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樂滿城
中西文化的交匯在澳門留下豐厚的文化遺產。
澳門基金會兼顧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配合本地於不同階段的發展重點及文化需求,全方位開展澳門文化領域的工作,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構建多元化的平台,致力於維護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創新、培育文化人才,提高文藝水準、促進文化交流、活躍文化氣氛、豐富文化生活,廣為澳門、內地與海外各界認同。
往右看更多>>>
為慶祝澳門基金會成立一週年,澳門基金會和澳門市政廳邀請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綫電視)《歡樂今宵》團隊共200多人移師澳門,製作名為《濠江溫情樂今宵》的晚會(圖),於1985年12月30日假澳門綜藝館舉行,並由無綫電視翡翠台作現場直播。當晚大會司儀為何守信、沈殿霞;參演的香港歌手有羅文、葉德嫻、張德蘭、張學友、蔡楓華,以及日本歌手菊池桃子(現名新原桃子),門票收益悉數撥入澳門基金會作慈善用途。電視作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媒介,晚會的舉辦是澳門的一項大眾文化盛事。
澳門基金會於1993年與澳門筆會合辦原為兩年一屆,自第十二屆起改為三年一屆的“澳門文學獎”徵文比賽,分本地組及公開組,涵蓋散文、新詩、劇本、短篇小說及中篇小說五大文類,為寫作人搭建了一個鼓勵創作、挖掘新人的平台,給新一代文學愛好者走上創作鋪就了良好的機會,持續推動文學的發展與繁榮。澳門基金會並多次舉辦“澳門中篇小說徵稿活動”、“城市文學獎”等,為澳門本地文學形成規模創造條件。
圖為1995年12月16日舉行的第一屆“澳門文學獎”頒獎禮。
為了推廣閱讀風氣,提升青少年的閱讀興趣,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澳門基金會與澳門日報於1995年首次合辦“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以鼓勵市民閱讀澳門出版的書刊,推動澳門出版事業的發展。活動自啓動以來,反應熱烈,投稿踴躍。2001年,“澳門書刊讀後感徵文比賽”正式改名為“澳門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對象亦由全澳市民改為本澳的中學生,且一直維持至今。
歷屆比賽都收到來自數十所學校的數百份參賽作品,且規模日益增加,反映中學生閱讀的書籍類型更多,範圍更廣,視野更開闊,達到了持續舉辦比賽的目的。
圖為《澳門日報》刊登第三屆徵文比賽評選結果的剪報。
為進一步推動校園閱讀與寫作的風氣,自第二十屆起,主辦單位特別組織本澳作家走進校園開講,以輕鬆互動的方式分享文學寫作經驗,藉此引領同學們神遊講者的創作天地,啟發學生對文學的無窮想像和興趣。
圖為中學生讀後感徵文比賽延伸活動的“閱讀寫作講座”,2023年2月6日劇作家李宇樑先生在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主講 “悅讀閱精彩!”後與在場學生的互動。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榮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為培育青年學生對傳統人文關懷的重視,鞏固其熱愛家園的歸屬情感,澳門基金會在2007年推出“澳門歷史城區校園推廣計劃”,通過培訓計劃、全員考察、報告競賽和問答比賽活動,為澳門世界遺產普及教育奠定基礎。
圖為2009年2月21日舉行的“澳門歷史城區世遺知識校際問答比賽”初賽。
在澳門基金會的支持下,為數眾多的表演藝術團體、表演藝術家藉此為澳門市民帶來富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藝術表演,提高了澳門居民的藝術欣賞能力,弘揚中華民族悠久而燦爛的文化。
圖為2009年6月下旬,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應澳門基金會邀請來澳演出,在大三巴牌坊前合影。
澳門基金會不定期邀請內地藝術名家來澳展出作品,提升居民和遊客的藝術鑒賞能力,藉助澳門獨特的平台優勢,推動中國藝術家走向世界。
圖為2011年1月13日至2月18日舉行的“新年新美——韓美林藝術館館藏作品展”。
2013年,澳門基金會推出“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系列活動,以“澳門製作、本土情懷”為口號,定期推出不同類型的演出,通過包括音樂、舞蹈、繪畫、新媒體、雕塑、設計、演藝等不同範疇的藝術工作者參與和跨界別合作,激發更多創意火花,提高市民大眾對澳門本地文化藝術的關注度及參與度,加深居民認識藝術創作及文化創意,藉以提升藝術修養及欣賞水準。
圖為2013年1月6日舉行的“澳門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啟動儀式。
隨着澳門作家與內地作家之間的深度交流更趨頻繁,文學創作空間更形廣闊,澳門文學創作的群像亦漸漸為內地讀者所認識。在2014年8月舉行的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澳門基金會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合辦“中國作家館‧澳門廳”(圖),成為世界各地華文文學研究者、評論家為澳門文學把脈的平台,讓澳門文學走得更遠,發展更加蓬勃。
兩年一屆的“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澳門基金會與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香港《明報月刊》及香港文學舘及合辦,已舉辦至第八屆。每屆研討會分別於香港及澳門舉辦,並邀請到逾百位來自海內外著名華文學者出席,圍繞每屆不同主題作大會發言、分組討論及總結會議,藉着旅遊文學的研究討論,把粵港澳大灣區的聲音傳到各位來自世界嘉賓的家鄉。
圖為第八屆研討會上嘉賓發言。
澳門基金會與澳門大學於2012年起合作,推出“文學藝術家駐校計劃”,邀請國內外著名和高端文學藝術家,如王蒙、余光中、韓書力等進駐澳門大學作學術交流及講學,增進學術文化交流,活躍校園氣氛,擴大澳門的文化影響,並豐富和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水準。
圖為2012年11月7日“文學藝術家駐校計劃”開幕式,首位駐校文學家、澳大榮譽博士王蒙主講題為“從莫言獲獎說起”的文學講座。
為系統而全面地挖掘、整理和普及澳門鄉土知識,弘揚澳門鄉土文化,澳門基金會與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自2009年開始合作出版“澳門知識叢書”。
圖為2009年4月1日於陸軍俱樂部舉行的首批五種圖書的新書發行暨贈書儀式上嘉賓、評審與作者的合照。
澳門基金會於2011年啟動“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以澳門本地或在澳門從事創作的藝術家為對象,以系統地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為目的,激勵本地藝術家自發鑽研加強個人技藝,進而提升本地文化藝術水準;另一方面,為本地藝術家於區域以至國際上增加知名度構建平台,達至推廣澳門的目的。計劃推行期間共有100名本地藝術家入列,是為澳門美術界的“百人計劃”。
圖為2019年9月22日舉行的“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雅集”交流活動上的合照。
“澳門青年藝術家推廣計劃”是澳門基金會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另一個品牌項目。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下,計劃通過公開報名和專業評審,廣泛選拔優秀藝術青年,為其舉辦展覽、出版圖錄,提供展示作品及藝術推廣的機會。計劃的目的,一方面為發掘藝術新人,向其提供展示作品及藝術推廣的機會,亦進一步鼓勵藝術創作,活躍本地文化氣氛,塑造文化城市形象。
圖為其中一場工作坊配套活動的情況。
2021年6月23日至7月15日,澳門基金會為“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題圖片展”的承辦單位之一。展覽採用298張經典照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程,共吸引逾43,735人次參觀(圖),充分體現了澳門居民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
圖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司令員徐良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港澳台新聞局副局長謝應君參觀展覽。
“歷史文化大使培訓計劃”是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推出的品牌項目之一,由澳門基金會及其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與澳門歷史教育學會合辦。計劃旨在通過理論學習及考察實習,使參與課程的學員深入認識澳門歷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課程內容包括明清時期的澳門文化、近代澳門的社會文化及發展、澳門文物建築及世遺發展、導賞技巧及多媒體資源創作等。計劃特意讓學員們從課室走到實地,深入認識澳門獨特文化及歷史,冀望為學員們將來組織學校、社團及機構出外考察提供寶貴經驗。
圖為2017年,“計劃”學員參觀白灰街仁德堂公所(魯班師傅廟)。
“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是澳門基金會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推出的品牌項目之一,由澳門基金會及其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在賽制設計上以不設題庫為特色,競賽範圍涵蓋世界歷史、中國歷史文化、澳門歷史、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知識等相關內容,同時強調中華文化與澳門本土文化的關係,引導青少年從生活中體驗歷史文化,為愛好歷史科目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全面展示其歷史文化素養的舞台。
圖為2019年首屆“澳門中學生歷史知識競賽”一眾嘉賓與獲獎隊伍合影。
深入社區,加強宣傳中華歷史傳統及澳門文化城市形象,是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委員會充分利用“華夏小靈精”的親善形象,舉辦社區活動,藉親子互動傳播中華文化知識。
圖為2020年1月18至19日舉行的“庚子年迎新春活動”。
澳門基金會通過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曾推出“傳承•傳情——歷史文化校園計劃”,主要面向澳門的非高等教育機構,以發放資助方式,鼓勵學校設計、舉辦各種形式的歷史文化系列活動,提高青少年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的興趣,藉此增強其歷史文化自信、自豪感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
圖為2021年4月30日,受資助的鏡平學校中學部舉行“鏡平歷史文化日”,“華夏小靈精”吉祥物之一的“小白”與學生一同遊玩“一帶一路”遊戲時的合影。
獲“傳承•傳情──歷史文化校園計劃”資助的聖保祿學校,於2019年9月舉辦校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大事紀暨澳門回歸20週年圖片展”,由該校學生擔任導賞員,為參觀人士進行現場講解。
圖為華夏小靈精 “小白”與參觀學生合影。
重看本章節
重看本章節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