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3月18日,岐關車路公司第一期工程(即由澳門關閘至中山古鶴段)修至翠微時,業已達7公里,遂於本日舉行通車典禮。是日,澳督巴波沙主持開幕禮,中山縣縣長、省公路處處長、港督金文泰、澳門商會主席許祥等中西人士蒞臨觀禮,非常熱鬧。至10月,第一期工程由澳門關閘至中山古鶴段通車。1929年5月,第二期工程由古鶴至下柵段竣工。1930年5月1日,第三期工程由下柵至崖口段,以經翠亨鄉之山門徑工程最難,工程很久方才通車。1932年1月l7日,第四期工程由攬邊至石岐幾經波折,在修築大環橋後全面竣工,至此東路工程完成。1933年7月5日,第五期工程即西路工程,由蕭家村、三鄉、深灣至石岐,北頭由石岐華佗廟至北台通車。而澳門至三鄉亦於1931年4月5日通車,蕭家村至北台一線延至1936年方全部完成。至此,岐關車路全線完工。全路由澳門至中山蕭家村共20. 3公里,然後,再由蕭家村分東西兩路到達石岐,東路長41. 91公里,西路長37公里,全部合計99. 98公里。[1]

[1]拱北關民國十七年華洋貿易統計報告書》(1928年12月31日)、《拱北關民國十九年華洋貿易統計報告書》(1930)、《民國二十一年海關中外貿易統計年刊.拱北關部分》(1932),載莫世祥等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第370頁、第372頁及第374頁;梅士敏:《岐關車路60年》,載《澳門日報》1988年3月24日;按: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19頁稱:1929年3月10日,澳門─石岐公路開通。又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稱3月18日巴波沙總督在場舉行通車(或落成)儀式。綜合前引諸書,我們採用3月18日落成通車的說法。又《民國二十七年海關中外貿易統計年刊.拱北關部分》(1937)(莫世祥等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1887─1946)》,第382頁)稱:“中山縣屬汽車公路,年內完好無阻,歲闌之際,其西支線未竣部分亦告完成”,則知直至1937年末,岐關車路方全線竣工。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