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世界遗产:耶稣会纪念广场

澳門記憶編輯部

大彌撒

圖1 慶祝耶穌會來澳四百周年紀念,在大三巴牌坊下大禮彌撒,澳門聖若瑟修院收藏,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提供

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前,沿着六十八級石階步下,相連四通八達的斜坡街道,還有一片由石板鋪砌的前地,吸引着無數遊人。但又有多少人能記起其名字──耶穌會紀念廣場以及它的由來?

十六世紀中葉,歐洲耶穌會會士跟隨商船,拖着大箱小包的西方書籍,也帶着對東方的好奇和傳教的信念,來到南海一隅的小城。他們在澳門興建多座教堂,更於1594年創辦了遠東第一所西方大學──聖保祿學院,專門培養歐來的神職人員,學院中設有棱堡型的美麗圖書館。

圖2 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及教堂,1834年,錢納利繪

圖3 教堂及相關建築,聖若瑟修院收藏

此刻雖然舊景不再,幸有畫家為我們留下火燒前後的面貌。無論是1834年出自著名畫家錢納利 (George Chinnery,1774~-1852)筆下,或是在聖若瑟修院珍藏的繪畫,還是德裔英籍畫家彼德·海尼 (Peter Bernard William Heine,1827~1885)於1854年的傑作,都可追溯昔日廣場的景緻。畫中的聖保祿學院和耶穌會的會院,讓你聯想這廣場曾經是傳教活動和學術交流的重要據點,擦出過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

圖4 畫中可見廣場上的耶穌會會院(左)及聖保祿學院(右),彼德·海尼繪,1854年

而年輕的朋友或許記得,澳葡政府於1994在廣場設置了兩組銅像《男女與狗》,由於當中的“少女與狗”引起爭議而於2010年被排除。

現在,當大家在熱鬧的大三巴拍照,或穿插於遊人當中,不妨在耶穌會紀念廣場駐足,尋找牌坊上“IHS”(耶穌會)的標誌,也可與四位耶穌會聖人交目,想像曾經的歷史滄桑與變遷。這樣,你的大三巴之行才算完美。

圖5 大三巴牌坊上的IHS(耶穌會)標誌

圖6 牌坊上四位耶穌會聖人的銅像


更新日期:2020/08/31

延伸阅读 更多专题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