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记忆之友”专属抽奖活动开奖!澳门记忆团队已发短讯通知得奖者,请得奖者跟着以下安排领奖。领奖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奖名单及领奖安排
>>授权书

更多

为推动澳门历史文化传承,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澳门中学生历史文章征集计划”。鼓励全澳中学生撰写澳门文史相关文章,记录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活动详情

更多

“记忆沙龙” 9月推出公众讲座场,邀请到郭桂豪主讲“匠心艆舤—澳门造船业和造船工会史畧”及陈永汉与劳校中学历史学会共同带来“北区影像记忆 x 青年对谈”,活动即日起接受报名。

活动详情  报名办法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全新长期征集项目─“我的澳门记忆”图片分享计划,期望激励更多市民关注身边的点滴,挖掘和分享各类历史资源与生活记忆。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推出“沧海桑田──澳门北区图片征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诚邀市民分享有关澳门北区的老照片和珍贵回忆,共同探索北区情怀、发掘北区魅力!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643

崇祯十六年(1643年2月19日─1644年2月7日)9月21日,清太宗皇太极崩。10月8日,太宗第九子福临即位,诏次年改元顺治。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世宗纪》1。

1673

康熙十二年(1673年2月17日-1674年2月5日)9月21日,随同玛纳•撒尔达聂使团出访北京的葡籍神父弗朗西斯科•皮门特尔(Francisco Pimentel)乘一艘澳门船离澳赴东京。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504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15, p. 87

1682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7日-1683年1月26日)9月21日,葡萄牙耶稣会士托梅•瓦斯第二次出任澳门圣保禄学院院长兼本堂神父。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3, p.378; 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709页。

168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月27日-1684年2月14日)9月21日,英船“快乐(Delight)”号驶抵澳门40里格的海域,但由于季风的缘故,被迫返航曼谷(Bangkok)。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53页。

1716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月24日-1717年2月10日)9月7日,两广总督赵弘灿派一名官员下澳,接会天文的戴进贤及会天文并会弹琴的严嘉乐进京。9月11日,乘官船离澳至广州。9月21日,清朝钦差大使李秉忠等人到达广东,并到肇庆向两广总督赵弘灿传旨:“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随后,由两广总督赵弘灿家人陪同至澳门购买西洋物件。10月22日,通晓天文的倪天爵从澳门赶至广州。11月9日李秉忠携三名天文学家戴进贤、严嘉乐、倪天爵离广州进京。《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 《广东巡抚杨琳奏报伴送手艺人及西洋人进京并到粤洋船数目折》、《两广总督赵弘灿奏报遵旨传宣西洋人无照者不许出境李秉忠已赴澳门寻买西洋物件并续到澳门船数折》,第110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69—670页;严嘉乐:《中国来信(1716—1736)》,第26—30页。

1735

雍正十三年(1735年1月24日-1736年2月11日)9月21日,已故主教的侄子、澳门主教座堂的教长弗莱雷•卡萨尔(Manuel Freire do Casal)代理新主教,欧热尼奥•特里格依罗斯管理教区。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24页。

1736

乾隆元年(1736年2月12日-1737年1月30日)9月17日,停泊于黄埔的法兰西船大班地里亚氏贰(M.Devulaire)带着该船船主及船员在黄埔看舱。18日中午,几位法国人上岸至仑头村一带打猎。其中务美猎枪走火,打伤乡民莫伦志,后医治不愈而死。同时受伤的还有法国人秀花也氏和照伊本,后秀花也氏也因伤重而死。广州地方官闻讯赶来,坚持要求交出凶犯,并将其关进监狱。12月21日,番禺县知县审讯此案,法国大班地里亚氏贰亦被传至庭,并命令其下跪。翌年1月4日,进行了第二次审讯,并将大班地里亚氏贰及务美也监禁起来。1月6日,其二人得释放。据说,这是通过贿赂两广总督鄂弥达而实现的。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251页;《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两广总督鄂弥达奏复莫伦志案查系误伤不便因此不准洋船湾泊黄埔折》,第183—184页。

1743

乾隆八年(1743年1月26日-1744年2月12日)4月18日,乔治•安森指挥的“百夫长”号在澳门洋面经过半年时间修整,决定出发寻找西班牙国王的大帆船进行打击。出洋后,行抵小吕宋洋面[马尼拉海峡西南的圣埃斯皮里图角(Cape Espírito Santo)],遇大吕宋巡哨兵船,两相攻杀,并将大吕宋船抢掳。被掳的船是由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航线上最著名和最有经验的葡萄牙人热罗尼莫•蒙特罗(Jerónimo Monteiro)为船长的西班牙大帆船“科巴东加圣母(Nuestra Señora de Cobadonga)”号。当时这艘大船正从墨西哥把价值1313843枚西班牙八雷阿尔银元的白银和35862盎司的银器运往马尼拉。西班牙船的桅杆和帆缆已毁坏,船体受到150次攻击,很多中弹处均在船水线处,因此,船身进水颇为严重;“百夫长”号的前桅、桅杆和船首的斜桅受损较大,帆缆遭彻底破坏,船体亦受到15次攻击。西班牙方面有58人死亡,英方仅死亡两人。两艘受伤的战船均无法继续前行,遂又漂回到广东洋面。7月11日,英船与其拖带的西班牙船抵达澳门洋面。由于“百夫长”号船上载有船员300余人,还有吕宋船俘虏492人,而船上口粮缺乏,7月14日,乔治•安森派舢板小船赴省城,恳请就近买食,并移泊内海以避风涛。当时两广总督策楞不明事实真相,准备调发兵船驱逐夷船。时任东莞县令的印光任担心扩大事态,激生他变,所以阻止了策楞的军事行动,自己亲乘小舟并带翻译一人去调查事情原委并与英人谈判。了解事情真相后,印光任即禀告策楞,控制英人的粮食和修船工匠,逼英人交出所掳之西班牙人。英国酋领无奈,为了修复破船和获得粮食,只好答应印光任的条件,将492名西班牙俘虏交给清政府。清政府又将西班牙人转交澳门夷目,有便船时送他们回国。获得生路的西班牙人欢欣鼓舞,共庆更生。两广总督策楞遂“很客气和礼貌地接见了”乔治•安森,“还赏赐了乔治•安森希望得到的一切东西”。英船于7月20日移泊四沙。事后,乾隆皇帝于9月21日还专门下谕旨,要求广东省加强海防,防止此类事件再发生。最后该西班牙大船在澳门出售。12月15日,乔治•安森启程返回英国。乔治•安森在澳门期间,曾为葡萄牙商船在澳门大量出现而大发感慨,更令他感到震惊的是澳门华人海外贸易的能力:他们有本事与马尼拉的西班牙人达成更为可观的贸易,用大量贵重商品、以高昂的价格换取银币或银条。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1卷,第285—286页;《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广州将军策楞等奏闻英国被风哨船飘至澳门已令移泊四沙折》、《谕内阁著该部行文广东省督抚须协力同心加强海防不得贻误公务》,第194—196页;袁枚:《小仓山房文集》续集卷34《庆远府知府印公传》;印光任、张汝霖:《澳门记略》卷上《官守篇》。Glyndwr William, Documents Relating to Anson's Voyange Round the World, 1740—1744, London: Navy Records Society, 1967, pp.222—224.(此文由金国平先生翻译。此处所载西班牙俘虏数为492人,袁枚书作500人,中文澳门档案作290余人,《澳门记略》作299人。)《英国舰队指挥官乔治•安森阁下环球远航记》,载《航海与旅行文集》第1卷,第345页,转自杰弗里•C.冈恩:《澳门史》第2章,第42页。

1743

乾隆八年(1743年1月26日-1744年2月12日)9月21日,两广总督策楞、广东巡抚王安国再次向清政府建议在前山寨增设“广州府澳门海防军民同知”:澳门地方原系西洋夷人赁地居住,自前明至今垂二百年,在内开设市舶,共计番夷男妇约有三千五百余名口,加以内地佣工术艺之民杂居澳境者,又不下二千余人。夷性本自难驯,更多奸民教诱,防微杜渐,不可不严,现驻县丞一员,实不足以弹压。查,各省海疆,原有专设厅员之例,当即会饬两司查议去后。兹据广东布政使托庸会同按察使陈高翔议详内称,澳门之前山寨,现有城池衙署,但添设官吏,未免又增经费,似应在于通省同知、通判内酌为裁并。查肇庆府捕务系同知、通判两员分管,应请将肇庆府同知移驻前山寨,令其专司海防,查验出口进口海船,兼管在澳民番,其所遗捕务,归并肇庆府通判兼理。惟是该同知职司防海,管理番民较诸理摇厅员其责尤重,若不优其体统,无以弹压夷人。查,粤省理摇同知,例设弁兵,应请照例给以把总二员、兵丁一百名,统于香山、虎门两协内各半抽拔,并酌拨哨桨船只,以资巡缉之用。至前山寨,既设同知,所有香山县丞应移驻澳门,专司稽查,民番一切词讼,仍详报该同知办理。再,肇庆府同知,原系部选之缺,今移驻前山寨,有防海抚夷之责,其缺甚为紧要,必得熟悉风土之员,方克胜任,并请改为题缺。又,分防同知例给关防,以昭信守,谨拟为“广州府海防同知关防”字样。至应行添修衙署、营房,另容分别办理。《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广州将军策楞等奏请移同知驻扎澳门前山寨以重海防折》,第196—197页。

1771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2月15日─1772年2月3日)9月21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里奇蒙公爵(Duke of Richmond)” 号抵达澳门,但该船并未装载货物,因该船行至爪哇时已开始漏水,需进行修理。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5卷,第588页。

1788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2月7日─1789年1月25日)9月21日,法国遣使会神父陈神父(Pierre-Antoine Papin)与爱尔兰人韩纳庆(Robert Hanna)神父到达澳门。陈神父担任澳门圣若瑟修院教师,后暗中潜入湖广传教。韩纳庆担任了澳门圣若瑟修院教师和法国传教团司库。陈神父真名是Raymond Aubia。1759年6月6日生于法国Saint Pardoux,1781年8月24日进巴黎神学院,1791年1月23日进入中国内地,1795年3月26日被捕,同年8月1日在西安府狱中去世。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8, p. 307.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8, p. 307;《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下册《澳门同知韦协中为饬查安纳及拉弥额特在澳住址事下理事官谕》,第535页;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90页;樊国阴:《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第124页。

1808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21日,在英军与澳门议事会的协议签订后,一支大约300人的英军分遣队在澳门悄悄登陆,一部分住在东望洋和南湾炮台,其余的分别住在圣保禄学院和东印度公司的住宅中,还有的在各个码头上搭起帐篷住了下来。中文资料称:八月二日(阳历9月21日),以二百人入三巴寺, 百人入龙嵩庙,以二百人踞东望洋,百人踞西望洋。在三巴寺者,复移于西洋市楼。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42页。王之春:《清朝柔远记》卷6嘉庆十三年秋九月条。

1808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1月28日─1809年2月13日)9月21日,经澳门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出面调停,平息澳门居民之愤怒后与英方协商,由英方派遣乔治·罗伯逊(Gerorge Robertson)和考尔菲尔德(Caulfield)两位上校来到澳门,讨论安置英军的办法,他们与澳督花利亚及王室大法官眉额带历于本日签订了一份协议:英军分遣队入澳后应由澳门政府指挥,军队供给一事应与罗伯逊上校协商。只能悬挂葡萄牙国旗。应英军司令官要求,英军可以进入防御工事并补充弹药,但须在澳门总督认可的情况下方可到指定的工事。英军的弹药由葡萄牙驻军看守,归澳督直接指挥。签约双方代表为英海军少将喥路唎和澳门议事会。双方应通力合作,避免与清政府发生冲突。英国政府要对此协议产生的后果向葡萄牙摄政王负责。徐萨斯:《历史上的澳门》,第142页。

1808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7月4日~12月4日,英属印度总督致函澳门总督,英军将前往澳门以保护这座圣名之城。花利亚(Bernardo Aleixo de Lemose Faria)总督动用了一切外交手段,阻止英军的“支援”。英军强行登陆。澳门总督向广东当局求助,英人在清军威逼下撤退。9月21日,英国舰长度路利(William O' Brien Drury)借口抵御法军入侵,恪守英葡互助条约,率兵在澳门登陆。10月16日,清政府有关当局坚持要求澳葡政府作出努力以使占据澳门的英军尽快撤离。

1825

清道光五年(1825年2月18日─1826年2月6日)9月19—26日,河南唐县人陈保禄(Paul Tch'en)、江西龙泉人罗清汉(Florian Lo)、河南南阳人靳天西(Jean-Baptiste Kin)、河南确山人白若翰(Jean Pé)、湖北郧阳人艾彼得(Pedro Ngai)及艾彼得的兄弟Mathias Ngai等6人入澳门圣若瑟修院学习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66—567页。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9月16日,律劳卑在黄埔染病。19日,广州举行由官府、当地商人和英国商人参加的会议,与会者一致赞同请律劳卑离开黄埔,恢复外国在华贸易。21日,律劳卑乘坐一艘由广东秘密提供的船只离开广州。同时,英国军舰也接到了撤离珠江口的命令。26日,律劳卑抵达澳门。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56—58页;Chinese Repository, Vol.3, No.8, pp.346—351.

1835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1月29日─1836年2月16日)9月21日,澳门颁布法令,禁止在教堂及其庭院埋葬死者。各坟场须远离居民区,且要筑上围墙。1836年,该法令生效,圣保禄教堂废墟被征用为坟场。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61—62页。

1885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9月10日,被视为有损健康、卫生条件极差并成为传染病源的高冠街与大三巴一带菜地成为实施公共工程计画的目标,目的是进行必要的改善以根除该处对公共卫生造成的危害。21日,高冠街一带菜地纳入城市规划,修筑道路并挖渠开沟。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41页。

1885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9月21日,葡萄牙驻中国、日本及暹罗全权公使兼澳门总督罗沙出访。据《循环日报》载,十四日,澳门总督罗沙由澳到港,寓于山顶。十六日,偕数葡官由港附搭爹利火船往大磨岛,以查办该岛各衙署办事情形。闻澳督拟在大磨岛逗留一月,然后乘坐葡国礼澳廉马战船赴新加坡,复由新加坡以赴滨角谒见暹王。公事毕后,即复取道来港,以往日本。9月24日,澳门辅政司安东尼奥‧贾多素(António Maria Cardoso)被任命为总督罗沙出访期间的署理总督。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41页。《循环日报》1885年9月26日《葡督行旌》。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41—242页。

1898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月22日─1899年2月9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25日,康有为逃至上海,致电澳门《知新报》的陈继俨、刘桢麟、何连旺,嘱其救护家人;又电托陈子褒云衢书屋、万木草堂,嘱其立即移家澳门。同日,康有为家人登上前往澳门之船。后何连旺将康有为父亲及康有为夫人接到澳门居住,其母稍后亦从港到澳。日本驻香港领事上野季三郎(ぅえの すえさぶろぅ)报告称:“住在广东的康氏家族,先前已逃至澳门,现在来到当地的有康氏之母与异母弟两人。又康氏门生约二十人,在康有为达到的前三四日,已来到当地避难。”《郑观应集》下册,第1166—1167页;桑兵:《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第13章,第397页;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第792页称:“十四夕,到香港,有霈四弟来见,知家人已澳,而老母未来,忧思甚矣。十五日,张夫人自澳来见,知母适从澳到港。”1898年10月1日上野季三郎致大隈重信,《外务省记录》,l-6-1-4-2-2,光绪二十四年政变,第3册;转自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第794页。

1910

宣统二年(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11月26日,曾任大西洋银行买办的叶小澄(干周)欠大西洋银行129818.87元。叶小澄于1910年9月21日经衙门判定倒盘后,逃匿无踪。而作为叶小澄担保人的林含莲曾将南湾67号门牌屋押与西洋银行。经澳门按察司判定,该屋变价后,应尽数归与原告,别债主不能得分毫。翌年,4月22日,拍卖倒盘人叶干周即叶小澄所属物业,计大三巴街、叶家围、如意巷、河边新街等30—40处,值银44450元。《澳门政府宪报》1910年12月3日第49号。《澳门政府宪报》1911年4月8日第14号。

1920

民国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9月21日,为解决澳门港口工程引起的中葡冲突,中葡双方在广州签署《兴筑澳门港口工程合约》、《修改港口章程》、《澳门交解华犯章程》。 其中《兴筑澳门港口工程合约》规定,澳门政府与广东政府在澳门界务未定以前,关于澳门港口工程必须遵守相关五项条款:一、本合约中所提论之港口工程应照所附图则之界线施工,该图亦由双方签押;二、本合约并非表示放弃葡国或中国所有领海或领地之固有主权,且订立此项合约亦与澳门划界事务无碍;三、倘中葡两国政府所委派之划界委员会系按照1887年条约意义办理,此项工程无论陆地与海面,将来决定系系属中国管辖者,葡国当即交还中国,不另加以条件,并不得附加无论何项之要求;四、本合约应俟提议修改之提解华犯章程及修改现在之港口章程将来由葡政府认可及实行时,然后同时实行;五、本合约与所附提解华犯章程及现行澳门港口章程之拟议修改条文具有连带关系,得彼此同意应同时实行之。同时《修改港口章程》则规定:一、真实外国军舰寄碇澳门港口无须签写入口册;二、真实中国军舰即使载运军队或拖带有军队之船只,得自由经过澳门港口;三、无论何国携带军械之军队或军械弹药,非经澳门政府许可,不得在澳门港口上陆;四、凡子弹火药及一切军用物品或爆烈药品等件,经澳门政府允许上陆后,非经中国官吏给有护照,应不得由澳门输入中国内地;五、中国船只或到澳门,或在中国地方燂乱船底,均可听其自由,澳门政府不得强迫船只必到澳门燂乱。另外,《澳门交解华犯章程》共32款,是依据葡萄牙引渡罪犯条例,结合粤澳实际情况,经双方多次磋商,分别增删修改,并仿照香港现行提犯定章办法订立。通过本年4─9月为时5个月的谈判交涉,中葡双方各有所得。《澳门专档》第4册《广东军政府外交部发政务会议咨》、《广东特派交涉员梁澜勋呈港口工程合约、澳门港口章程、提犯章程》,第407、411─416页;邓开颂等主编:《粤澳关系史》,第394─396页。

1924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1日─1924年12月31日)2月18日,澳门政府颁行第56号谕札,禁止公职员收受礼物及个人利益或别种有价值品物。查本澳向来习惯于每年节令有馈送礼物之举,此虽属个人交接礼仪,但有等承商及承领专利人暨政府建筑工匠竟误用良规,常于节令之期,向有交情之职员馈送礼物等项。此种行为殊碍政府公职声名,使人疑其行为不端,自应查照英国属地章程一体执行,便各职员自重人格而政府亦得考查其行为,且忠实之职员亦足以表白于公众也。1935年9月21日将此禁谕再次颁行。Ano de 1935─Boletim Oficial de Macau─№. 40─5. de Outubro, p. 1292.

1927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1927年12月31日) 9月21日,据《澳门时报》报导,澳门侨胞开始筹备本年双十国庆日,9月19日,新马路街假座同善堂开筹备庆祝会议,到会者十分踊跃,幷推出总统酒店司理许祥、国光公司司理杨星显、先先公司司理林卓棠及协和公司司理黄苏等4人为筹备总理,另举协理、干事20人,由各店派人负责。计画搭建牌楼4座,幷装置多处灯饰。十月初五日街推举宝信银号司理李升虬主理,亦搭建楼牌,草堆街因庆祝圣诞,已搭建牌楼数座,故决定存留各牌楼,以便屈时庆祝。《澳门时报》1927年9月21日。按:《澳门时报》目前仅存数份,此据原件录文。

1929

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9月21日,氹仔北安海湾“翡翠宫”海边泳场餐厅开业,上百人当天乘坐“翡翠”(Jade)号快艇从嘉思栏湾的石阶码头出发到场祝贺。“翡翠”号快艇是专门为迎送参加开业嘉宾而特别定做的。翡翠宫成为当时澳门人的时髦休闲场所。飞历奇:《澳门电影历史:有声影片时期(1930—1931)》,载《文化杂志》第23期1995年。

1931

民国二十年 (1931年1月1日-1931年12月31日)4月13日,下午2时30分,位于白马行街的国华影院正式开业,主办人为阿尔弗雷多.路斯 (Alfredo da Luz),这是当时澳门唯一可以和香港一流戏院相抗衡的影院。总督柯维喇在其副手阿丰索.马伊上尉 (Afonso May)和民政司司长佩雷拉.马加良斯 (João Pereira de Magalhães)的陪同下出席开业仪式。影院共耗资8万元,座位共计837 个,混音设备来自西部电力公司,东主为雷登兄弟合组的“联合兄弟有限 公司”,一时成为澳门之盛事。首演片为有声影片《爱的巡礼》 (Love Pdrade)。到7月底至9月间,因股东间意见不合,曾一度停业,至9月21日重新开业。至1934年7月1日,域多利影院关闭,国华影院成为澳门唯一一家一流影院,主要播放福克斯 (Fox)公司、R.K.O 广播公司和环球 (Universal)公司的影片,观众主要为非中国籍公民。其他如清平戏院、新填巷的中式影院、下环的海镜、提督马路 (Avenida Almirante Lacerda)的娱乐、新马路的圆圆等影院,多为中国人前往观看,虽放映西片,却是无声电影。飞历奇:《澳门电影历史:有声影片时期 (1930-1931)》,载《文化杂志》第23期1995年。按:Notícias do Jornal de Macau em 21 de Abril de 1931, Sobre a abertura do Teatro Capital (转引自陈丽莲《澳门影业百年回顾》,第12-13页)称:国华影院4月21日正式开业。兹取飞历奇前引文说法。又飞历奇称:“那是1931年4月19日的一场意外的风暴,袭击了澳门和邻近地区,时间恰恰在国华戏院开业的第二天。”疑此处开业时间有误。

1939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9月21日,国民政府广东自卫团第七大队队长关国华和副队长吴百煖率领部队偷袭三灶日军机场失败,受伤队员送澳门医治。10月10日因队长关国华染病亦送澳门治病,结果被澳门水警抓捕,并被诬为国民政府派来澳门暗杀汪伪人员的凶手。关国华、吴百煖等7人被捕后,除吴百煖后被释放外,其余6人均被判充军31年,并于当年12月流放到帝汶。后经国民政府多次抗议,葡方最后才承认为误判。国民政府外交部国29字第23733号致葡萄牙公使和广东广西特派员训令,转引自陈锡豪:《抗日战争时期的澳门》,第25页。

1939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1月1日-1939年12月31日)9月21日,华务局长施多尼 (António Maria da Silva)分别召见澳门商会主席徐伟卿、澳绅国民会议澳门区选国民代表卢煊仲、中华教育会主席梁彦明,要求他们安分守己,不得参加抗日活动。22日,施多尼奉澳督之命,嘱卢煊仲、梁彦明约周雍能会晤,施多尼表示:“澳门以环境关系恪守中立,在澳不能坐令国民党有抗日举动”,而澳门政府“对蒋介石、对汪精卫以及对日本人均一体看待”。并要求国民党撤除湾仔广播电台,以保澳门安全。周雍能答复三点:一,迁移湾仔电台正在办理之中。二,国民党在澳设立支部多年,前在市区河边新街,从未有澳门政府下令干涉。此次事件为澳门政府不友谊的行为,有违中葡敦睦之邦交。三,澳门华人之爱国举动是华人应有之行为,应得到葡国政府之帮助,即使不作友谊之帮助,亦应对驻澳日人活动加以严格之取缔,方符合澳门政府之中立态度。《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 (22)第417号,载黄鸿钊:《中葡澳门交涉史料》第2辑,第321—323页。

1942

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9月21日,高可宁之子高福永与罗琴洁在澳结婚。高可宁将婚礼所得国币10万元,分别呈送澳门督宪3万元、澳门商会3万元、广州湾商会2万元、官涌家乡2万元,请其分赠各慈善团体转为施济贫民。《华侨报》1942年9月22日。

1946

民国三十五年 (1946年1月1日-1946年12月31日)9月21日,经台湾省台南县参议会9月20日第二次大会一致通过,台南县参议会于本日电请国民政府收回澳门、香港及九龙,以维护国土主权完整。澳门历史档案馆藏缩微胶卷:全宗号35J—185,1946年9月21日。

1946

拍摄时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九月二十一日 前排左起:柯麟、李秉硕、梁少芝(陈策市长夫人)、何贤; 后排左起:陈少伟、马瑞英、崔瑞琛、孔宗周(右一)。

1961

1961年9月21日戴维理主教在罗马圣安多尼教堂晋牧。

1987

1987年9月21日,新华社澳门分社成立,周鼎出任社长,是日假葡京酒店举行盛大酒会庆祝。

2004

2004年9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接见行政长官何厚铧,肯定了他在第一任任期内的成功施政,希望他再接再厉,维护和发扬以往施政的成功经验,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把澳门事情办得更好。

2006

“景然栈”腊味是一间有百多年历史老店铺,老板为刘晚景,自清朝末年开业至今仍坚持自家制成腊味。

2006

1902开业后一直营业到现在,店铺负责人为曾溥洲先生。图中墙上的相框裱起的都是奖状,其中一个是193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是首次澳门出产的产品获得此奖项。

更多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