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網上展覽

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

澳門基金會舉辦“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網上展覽,由澳門藝術家陸曦先生為一百三十多位澳門資深文藝家繪畫肖像,並由多位澳門文學創作者為文藝家進行專訪及撰寫故事。這些作者以筆為鏡,陸曦先生以畫為光,在2024年至2025年共同映照出這些文藝家的人生軌跡與藝術追求。

網上展覽

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備推出“從澳門記憶看澳門回歸25載”圖片展,以九部份串連特區成立至今,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澳門城市建設、社會制度、人文情懷和文化傳承等領域的變遷,縱觀小城25年來的發展成果。

網上展覽

心繫澳門 拓展未來 —— 澳門基金會四十週年網上展覽

澳門基金會舉辦以“心繫澳門、拓展未來”為主題的網上展覽,回顧四十年來發展歷程,從奠定澳門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石,培養澳門及外地人才,推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到開拓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構建和弘揚澳門和諧的優良社會傳統。

專題文章

容易混淆的澳門街名

在澳門這座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中,街名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反映了城市的地理特徵和歷史變遷,更承載著居民的生活記憶和情感紐帶。每一條街道的名字,都像是城市歷史長河中一枚枚印記,記錄澳門的發展軌跡和人文故事。由於歷史、文化、地理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澳門存在不少容易混淆的街名,這不僅給市民日常生活增添了些許困擾,也讓遊客在遊覽澳門時容易產生困惑,影響了他們的旅遊體驗。

專題文章

澳門文學極簡史

最早在澳門文學名家之林出現的是湯顯祖。湯或在1591年十月中旬曾到澳門,有《香墺逢賈胡》等詩。此外,湯也於《牡丹亭還魂記》劇中第六齣和第二十一齣中多番提到澳門三巴寺。明末又有擅畫馬的詩人張穆,有《登望洋台(己亥)》一篇,作品有遺民寄意的味道。明末清初,澳門頗多忠於明室的遺民詩,寄託了孤貞不屈之志,乃此時期遺民澳門詩的風格和特色。

專題文章

回歸後澳門文學極簡史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國,成立特區,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這一偉大的歷史轉變,吸引了海內外華人的注目,將澳門文學推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由“回歸熱”帶動的 “文學熱”在1999年底到達頂峰,隨之迅速冷卻。具體表現為某些重要的文學社團(如五月詩社)走向沉寂、部分作家逐漸淡出文壇(如陶里於1999年移居加拿大之後便鮮少出現在澳門文壇了)以及文學研討活動的急劇減少,澳門文學進入發展的成熟冷靜期。當然,“冷靜”並非“冷寂”。回歸之後,在官方力量和民間力量的共同推動下,文學出版顯著上升, 呈現出穩健發展的興旺局面。

最新專題

最新展覽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