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記憶沙龍” 9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郭桂豪主講“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及陳永漢與勞校中學歷史學會共同帶來“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開站六周年,以“六六無窮‧探索不同”為主題,推出多項周年系列活動,展現“澳門記憶”豐富精彩的資訊,引領大眾探索不一樣或有待了解的澳門。誠邀市民參與,成為建構“澳門記憶”的一份子。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推出“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澳門北區的老照片和珍貴回憶,共同探索北區情懷、發掘北區魅力!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54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2月2日─1555年1月22日)9月17日,嘉靖帝命戶部市龍涎香。葉鈴稱:“世宗喜用龍涎香。查是香出蘇門答刺國西,有龍涎嶼峙南巫里(Lamuri)大洋之中,群龍交戲其上遺涎也。國人駕獨木舟伺采之。舟如龍形浮海面,入伏其中,隨風潮上下,旁亦槳,龍遇之不吞。每一觔值其國小銀錢一百九十二枚,准中國銅錢九千文。《印度香藥談》:龍涎香“在華人中價值連城,是我們葡萄牙人將龍涎香販往中國的。1斤合20盎司,可售1500克魯紮多。據華人言,此物對同婦女交歡具有特效,可健腦補胃”。談遷:《國榷》卷61《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己丑。南巫里,又作藍無里、南巫里、南浡里、南渤利等,為蘇門答刺島古國Lamuri之譯音,地在蘇門答刺島北部班達亞齊。葉鉁:《明紀編遺》卷2《諸番朝貢大略》。Garcia da Orta, Colóquios dos simples e drogas da Índia, Vol. 1, pp. 51─52.

1623

天啟三年(1623年1月31日─1624年2月18日)5月1日,遊擊張燾、都司孫學詩率領的24名西洋銃師隊伍與24門英國火炮經過半年的長途跋涉,來到京城。天啟皇帝給予褒獎,“犒之酒食,貲以相應銀幣,用示優厚”。5月18日,天啟皇帝還親自接見了這些葡萄牙人。並命葡人銃師首領獨命峨等在京“製造火器、銃車,教練選鋒”。居數月,教藝、煉藥,俱有成績。多次訓練和演習都十分成功,兵部尚書及許多京師高官都十分高興和滿意。9月l7日,舉行第三次演習,由於火炮突然炸膛,除受傷者外,兩位華人和點炮的葡萄牙銃師若奧•哥里亞(João Correia)均被炸死。由於此一事件的影響,明廷於1624年初以水土不服為理由將葡萄牙銃師送返澳門。據韓霖:《守圉全書》卷3之1徐光啟《欽奉明旨錄呈前疏疏》及《鐫古今兵家籌略》之陳震生《火器》,當時實際運到京城的火炮應為23門。徐疏稱:“天啟元年,光祿寺少卿李之藻督造軍需取到次大者二十三門,內以十二門解發寧遠。”陳文稱:“後取到次大者(火炮)二十三門,以十二門解發寧遠。”關於這次運炮進京,黃一農依據《石民四十集》卷55,第11頁,何大化的《遠方亞洲》,茅元儀的《石民橫塘集》卷4,第12頁,方孔昭的《全邊略記》及《明熹宗實錄》卷24、卷26、卷29、卷31之材料作了如下表述:由於荷蘭的威脅已緩和,兩廣總督胡應台亦應允澳門葡人就拆城牆一事上疏求情,澳門遂積極協助解銃,在孫學詩抵澳付過銃師等人的酬金之後,即於10月底出發至兩廣總督所在地肇慶報到,接著將20餘門炮經水路運至南雄,在當地得到耶穌會士費奇規(Gaspar de Ferreira)的幫助,一行人於是越過大庾嶺的梅關而進入江西,在此翻山越嶺的過程中,每門炮共動用36人搬運。運至贛州時,又受到江西巡撫韓光佑的隆重接待。船抵南昌,則受到一位奉教皇親的熱烈歡迎。李之藻原本欲募360人來京教炮用炮,但兩廣總督胡應台認為若只是“習銃”,就無必要“多募遠夷”,“致駭觀聽”。又董漢儒雖曾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序李之藻《頖宮禮樂疏》,知兩人應有一些交情。但初亦不主張進用夷人,最後在帝命難違的情形下,始修正己意。李之藻為安排澳人入京,當時還曾將一具珍貴的千里鏡贈與當事官員做禮物(黃一農:《歐洲沉船與明末傳華的西洋大炮》,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3分冊,2004年)。《明熹宗實錄》卷33,天啟三年四月辛未。韓霖:《守圉全書》卷3之1韓雲《戰守惟西洋火器第一議》。何大化:《遠方亞洲》第6編第5章,轉自金國平、吳志良:《鏡海飄渺》,第80—82頁;何喬遠:《鏡山全集》卷66《欽恤忠順西洋報效若翰哥里亞墓碑》;韓霖:《守圉全書》卷3之1《委黎多》。

1648

順治五年(永曆二年/1648年1月25日─1649年2月10日)9月17日,掌欽天監事西洋人瞿安德進貢“圖讖”,永曆帝大喜。 此貢物是為一幅繪有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聖像畫。 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15順治五年八月癸巳朔條,第591頁。 愛德華•卡伊丹斯基:《中國的使臣卜彌格》第8章,第91頁。

1678

康熙十七年(1678年1月23日-1679年2月10日)4月,葡萄牙使節白壘拉入京進貢。使團成員還有白壘拉之子及其家屬,副使亞格拉•佩雷拉(Manuel de Aguiar Pereira),隨團葡萄牙神父1人、外科醫生1人、1名訓獅人及6名僕役。使團9月17日抵京。此次貢物主要是一頭非洲獅子,其表文有宣誓效忠清廷之意,曰:“仰瞻巍巍大清國寵光,因諭凡在東洋所屬永懷尊敬大清國之心,祝萬壽無疆,俾諸國永遠沾恩等日月之無窮。”這一使團主要目的是請求清朝允許澳門自由航海貿易,以紓海禁之困,為此向清廷提出4個請求:1. 允許澳門自由航海貿易,並免船鈔舶稅;2. 允許澳門對埋葬瑪納,撒爾達聶的墓地享有所有權;3. 允許澳門居民自由來京,無須廣東官員批准;4. 允許澳門葡人徑往廣州貿易,而華商下澳與彼貿易。《清聖祖康熙實錄》卷76,康熙十七年八月庚午。John E.Wills,Embassies and Illusions:Dutch and Portuguese Envoys to K'ang-hsi, 1666-1687, p.133.

1707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2月3日-1708年1月22日)9月17日,澳門議事會拒絕將來自蘇拉特的澳門船“福音”號的稅款付給葡印總督以作為主教賈修利的年金。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52.

1710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9月17日,澳督賈士度租用位於南灣的萊奧內爾.索薩(Leonel de Sousa)神父的宅邸。賈士度十分專橫,仁慈堂當時接收了一個被某澳門市民打傷的中國人,賈士度即以“如果這個中國人死了會給澳門帶來很大的麻煩”為理由,逮捕了仁慈堂主席貢薩羅.郎熱爾。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81頁;Manuel Texeira, A Medicina em Macau, p.34.

1736

乾隆元年(1736年2月12日-1737年1月30日)9月17日,停泊於黃埔的法蘭西船大班地里亞氏貳(M.Devulaire)帶著該船船主及船員在黃埔看艙。18日中午,幾位法國人上岸至侖頭村一帶打獵。其中務美獵槍走火,打傷鄉民莫倫志,後醫治不愈而死。同時受傷的還有法國人秀花也氏和照伊本,後秀花也氏也因傷重而死。廣州地方官聞訊趕來,堅持要求交出兇犯,並將其關進監獄。12月21日,番禺縣知縣審訊此案,法國大班地里亞氏貳亦被傳至庭,並命令其下跪。翌年1月4日,進行了第二次審訊,並將大班地里亞氏貳及務美也監禁起來。1月6日,其二人得釋放。據說,這是通過賄賂兩廣總督鄂彌達而實現的。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卷,第251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1冊《兩廣總督鄂彌達奏複莫倫志案查系誤傷不便因此不准洋船灣泊黃埔摺》,第183—184頁。

1740

乾隆五年(1740年1月29日-1741年2月15日)9月17日,1艘丹麥船抵達澳門西側10里格的三灶島,由於風大,船無法東行,因此,他們雇了1艘小漁船來到澳門,並在澳門雇了8艘大舢板去拖大船入泊氹仔。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卷,第274頁。

1802

清嘉慶七年(1802年2月3日─1803年1月22日)9月17日,在澳門居住之英國人林臣船一艘上廣州貿易,駛至萬山外洋,被風漂沉,船上貨物全部沉沒,僅19名水手死裡逃生,於22日從萬山搭船至澳門,並被分派至各夷船當雇工。《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香山知縣許乃來為飭查英商林臣船遭風沉沒事下理事官諭》,第760頁。

1807

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2月7日─1808年1月27日)9月17日,澳門富商伊納修·里貝羅(Inácio Vieira Ribeiro)逝世。伊納修是澳門土生維埃拉·里貝羅家族的第三代,其祖父、祖母是純粹的華人,其父維埃拉·里貝羅(Tomás Vieira Ribeiro)繼承了華人善於經商的傳統,成為澳門頗有名氣的商人,以至澳門政府將位於白鴿巢前地附近的一條街命名為“托瑪斯·維埃拉街(Rua de Tomás Vieira,中文名新勝街)”。伊納修1731年2月22日生於花王堂區,他不僅經商,還在澳門擔任多項公職,曾任海關書記和澳門議事會商務監理。他作為純正華人血統的土生人能夠被葡萄牙政府接受並重用,這在當時實為罕事。逝世後,留下許多物業與財產,其中在大炮台街有房屋一幢,在花王堂街靠近英國東印度公司住宅有房屋一幢,還有醫院街(白馬行)房屋一幢。另外,還留下了7名帝汶奴隸。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991.

1808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17日,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俾利喇將英船泊於鷄頸洋面並要求入澳之事稟告署理澳門同知熊某。澳門同知下令理事官:英國兵船只許灣泊鷄頸洋面,斷不能任其入澳居住。並要求理事官:小心防範,不得任其潛入澳地致滋事端。《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下冊《署澳門同知熊為飭查英國兵船至澳事下理事官諭》,第747頁。

1814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1月21日─1815年2月8日)5月7日,及9月8日、17日,朱梅官(即朱作寧)、朱哲堂、鄭懷魁、陳榮禧、許鳴喬、徐秀官各販茶葉、布匹赴澳門售賣,有西洋人咹哆唎(Adélio)等以胡椒、海參等貨,與朱梅官等兌換茶布,以貨抵兌外,咹哆唎尚應找朱梅官番銀3480元、朱哲堂番銀2300元、陳榮禧番銀1220元、許鳴喬番銀3400元。又鄭懷魁、徐舉業(即徐秀官),於8月30日,合運冰糖等貨至澳門,由葡人咹哆唎收買,賒欠貨價番銀1200元。咹哆唎於是年九月底載運各貨回國,船泊香山縣屬外洋,朱梅官等聞信趕至咹哆唎船內,逼索欠銀。適有西洋不識姓名洋船駛到,咹哆唎當向借銀還欠。因無現銀,只有鴉片煙泥,如可抵欠,情願問借鴉片煙泥作銀抵清欠項。朱梅官等因咹哆唎即須回國,慮及欠項無著,當各應允。咹哆唎隨給朱梅官鴉片煙泥120個,每個約重2斤七八兩,給朱哲堂80個,給陳榮禧41個,給鄭懷魁、徐秀官共40個,給許鳴喬80個,抵清前欠。朱梅官等因內地查拿嚴禁,不敢載入口岸,各在洋面將鴉片煙泥陸續賣給不識姓名過往船戶,朱梅官共得價銀3840元,朱哲堂共得價銀2560元,陳榮禧共得價銀1380元,鄭懷魁、徐秀官共得價銀1320元,許鳴喬共得價銀3500元。朱梅官等人販賣鴉片並非秘密,亦多有人向清政府舉報。負責此事的官員曾向朱梅官等人索賄8萬元不得,遂興發事端,以私販鴉片開始緝捕朱氏等人。《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兩廣總督蔣攸銛等奏報查獲販賣鴉片煙人犯朱作寧等審明定擬情形折》,第41頁。井上裕正:《關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鴉片問題》,載費正清等著:《外國學者論鴉片戰爭與林則徐》上冊,第65頁。另有一說是朱梅官案之揭發是張保仔投降清政府後,負責福建沿海的駐防,由於他是海盜出身,對鴉片走私的內情十分熟悉,所以緝獲若干鴉片走私船,審訊後招供鴉片來自澳門,並探知澳門有一個鴉片販賣團夥,福建遂將情報送至廣東,朱梅官事遂發。參見穆黛安《華南海盜:1790—1810》,第156頁。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9月17日,清政府下令要求澳門各炮台進入戒備狀態,隨時準備炮擊進入澳門的律勞卑船隊。澳督晏德那回複稱,迄今葡英關係和睦,他不擔心英國人會侵佔澳門,即使來侵,也沒有好下場。晏德那還謝絕了清政府提出的派兵增援澳門計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57頁。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9月17日,兩廣總督耆英等奏請准令各國夷商赴澳貿易或在澳租房貯貨,以系澳夷之心,而分香港之勢。八月初六日,道光上諭著照所議,變通辦理。《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寄諭兩廣總督耆英等澳夷請准各國商船赴澳一體貿易著照所議變通辦理》,第537—538頁;《清宣宗道光實錄》卷408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庚子。

1870

同治九年(1870年1月31日─1871年2月18日)6月17日,薩達尼亞元帥(Marchal Saldanha)執掌權力後,頒佈了一系列籌建小學、中學、高等學院的法令,重組了軍事學校,取消了海外省的死刑。9月17日,批准了慶祝落成勝利紀念碑的方案。該碑是為紀念澳門居民在1622年趕走荷蘭入侵者的勝利而修建的。12月,由“薩伊達(Saída)”號輪將準備安置在澳門得勝花園內的勝利紀念碑自里斯本運抵澳門。一些士兵同船抵達。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78頁。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179-180頁。

1871

同治十年(1871年2月19日─1872年2月8日)9月17日,在先拿.飛南第伯爵及阿爾比諾.安東尼奧(Albino António da Silva)等傑出土生葡人代表的努力下,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APIM)正式成立。29日,公佈該會章程。該會成立的宗旨是推動澳門土生族群教育及文化事業的普及與發展。該會註冊資金1. 1萬澳門元,共有31名股東,馬西米雅努.李美雕(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任理事長,羅沙.布拉加(João Joaquim Rosa Braga)任司庫,若奧.施利華(João Maria da Silva)任秘書。經福爾加斯研究,已查到組建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的17名股東名單,他們是:阿爾比諾、馬西米雅努.李美雕、馬西米盎奴.李美雕(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 Sr. )、先拿.飛南第、巴爾托羅梅烏.佩雷拉、若奧.施利華、克萊蒙特.叭之咕(Domingos Clemente Pacheco)、費羅梅諾.賈喇唦(Filomeno Mário da Graça)、埃萊烏特里奧.阿爾梅達(João Eleutério de Almeida)、羅沙.布拉加、霍蒙.卡瓦略(José Francisco Homem de Carvalho)、小佩德羅.羅利路(Pedro José da Silva Loureiro Jr. )、米格爾.施理華(Miguel António Aires da Silva)、勞倫索.馬葵士和里卡多.蘇沙,這些股東均為澳門土生葡人中的精英。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2, p. 618;潘日明:《殊途同歸:澳門的文化交融》,第181頁。

1874

同治十三年(1874年2月17日─1875年2月5日)9月17日,澳門政府首次出現華政衙門皇家律政司(Delegados do Procurador da República)一職,首任律政司阿德里諾.薩(Adelino Antero de Sá)。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 189.

1876

清光緒二年(1876年1月26日─1877年2月12日)9月13日,中英兩國簽訂《煙台條約》,提出在香港實行鴉片稅厘並徵。17日,清政府批准該項條約,而英方認為“稅厘並徵”在澳門也應一同施行,且設於香港四周的稅廠亦應撤銷,因此,中英《煙台條約》英方始終沒有最終批准。譚志強:《澳門主權問題始末:1553—1993》第3章,第167—168頁。

1897

《知新報》第三十一期刊登《論今日西學當知急務》、《論中國不能變法之由》、《馬醫之良》、《色相新奇》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12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1912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政府批准,華商古嘉南捷成影畫戲院在白眼塘前地(Largo da Caldeira)的官地上興建一大棚,用於放映電影,並向政府繳納租金,為期一年。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263號卷宗,第S-L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1900-1949),第70頁;陳麗蓮:《澳門影業百年回顧》,第10頁。其依據為1916年捷成影畫戲院東主古嘉南給澳門政府稟紙。

1917

民國六年 (1917年1月1日-1917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政府批准租給文第士大律師東望洋山麓的一幅土地用以興建住宅,此住宅後被政府列為文物。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66號卷宗,第S-A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08頁。

1919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總督及帝汶總督就鴉片問題達成協議。先是,帝汶總督來遊澳門,得由澳門財政撥銀100萬元,以彌補註銷煙餉之數,並以資助帝汶整頓地方。《中華民國八年拱北口華洋貿易情形論略》 (1920年2月25日),載莫世祥等編譯:《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 (1887─1946)》,第324頁。

1919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政府批准仁慈堂在荷蘭園正街及塔石街 (Rua do Tap Siac)各興建兩座樓房,整體設計採用西方古典主義和東方各種成分混合的風格,這些建築現今均列為文物。José Manuel Fernandes, Macau, entre os séculos XIX e XX, urbanismo e infraestruturais de 1820 a 1920, in Revista de Cultura, n.゚s35/36,1998;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545號卷宗,第S-P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33頁。

1930

民國十九年 (1930年1月1日-1930年12月31日)9月17日,澳門警察廳廳長甘頓西奧.孔捷紹中尉申請在數處地方設立妓院。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491號卷宗,第S-T號文件。

1945

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 )9月17日,葡萄牙國會制定第2009號法律,對《一九三三年憲法》及《殖民地條例》進行修訂,此修訂亦使《帝國組織章程》翌年被1946年5月29日第2016號法律所修改。1945-1946年的修訂所帶來的主要改變在於對海外殖民地的立法權限方面。首先,國會除過往已具有的專屬立法權限外,現在更享有概括性的立法權限,可以就“宗主國與所有殖民地或某些殖民地有共同利益的事宜”做出規範,而政府亦具有此立法權限。然而,國會制定的法律在海外殖民地的適用仍然取決於殖民地部部長做出規定,載明該法律必須在殖民地的《澳門政府憲報》上公佈。其次,由於擴大了國會的立法權,殖民地部部長不再擁有專屬許可權,僅就某些事宜具有“本身立法權限”,其若干權力轉移予部長會議及會議主席。再次,殖民地部部長有權給予總督立法許可,讓其就公務員的薪俸立法,並設立收取薪俸的職位及擴大人員編制;同時,土著制度不適用於澳門,此點鞏固了在澳門適用關於個人權利方面的共同憲法規定。此前,葡萄牙國會亦曾在第一個立法會期 (1935年至1938年 )制定了1935年5月21日第1900號法律及1937年2月13日第1948號法律,分別對《殖民地條例》及《帝國組織章程》做出細節性的修改。蕭偉華:《澳門憲法歷史研究資料 (1820-1974 )》,第63-64頁。

1984

拍攝時間:1984年9月17日 前排左起:鄺秉仁、邱成章、彭彼得、許世元、陶開裕、方大維(左七) 前排左九:鄧樸方 前排左十一起:馬萬祺、盧道和、梁培、黃漢興、秦介夫、招蘭昌、梁秀珍。

1990

1991年9月10日至18日期間,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來澳訪問八天,主要是透過座談會的形式,直接聽取各界人士對澳門基本法的意見。9月13日,內地草委與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專責諮詢小組委員、外邀成員舉行座談。參考資料:《華僑報》1991年9月7日及14日報道。

1993

1993年9月17日由原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澳委員和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組成的澳門基本法協進會成立。

1994

1994年9月17日,參加亞洲運動會的澳門體育代表團旋歸,武術、空手道奪1銀1銅獎牌;游泳、田徑破多項紀錄,成績驕人。

2000

2000年9月17日,“東星”號噴射船鉅劫案犯胡樹祥在葡獄中自縊身亡。

2003

2003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會見澳門新聞界高層人士訪問團,高度讚揚澳門傳媒為促進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多方面作出的頁獻。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