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本次活動以“時代精神,變革為民”為思考方向,推舉五位著名歷史人物作為候選人,供參與者投選。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記憶沙龍” 11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勞加裕主講“從井泉到自來水:澳門百年供水史”,以及關俊雄主講“空間變奏:關閘450年歷史變遷”,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為與市民分享“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成果,即日起至12月4日於文史網舉辦網上投票活動,並設獎項鼓勵市民大眾參與。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96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1月29日─1597年2月15日)11月24日,葡萄牙王室頒佈法律規定,里斯本的商人和金融家投資貿易額不得超過4000色勒芬。對於這一律令,所有前往東方(包括中國、馬六甲、坎貝和印度)的商人都必須遵守。Códice manusc. 19152, f.41e 19, Biblioteca Nacional de Madrid. 轉自羅利多:《澳門與巴西的早期關係》,載《澳門史新編》第2冊,第614—615頁。

1650

順治七年(永曆四年/1650年2月1日-1651年1月20日)11月24日,清軍攻破廣州,對廣州實行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他們不論男女老少一律殘酷殺死,這場屠殺持續到12月5日。時人王鳴雷記錄了這一慘狀稱:何辜生民,再遭亡極,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饑鳥啄腸,飛上城北。北風牛溲,堆積骷髏。或如寶塔,或如山丘。欲奪其妻,先殺其夫,男多於女,野火模糊。羸老就戮,少者為奴。老多於少,野獲轆轤。這一場大屠殺對近在咫尺的澳門葡人產生了極大的震懾作用,亦促使他們加快歸順清王朝的步伐。 衛匡國(Martin Martini):《韃靼戰紀》,載《清代西人見聞錄》,第53頁。 九龍真逸:《勝朝粵東遺民錄》卷1《王鳴雷傳》。

1759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月29日-1760年2月16日)11月20日,伊拉利奧•羅沙(Hilário de Santa Rosa)主教向議事會請求支付教區法官和代理主教20萬雷阿爾,這是他們六年應得的;24日得到的回覆是沒有錢,且不能支付這筆錢。議事會沒有這筆退休金,在這個城市的所有代理者中都沒有。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501.

1778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1月28日─1779年2月15日)11月24日,馬尼拉總督回覆澳門議事會的信中請求葡萄牙人要與西班牙繳納同等的稅款。另外一件事是西班牙船隻要求澳門議事會允許西班牙船常年進入澳門,議事會允許這個請求,直到這個季風季節果阿總督同意此事。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95.

1791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2月3日─1792年1月23日)11月24日,據澳門報告,第二十四號額船“萬威•微先地•羅咱”號開往哥斯達貿易。第二十號額船亦於來日開往哥斯達貿易,於第二年8月24日返澳。《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上冊《署香山縣丞朱鳴和為飭查報二十四號船開行日期事下理事官諭》,第193頁。《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上冊《香山縣丞賈奕曾為奉憲諭飭查二十號船曾否開往哥斯達貿易實行理事官牌》及《署香山縣丞朱鳴和為補報二十號船商梢炮械事下理事官諭》,第192—194頁。

1804

清嘉慶九年(1804年2月11日─1805年1月30日)11月21日,署香山知縣彭昭麟下理事官諭,為其來澳門辦公,準備公館。但澳門夷目卻稱:澳內公館僅有一處,當時正在接待來澳門的同知府憲,故無公館接待。24日,彭昭麟再次下諭,立即另備公館一所,不必寬大華麗,毋得推諉。《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署香山知縣彭昭麟為臨澳公幹飭備公館事下理事官諭》,第391頁;《署香山知縣彭昭麟為臨澳巡查飭備公館事下理事官諭》,第392頁。

1872

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11月24日,澳門聖母無原罪學校重開,由五位修女負責管理。先是,負責管理聖母無原罪學校的法國修女們被逐出澳門後,學校被迫關閉。此事遭到澳門上層社會精英的反對,以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創辦人先拿·飛南第伯爵為代表提出抗議,不能因為有外國教師而關閉聖母無原罪學校,故政府又批准學校重開,仍由法國修女們負責,直至1893年再次下令外國教師離澳,聖母無原罪學校才永久關閉。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522;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84頁。

1897

《知新報》第三十八期刊登《允改約章》、《論華鐵路》、《燐質鑄銅》、《廣州商情》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898

《知新報》第七十二期刊登《洪主政(汝沖)條陳時事摺》、《創設星架坡華人大學堂募捐冊序》、《議瓜分三毛亞》、《德國鐵務繁盛》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05

《天主教傳教團》Chine- Vue de Macao;reproduction d´une photographie envoyée par M. Gervaix (中國-澳門風光; Gervaix 先生照片的複製品)

1921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11月24日,週刊《輿論》(A Opinião)問世,至1922年5月25日停刊,共出版27期,在南灣街7號印字館印刷。該報發行人為土生葡人利馬.格拉西亞斯(João Jacques de Lima Gracias),為葡萄牙大選活動造勢而創辦,目的在於推介法蘭西斯科.施利華(Francisco da Silva)和曼努埃爾.羅查分別競選參議員和眾議員,結果兩人於1922年1月29日的選舉中成功當選。該報具有濃厚的政治背景,且熱衷於政治鬥爭,矛頭直指澳督施利華,甚至稱其為“執政航船的蹩腳舵手”。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 115-116.

1921

民國十年(1921年1月1日─1921年12月31日)11月24日,下午2時,在英國駐粵總領事詹姆斯.傑彌遜(James William Jamisson)的陪同下,葡國公使符禮德就“九一六事件”前往廣東省長公署與陳炯明進行首次談判。廣東特派交涉員李錦綸、省長公署交涉局副局長黃建勳在座,並由黃擔任兩方傳譯之責。符禮德認為“九一六 事件”不過區區小事,擬先將此事撇開,而此次來粵主要“欲解決水界問題,以免將來再啟爭執”。英駐粵總領事傑彌遜亦稱:“如廣東政府一味堅持以廣東政府調查者為實據而壓逼澳門,英國以同盟關係,不能袖手旁觀,任其與國受人欺淩。”對於“九一六事件”,他堅持應先由雙方派員共同調查此事,然後再商談解決糾紛的辦法。至於該調查團之組織,由粵澳政府各派委員兩人,再由粵澳共同指定一無偏私,並與本案無利害關係之第三國人為中立公證人。而事端發生之後,葡國副領事即以代表葡國駐粵總領事之資格,向廣東省政務廳古應芬(當時代理省長)提議,共同派員調查,古廳長答應照辦。結果葡國領事忽然反悔,不肯派員,而廣東政府仍依議派員往查。陳炯明遂以此為由敷衍葡國共同踏勘的提議,並堅持澳葡應對廣東提出的四項條件做出明確答覆。最後,陳指出若要應允葡國公使所提共同派員調查之議,澳葡必須同意下述三個條件:一、於共同派員調查,澳門政府必須答覆第一、二次要求;二、共同派員調查之議一經本省長同意,第三項要求關於水界問題即當開始談判;三、第四項要求可由澳門政府擬定相當之答覆。符禮德最終同意回澳面告澳督後,再飭葡國領事以正式公文將應允各件照會廣東政府。 《澳門專檔》第4冊《民國十年九月十六日粵省長陳炯明會晤葡使菲力特問答》,第442─448頁。按:該檔案將葡國駐華公使符禮德譯為菲力特。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11月24日,外交部仍本其一貫主張,認為解決香港問題後再處理澳門問題。外交部長王世傑復函蔣介石,指陳現階段收回澳門時機尚未成熟,建議暫緩處理。12月1日,蔣複電同意。1945年11月24日外交部長王世傑致蔣中正密函,1945年12月1日國民政府致王世傑代電,轉引自陳錫豪:《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第86頁。

1978

展覽由中國園藝菊花展覽委員會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主辦,於1978年11月15日至26日期間舉行。以下引用自《華僑報》1978年11月7日第4版之報道:“今次的菊展,規模較大,有關方面為了使展覽更為隆重和有氣氛,對會場的設計裝置,別具特色,場內中央建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賞菊亭”,專門放置大立菊供人觀賞。”會場內並可見“大地牌學生褸”的大型廣告牌。

1978

展覽由中國園藝菊花展覽委員會與澳門旅遊娛樂有限公司主辦,於1978年11月15日至26日期間舉行。以下引用自《華僑報》1978年11月7日第4版之報道:“今次的菊展,規模較大,有關方面為了使展覽更為隆重和有氣氛,對會場的設計裝置,別具特色,場內中央建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賞菊亭”,專門放置大立菊供人觀賞。”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展覽會於賽車期間在商業學校舉行,參展者有超過12名的葡國出口商與本澳入口商,展出的產品包括有酒類、食品、瓷磚、水松、鋼及木質辦公桌和廁具。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9月7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吸引不同國籍的人士參觀。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會場展覽陳列彩色電視、影片投放、音響及閉路電視等。展場同時提供訂購地毯服務,特價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電話號碼:6314。

1979

會場設有專業人員指導拍攝器材使用操作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舉辦。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會場展覽陳列彩色電視、影片投放、音響及閉路電視等。展場同時提供訂購地毯服務,特價每呎2元,由多多房屋材料中心提供。

1979

廣星與新力(Sony)合作展出電視錄影器材和教學電視器材。同時展出的有建築界人士必讀雜誌《建築業導報》,廣星為澳門總代理。

1979

1979年,廣星電視行與新力(Sony)聯合贊助“葡國雙週”的會場音響及閉路電視。是次視聽器材介紹為廣星電視行向各界人士提供之家庭電視及專業用之教學電視器材等其中一部分。

1979

1979年,廣星電視行與新力(Sony)聯合贊助“葡國雙週”的會場音響及閉路電視。

1979

1979年11月11日至25日,“葡國雙週”活動期間,廣星電視行及新力 (Sony) 產品在會場(商業學校二樓)介紹最新電視錄影器材及電視教學器材。參考資料:《華僑報》1979年11月11日報道。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