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元年(1644年2月8日─1645年1月27日)10月6日,广东提举司根据广东巡抚在广州下达给香山县令的批示,赐地安葬陆若汉(João Rodrigues)神父,同时赐碑。该碑本应树在青洲对面的新围墙之内,后来中国官员认为应立于临水的湾仔岛银坑山山脚。26日,澳门圣保禄学院院长谭玛尔(Gaspar de Amaral)神父在湾仔岛银坑新赐地树起四根木桩,上写“这块土地是广东巡抚以明朝皇帝的名义赐给圣保禄教堂的神父们作为安魂之所”。几天之后,这些木桩被人拔掉。 阿儒达官图书馆:《耶稣会会士在亚洲》JA 49-V-13,转自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51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51页之10月6日事,将Te-quesy(提举司)译成钦差和特使,致使引用者产生很大错误。1644年弘光帝并未派钦差来广州处理陆若汉墓地之事,而是广东地方政府的处理意见。由于没有皇帝的旨意,故1644年2月8日─1645年1月27日赐陆若汉墓地的所有权尚得不到承认。此处引用《耶稣会会士在亚洲》葡语译文由金国平先生重新翻译改订而成。
同治五年(1866年2月15日─1867年2月4日)10月26日,政务参事柯打(José Maria da Ponte e Horta)正式就任澳门总督。30日,卸任总督阿穆恩乘坐“贾梅士”号炮艇离开澳门回国。行前,居民们依依不舍,对他在执政期间的建树表示特别感谢。途经香港时,在那里定居的葡人社团也举行了欢送活动。阿穆恩总督的执政业绩卓著,受到两地居民的称赞。在他任职期间兴建了大量市政工程,改革巡捕制度,拓展了本地的贸易。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澳门现在拥有了值得赞美的道路交通网络。阿穆恩在途经香港期间还参加了香港葡萄牙人俱乐部大楼的启用仪式。该俱乐部于上年动工兴建,俱乐部位于港岛伊利近街,三分之二的建筑费是由葡商德尔菲诺‧巴蒂斯塔(Delfino Baptista)和若奥‧巴莱托(João Barreto)支付的。俱乐部富丽堂皇,内部还建了一座剧院。The Treaty Ports of China and Japan: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open ports of those countries, together with Peking, Yedo, Hong Kong and Macao, p. 224; 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64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165页;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第122页。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10月26日,总部设在香港的兴中会组织计划发动广州起义,由于该计划在起义之前泄露,已在广州的孙逸仙立即下令停止行动,但广东政府已掌握起义之情报,遂展开了对起义者的抓捕和镇压。广州兴中会会员全部被捕,孙逸仙的同乡、好友陆皓东亦惨遭杀害。孙逸仙在美国朋友唐雄的帮助下寻机逃出广州,雇小汽艇驶往香山唐家湾,先避难于唐雄家。后又男扮女装躲进了澳门,住在下环街3号弗兰西斯科.飞南第家中。当时,清政府的暗探也在澳门搜捕孙逸仙,并张贴告示,悬赏捉拿。但孙逸仙在澳督柯高和飞南第的保护和帮助下,在澳门躲藏4天,然后秘密转道香港赴日本。若昂.歌德斯:《孙逸仙与澳门和革命》,载《文化杂志》第17期,1993年;卡洛斯.高美士.贝萨:《澳门与共和体制在中国的建立》,第19页;金英杰:《战后萧条经济似死水,升平旅店开赌救市》,载《新报》2006年8月24日。唐雄,字谦光,香山唐家湾人,1865年生。少时与孙中山交往甚密,后随父唐益善旅居美国檀香山,继承父业出任檀香山华美银行总经理。孙中山倡立兴中会时,唐雄曾予以资金支持。抗战胜利后,定居澳门,在澳门开设8家公司和企业,其中升平大旅店曾为著名赌馆。
《知新报》第三十五期刊登《增广同文馆章程议》、《日本货币法》、《移花接木》、《灭烟新法》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10月26日,《澳门政府宪报》公布全澳公私电话号码,大西洋澳门工程公所1907年公署及私家所用电话号数,全澳公私电话共有76架︰ 大炮台 1号 沙梨头兵卡 10号 工务司住家 20号 东望洋炮台 2号 竹仔室兵卡 11号 辅政司住家 21号 妈阁炮台 3号 福隆新街兵卡 12号 律政司住家 22号 望厦炮台 4号 花王庙兵卡 13号 国课官住家 23号 嘉思栏兵房 5号 关闸兵卡 15号 华政厅住家 24号 二龙喉兵房 6号 督署公事房 16号 岗顶玻楼 25号 船政厅 7号 监房 17号 督署 26号 马兵营 8号 公局医生房 18号 西望月 27号 连胜马路兵卡 9号 山顶武医院 19号 邮政署 28号 国课署 29号 仁慈堂 45号 卢光裕住家 61号 辅政司公事房 30号 公栈 46号 宝行银号 62号 国课官公事房 31号 斐难奴.罗记土住家 47号 宝裕银店 63号 按察司公事房 32号 良士.非厘喇住家 48号 时和摊馆 64号 西洋银行 33号 宋次生住家 49号 五和摊馆 65号 船政厅公事房 34号 亚渣度住家 50号 时行摊馆 66号 督理工程公所官署 35号 马蛟石防疫医院 51号 义得摊馆 67号 工程公所 36号 督理武备官住家 52号 源源摊馆 68号 议事公局 37号 华政署 53号 同源摊馆 69号 嘉罗斯船厂 38号 皇家大医生住家 54号 惠来摊馆 70号 皇家大书馆 39号 西政厅住家 55号 五章摊馆 71号 承充鸦片烟人住家 40号 按察司住家 56号 信行摊馆 72号 主教住家 41号 西政署 57号 五行摊馆 73号 三巴仔书馆 42号 嘉思栏玻楼 58号 荣生摊馆 74号 镜湖酒店 43号 萧登住家 59号 源利摊馆 75号 白马行医人庙 44号 五昌摊馆 60号 义行摊馆 76号 《澳门政府宪报》1907年10月26日第43号。 葡文作Club de Macau,即澳门俱乐部,在伯多禄五世剧院。 葡文作Observátorio Meteorológico,即气象台。。 葡文作Fábríca de Ópio,意为鸦片厂。 葡文作Fernando Rodrigues. 葡文作Leôncio Alfredo Ferreira,即飞良绍。 葡文作Carlos Augusto Rocha de Assumpção. 葡文作Fermino Machado,此人为20世纪初期澳门著名鸦片承充商。 葡文作Grémio de Macau,意为澳门同业公会,设在嘉思栏玻楼,即陆军俱乐部。
更多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