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七年(永历四年/1650年2月1日-1651年1月20日)11月25日,卜弥格一行抵达澳门。由于当时清军攻破广州,其暴行直接影响和威胁到近在咫尺的澳门。因此,是否支持卜弥格出使在澳门各界引起了争议。澳督费苏沙(D. João de Sousa Pereira)对澳门局势的考虑而反对批准南明政权使者出使,就连圣保禄学院院长巴尔达萨雷•奇塔德拉(Baldassare Citadella)也是卜弥格出使的反对者。12月28日,中日教区巡视员马亚神父出具相应证明,向澳门当局说明卜弥格出使的原因。12月31日,在澳督费苏沙的官邸讨论此事时,中日教区巡视员马亚、耶稣会中国副省会长曾德昭及澳门教区主教均支持卜弥格出使。最后,由朱里奥•贾科莫(Giulio di Giacomo)神父说服了澳督,批准卜弥格以明朝使节身份出使罗马。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中国的使臣卜弥格》第9章,第105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 90.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2月3日─1792年1月23日)10月7日,澳门葡人庇哆嚧(Pedro Ronquilho)饮酒沉醉,在澳门三层楼地方经过,见有幼孩罗亚合在那里摆卖柿果,庇哆嚧取食三枚,应给钱九文,因身未带钱,无可给还,罗亚合拉住索讨。庇哆嚧用手殴其脊背。时有铺民夏得名及赵有光见而不平,将庇哆嚧扭住欲打。庇哆嚧情急即拔短刀,戳伤夏得名左肋,赵有光上前夺刀,庇哆嚧又戳伤赵有光肚腹。夏得名伤重旋即身死,赵有光亦于三日后殒命。广州知府张道源会同 香山协副将林起凤、澳门同知许永、香山知县许敦元前往澳门,飭令澳门议事会理事官提出凶夷庇哆嚧,于11月25日照例绞决。《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广东巡抚郭世勋奏报庇哆嚧戮毙民命遵例审办缘由折》,第506页。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11月25日,因律劳卑私闯虎门事件后,有人奏报英人在澳门私筑炮台事,道光帝遂下令两广总督卢坤等查明澳门自筑炮台训练番哨情形。12月上旬,两广总督卢坤、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先后巡视澳门,查明澳门炮台情况并于12月26日奏报:澳门6座炮台系葡萄牙人在前明时筑,并非英国商人建。现在三巴门炮台安炮47具,伽思兰炮台安炮18具,娘妈阁炮台安炮29具,东望洋炮台安炮20具,西望洋炮台安炮13具,南湾炮台安炮5具,此外尚有大小炮30余具,安放西洋税馆。其炮口自阔8寸至5寸5分不等,并不能容三人蛇行而入,所用火药均由小西洋运来,收贮娘妈阁炮台,临时取用。其炮兵原设480名,嗣因经费不足,裁汰240名。又头目兵总50~60人,炮兵分守炮台,每日早晨或鸣鼓换班,或开放鸟枪,并非终年训练。住澳夷人共500余家,男丁大小1000余人,黑夷奴200余人。该国派有理事官1名,总督、大法官各1名,在澳管理。该葡人遇天气晴明,3~5人驰马海傍,谓之运气纳凉,从无多人遍游山海之事。其各国夷人到澳,向西洋人暂时租屋居住,并无在澳长住之人。现在英咭喇夷商在澳者19人,此外花旗、佛囒哂各国自l~2人至7~8人不等。龙思泰所记与卢坤所查情况一致:澳门葡国驻军人数为240人及相应数目的军官。士兵月薪6元,每两年发一次新军服。军官依其资历发薪。它担负著守卫5座炮台、总督府对面附近1座炮台的任务。防御设施包括130门口径不一、由不同金属铸造的大炮。《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广州将军哈丰阿等奏报查明澳门炮台各情形折》,第267页;关天培:《筹海初集》卷1《查勘虎门扼要筹议增改章程咨稿》。龙思泰:《早期澳门史》,第79页。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2月3日─1841年1月22日)11月25日,英舰“复仇女神(HMS Nemesis)”号抵达澳门。一艘如此庞大且外观神秘的船只突然出现,自然引起澳门葡人和中国居民的惊奇。它经过时,向葡萄牙国旗致敬。人们纷纷来到南湾的大沙滩上,来观看打破港湾宁静的第一艘铁甲汽轮。汽轮吃水很浅,与它的体积不相符。澳门总督席尔维拉.边度十分吃惊,他派人紧急通知这艘船,警告其船长,不要贸然接近海岸,否则会出现危险。总督很不愿意一船武装船只离其官邸太近,而且,就在他的窗外鸣放礼炮,很快吓跑了聚集在窗口围观的充满好奇的贵妇。詹姆士.奥朗奇编著:《中国通商图:17—19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第7节《澳门》,第202页。
黎协,又名黎国民,生于澳门。夏威夷富商、同盟会分会部长。 1875年,黎来到夏威夷,起初在莫洛凯岛上做工,后转到夏威夷岛希炉埠工作。他在种植园工作八年,稍有积蓄,开设一家小杂货店,后发展到三四家商店。 黎开始投资房地产,兼种植甘蔗,成为希炉埠的华人富商。 黎慷慨捐助各种慈善事业,成为希炉华人社会的侨领,在整个希炉埠颇有名声。 1903年12月,孙中山应毛文明之邀来到希炉埠演讲,黎与另一华侨商人黄根组织欢迎委员会。孙中山乘船在夏威夷岛卡乌登陆,黎和黄根陪同孙中山从卡乌乘火车来到希炉埠。孙中山在希炉埠时,住在黎家或黄根家。 黎与孙中山成为好友,积极支持革命运动,带动希炉华人捐助起义活动。1910年,孙中山到夏威夷成立檀香山同盟会;同年5月到达希炉,停留约两周,成立檀香山同盟会希炉分会,华侨踊跃入会,参加会员达385人,黎担任分会部长。 孙中山离开夏威夷后,多次写信给夏威夷同志,其中有三封信写给“国民兄”(黎协),信中孙中山要求紧急捐款。 1915年1月19日,在希炉市内,一名华侨对黎开枪射击。他身中数弹,11月25日,因伤重去世,年仅52岁。 凶手当场被捕,认罪后被判刑。此案当时没有深究凶杀的动机。但黎协的家属称,凶手背后有人指使。 孙中山得悉黎协被害后,1915年12月14日和1916年1月26日,写信给希炉分部和筹饷局同志,表示沉痛的哀悼。 黎协与有一半夏威夷半白人血统的妇女结婚,生育七个子女。 黎协之女伊莉莎白(Elizabeth Lai Hiplum)说父亲支持孙中山革命,所以有人反对他,他被人枪杀与此有关。 黎协的孙女Muriel De Ponte,是黎协次子之女。她说,父亲告诉她,祖父遇害是有人暗中指使。 黎协的许多个孙子和孙女现住在火奴鲁鲁。其中,伊莉莎白及其儿子Ted Lum十分珍惜黎协的生平事迹,向作者马兖生提供许多宝贵资料。2000年4月伊莉莎白去世。亲友说,她生前能把黎协和她见过孙中山的资料告诉马兖生,是她晚年最高兴的事。[1] [1]马兖生:《孙中山在夏威夷:活动和追随者》,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第163-164页。
更多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