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康真君廟神祇:和合二仙

著(者):黃文輝

康真君廟有“和合仙殿”,供奉和合二仙和七仙女,與“五通聖殿”同時設立。

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常見的喜神,其形象大都是蓬頭笑面童子兩人,一人手執荷花,一人手捧圓盒,取其荷(和)、盒(合)諧音以寓和合美滿之意,是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保護神。

和合二仙和七仙女。黃文輝提供。

和合二仙信仰源自唐代僧人萬回。傳說這位萬回神僧俗姓張,出生後就癡癡呆呆的,家人都把他當作豬狗般來養。他有個哥哥,在萬里之外的遼東當兵,音訊全無,父母以為他已死了,終日以淚洗面。他見到父母如此憂傷,就叫父母準備乾糧、衣物,說自己要去探哥哥。某天,他早上帶著預備好的東西出發,晚上就回到家裡,告訴父母說哥哥無恙,還帶回一封信,竟然真是他哥哥的筆跡。全家人為此驚異不已。由於他能一日之內來回萬里,所以人們稱之為“萬回”。據傳萬回是西方菩薩謫來凡間,唐代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有供奉,俗稱萬回哥哥,後來也被稱為“和合之神”。

到了清代,人們覺得和合之神應為兩人,於是雍正十一年就另封唐代兩位詩僧寒山、拾得為和合二聖。此後,“和合之神”就由一人的萬回演變成二人的寒山、拾得,人稱和合二仙。

寒山與拾得都是唐代著名詩僧,兩人非常要好。拾得在廚房做雜役,常把剩飯裝在竹筒裡送給寒山吃,可見兩人感情匪淺。唐代詩風昌盛,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好吟詩作對,連和尚、道士都不例外。寒山與拾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兩人經常吟詩作偈,互相唱和。後人將寒山的詩編成《寒山子詩集》,篇末亦附上拾得的詩。唐代張繼名詩《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寒山寺,就是因為相傳寒山曾居其內而命名的。

為什麼寒山、拾得這兩位好友會被視為和合二仙呢?據民間傳說,寒山、拾得本來住在同一條村,而且情如手足。不幸的是,兩人同時愛上了同一位姑娘,卻互不知情。等到拾得準備結婚了,寒山才知道原來好友未來的妻子正是自己的意中人,傷心之下,到蘇州楓橋削髮為僧。拾得知道好友出家的原委後,不顧未來妻子,跑去楓橋找寒山,而且折了枝荷花作見面禮。寒山見拾得來到,歡喜之下,竟捧著飯盒迎了出去。好友重逢,歡喜非常,二人決定從此永不分開,並創立寒山寺。今寒山寺有寒山、拾得的石刻,還供奉二人的塑像,一人持荷,一人捧盒,暗寓“和合”。另外,又有傳說謂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

本文整理自黃文輝《澳門康真君廟》

該書之參考書目:
1. 王文達︰《澳門掌故》,澳門:澳門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劉芳輯、章文欽校︰《葡萄牙東波塔檔案館藏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3. 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湯開建、吳志良主編︰《澳門憲報中文資料輯錄(1850—1911)》,澳門:澳門基金會,2002年。
5. 胡紀倫(César Guillén Nuñez)著,方無隅譯︰《澳門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6. 唐思︰《澳門風物志》,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年。
7. 唐思︰《澳門風物志(續篇)》,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8. 呂宗力、栾保群︰《中國民間諸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韓伯泉、陳三株︰《廣東地方神祇》,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
10.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北京:團結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
11.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台北:國家出版社,2001年。
12. 馬書田︰《中國佛菩薩羅漢大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3年。
13. 潘恩編著,潘兆耀繪圖︰《全像民間信仰諸神譜》,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14. 葉春生︰《嶺南民間文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 葉春生︰《廣府民俗》,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 呂微︰《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17. 鄭守治︰《華光大帝信仰源流考》,載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辦︰《民俗學刊》(第四輯),澳門:澳門出版社,2003年6月。
18. 殷偉、殷斐然︰《中國民間俗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 陳瑞璋編著︰《認識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香港:萬里書店,2001年。
20. 李喬︰《行業神崇拜——中國民眾造神運動研究》,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
21. 黃仁夫︰《台山古今五百年》,澳門:澳門出版社,2000年。
22. 烏丙安︰《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3. 白化文︰《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24. 賴永海主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儀軌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5. 山曼︰《八仙︰傳說與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更新日期:2025/08/01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