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為與市民分享“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成果,即日起至12月4日於文史網舉辦網上投票活動,並設獎項鼓勵市民大眾參與。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50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1月18日─1551年2月4日)11月6日,葡萄牙貴族阿豐索•諾羅尼亞(Dom Afonso de Noronha)出任葡印總督,至1554年9月16日。 費爾南•平托:《遠遊記》下冊第134章,第398頁注釋3。

1656

順治十三年(永曆十年/1656年1月26日-1657年2月12日)11月6日,葡萄牙國王布拉干薩(D. Costantino da Bragança)王朝的創建者若奧四世逝世,由患有殘疾的13歲的阿豐索六世(Afonso Ⅵ)即位,實際由其西班牙母親皇太后路易莎•古斯曼(Luisa de Gusmão)攝政。 查•愛•諾埃爾(Charles E. Nowell):《葡萄牙史》,第263-264頁。

1657

順治十四年(永曆十一年/1657年2月13日-1658年2月1日)11月6日,卜彌格一行抵達果阿。在果阿,卜彌格收到澳門耶穌會的信,信中稱,葡萄牙人經過努力,已經和清朝建立了貿易關係。為了經濟的利益,明朝的使臣不能在澳門登陸。 愛德華•卡伊丹斯基:《中國的使臣卜彌格》第11章,第128-130頁。

1724

雍正二年(1724年1月26日-1725年2月12日)11月6日,果阿出生的貴族紳士歐嘉蘇華就任澳門總督,他博學多才,治理有方,還兼任財政監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09頁。

1742

乾隆七年(1742年2月5日-1743年1月25日)11月5日,葡萄牙籍耶穌會士若瑟•門丹哈(José Montanha)、林德瑤(João de Seixas)和歸瑪諾(又譯作孫瑪諾,Manuel de Aquiar)神父乘“聖佩德羅”號和“聖保祿”號帆船抵達澳門。若瑟•門丹哈神父在澳門花了很大精力抄寫成《耶穌會會士在亞洲》。新主教伊拉利奧•羅沙(Hilário de Santa Rosa)修士於同日抵達澳門,“大船在七里格以外老萬山島前逆風停泊,主教致信方濟各堂的守衛者,通告他願意在該修道院下榻。由於首先到來的是接迎同船到來的四位耶穌會神父的小艇,經他們勸說,主教也上了小艇。他們還說,時間已晚,我們就在聖保祿學院住宿。主教閣下受到了歡迎。總督高甸玉不顧天色已晚,率一隊士兵在海邊迎候,並鳴炮歡迎,但新主教拒絕乘坐為他準備的轎子,因為他要與神父們一起走。第二天一早,主教不聲不響地住進聖方濟各修道院,在那裡接受了本市各教堂、神職人員、議事會和名流們的問候。在為他準備官邸期間,他在那裡住了近三個星期,受到款待。”12日,伊拉利奧修士就任澳門主教,若瑟•阿爾梅達(José de Almeida)神父任司庫和主教座堂的本堂神父。13日,主教通知議事會,他決定在17日星期六下午3點按慣例進駐主教座堂,真誠殷切地希望所有其他主教們在場。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841、844頁;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440頁稱門丹哈神父是同三位派往中國的耶穌會士一同來到澳門,林德瑤及歸瑪諾均是1742年到澳。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8—131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p.384—385.

1748

乾隆十三年(1748年1月30日-1749年2月16日)11月6日,委任佩雷拉.布拉加為澳門王室大法官。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116.

1765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1日─1766年2月8日)11月6日,葡印總督下令在澳門要有一個存放議事會財產的保險箱。那付給保管員的薪水是多少呢?有人贊成是2%,有人贊成1%,還有人認為不給保管員薪水。議事會議員西蒙•羅咱贊成2%。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Ⅷ, p. 531.

1767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1月30日─1768年2月17日)11月,有英國商人巳哩時船進入澳門水域,停泊氹仔雞頸洋面一月有餘。當時澳門葡人還曾將英船上的婦女接到葡人家中居住,而且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不予干涉。按粵海關規定,所有外洋各夷船一律開往黃埔灣泊,不許在澳門停留。故清政府管理澳門總口稅務官員下牌諭議事會理事官,要求其立即催督英船離澳開進黃埔。並下令該船舢板不得靠岸,一切民艇不許前往接濟伙食。還下令理事官查明,澳門葡人為何接英船婦女到家中居住,英船上有多少婦女人等。如果英船抗命不行,則發兵員驅逐出澳。11月6日,巳哩時船開赴黃埔。《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署澳門同知李為飭令英商咧之臣回巳哩時船開行回國事行理事官牌》,第714頁,《澳關委員煥為飭令英國巳哩時船回國事下理事官諭》,第773頁。

1771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2月15日─1772年2月3日)11月6日,到期的議事會醫生安東尼奧•佩雷拉(António José Pereira)和新獲任的議事會醫生巴蒂斯塔•孔塞桑(João Baptista da Conceição)進行了一次醫學調查。孔塞桑的年俸僅為100兩白銀。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52.

1784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1月22日─1785年2月8日)7月28日,北京主教湯士選神父、高等法院法官費利喇(Lázaro da Silva Ferreira)以及葡萄牙遣使會神父科雷亞‧瓦倫特(Manuel Correia Valente),及意大利神父魏臘兒(João Agostinho Vila)、戴國恩(Joaquim Leonardo da Rocha)抵達澳門。湯士選神父10月14日離開澳門,並於11月6日到達北京。而瓦倫特和魏臘兒的目的地則是聖若瑟修院。同船而來的還有150名士兵,代替80名澳門土生士兵,組建澳門駐軍及治安隊伍,並以這支部隊取代議事會之治安巡邏隊。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p. 637—638; 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8, p. 310; 魏臘兒,1803年1月29日在北京去世。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37.

1819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1月26日─1820年2月13日)11月6日,據澳門報來的消息,美國戰艦“國會(Congress)”號配有炮50門,船員350名,從美國經里約熱內盧駛抵伶仃,這是美國國家船隻第一次來到中國。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3卷,第359頁。

1830

清道光十年(1830年1月25日─1831年2月12日)11月6日,盼師夫人進入廣州後,越來越多居住澳門的婦女都想去廣州參觀英國商館。美國商館的兩位女士哈利特.洛和她的嬸母即旗昌洋行負責人威廉.亨利.洛的夫人於本日亦乘船離開澳門到達廣州,住進旗昌洋行。但到廣州不到一周,就接到兩廣總督李鴻賓的諭令,要求她們立刻返回澳門,並以禁止美國貨船卸貨相威脅。美國商館勢力小,根本不敢違抗。30日,哈利特.洛等離開廣州返澳門。Harriett Low, Lights and Shadows of a Macao Life, pp.191—193; 威廉.亨特:《廣州番鬼錄》,第90頁。

1846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11月6日,澳門政府頒令,華人鋪屋在每日寢息之前應將門前打掃乾淨。如查門前仍舊不潔,將垃圾堆放屋旁,即以違抗政府命令處理。《澳門政府憲報》1851年5月10日第25號。

1848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月5日─1849年1月23日)11月6日,由於普通法官安東尼奧‧布拉加(António Pereira Braga)不悉心辦案,不理會市民要求,招致了許多投訴。亞馬留總督在數次提示無效後,在三巴門炮台下榻處召見了法官,解除了他的佩劍和權杖,將其免職。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97頁。

1895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11月6日,自省城禁賭之後,澳門16家攤館異常熱鬧,每至燈時,幾無坐立之地。闈姓各廠,更為熱鬧。初十、十一兩日,來電紛馳投猜恐後,門限幾為之穿。在九龍一帶之賭館也遷至澳門,如泗孟街口之大生館、福隆街口之廣勝館。傳聞九龍最有名的寶字攤館也要在澳中開張。《鏡海叢報》1895年11月6日《賭場熱鬧》及《死灰復燃》。

1900

《知新報》第一百二十八期刊登《論匪術與鬼戲相同》、《天津招商局情形》、《天津捐款告示》、《濰縣謠言彙志》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20

民國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11月6日,澳門著名外科醫生押巴士(Eugénio Marciano Alvares)在泰國曼谷去世。押巴士是澳門土生阿爾瓦雷斯家族第八代,該家族為醫學世家,其父即是澳門著名外科醫生,由於在澳門控制霍亂疫情所做的貢獻曾被授予騎士勳章,其堂兄弟卡米洛.阿爾瓦雷斯(Camilo Dionísio Álvares)為里斯本聖若瑟醫院臨床分析實驗室主任,為葡萄牙熱帶醫學的創始人及在葡萄牙第一個檢測出黑熱病(Kala-Azar)寄生蟲的醫生。押巴士繼承父業,早年在孟買大學修讀醫學,後去英國進修,返回澳門後成為外科醫生,1895年擔任澳門警備部隊主治醫生,後獲任澳門衛生司司長。1891年被列為對澳門貢獻最大的40位人士之一。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Ⅰ, pp. 144─150.

1924

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六日議案,香港保良局送來婦人黃鄭氏及其子黃九兩名口隨夾給該婦西紙叁拾柒元,請鏡湖醫院轉送回籍等語應如何辦理請公議

1942

民國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11月6日,羅若望 (João de Deus Ramalho)被祝聖為澳門教區主教。羅若望,耶穌會士,1890年1月8日生於葡萄牙比那,早年畢業於既馬拉修院,後轉入耶穌會為神父。1906年9月7日在耶穌會結業,1910年開始傳教工作,並前往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1921年7月30日在西班牙晉升司鐸。1923年抵達澳門,1929年2月17日正式在中國開始傳教,同時學習、研究中文。後調駐肇慶水坑繼續工作,1941年6月18日升任肇慶傳教會主任。因其頗富經驗,精研漢語,且熟悉中國傳教形勢,經梵蒂岡教廷與葡萄牙政府雙方同意後,獲任澳門主教,成為澳門開埠400年來首位耶穌會主教。羅主教在任期間特別照顧來自鄰近地區的難民,同時收容逃難來澳的司鐸及修女,亦分別創建會院、多所社會服務機構,重建修院院舍,購買南灣街屋宇為聖若瑟中學校舍。林家駿:《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簡介》,第40頁;《西南日報》1942年9月30日之《葡政府當局與梵蒂岡教廷委任加羅馬寮為澳主教》。按:《西南日報》將羅若望譯作“加羅馬寮”。

1959

1959年,禮記雪糕向星光電器行購買115V "Bauknecht" 2H.P.全封閉三線馬達一個。圖為禮記雪糕的購貨單據,立於1959年11月6日,編號SK04856。該店位於澳門新馬路61號,即現時的永光廣場。單據上可見禮記收貨時使用之印章。

1986

1986年11月6日澳門《大眾報》有關“孫中山先生孫女孫穗瑛孫穗華一行來澳進行友好訪問,同日到鏡湖醫院參觀,柯正平、馬萬祺分別設宴款待,今轉赴翠亨邨參觀祖居”的報道。

1991

1991年11月6日,塔石衛生中心新大樓揭幕,澳督韋奇立(Rocha Vieira)主持剪綵。這是澳門首座按國際標準建成的衛生中心。

2001

2001年11月6日,澳門海關成立。

2008

大量的水客對出入境造成壓力,影響往返旅客,自2011年開始,珠澳兩地嚴厲打擊水客活動,水客進入艱難時期。圖中為關閘馬路的水客分拆貨物的過程。

2008

大量的水客對出入境造成壓力,影響往返旅客,自2011年開始,珠澳兩地嚴厲打擊水客活動,水客進入艱難時期。圖中為華大新村的水客。

2014

宏益電召的士有限公司(俗稱“黃的”)曾引進法國“標緻406”的士,與電影《極速的士》為同一型號,市民於是戲稱其為“極速的士”。由於不獲續約,黃的在2014年11月6日停運。

2021

為響應國際扶輪3450地區的倡議,香港、澳門、蒙古國的輪社11月6日同日同步舉辦“共融社會 根治小兒麻痺”慈善步行,籌集得的捐款全數捐獻予國際扶輪的“根治小兒麻痺基金”。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