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全新长期征集项目─“我的澳门记忆”图片分享计划,期望激励更多市民关注身边的点滴,挖掘和分享各类历史资源与生活记忆。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澳门记忆”开站六周年,以“六六无穷‧探索不同”为主题,推出多项周年系列活动,展现“澳门记忆”丰富精彩的资讯,引领大众探索不一样或有待了解的澳门。诚邀市民参与,成为建构“澳门记忆”的一份子。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推出“沧海桑田──澳门北区图片征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澳门北区的老照片和珍贵回忆,共同探索北区情怀、发掘北区魅力!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隆重推出“记忆之友年度积分回馈计划”,凡参与指定活动可获相应积分,年末换领丰富礼品,诚邀市民参与。

>>查看详情

更多

“澳门记忆”以“记忆同行 岁月新章”为题推出2025年年历电子版下载,传承人文情怀之美,共迎岁月新篇章。
立即下载 年历卡 月历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561

嘉靖四十年(1561年1月16日─1562年2月3日)9月7日,彿兰西斯科•库蒂尼奥(D. Francisco Coutinho)出任葡印总督。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135.

1643

崇祯十六年(1643年2月19日─1644年2月7日)6月27日,由葡萄牙人科斯梅•卡多索(Cosme Cardoso)船长指挥的“圣安东尼奥”号快船由科钦驶往澳门,在马六甲附近被荷兰人截获。船上运载一批铁料及130名船员和乘客,其中葡萄牙白人15人(含9名商人),9名葡籍耶稣会士,54名水手,58名仆役。9月7日,荷兰马六甲总督范•弗里(Jeremias van Vliet)裁决,快船及其附属物留作东印度公司财产。维因克:《荷属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关于葡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协定》,载《文化杂志》第13—14期,1993年。

1647

顺治四年(永历元年/1647年2月5日─1648年1月24日)9月7日,针对两广总督佟养甲本年五月初三日(6月5日)所上奏章,户部议覆如下:“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岛货物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佟养甲提出让葡商进入广州贸易之事,未获批准。 《清世祖顺治实录》卷33,顺治四年八月丁丑。

1699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8月26日,英国私商组建的“英国公司”派商船“麦士里菲尔德(Macclesfield)”号在船长约翰•赫尔(John Hurle)和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Robert Douglas)的率领下驶抵澳门。葡萄牙人和中国官员都对英国商船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保证尽力方便他们去广州的贸易。9月2日,曾经当过“王商”的洪顺官(Hunshunquin)从广州来到英商船上,提出要包购英商的船货。5日,大班罗伯特•道格拉斯上岸拜访广东行商施美亚(Shemea)。7日,海关监督从广州来到澳门。8日,海关官吏丈量船只。9日,海关监督通知说,“麦士里菲尔德”号是二等船,本应收费1200两。为了表示对英商的优待,海关监督命书吏改为三等船,只需缴纳600两。后海关监督又将收费减免1/5,则所交船钞是480两。罗伯特•道格拉斯得知海关监督态度良好时,要求发给其三张执照,一张准许所有商人都可以自由和他交易,一张准许他前往广州,一张允许他将船开入广州。这三个条件均得到海关监督应允。14日,罗伯特•道格拉斯驾船离澳赴广州。19日到达。在广州,罗伯特•道格拉斯住在洪顺官的寓所。经过两三天的讨论后,大班们决定与洪顺官签订合约,并将他们带来的部分货物卖给洪顺官,共售得白银36000两,折合为1.2万英镑。回程时购买的货物有:生丝69.5担,水银110担,松萝茶160担,白铜250担,麝香245两,胡椒1000担,扇10万把,茶桌、镶贝珠360套,金块776.5两及价值13075.8两银的丝绸和价值1147.46两银的瓷器,总成本为44928.64两白银。罗伯特•道格拉斯这一次来中国的贸易是一次成功的贸易。不仅受到中国海关监督的友好欢迎,丈量船只的条件也非常优惠,他按照东方式的惯例送礼,但没有受到勒索,他在优惠的条件下将他的全部货物以信用方式售给一位体面的商人,并订约购回货物,满载而归。这是英国人第一次在中国成功进行的商业活动,从此开始了英国人在广州与澳门开展贸易的新周期。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86—97页。

1704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2月5日-1705年1月24日)9月7日,澳门本地华人修士蒙明坚(Miguel Monteiro)在澳门逝世。蒙明坚,1625年生于澳门,1643年12月7日进入澳门初修院。1678年出任圣保禄学院学监至1685年,到1691年时,他已担任该院教授达32年,长于书法。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445页。

1710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9月7日,山遥瞻、马国贤、德理格三人从澳门来到广州,两广总督赵弘灿将他们安排在广州府天主堂内,令他们学习汉语,马国贤所画山水一幅、人物一幅遵旨先行进呈,并将马国贤临摹的陈献章遗像一幅一并呈上。《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赵弘灿等奏复呈进西洋人所画画像及本澳船带到进京西洋人等情折》,第88—89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32—633页。

1710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1月30日-1711年2月16日)9月7日,两广总督赵弘灿、巡抚范时崇奏报说,接到澳门西洋人沙国安等信一封,言铎罗在世时听闻皇帝喜欢葡萄酒,特托人寻觅,现已寄来,请旨送呈与否。计开:加纳列国葡萄酒一箱(70小瓶)、伯尔西亚国葡萄酒两箱(共20大圆瓶)、波尔图噶尔国葡萄酒两箱(共24方瓶)。康熙得报后立即批覆:“随便带来。”《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赵弘灿等奏报多罗在世时托人采觅葡萄酒到省现候旨进贡折》,第90页。

1716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月24日-1717年2月10日)9月7日,两广总督赵弘灿派一名官员下澳,接会天文的戴进贤及会天文并会弹琴的严嘉乐进京。9月11日,乘官船离澳至广州。9月21日,清朝钦差大使李秉忠等人到达广东,并到肇庆向两广总督赵弘灿传旨:“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随后,由两广总督赵弘灿家人陪同至澳门购买西洋物件。10月22日,通晓天文的倪天爵从澳门赶至广州。11月9日李秉忠携三名天文学家戴进贤、严嘉乐、倪天爵离广州进京。《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 《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伴送手艺人及西洋人进京并到粤洋船数目折》、《两广总督赵弘灿奏报遵旨传宣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李秉忠已赴澳门寻买西洋物件并续到澳门船数折》,第110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69—670页;严嘉乐:《中国来信(1716—1736)》,第26—30页。

1727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9月7日,澳门的普通法官拒绝承认新任王室大法官莫雷拉.苏沙的权威。莫雷拉.苏沙抵澳后,又处处压制澳督巴力度,并召集一批人调查议事会和总督,收集他们的过失。葡印总督担心莫雷拉.苏沙这样做会引起澳门的混乱,遂下令将其召回果阿。然而,澳督巴力度趁机报复,却下令将莫雷拉.苏沙逮捕,非法地给他戴上镣铐,还没收他的个人财产,并于本日将其押送到果阿,引起了澳门司法界的一片混乱。麦德乐大使企图以自己的威望平息这一事件,他指责澳门政府不受法律约束,只凭个人意愿行事,以贿赂解决问题,为所欲为。 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12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13页。

1728

雍正六年(1728年2月10日-1729年1月28日)9月7日,前来接替莫雷拉.苏沙王室大法官职务的安东尼奥.狄西拉乘“西望洋圣母”号船从果阿来到澳门。 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108.

1736

乾隆元年(1736年2月12日-1737年1月30日)9月7日,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在澳门圣保禄学院逝世。马若瑟,1698年乘“安菲特利特(L'Amphitrite)”号船来华,10月24日抵达澳门。后在内地传教,1733年被驱逐至澳门,直至逝世。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518—519页。

1803

清嘉庆八年(1803年1月23日─1804年2月10日)9月7日,葡萄牙遣使会士高守谦(Verissimo Monteiro de Serra)和佩雷拉•米兰达(José Joaquim Pereira de Miranda)神父抵达澳门。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60页;《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香山知县金毓奇为查明高守谦、毕学源进京效力等事下理事官谕》,第547—548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5—6页;中文档案称高守谦到澳的时间为嘉庆八年(1803)六月。施白蒂称高守谦当选为北京主教区主教,误,高守谦任北京主教的时间是1818年,而不是1803年,当时当选为北京主教者为萨赖瓦(Joaquim de Sousa Saraiva)。施白蒂又称米兰达刚刚担任澳门主教,亦误,刚刚担任澳门主教的应为贾廷诺而非米兰达。

1825

清道光五年(1825年2月18日─1826年2月6日)9月7日,澳门议事会接受理事官佩雷拉.席尔瓦(Francisco António Pereira da Silva)辞去其兼任的官印局局长的请求。13日,获任命继任的弗兰西斯科.塞阿布拉(Francisco António Seabra)就职。不久,政府印刷厂以借贷的形式转让给圣若瑟修院院长佩雷拉.伯尔扎(Nicolau Rodrigues Pereira de Bolzan)神父。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4页;文德泉:《澳门报刊业的起源》,载《文化杂志》第9期,1993年。

1826

清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9月7日,委任澳门议事会成员皮雷斯·科斯塔(José Filipe Pires da Costa)为澳门王室大法官,1827年4月2日,获葡印总督批准。科斯达来自里斯本。Manuel Teixeira,Os Ouvidores em Macau,p.170.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9月7日,律劳卑率英船2艘,乘潮水涨发,从虎门顺潮水闯入海口,清军各炮台发炮轰击,英船亦开炮还击,并越过虎门、镇远、沙角、横档各炮台,驶入内河蛇头湾停泊。至11日又驶进黄埔,两广总督卢坤调集大批军力,分水陆两路进行堵截。英船抵黄埔者不敢往内行驶,亦无英兵上岸,只能据守船内,恃大炮为护。《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两广总督卢坤等奏报英国兵船闯入内河筹办防堵并请严处疏防各将弁等情折》,第229—232页。

1839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2月14日─1840年2月2日)9月5—8日,粤海关监督豫坤巡视澳门,澳门与内地贸易即于当时恢复。豫坤进出澳门时受到在大炮台的礼炮声迎送。广东文史研究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史料选译》,第110页。

184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2月10日─1843年1月29日)8月11日,澳门议事会再次举行市民大会,会上决定派代表赴里斯本汇报6月事件的始末,并于9月7日通过了议事会第19号公文作为汇报文件。在会上,委员会表示反对澳门地区大法官兼任海关的权力,并且主张所有有资格的市民都有权参选,而非仅仅局限于“长老”。澳门地区大法官罗德里格斯·巴斯度斯不同意上述全部决定,并向议事会发文指责,但由于力量过于悬殊而遭到失败。阿马罗:《1842年澳门市政厅选举和当地“长老”》,载《文化杂志》第19期,1994年。

1878

光绪四年(1878年2月2日─1879年1月21日)9月7日,澳门政府颁布训令,氹仔和路环的村落将实行和澳门相同的行政制度。同意设立行政一等书记官职位,并推选安东尼奥.阿基诺(Francisco António de Aquino)担任该职。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10—211页。

1878

1878年(清光绪四年)9月7日,氹仔和路环的村落实行和澳门相同的行政制度。澳门成为万国邮政联盟(1874年成立)成员。

1882

光绪八年(1882年2月18日─1883年2月7日)9月1日,坐落于澳门板樟堂街17号的官立议事公局中心小学(Escola Municipal de Instrução Primária)落成。11月1日,官立议事公局中心小学正式开学,教师为特奥多西斯奥‧罗德里格斯(Teodósio José Rodrigues),月薪50澳门元,经费由澳门议事公局承担。次年9月,与中央女校(Escola Central do Sexo Feminino)合并,并于9月3日开学。学校分为初级教育和中级教育,初、中教育内又各分低、高两级。路斯维森特‧耶苏(José Vicente de Jesus)、派特里西奥‧路斯、玛丽亚‧多雷斯(Maria das Dores da Costa)及埃特尔维拉‧伊斯玛丽亚(Etelvra Ismália de Sena)分别被聘为该校中级和初级教育教师。1884年后,中级教育分为低、中、高三级。学校初设于圣若瑟修院内,并由该院负责课程设置。1889年开始有自己的学制,但部分课程仍在圣若瑟修院内教授。1890年9月7日,该校迁往位于岗顶斜路的新址。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27页。A. H. de Oliveira Marques, História dos Portugueses no Extremo Oriente, Vol. 3, pp. 520—522; Manuel Teixeira, A Educação em Macau, pp. 50—51.

1883

光绪九年(1883年2月8日─1884年1月27日)3月6日,阿尔维斯‧莫尔加多(Francisco Alves Morgado Júnior)神父被任命为澳门圣若瑟神学院院长。莫尔加多神父1882年9月7日被任命为澳门大堂议事司铎,同年12月31日抵达澳门。1883年被澳门主教索萨‧埃内斯任命为主教管区教长,同年11月,因主教调往布拉干萨(Bragança)教区而被教士会选为代理主教,遭到里斯本政府的反对,遂辞职,于当年12月31日乘船回里斯本。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p. 393—394.

1897

《知新报》第三十期刊登《开储材馆议》、《种瓜防虫》、《中国将强》、《考求名理》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190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9月7日,澳门华商卢廉若、崔寿宸及萧登三人与澳门政府签订合同,共同承充1905年11月11日至1910年6月30日澳门、氹仔、路环闱姓生意,每年缴交规银62000元。然而因为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乡会、岁科试一律停止,闱姓生意不得不歇业。至9月29日,澳门名利就、富而贵、名成利、公信和、公信昌、占元、兆章、富贵全等八家闱姓厂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向彩民们退回票款。《澳门政府宪报》1905年10月14日第41号及9月30日第39号。

1940

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1月1日-1940年12月31日)9月7日,中央调查统计局在香港的情报组织向重庆政府发了一份密报,指出日军派遣特务对澳门加强监视,并向澳门政府提出五项要求,等待澳门政府回复:1. 驱逐抗日分子出境,另与汪精卫新政权合作;2. 日华 (指汪伪政权)葡实行经济合作;3. 澳门准行日本军票;4. 停止与英国和香港的联系;5. 撤销澳门全部印警,另聘日华 (指汪伪政权)人士服务。中央调查统计局香港1940年9月7日电报“敌图监视澳门”,第1页,转引自陈锡豪:《抗战时期的澳门》,第41-42页。

1943

民国三十二年 (1943年1月1日-1943年12月31日)9月7日,澳门政府颁布法令,决定对当押业加税。起初建议加税一倍,后经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可宁等人斡旋,改为加税五成,政府承诺和平后即行撤销。《华侨报》1944年9月7日。

1952

孙中山——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澳门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最早的门户之一、缔造潮流之地,孙中山先生与澳门可谓关系殊深。如其父亲早年曾在澳门当过鞋匠,孙中山长大后,1892年于澳门的镜湖医院内行医,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后又在草堆街创立了中西药局,访问澳门时曾在春草堂(现卢廉若公园内)和龙嵩街一带的寓所下榻,甚至也曾在荷兰园成立乐群书室作同盟会联络活动的据点。而数澳门现存有孙中山先生遗澳痕迹的,就不能不提澳门国父纪念馆。澳门国父纪念馆位于文第士街1号(昔日龙田村范围),环球酒店(现已停业)侧邻,为一幢3层高的西式建筑,为纪念及宏扬国父“博爱”、“天下为公”之崇高理想而设。该馆原址于1918年由孙中山策划、其胞兄孙眉斥资兴建的一座低矮的中式两层砖屋,用以作为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在澳的住所,而国父的女儿及女婿、孙科的儿女、孙眉之孙等亦曾居此。1930年8月,因为受到澳门总督官邸(现在二龙喉公园)的火药库爆炸所波及,破坏殊深,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当时虽在其内,但所幸无恙。至1932年,政府为此作出了赔偿,而国父之子孙科利用赔偿金再加上9万银元,委托何光来承建,故居才成现状。整座房屋高约13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属伊斯兰风格,可惜的是原屋的建筑风格已不能看到。1952年9月7日卢氏夫人在此仙游,遗体先葬于旧西洋坟场,及后辗转运回内地安葬,而其后人亦多四散在外。1956年,故居业权出现风波,皆因该物业已于1951年以孙治强的名义按押给澳门邮政局,且取得葡币19万元,后因物业升值,拖欠澳门邮政局达6.6万多元,澳门邮政局欲将物业交法院拍卖,唯尊重孙中山,并恐事情见报,遂将情况通知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的卢怡若(卢九之子),几经波折,卢怡若最终解决业权风波问题。1958年4月,故居正式易名为澳门国父纪念馆,并由台湾陆委会管理,现由台湾经济文化中心管理。大西洋银行曾发行以该馆为背景图案的十元钞票。国父纪念馆原来门前铁门两边镶镀着中国国民党党徽,1966年“一二.三事件”后,当时的澳门政府发出公告,禁止在澳门悬挂和显示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徽章和标志,并派员至该馆将铁门清拆,以专门订制的没有国民党党徽图案的铁门取代。虽然如此,现在国父纪念馆内外的装修和陈设均保留了当年的原貌,参观者仍能在纪念馆内看到不少有关孙中山和国民党的物品。如未进正厅先已看到当年于右任所书的“澳门国父纪念馆”牌匾,进入正门后,更可看到大堂内不少文物家具均是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所用过的,这些家具皆直接由南京运回澳门,非常珍贵。此外馆内的“国父史迹展览室”及“国父生平图片室”亦珍藏有孙中山先生在澳行医时所使用的物品(不少是当年赠与《镜海丛报》主办人飞南弟之物)、与先烈们的珍贵合照、手稿真迹等。纪念馆内摆放着一座孙中山先生半身像,两旁竖有中华民国国旗各6面,这里是澳门唯一一处可以公开展示中华民国国旗的地方。为了加深市民对国父以至台湾的认识,馆内亦设有“台湾民俗与建设展览室”及阅览室,前者主要通过各类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后者则通过相关的书籍和影带,让市民对台湾有进一步的了解。纪念馆内还有“国父元配卢太夫人寝室”及“孙科阅览室”等专室。纪念馆旁的花园,草木扶疏,矗立着一尊国父的全身铜像。该铜像由日本雕塑家牧田祥哉设计,是孙先生之日籍友人梅屋所献的纪念品。铜像后的墙身上则刻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以道出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宏愿。近年该馆除常设展外,亦多有组织书画及图片类展览,不仅具备了历史纪念功能,还增添了一项文化交流功能。

1959

1959年,礼记雪糕向澳门英国单车行购入Regal旅行车一架,单车车牌号码为B12198。图为礼记雪糕的购货单据,立于1959年9月7日,编号00154。现沽单上也印有商号的澳门电报挂号"YINGKWOK",与其外文译音一致。

1996

1996年9月7日,澳门小姐选举毕美琪(Guiomar Pedruco)荣登澳门小姐宝座,毕家一门四后。

2002

2002年9月7日,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率团访问葡萄牙,期间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2005

“时香花生”是澳门老字号花生店,开业于1962年,其主要客源来自内地,老板为岑海岳先生。

更多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