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展覽
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
澳門基金會舉辦“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由澳門藝術家陸曦先生為一百三十多位澳門資深文藝家繪畫肖像,並由多位澳門文學創作者為文藝家進行專訪及撰寫故事。這些作者以筆為鏡,陸曦先生以畫為光,在2024年至2025年共同映照出這些文藝家的人生軌跡與藝術追求。
網上展覽
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備推出“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以九部份串連特區成立至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城市建設、社會制度、人文情懷和文化傳承等領域的變遷,縱觀小城25年來的發展成果。
網上展覽
心繫澳門 拓展未來 —— 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網上展覽
澳門基金會舉辦以“心繫澳門、拓展未來”為主題的網上展覽,回顧四十年來發展歷程,從奠定澳門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石,培養澳門及外地人才,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到開拓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構建和弘揚澳門和諧的優良社會傳統。
專題文章
台山百年(上)——澳門首個平民坊的誕生
很多時候,我們介紹澳門歷史時,都會把焦點放在歷史悠久的“澳門歷史城區”及其他舊區,而澳門北區反而較少被提及,一來這是百年前才填海形成的新區,其歷史比不上三、四百年的舊城區;二來這裡屬於住宅區,本身缺乏精彩的故事。這次讓我們以北區的台山為舞台,講述這片土地的歷史吧!
專題文章
空間變奏:明清時期關閘的歷史變遷
自16世紀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建立定居點以來,明朝政府便需要基於現實考慮對這群外來之民進行有效管理,而關閘恰恰在其中發揮著關鍵的管治作用,關閘不僅是澳門半島的地理邊界,更是在歷史上見證了澳門界址的變遷,本質上反映了明清兩朝對澳門的權力實踐,以至澳葡政府對這種權力實踐的解構與顛覆,揭示了中葡之間微妙的互動,是政治話語交織的歷史場域。
專題文章
澳門半島上最後的農村——馬場、黑沙環與祐漢的百年演進
馬場菜地,澳門半島上最後一個農業社區,它由出現到消失,見証澳門東北區的發展。由荒蕪的海灣到熱鬧的賽馬場,在動盪的歲月成為難民的避護所,純樸的菜園與簡陋木屋之間,一座座工廈拔地而起,人們在菜地與工廠之間來來去去,賺到自己物業,看著海岸線不斷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