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峻,字景崧,號琴山[1],廣東省高要縣(今高要市)人。進士、詩人。 黃德峻生於清嘉慶元年(1796)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嘉慶十八年(1813),高中舉人;清道光二年(1822)榮登進士;歷任戶部主事、泉州知府,署福建糧儲道、延建邵道;後因事被免職。 道光三十年(1850),黃德峻去世,年僅54歲。 黃德峻是十三行怡和行商伍元華、伍崇曜兄弟好友。父母去世後,他寄寓伍氏西園;喜愛收藏法書名畫,收藏甚富。 黃德峻擅長作詩,譚瑩謂其詩有漸近自然者。又以倚聲擅揚,佳者與吳蘭修《桐華閣詞》雁行。著有《樵香閣詩鈔》、《三十六鴛鴦館詞》。 現錄黃德峻的詩兩首:[2] 《澳門》 傳聞形勝似蓮花,孤嶼南浮水一涯。[3]潮落海門分十字[4],鐘鳴山寺禮三巴。[5] 鯨鯢浪靜通番舶[6],蠣蛤塘寬佔蜑家。[7]好是葡萄新酒美[8],高台風月不須賒。[9][10] 《媽閣次壁間張太守道源韻》 蠔鏡殷勤照,鴻泥一再經。片雲移太華,孤閣控重溟。 打岸濤頭白,撐天石骨青。望洋應有歎,風急晝冥冥。 [1]朱彭壽:《清代人物大事紀年》,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第953頁。 [2]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明清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第249-250頁。 [3]一涯:一邊。涯,水邊、地邊。 [4]潮落海門分十字:海有上下十字二門。 [5]鐘鳴山寺禮三巴:山上有三巴寺,每七日為期,侵晨撞巨鐘,聲聞十數里。夷人男婦咸集,聽僧演說,曰禮拜。 [6]鯨鯢浪靜通番舶:當時海寇初平。 [7]蠣蛤塘寬佔蜑家:青洲一帶海中,土人多以種蠔為業,名曰蠔塘。蠣蛤,蠣,牡蠣,俗稱蠔;蛤,蛤蜊。皆海產。佔蜑家,為蜑家所佔。蠔塘,又稱蠔田。澳門附近亦多蠔田,這首詩可以為證。 [8]葡萄新酒:指紅葡萄酒或葡萄紅露酒。 [9]高台:山有南北二台。 [10]腹聯上句原注:“時海寇初平。”嘉慶初年,粵東海盜蠭起。至嘉慶十五年(1810)四月,兩廣總督百齡至香山,招降海盜首領張保,事始平息。事見道光《香山縣志‧事略》,這首詩當作於同年或稍後。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