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沙龍” 9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郭桂豪主講“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及陳永漢與勞校中學歷史學會共同帶來“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開站六周年,以“六六無窮‧探索不同”為主題,推出多項周年系列活動,展現“澳門記憶”豐富精彩的資訊,引領大眾探索不一樣或有待了解的澳門。誠邀市民參與,成為建構“澳門記憶”的一份子。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推出“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澳門北區的老照片和珍貴回憶,共同探索北區情懷、發掘北區魅力!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97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2月16日─1598年2月5日)9月15日,駐澳門的中國與日本的薩主教去世。薩主教於1581年到達澳門,1585年初,為參加果阿召開的第三次主教會議,他趕赴印度,翌年返澳途中,被伊斯蘭教徒俘獲。1594年重獲自由並返回澳門,直至去世。薩主教被葬於聖保祿教堂,葬禮彌撒由當時正在澳門的兩位日本主教佩德羅•馬丁斯和劉易斯•塞爾凱拉主持。薩主教去世後,由阿基亞爾(Manuel de Aguiar)神父署理主教。 ジョアソ•口ドリ一ゲス:《日本教會史》下《司教伝》,第612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203頁。

1664

康熙三年(1664年1月28日-1665年2月14日)9月15日,楊光先教案爆發。從順治十七年(1660)起,清廷反教聯盟的代表楊光先定期在禮部對湯若望提出控告,最初的控告,均被清廷擱置。順治去世後,輔政大臣鰲拜亦是反教者,故楊光先在鰲拜等人的支持下於本日再次上疏指控湯若望數項罪狀,其中提出:“香山澳盈萬人,踞為巢穴,接渡海上往來。若望借曆法以藏身金門,窺伺朝廷機密。若非內勾外連,謀為不軌,何故布黨,立天主堂於京省要害之地,傳妖書以惑天下之人。”在京利類思(Lodovico Buglio)、安文思、南懷仁諸神父雖不斷上書為湯若望辯解,但由於輔政大臣鰲拜站在楊光先一邊,故湯若望的失敗是肯定的了。 楊光先:《不得已 》卷上《請誅邪教狀》;鄧恩(George H. Dunne):《從利瑪竇到湯若望:晚明的耶穌會傳教士》,第345頁。

1720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2月8日-1721年1月27日)9月15日,今年至本日止,澳門本港外出貿易之船有16艘返澳。《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兩廣總督楊琳等奏報到有西洋人三名及年內澳門港進出西洋船隻數目摺》,第128頁。

1726

雍正四年(1726年2月2日-1727年1月21日)9月15日,廣東布政司責令香山縣迅速撥船、派員前往澳門,催令葡萄牙使節麥德樂帶表文方物並隨同人員到省,商議赴京事宜。 《1726年香山縣正堂促麥德樂啟程信牌》,載《葡萄牙圖書館檔案館藏中文文獻:1726—1855》第2冊,第24—27頁。

1732

雍正十年(1732年1月27日-1733年2月13日)9月15日,廣東右翼鎮總兵李維楊奏稱,洋船停泊黃埔,早晚試炮,毫無顧忌,實為省城之隱憂,現查香山縣之澳門河下,上至沙籬頭,下至娘媽閣,地闊浪平,可以長久灣船。現今澳葡各洋船皆在此處停泊。此地即為澳門內港,葡文稱拉青角。因此,李維楊建議從雍正十一年(1733年)起凡外國商船均依舊例停泊於澳門海口拉青角地方,與葡萄牙商船一同停泊,所有往來貨物,即用該澳小船搬運,仍飭沿途營汛,往回一體撥駕槳船護送,炮位軍器不得私運來省。 《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署廣東總督鄂彌達奏請外國船隻仍照舊例在澳門海口拉青角地方灣泊摺》,第174頁。

1744

乾隆九年(1744年2月13日-1745年1月31日)9月15日,意大利籍耶穌會士談方濟(Tristan de Attimis)神父,抵達澳門。12月,在澳門人談文多拉及南安人謝伊納爵的引領下赴蘇州昭文縣傳教。費賴之:《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第847頁;吳旻、韓琦編校:《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彙編》66《江蘇巡撫安寧詳報會審西洋人王安多尼等事》,第204頁。

1754

乾隆十九年(1754年1月23日-1755年2月10日)9月15日,兩廣總督楊應琚召集廣州各國商人大班開會,宣佈了十三行的保商制度,即由十三行總攬一切對外貿易,向清政府承擔洋船進出口貨稅的責任;另外,外商需要的其他用品,由洋行統一負責購買,外商違法,洋行要負連帶責任。廣州十三行保商制度兼有商務與外交雙重性質。李國榮、林偉森主編:《清代廣州十三行紀略》第3章,第47頁。

1777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月8日─1778年1月27日)9月15日,有法國商船一艘,船載員110人,大炮24門,鳥槍70 支,劍刀60口,火藥400斤,彈子600個,商人蒙肥及船長居尼架裝載銀子等貨,往呂宋貿易,途中遭風,漂至澳門港外氹仔洋面灣泊。該船船長居尼患病進澳,住在澳門法國醫生佩德羅•萊內(又稱巴里時,Pedro Laine)家中。後被中國官員發現,聲言驅逐。27日,船主居尼遂從澳門乘坐舢板趕至九洲洋面,返登其船。28日,該船準備從虎門進口。9月29日,香山知縣楊椿奉諭下令驅逐出境。船主居尼稱,現患重病,船在港外,水手人等又無糧食糊口,饑餓難行。再加船上桅舵不全,難以駕駛,情願將船隻變賣活命,船上人員暫時住澳,待有本國船來澳時再附搭回國。後查明情況屬實,遂准其在澳變賣船隻,居尼及船上人員,靜候澳門船出口時,附搭回國。《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香山知縣楊椿為飭將法國船主居尼等搭船回國具報事行理事宮牌》,第672頁。

1783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2月2日─1784年1月21日)9月15日,澳門理事官門德斯•官也(Joaquím José Mendes da Cunha)決定不批准任何有關財政支出的文件,除非對這些文件作出說明或出示議事會允許該項開支的決定。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81頁。

1807

18世紀末,在廣東、廣西沿海活動的海盜急劇增加,澳門受到中國海盜的嚴重騷擾。當時澳葡當局僅擁有兩艘武裝船,只能守衛澳門的港灣,不足以捍衛澳門附近的水域。在珠江口一帶,海盜不僅在澳門炮台射程範圍內劫掠中國商船,還打劫外國的舢舨小船,綁架外國商人。1807年(清嘉慶十二年)2月14日深夜,一隊海盜直接偷襲澳門。他們自澳門半島北部登陸, 直奔東望洋山,企圖佔據可以控制全澳的東望洋山炮台。守衛炮台的士兵發現後,迅速開槍射擊,把他們趕走。1807年5月6日,由海軍少校巴雷托(Barreto)指揮下的澳門小艦隊在澳門附近海域與50艘海盜船遭遇。海盜在人數方面佔壓倒優勢,葡萄牙人則善於使用火炮、火槍。經過1小時激戰,海盜被擊敗,四處逃遁。葡萄牙人緊咬海盜頭目的大帆船不放。最後,巴雷托與30名船員跳上海盜頭目船,用劍與海盜格鬥,海盜多被砍死,其頭目也跳海自殺。這場惡戰後,海盜暫時停止了對澳門的直接騷擾,但不久又恢復了在澳門附近的活動。1809年,一艘來自果阿的葡萄牙雙桅船在澳門附近水域遇上了海盜紅旗幫的主力,該船被海盜劫獲,船長和大部份船員均被殺死,還將葡萄牙國旗在海面上拖曳,誇耀他們的勝利。不久,一艘葡萄牙快艇又被海盜船圍攻,死傷慘重。葡萄牙人急於報仇,派阿爾科弗雷多(Alcoforado)指揮兩艘武裝船出海。9月15日,與紅旗幫一支船隊相遇,雙方激戰,各自都受到很大的損失,葡船多處被擊傷,已無法繼續作戰。通過多次與海盜的較量,葡萄牙人明白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排除海盜侵擾的。

1808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l5日,在幾次會談都毫無結果之後,英軍決定用武力佔領澳門。澳門總督花利亞簽發佈告:迫於英軍強大的兵力,他只能向清政府求助,來擊退英國人的入侵企圖,並對英國人的侵略行為表示抗議,並宣佈他不承擔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後果。澳門市民義憤填膺,發誓要與澳門共存亡,決不讓訴諸武力的野蠻人侵犯澳門。澳門富商若阿金·巴羅斯雖然年歲已高,卻自告奮勇願意防守在最危險的位置上。花利亞任命他為加斯欄炮台的指揮,又將其他幾座炮台交給另外的勇敢的葡萄牙人指揮。花利亞自己則擔任三巴炮台的指揮。花利亞發誓稱:只要他活著,城堡就不會向敵人投降。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40—141頁。

1822

清道光二年(1822年1月23日─1823年2月10日)9月15日,眉額帶曆被捕,囚禁在三巴炮台。澳門臨時政府委任維森特·貝路爲澳門王室大法官。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162.

1846

金神父曾在澳門修讀神學。他於1845年在上海祝聖成為首位韓國籍神父,同年10月返回韓國傳教。1846年9月15日被斬首殉教,是首位韓國殉教神父。澳門聖安東尼堂和白鴿巢公園都安放了他的塑像。

1851

咸豐元年(1851年2月1日─1852年2月19日)9月15日,海軍上校羅伯斯.利馬被免除帝汶和索洛爾總督的職務。兩島重新劃歸澳門,直到1856年。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10頁。

1857

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9月15日,帝汶省由即日起再次歸屬澳門省建制。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31頁。

1887

光緒十三年(1887年1月24日─1888年2月11日)9月15日,兩廣總督張之洞與廣東巡撫吳大澂分別上書清廷,要求中葡新約緩定,張之洞稱“澳界膠葛太多,澳約必宜緩定”。吳大澂稱:“臣察度澳門居住葡人,官無善政,商無善賈,工無善藝,惟藉賭館娼寮,包私庇匪,收受陋規為自然之利。自督臣張之洞奏明闈姓弛禁,繳費充公,澳門葡官每年少收洋銀四五十萬圓,此外更無大宗出息。聞上年葡官高士達接管後,費用支絀,有入不敷出之虞,故專以刻剝商民為事。向有漁船數百號停泊澳門,因葡人勒收重稅,避至他島,並無漁稅可收。華界居民久被葡人勒繳地租,以後劃清租界大勢,不能予取予求,葡國既無商船來往,澳門別無地利可圖,市面蕭條,人情渙散,其坐困情形,可立而待。租界以內所蓋洋房、洋樓,大半賣與中國商人,不數年間,其地盡為華商所有,力不能與中國相抗,必求中國為之保護, 事有必至, 理有固然。臣愚昧之見,擬請暫緩訂約,或竟作為罷論,葡使若有要求,請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商令葡使暫回澳門,與臣等清理地界,似亦急脈緩受之一法。”《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匯編》第3冊《兩廣總督張之洞奏陳澳界㬵葛太多新約必宜緩定折》、《廣東巡撫吳大澂奏報查明澳門租界被占將占之界亟應設法清厘折》,第315—326頁。

1891

光緒十七年(1891年2月9日─1892年1月29日)9月15日,澳門政府與東方及澳大利亞航運公司(Eastern & Australian Steamship Company Limited)簽訂合同以建立澳門和帝汶之間的定期航線。但是後來的客流量卻完全為荷蘭的KPM公司所控制,這樣才保證每月與泗水(Sourabaya,今爪哇島東北岸)的通航和每月與望加錫的通航,上述兩條航線均在帝力停留。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66頁;蘇一揚:《澳門與帝汶:殖民管理,貿易及傳教》,載《澳門史新編》第2冊,第607—608頁。

1899

《知新報》第九十九期刊登《論剛毅裁撤江南學堂商局各事》、《無政府黨蜂起於巴黎》、《德皇惡工人停工勒值》、《去年英國鑄金銀錢數》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08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9月15日,《香山旬報》創刊,這是革命党人鄭岸父創辦的一份報紙,亦是澳門鄰近地區發行最早的一份報紙,鄭岸父本人擔任主編兼發行人。鄭岸父(又名彼岸),香山人,早年加入同盟會,與香山革命党人劉思複過從甚密。1903年,劉、鄭等人在香山縣創辦香山閱報社,1909年他們又一起籌劃暗殺清攝政王載灃,鄭並參加了劉思複所組織的支那暗殺團。辛亥革命後,劉思複先後創立晦明學社和心社等無政府主意團體,鄭也是其主要成員之一。《香山旬報》發刊後,便連續幾期刊載《香山失地始末》的長文,痛述幾百年來葡萄牙侵略澳門的史實。該報十分注重刊載澳門劃界交涉的動態新聞,評論雜感及地圖漫畫等,是研究澳門勘界的最重要史料。該報初為旬刊,第84期後改為週刊,共出版123期,最後一期為1911年11月8日出版。黃鴻釗:《清末民初的澳門劃界之交涉》,載《澳門史新編》第1冊,第277頁。

1910

宣統二年(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9月24日,《香山旬報》報導:香洲埠近日生意日眾,夜間南北環及公所直街,多燃點大光燈,甚為熱鬧。現中環街市已工竣,內有鋪位甚多,於14日開埠貿易。埠中至夏尾、南村、翠微、前山之東洋車馬車路,由康正公司承辦,定於15日開工,擬該路告成後,即展築至雍陌、雞拍、唐家、銀坑、上柵、下柵等鄉。《香山旬報》宣統二年八月廿一日第72期。

1917

民國六年 (1917年1月1日-1917年12月31日)9月15日,澳門民主學校舉行開學典禮,學校分為兩部分,三層樓上街為民主第一學校,嘉路米耶圓形地第五號為民主第二學校。學校分四個年級,主要教授西文、中文與算術。該校規定,免收學費,所有書籍、文具概由學校頒發。校長為大律師施之古。《澳門政府憲報》1917年第35號,第582頁;第37號,第599頁。

1919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9月15日,澳門政府以5萬澳門元的價格將位於下環街2號的男爵宮收購。男爵宮原為葡商菲力佩.科埃略 (Filipe Coelho)的私人住宅,後歸富商雅努阿里奧.阿爾梅達 (Januário Agostinho de Almeida)所有。雅努阿里奧死後,這棟房子被賣給了貝爾納多.卡內羅 (Bernardo Estêvão Carneiro),後又轉入波爾圖.阿萊格勒 (S. José de Porto Alegre)男爵名下,阿萊格勒男爵將其改建為一座宮殿,時人稱之為“男爵宮”。1825年,男爵去世以後,產權歸於其妻安娜.卡內羅 (Ana Maria da Silva Carneiro);安娜去世後,又傳給其女若瑟弗.卡內羅 (Ana Josefa Carneiro de Lecaroz)。1900年3月10日,若瑟弗去世,男爵宮遂轉入其丈夫西班牙人萊卡諾茲 (Juan Lecaroz)名下。1904年9月7日,萊卡諾茲去世,無子女繼承,男爵宮遂拿出拍賣,澳門政府於是日拍得。政府獲此樓宇後,長期無人管理,變成一片荒蕪頹樓之地,故當時又稱其為“爛花園” (Beco do Sal)。至1938年,男爵宮有倒塌的危險,遂被拆除。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 Ⅱ, p. 335; 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Ⅰ, p. 663.

1933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九月十五日第十一次理事會會議,經醫務部主任麥達雲介紹岑德、李冰魂、陳炎冰三位醫生任救傷訓練所義務教員。

1942

民國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9月15日,汪精衛夫人陳璧君和汪偽政府廣東省主席陳耀祖訪問澳門,受到澳門總督戴思樂的熱情接待,其間戴思樂亦主動與陳耀祖討論食米的供應問題,陳耀祖強調會保證澳門食米供應。《華僑報》1942年9月15日《岐澳間運輸問題未解決》。

1944

鏡湖醫院慈善第二屆值理會會議案錄記載,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九月十五日,廣善醫局自中山失陷後,即被五區警察局借作駐所。

1948

民國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9月15日,澳門中正中學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校董事長李秉碩、郭則範,同善堂主席黃渭霖等社會名流親臨參加。校長為朱葆勤。《世界日報》1948年9月16日《澳門中正中學昨日舉行成立暨開學典禮》。

1956

新中國成立初期,霍邵良老師辭退了慈幼職業學校教席,並由廣東省工程技術人員歸隊委員會推薦工作。

1989

1989年9月15日,英國人Andrew Stow於路環創立澳門安德魯餅店。該店始創亞洲葡式蛋撻,並售賣歐式糕餅。

1990

1991年9月10日至18日期間,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來澳訪問八天,主要是透過座談會的形式,直接聽取各界人士對澳門基本法的意見。9月13日,內地草委與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專責諮詢小組委員、外邀成員舉行座談。參考資料:《華僑報》1991年9月7日及14日報道。

2002

2002年9月15日,保安司司長張國華訪問葡萄牙,與多個保安部門簽署技術合作協議。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