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91

萬曆十九年(1591年1月25日─1592年2月12日)10月17日,麥安東(António de Almeida)神父在廣東省韶州去世。這是第一位死在中國內地的葡萄牙神職人員,生前為羅明堅神父和利瑪竇神父佈道的得力助手。因麥安東神父去世,遂命石方西神父赴韶州以代其職。石方西抵韶州不久,遇盜匪以斧砍其首,受重傷。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15頁。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52頁;《利瑪竇書信集》下冊附錄17《石方西神父致總會長阿桂委瓦神父書》,第505頁。

1591

1591年(明萬曆十九年),10月17日,麥安東(António de Almeida)神父在廣東省潮州去世。他是第一位死在中國大陸的葡萄牙神職人員,生前是羅明堅神父和利瑪竇神父佈道的得力助手。他的遺體被運至澳門,埋葬在聖保祿教堂。

1606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2月7日─1607年1月27日)4月3日,荷蘭海軍上將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Cornelius Matelieff)率船11艘、士卒700人航抵馬六甲,寄泊於離市區半里格之港外,並與擱淺在對岸的4艘葡船交火。後又開始攻城,然炮火不強,僅有一彈命中聖保祿教堂,葡方亦有一彈擊中一艘荷船。雙方並無大的傷亡。5月17日,荷蘭國王之弟彭蘇率戰船50艘、士卒3000名趕至馬六甲增援,柔佛亦派馬來軍增援,荷方勢力大增。18日,荷軍300人、馬來軍800人強行登陸,與葡軍400人及黑人士兵若干交戰,葡軍敗退。荷軍又征馬來軍200人,作圍城之舉。葡人炮兵迎擊。葡方又從鄰邦及彭亨搬來援軍。雙方相持不下。至8月,從印度駛來大批援軍,計有大舶16艘,巨艇4艘,帆船1艘,快艇14艘,歐洲軍3754人,土著兵約有7000~8000人。8月18日,葡荷艦隊再戰於拉家渡岬(Cape Rormosa),荷方毀船2艘,死士卒24人,傷者無數。葡方亦毀船2艘,士卒死者達500~600人,並有副司令及軍官10人陣亡。10月17日,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獲悉有全副武裝之葡艦保護貨船駛往馬六甲,遂率艦隊在途中埋伏攔截。21日夜,荷葡再戰,雙方惡鬥至次日早晨,科爾內留斯•馬特利夫下令火攻,葡軍大敗,18艘戰艦被俘被毀者過半,士卒軍官傷亡者達6000人。經此一役,葡人在馬六甲海峽元氣大傷,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亦歸於荷蘭。張禮千:《馬六甲史》第2章,第197—199頁。

1639

崇禎十二年(1639年2月3日─1640年1月22日)9月2日,上訴失敗被拘押在日本的卡斯特羅•布蘭科(D. Francisco de Castelo Branco)船長和唐•若奧•佩雷拉船長被帶到駿府聽取關於斷絕與葡萄牙人通商的詔書。他們與瓦斯科•阿爾梅達的澳門船隊一起於10月17日回到澳門。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47頁。

1648

1644年(清順治元年),崇禎帝自盡,明王朝傾覆後,澳門葡萄牙人仍全力支持殘存的南明政權的抗清事業。1645年3月,耶穌會士畢方濟(François Sambias, 1582-1649)奉南明福王之命前往澳門求援,受到澳葡當局的隆重接待。由於福王政府旋即覆亡,畢方濟又向建立在福州的唐王政府表示忠誠,與信奉天主教的太監龐天壽一起去澳門購炮請兵。葡萄牙人予以積極的支持,給他們提供了一批大炮,還選派了300名士兵。唐王政府則同意將對面山下的一塊地方作為耶穌會士陸若漢的墓地,開始了葡人居留對面山的歷史。不久,唐王政府被清軍消滅,龐天壽就帶這支葡萄牙軍隊去投奔建在桂林的桂王政府。葡萄牙的軍事援助對於桂王政府的抗清起了很大的作用,多次擊退清軍,同時,耶穌會士也積極地在南明君主中傳播天主教,南明君主紛紛皈依天主,太后、皇后及太子均入教。1648年(南明永曆二年),久病的太子在受洗後恰好病愈,王太后還派龐天壽前往澳門,請求耶穌會的司鐸們舉行彌撒大祭。10月17日,龐天壽入澳,各炮台鳴炮致敬,修道士們列隊出迎。10月31日,聖保羅教堂為南明王室隆重地舉行彌撒,彌撒結束,澳門總督又設宴款待使者,還贈送火槍100支作為給桂王政府的禮物。桂王政府也因之答應永遠豁免每年500兩的地租銀,並豁免澳葡數年的船舶餉税。澳葡政府與南明政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係,直至桂王政權的最後滅亡。

1680

康熙十九年(1680年1月31日-1681年2月17日)10月17日,廣東派兩名官員赴澳門,將尚之信在兩年前勒索的價值23500兩白銀的教堂銀器還給了澳門。John E.Wills, Embassies and Illusions: 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 142, p. 127.

1687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2月12日-1688年2月1日)10月17日,葡萄牙奧斯定修士若瑟•孔捷紹(José da Conceição)被選為澳門奧斯定堂本堂神父及修道院院長。Manuel Teixeira, Macau e o Sua Diocese, Vol.3, pp.604.

1704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月5日-1705年1月24日)10月17日,克魯斯•布利布依(Manuel da Santa Cruz Bullibui)、若奧•巴蒂斯塔(João Batista)和桑塔•羅薩(Domingos de Santa Rosa)三名方濟各會士闖入聖多明我修院菲利佩•克魯斯(Filipe da Cruz)修士的房間,將其殺死。後被多明戈斯•薩格拉門托(Domingos do Sacramento)修士和安東尼奧•德烏斯(António da Madre de Deus)修士發現,並將發生的事情報告了總督和主教。於是,派出的士兵和法官以及王室大法官立即趕到現場。王室大法官下令從墓裡挖出屍體,發現死者身上有多處致命傷,頸部有被勒的痕跡,於是下令捉拿三名犯罪修士,對他們進行搜查,在若奧•巴蒂斯塔修士住處發現了他們從修道院金庫中偷盜的兩袋白銀和五塊金元寶。三名罪犯一直戴著鐵枷關押在澳門直至被押送到果阿。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72—73頁。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10月7日,保祿.科斯塔上校再次致信澳門議事會,要求給予銅炮而非鐵炮。議事會議員一致同意出讓鐵炮而非銅炮,只有萬威.味先地.羅咱不同意出讓任何大炮。17日,總督同意出讓四門銅炮:大炮台和媽閣炮台上各兩門,但議事會只同意出讓鐵炮。稍晚,葡印總督就沒有轉讓銅炮一事譴責議事會。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134.

1720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2月8日-1721年1月27日)10月17日,澳門議事會選讀耶穌會巡視員利國安(Giovanni Laureati)神父的兩封信:一封寫給金國輝神父,一封寫給議事會。信中說:廣東巡撫對澳門非常不滿;在與利國安和李若瑟(José Pereira)神父共進晚餐時,他說要殺光澳門城所有男人和女人,關閉關閘,將澳門所有船隻存放媽閣。議事會不知巡撫動怒的原因,猜測可能是因為澳門拒絕食鹽的收購,於是請求李若瑟神父代為向巡撫呈遞一封信和一份貴重禮物。當然,對於來澳門簽訂協定的那位官員,議事會也送了禮物給他。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29.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10月17日,廣東巡撫郭世勳等奏稱:澳門地方上有尼僧一人在彼梵修,為西洋夷人所信奉,該尼僧居住番樓,不常與人接見,西洋夷人等有疑難事件,則注之於該尼僧,該尼僧判斷指示俱能服眾,以此全澳夷人受其約束,不敢稍有滋事。至於英咭唎夷人到澳,不過暫時僑寓,去住無常,並不聽西洋尼僧教令,尼僧亦視以膜外,可信其必無串合情事,毋庸令該尼僧暗中主持。所有英咭唎貢使進京光景,既經該國夷人聞知,自必轉為傳述,可以不必特向該尼僧告知。[1] [1]《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廣東巡撫郭世勳等奏覆在澳門通告英使進京情形以防被煽惑折》,第578頁。

1846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10月17日,澳門總督亞馬留下令組建臨時民團,以協助駐軍的防務。民團駐守在聖多明我會教堂舊址。亞馬留總督到任後,為了安置澳門城內當時數量很大的浪蕩公子、無業人員和遊手好閒人士,決定採用組建臨時民團這樣的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一措施引起了當地有錢有勢家庭的不滿,他們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變成劣等預備軍人,被人瞧不起。澳門土生葡人一向醉心於繼承他們歐洲先輩們的貴族頭銜,儘管他們祖先常常只是些冒險家或富商,只不過後來憑自己的資本換來城市新貴族的稱號。土生葡人寧可乞討度日,也不願從事低賤職業,總愛在華人面前擺闊氣,不願讓他們感到自己貧窮。Manuel Teixeira, Os Militares em Macau, p. 404.阿馬羅(Ana Maria Amaro):《19世紀一位土生葡人迄今未發表的日記》,載《文化雜誌》第40-41期,2000年。

1850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12日─1851年1月31日)10月17日,葡萄牙政府政務委員賈多素(Francisco António Gonçalves Cardoso)被任命為新澳督。11月22日,賈多素離開里斯本,離開之前,他接受了各種指令。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06頁。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10月17日,巴蒂斯塔.塔薩拉晉升上尉,並正式擔任氹仔、路環統領。實際上,他從1864年就已履行此職務。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89頁。

1873

同治十二年(1873年1月29日─1874年2月16日)10月17日,澳門富商奧敏.卡瓦略(José Omin de Carvalho)為其夫人祝壽主辦宴會。澳督歐美德及其副官、秘書長均出席。宴會結束後,舉辦歌舞晚會。首先是梅斯尼埃(Gasdon Mesnie)和指揮安迪諾利(Adinoli)演奏羅西尼歌劇《吉列姆.特爾》序曲;接著西班牙駐香港副領事若瑟.納法諾(José Nafauno)邀請東道主女兒貝拉米娜(Benamina de Carvalho)兩人表演威爾弟歌劇《梅斯納第艾利》的一段二重唱。接著賓客跳起四段舞、華爾滋舞和蘭賽羅舞。稍事休息後,貝拉米娜與其妹埃爾米尼亞.納瓦羅(Elminia José Navano)、梅斯尼埃和指揮安迪諾利又演唱威爾弟歌劇《埃爾納尼》中的五重唱。埃爾米尼亞畢業於音樂學院。他們配合之默契及演唱技巧之高,令人讚歎。後又由埃爾米尼亞演唱短曲《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博得了全場喝彩。接著客人們又翩翩起舞,直至翌日拂曉。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65頁。

1879

光緒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10月17日,澳門總督科雷亞.施利華解任,因身體病重,不能聽候接任之官,照例將印務交大西洋護理澳門總督事務公會(又稱政務委員會)辦理。該公會成員為副總兵安東尼奧.加西亞、主教索薩.埃內斯、按察使司柯喇威喇(Eduardo Alfredo Braga de Oliveira)、輔政使司噶哋.唎啞。按察使司即地區大法官的另譯。《澳門政府憲報》1879年10月18日第42號。

1879

光緒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10月17日,香山縣南屏村地主鄭位元等人因在氹仔、路環擁有田畝,將這些田畝租給當地佃戶耕種,並向香山縣交稅。而澳門政府向各佃戶收稅,佃戶們拒不交稅,澳門政府竟派西洋兵丁“搶去租谷”,故鄭位元等人向香山縣政府起訴澳門政府。光緒五年九月初三《氹仔、路環田土憲縣葡縣結抄白》,轉引自黃啟臣、鄭煒明:《澳門經濟四百年》,第147頁。

1885

光緒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0月17日,一輛從英國訂購的蒸汽滅火水車在呞咑口試驗演習。觀者大開眼界,歎為觀止。此水車是由澳門華商陳六出資訂購捐贈澳門政府的,亦是澳門第一輛蒸汽水車。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228.

1976

廣告文案:服務週到貴些少都值得廣星公共天線範圍廣,首創將廣州電視台加入公共天線系統服務,酬謝公共天線用戶舉辦抽獎,憑廣星用戶咭均可參加。頭獎:三菱20' 3S顯像營彩色電視機一架、弍獎:三菱6立方呎雪櫃一個、三獎:三菱洗衣機一架。請即接駁.勿失良機。廣星電視行工程部,電話:5545 / 85545,地址:台山大馬路101-102號。獎品在新馬路康寧大藥房陳列。

1994

1994年10月17日,澳門基本法協進會主辦的第一期澳門基本法研習班開學。

1995

1995年10月17日,澳、台草簽航空協議,同意航機在澳換航班號後直飛兩岸。

2002

2002年10月17日,國家信息產業部與澳門特區電信暨資訊科技發展辦公室在珠海簽署《內地與澳門地面移動、固定業務及廣播業務(聲音及電視)頻率協調協議書》,協助解決兩地電波互相干擾等問題。

2002

2002年10月17日,韓國宣佈延長澳門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逗留期至90天,2003年1月1日生效。

2003

2003年10月17日,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來澳,出席《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儀式,指出“安排”必將給澳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9

2019年10月17日紀念對澳供水60週年暨第四條珠海對澳供水管道工程通水儀式

1971

在澳門這一外向型經濟體內,人們對匯率的感受非常明顯。當個人或家庭出境旅遊或留學,當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或投資時,需要在不同貨幣間進行兌換。匯率就是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的比率,即不同貨幣之間的價格。在澳門,為什麼澳門幣兌港元的匯率穩定在 1.03,而兌人民幣的匯率則會波動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就需要弄清楚澳門的匯率制度安排。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