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沙龍” 11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勞加裕主講“從井泉到自來水:澳門百年供水史”,以及關俊雄主講“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為與市民分享“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成果,即日起至12月4日於文史網舉辦網上投票活動,並設獎項鼓勵市民大眾參與。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99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1月27日─1600年2月13日)11月17日,菲利浦三世頒佈特許狀,成立審計法院和財政委員會。前者負責審查賬目,後者負責監督財政的高層管理。葉士朋:《澳門法制史概論》,第24頁。

1640

崇禎十三年(1640年1月23日─1641年2月9日)11月17日,從1626年至本日止,澳門聖保祿學院共收到各類捐贈款物243次,共白銀13303. 55兩,7172比索,582帕爾塔諾及40克魯紮多。高瀬泓一郎:《キリシタン時代の文化と諸相》,第82頁。

1688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2月2日-1689年1月20日)11月17日,澳門議事會在塞巴斯蒂昂•利馬(Sebastiao de Vargas de Lima)的主持下,討論是否派船前往發生政變的暹羅。會議決定派一艘船前往,一則對新國王表示祝賀,二則了解法國人是否還佔據著曼谷城堡,因為澳門需要與暹羅建立友好關係並通商。議事會還將對進行這一航行的船主給予適當的補償。塞巴斯蒂昂·利馬為1685年澳門議事會理事官。Arquivos de Macau, 1a série, Vol.1, pp.65—66; 2a série, Vol.1, p.275.

1741

乾隆六年(1741年2月16日-1742年2月4日)11月17日,葡萄牙奧斯定修士曼努埃爾•萊梅久斯第二次出任澳門奧斯定堂本堂神父及修道院院長。Manuel Teixeira, Macaue e a Sua Diocese, Vol.3, p.605.

1742

乾隆七年(1742年2月5日-1743年1月25日)11月5日,葡萄牙籍耶穌會士若瑟•門丹哈(José Montanha)、林德瑤(João de Seixas)和歸瑪諾(又譯作孫瑪諾,Manuel de Aquiar)神父乘“聖佩德羅”號和“聖保祿”號帆船抵達澳門。若瑟•門丹哈神父在澳門花了很大精力抄寫成《耶穌會會士在亞洲》。新主教伊拉利奧•羅沙(Hilário de Santa Rosa)修士於同日抵達澳門,“大船在七里格以外老萬山島前逆風停泊,主教致信方濟各堂的守衛者,通告他願意在該修道院下榻。由於首先到來的是接迎同船到來的四位耶穌會神父的小艇,經他們勸說,主教也上了小艇。他們還說,時間已晚,我們就在聖保祿學院住宿。主教閣下受到了歡迎。總督高甸玉不顧天色已晚,率一隊士兵在海邊迎候,並鳴炮歡迎,但新主教拒絕乘坐為他準備的轎子,因為他要與神父們一起走。第二天一早,主教不聲不響地住進聖方濟各修道院,在那裡接受了本市各教堂、神職人員、議事會和名流們的問候。在為他準備官邸期間,他在那裡住了近三個星期,受到款待。”12日,伊拉利奧修士就任澳門主教,若瑟•阿爾梅達(José de Almeida)神父任司庫和主教座堂的本堂神父。13日,主教通知議事會,他決定在17日星期六下午3點按慣例進駐主教座堂,真誠殷切地希望所有其他主教們在場。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841、844頁;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440頁稱門丹哈神父是同三位派往中國的耶穌會士一同來到澳門,林德瑤及歸瑪諾均是1742年到澳。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8—131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p.384—385.

1783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2月2日─1784年1月21日)11月17日,葡萄牙人格拉爾朵•山托(Gerardo do Espírito Santo)神父被選為澳門奧斯定堂本堂神父及修道院院長。該神父又於1786年12月1日、1794年11月、1798年12月7日及1802年2月19日先後當選,一共五次擔任奧斯定修道院院長,在職16年。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8, p. 605.

1794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月31日─1795年1月20日)11月17日,署香山知縣李德輿下澳門總督諭,令尋找荷蘭通事二名, 隨荷蘭使團進京。經李德輿親臨澳門,澳門總督推舉葡人若亞敬(Joaquim)能認夷字及彭廷貴能識漢字並通夷語。但由於該使團即將起程,已在省城找到通事,該知縣令澳門總督,讓此二人返回澳門。《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署香山知縣李德輿為覓荷蘭通事進京事下兵頭諭》,《署香山知縣李德輿為將在澳尋覓之荷蘭通事若亞敬等遣回事下理事官諭》,第680頁。

1804

清嘉慶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17日,署澳門同知鄒某赴澳門,查閱地方情形。澳門葡人本應傳令夷兵放炮,道左伺接。但他抵澳兩日,澳門葡人竟置若罔聞。複傳通事諭話,竟抗不遵喚,屢傳始到,輒敢肆言頂撞。鄒同知十分惱火,傳理事官進行訓斥。理事官稟稱:葡兵為數不多,現在派往二兵船捕盜,其炮台實因火藥盡為捕盜,因此不得預備。《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署澳門同知鄒為臨澳查閱飭遵照伺候事下理事官諭》;《署澳門同知鄒為臨澳查閱炮台及地方情形事下理事官諭》,第380頁。

1804

清嘉慶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17日,果阿賈廷諾大主教下令聖克拉拉(S. Clara)修女完善修道院設施,並要求禁止所有男女兒童進入修道院。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6頁。

1809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1月4日,即是在清葡聯合捕盜協議簽訂之前,雙方的聯合行動已經開始。鄭一嫂下令讓張保仔率船隊進入內河,自己則以大艦數艘停泊在大嶼山赤瀝角洋面,據守港口,防官軍掩襲。時有3艘葡萄牙船回國,正好被鄭一嫂攔截。鄭一嫂“擊其一艘獲焉,殲夷人數十”。剩下2艘葡船逃回澳門,適逢香山知縣彭昭麟率船100艘西行,雙方合併。彭昭麟“又雇請夷船六隻,賭一嫂船少,往圍之”。廣東政府通知澳門,要求葡萄牙軍兵船拖住鄭一嫂,等候清朝水師前來圍剿。當鄭一嫂發現葡艦進入大嶼山水面時,立即召集張保仔、香山二及鄭保養等率領紅旗大幫大小船艇到大嶼山與其匯合。10日,發生了一場戰鬥,張保仔大敗葡萄牙船。而他船隻“盡逃”。葡人極為憤慨,稟香山知縣彭昭麟“願以夷船出戰”。17日,彭昭麟遂點閱西洋大夷舶六隻,配以夷兵,供其糧食,出洋剿捕。18日,廣東水師提督孫全謀率領的60艘帆船1200門火炮及1.8萬官兵也趕至大嶼山海面。20日清晨,清朝水師向海盜發動突然襲擊,孫全謀守東,彭昭麟扼西,將海盜的出路死死堵住,相互攻擊“連打兩晝夜,不分勝負”。22日,清軍一戰鬥船隻“藥重炮裂”,致使船隻損壞,數十人死亡,清方水師退回港灣。23日,清方水師又折返,戰鬥繼續,“官軍不能敵,失去一舟”。27日,海上刮起猛烈的北風,孫全謀決以火船攻擊困在海灣中的海盜。然而由於風向的改變,火攻船不僅沒有燒及盜船,“反延燒兵船二只”。29日午後,南風大作,浪卷濤奔,鄭石氏與張保仔率數百艘船隻如排山倒海之勢向清軍撲來,清水師無法抵擋,海盜船隊遂突圍而逃,直出仰船洲外洋。葡萄牙船不斷放炮追擊,海盜以數十艘爛船設障,葡船亦無功而返。嘉慶十四年(1809)十月,大嶼山赤瀝角之戰實際上是清朝捕盜戰爭的一次失敗,但為了掩飾這次失敗,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誇大殲滅匪盜人數為2400名。袁永倫:《靖海氛記》卷下,第4—7頁;田明矅:《重修香山縣誌》卷22《紀事》;穆黛安:《華南海盜:1790—1810》,第140—142頁所印資料與《靖海氛記》記錄大不同,幾乎所有日期均有差異,特別是11月10日在赤瀝角的第一戰役,葡文資料稱在8日,還稱這一戰役“雙方俱無損傷”。袁永倫對此事記錄屬第三方,既不會褒揚海盜,亦不會掩飾葡人,故其記載為准,而穆黛安不察。《清仁宗嘉慶實錄》卷218,嘉慶十四年九月壬申;穆黛安:《華南海盜:1790—1810》,第140—142頁。

1821

清道光元年(1821年2月3日─1822年1月22日)11月10日,英國皇家戰船“土巴資(Topaze)”號抵達澳門,該船攜炮40門,士兵300人,指揮官為海軍上校查爾斯.里查森(Charles Richardson)。該船抵澳7天後,另一艘皇家戰船“麻鷸(Curlew)”號亦抵達澳門,兩船並一起駛往伶仃。12月5日,泊於伶仃島的“土巴資”號上的船員遭到島上村民的襲擊,登陸的船員與村民對抗,雙方互有死傷,2名華人被殺,幾名受傷,而戰船船員則有14人重傷。兩廣總督頒發諭給行商,要求英國特選委員會交出“外國兇殺者”受審,特選委員會主席咸臣稱,他無權管轄國王船隻;而艦長里查森致函兩廣總督稱他的下屬先受到暴徒的攻擊。兩廣總督的答複是,中國人死去2人,英方必須交2名兇手抵命,並試圖停止對英貿易來進行壓服。雙方各執己見,直至翌年2月8日,“土巴資”號駛往澳門,並從該處返回印度。里查森留言稱,此案將由他的上級按英國的法律進行審判。兩廣總督無可奈何,只得接受這一無奈的結局。馬士(H.B. Morse):《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4卷,第20頁。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11月5日,澳門華人居住區發生大火災,500多所房屋焚毀。17日,議事會理事官安東尼奧·佩雷拉入稟香山縣丞,要求禁止在北灣一帶搭建棚屋。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58頁;Chinese Repository, Vol.2, No.7, p.344 記這次火災為11月15日,房屋被毀400間。

1854

咸豐四年(1854年1月29日─1855年2月16日)8月5日,澳門土生大富商、大業主埃斯特旺‧卡內羅(Bernardo Estêvão Carneiro)在澳門去世。卡內羅是澳門土生卡內羅家族第二代,1785年11月17日生於葡萄牙賽拉韋紮(Selavisa),何時來東方不詳。1819年已在馬尼拉從事貿易。1831年以前他已至澳門。1825年他從雅努阿里奧‧阿爾梅達(Januário Agostinho de Almeida)手中購買了他的住宅“男爵宮”。埃斯特旺‧卡內羅兩次出任澳門議事公局理事官,他在澳門還有一幢大的物業叫“卡內羅花園”,位於叫新雅馬路(Estrada da Bela Vista)的地方。卡內羅去世後,“卡內羅花園”賣給英國駐澳門領事克雷威爾利‧奧斯穆德(Cleverly Osmund)作為基督新教徒墓地。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1, pp. 661-662; Manuel Teixeirau,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2, p. 335.

1882

光緒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11月17日,出現澳門歷史上第一宗有關環境污染的投訴案。因富商曹有在白馬行街3號(今國華戲院院址,曹有之祖屋)所設之有利繅絲廠,噴出臭氣,甚為騷擾。由於該廠建於市井繁華之處,附近士紳居民紛紛投訴,要求將白馬行街之繅絲廠遷往別處,並揚言“若不秉公妥善處理,將罷市封廠以作抗爭”。澳門政府見事態嚴重,趕緊派軍警往白馬行街巡邏。並派人前往調查,繅絲廠環境污染情況確實不甚樂觀。最後,根據調查結果,澳門政府判決白馬行街繅絲廠必須做9項整改措施,否則就要關廠遷出白馬行,甚至要吊銷其牌照。曹有計算,依法整改所花銀錢比建一座新廠還多,遂將有利繅絲廠關閉結業。《澳門政府憲報》1882年10月21日第42號及11月11日第45號;金英傑:《有利繅絲廠,招抗議改行開賭販煙》,載《新報》2009年8月27日。

1902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1月17日,澳葡政府出投澳門、氹仔、過路灣白鴿票生意,以74900元為底,招人暗票承充。期限自1903年7月1日起,至1908年6月30日止。不用擔保人,壓票銀為7490元。《澳門政府憲報》1902年10月18日第42號。

1903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1月29日─1904年2月15日)11月17日,應鮑理諾主教的邀請,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Missionárias Franciscanas de Maria)初抵澳門,並住進聖家辣修道院,從嘉諾撒修女手中接管聖羅薩利瑪女子學校。該校免費為撫養金領取者及孤兒提供教育。它為遠東各地,包括泰國的女子提供寄宿制教育。至27日,抵達澳門的瑪利亞方濟各傳教會修女有院長聖若阿金(Benedicta de S.Joaquim)、薩克魯‧科埃烏爾(Leona du Sacré Coeur)、安東尼婭‧布里維(Antóine de Brive)、埃德特魯德(Edeltrud)、阿姆布羅西納(Ambrosina)和譯利亞(Zélia)等6人。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17頁;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281.

1911

清宣統三年(1911年1月31日─1912年1月18日)11月17日,澳門政府設立助理窮人訟案局,律政司充任局長,每逢禮拜一日下午1時在律政司公事房齊集議事。凡有請求助理訟案者,除安息日外,不論何日均可呈稟到局請求。《澳門政府憲報》1911年11月25日第47號。

1926

1926年(民國十五年)1月6日,華文日報《大眾報》問世。3月1日,位於新馬路入口處的大西洋銀行澳門分行行址落成。4月,澳葡派軍隊侵入前山一帶,搶走被省港罷工糾察隊拘獲的走私貨和4名奸商,並開槍打傷糾察隊人員和鄉民,廣州國民政府交涉員向澳葡提出抗議。澳門工人為響應省港罷工,醞釀實行大罷工。澳葡派兵分駐碼頭阻止華人出境。港英當局亦派兵400名到澳門協助鎮壓工人。5月1日,西班牙飛行員卡亞爾薩(Eduardo Gonzalez Gallarza)上尉及機械師阿羅薩梅那(Arosamena)從河內飛到澳門,於17時20分在原望廈球場降落時,撞樹損壞機翼。5月17日,華文報紙《澳門商報》在澳門面世。7月31日,總督成立漁業委員會,會址設於港務局內。漁業被認為是當時澳門最重要、用人最多的產業。11月7日,盛況空前的澳門工業展覽會開幕。11月17日,廣州嶺南大學學生訪問澳門。12月7日,澳門利宵中學的學生會對廣州嶺南大學進行回訪。統計表明,澳門擁有16萬居民,其中多數為華人。氹仔及路環人口僅1萬,其構成與澳門相同。漁業及其副產品、造船、水泥、鴉片加工、煙草加工、中國酒類、傳統神香、炮竹製造等主要行業,完全為華人所壟斷。

1926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11月17日,澳門政府核准澳門運動會章程,凡參加該會者均須每月繳交會費1元,方可參與包括乒乓球、象棋、西洋象棋等項目。該會還要求政府批地,爲會員提供圖書及雜志等設施。《澳門政府憲報》1926年11月17日第12號。

1926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11月17日,廣州嶺南大學學生訪問澳門。12月7日,澳門利宵中學學生會(Associação Escolar A Academia)對廣州嶺南大學進行回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203頁。

1937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11月17日,澳門議事公局召開會議,決定將巴波沙坊北邊之新路定名為菜園涌邊街 (Rua Marginal do Canal das Hortas)。該街其時有天星及南洋等炮廠開設。《澳門政府憲報》1937年11月26日第50號。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11月17日,救濟難民委員會在氹仔築難民營。觀音堂收有難民166人,分東西兩神殿住宿。唯天氣漸冷,寒衣不敷應用,有難婦因病不耐寒冷,暈倒幸獲救。傅玉蘭主編:《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190頁。

1938

民國二十七年 (1938年1月1日-1938年12月31日)11月17日,著名詩人廖平子攜家人來澳門避難,寓居於筷子基貧民區內,不久又受聘於板樟堂漢文學校教授國文,同時為宣傳抗日,創辦手抄詩刊《淹留》半月刊,創作、編輯、繕寫、裝訂、發行皆由其一人承擔。1942年,離澳赴廣東韶關。陳業東:《:空前絕後的抗戰史詩》,載廖平子著,陳業東點校:《淹留》,第1—6頁。

1957

1957年澳門中華教育會會刊,收錄中華教育會的會議紀錄、財政狀況等資料。

1977

廣星攤位展出各式家電,圖中可見半自動洗衣機、大廈對講機等。市民在現場了解產品功能及操作。

1977

當日場面熱鬧,部份市民在加思欄公園上圍觀場內氣氛。

1977

廣星提供各界社團租用法國寶雅牌(Bouyer)高級音響器材。

1977

廣星攤位展出多款大型家電,如雪櫃、電視機等,亦有各式烹飪小家電,如攪拌機、榨汁機等。牆上貼着“駕臨廣星展銷參觀,款式更多,設備更齊”等宣傳文字。攤位牆紙印有“豐澤”商標。

1977

第24屆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辦期間,由11月14日至20日,每晚六時半至午夜,在家辣堂街聖羅撒學校至南灣花園一段地帶舉行露天晚會,表演節目有葡國土風舞、舞獅等。此外,還有食物攤檔,並在會場內設有小型商品展銷會,一共39個攤檔參與,當中包括11個商品陳列及小賣檔,類別有電器、葡國土產、澳門紀念品、化妝品及時裝等。參考資料:《華僑報》1977年7月16日、1977年11月9日報道。

1977

展銷會中推出各類優惠電器產品,吸引大批市民圍觀,場面熱鬧。廣星攤位的招牌有“豐澤產品”四字,這是因為廣星於1970年代獲豐澤有限公司委託,成為該公司的澳門區總經銷,故店鋪招牌上會有“豐澤”的商標。

1977

展銷當日吸引大批市民圍觀,場面熱鬧。廣星攤位的招牌有“豐澤產品”四字,這是因為廣星於1970年代獲豐澤有限公司委託,成為該公司的澳門區總經銷,故店鋪招牌上會有“豐澤”的商標。

1977

第24屆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辦期間,由11月14日至20日,每晚六時半至午夜,在家辣堂街聖羅撒學校至南灣花園一段地帶舉行露天晚會,表演節目有葡國土風舞、舞獅等。此外,還有食物攤檔,並在會場內設有小型商品展銷會,一共39個攤檔參與,當中包括11個商品陳列及小賣檔,類別有電器、葡國土產、澳門紀念品、化妝品及時裝等。參考資料:《華僑報》1977年7月16日、1977年11月9日報道。

1977

廣星參與設於1977澳門音樂會會場內的小型商品展銷會。攤位外印有廣星電話5522-4、85545、5545,及宣傳用語“現代家庭電器中心 式式俱備”、“工程部 銀行大廈閉路電視 安全防盜”、“豐澤產品 特惠分期”、“廣星公共天線 範圍廣服務佳”、“廣星B.B.傳呼機 24小時不停服務”,足見廣星業務多元。

1978

展覽由中國園藝菊花展覽委員會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主辦,於1978年11月15日至26日期間舉行。以下引用自《華僑報》1978年11月7日第4版之報道:“今次的菊展,規模較大,有關方面為了使展覽更為隆重和有氣氛,對會場的設計裝置,別具特色,場內中央建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賞菊亭”,專門放置大立菊供人觀賞。”會場內並可見“大地牌學生褸”的大型廣告牌。

1978

展覽由中國園藝菊花展覽委員會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主辦,於1978年11月15日至26日期間舉行。以下引用自《華僑報》1978年11月7日第4版之報道:“今次的菊展,規模較大,有關方面為了使展覽更為隆重和有氣氛,對會場的設計裝置,別具特色,場內中央建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賞菊亭”,專門放置大立菊供人觀賞。”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展覽會於賽車期間在商業學校舉行,參展者有超過12名的葡國出口商與本澳入口商,展出的產品包括有酒類、食品、瓷磚、水松、鋼及木質辦公桌和廁具。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9月7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吸引不同國籍的人士參觀。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會場展覽陳列彩色電視、影片投放、音響及閉路電視等。展場同時提供訂購地毯服務,特價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電話號碼:6314。

1979

會場設有專業人員指導拍攝器材使用操作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會場展覽陳列彩色電視、影片投放、音響及閉路電視等。展場同時提供訂購地毯服務,特價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

1979

廣星與新力(Sony)合作展出電視錄影器材和教學電視器材。同時展出的有建築界人士必讀雜誌《建築業導報》,廣星為澳門總代理。

1979

1979年,廣星電視行與新力(Sony)聯合贊助“葡國雙週”的會場音響及閉路電視。是次視聽器材介紹為廣星電視行向各界人士提供之家庭電視及專業用之教學電視器材等其中一部分。

1979

1979年,廣星電視行與新力(Sony)聯合贊助“葡國雙週”的會場音響及閉路電視。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活動期間,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83

1983年第3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也是第一屆三級方程式賽車大賽。

1983

1983年第3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房車賽。

1983

1983年第3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房車賽。

1984

1984年11月17日,李先念國家主席應邀訪問葡萄牙3天。

1984

1984年11月17日,批示成立司法事務辦公室。

1990

1990年11月15~17日,葡總統蘇亞雷斯(Mário Soares)訪澳3日。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