舍陆续落成。毗连的圣若瑟圣堂于1746年兴建,1758年落成,规模仅次于耶稣会会士兴建的圣保禄学院的天主之母教堂(即现时大三巴牌坊遗址的前身)。
澳门葡京酒店的装饰艺术
葡京酒店盛载着澳门人的集体回忆,建筑物具有西方设计特式,配有中国民间风水神话传说,室内的装璜,瑰丽堂皇,尽显贵族气派,东座酒店大堂和西座新翼的设计,贯彻了装饰艺术风格,大堂的经典马赛克帆船阵壁画,具有摄人的魔力,百看不厌,巨型水晶吊灯令人印象难忘,场内每个角落都布满了中西古董珍品,尤如博物馆一样丰富,小城有着这么一个文化艺术的宝藏,要多加了解,珍惜和传承。
源起与流变:澳门社团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进行群体性文明活动的组织形式,社团在澳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神缘组织(庙宇)到世俗性慈善组织,再从职业性社团到知识性社团,澳门社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双拟”角色及其变化:澳门社团功能
澳门素有“社团社会”的称号,一直以来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回归前葡管澳门实行的是间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会中下层,也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中下层社会通过社团(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团)实行社会自治,使得社团出现“拟政府化”与“拟政党化”功能(简称“双拟”功能)。
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慈善公益机构。仁慈堂起源于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摄政王唐娜.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创立向穷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后,葡萄牙各海外属地以至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仁慈堂。澳门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达澳门,眼见澳门的孤寡贫民生活无依,有些更染上痳疯病,因此,他于次年(1569年)创办了澳门仁慈堂。
澳门葡京酒店的装饰艺术
葡京酒店盛载着澳门人的集体回忆,建筑物具有西方设计特式,配有中国民间风水神话传说,室内的装璜,瑰丽堂皇,尽显贵族气派,东座酒店大堂和西座新翼的设计,贯彻了装饰艺术风格,大堂的经典马赛克帆船阵壁画,具有摄人的魔力,百看不厌,巨型水晶吊灯令人印象难忘,场内每个角落都布满了中西古董珍品,尤如博物馆一样丰富,小城有着这么一个文化艺术的宝藏,要多加了解,珍惜和传承。
源起与流变:澳门社团发展历程
作为人类进行群体性文明活动的组织形式,社团在澳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神缘组织(庙宇)到世俗性慈善组织,再从职业性社团到知识性社团,澳门社团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轨迹。
“双拟”角色及其变化:澳门社团功能
澳门素有“社团社会”的称号,一直以来社团在澳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回归前葡管澳门实行的是间接治理,即澳葡政府治理未能深入到社会中下层,也极少向社会提供包括基础教育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中下层社会通过社团(尤其是功能性代表社团)实行社会自治,使得社团出现“拟政府化”与“拟政党化”功能(简称“双拟”功能)。
仁慈堂
澳门仁慈堂(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 de Macau)是由早期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创办的慈善公益机构。仁慈堂起源于葡萄牙。1498 年,葡萄牙女摄政王唐娜.莱昂诺尔(Leonor de Viseu, 1458–1525) 在里斯本创立向穷人提供援助的仁慈堂。此后,葡萄牙各海外属地以至世界各地纷纷建立仁慈堂。澳门仁慈堂就是仿照葡萄牙仁慈堂模式而成立的。1568 年,葡萄牙耶稣会士贾耐劳(D. Belchior Carneiro, 1516–1583)抵达澳门,眼见澳门的孤寡贫民生活无依,有些更染上痳疯病,因此,他于次年(1569年)创办了澳门仁慈堂。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