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世界遗产:板樟堂前地

澳門記憶編輯部

雨天的板樟堂前地

圖1 板樟堂前地,2008年,陳顯耀攝

穿過繁忙的議事亭前地,轉折相連至末端的是玫瑰堂,教堂前以小石鋪成波浪水紋圖案的廣闊空地,與周邊券柱式圍廊的系列建築相暉映,增添了動感和活力。廣場的名字很有趣──板樟堂前地。

聖玫瑰堂

圖2 玫瑰堂,1980年代,澳門檔案館收藏及提供

1587年,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會”用木板搭建教堂,被華人稱爲“板障廟”,後稱“板樟廟”(即玫瑰堂),因而有了板樟堂前地和板樟堂街之名,不僅成為宗教活動的重地,也是居民的生活中心。根據史料記載,1637年,十多名葡萄牙人騎馬在此進行擲瓦球運動;這裡曾經是喧鬧的市集,也是軍人檢閱遊行隊伍,或會景巡遊必經之地。

參加檢閱遊行的軍人(1940年代)

圖3 軍人檢閱遊行隊伍經板樟堂前地,可見柯麟醫師的招牌,利冠棉收藏,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提供

會景巡遊的飄色隊伍

圖4 會景巡遊飄色隊騎著小馬經過板樟堂前地,若瑟‧利維士‧嘉德禮攝

自1929年始,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壯觀的隊伍就在板樟堂前地出發,步行至西望洋聖堂。數百年來,這裡沉澱了厚重的歷史和傳奇故事,據說孫中山的父親曾在板樟堂街的一家鞋店做過鞋匠,故年幼時的孫中山也常隨父親到此,留下足跡;1935年秋,中共黨員柯麟在這區開辦診所及進行地下工作……

圖5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澳門旅遊局提供

時至今日,不少團體選擇在板樟堂前地舉辦文藝晚會和聚會。當然,也是遊客不能錯過的觀光購物勝地和打卡熱點。


更新日期:2020/08/31

延伸阅读 更多专题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