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昌盛 和諧共融─澳門回歸25載”攝影展圖片徵集評審結果出爐!。
>>立即查閱入選名單
是次比賽屬“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2024”之第二部分,參加者需以上述選舉之當選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跡、文學作品等為主題,完成專題研習報告並上傳至“澳門記憶”文史網以參賽。
正德六年(1511年1月29日─1512年1月18日) 5月2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率葡船19艘、士兵1400人直駛馬六甲,為狄奧戈•薛奎羅報仇。7月1日,葡萄牙艦隊駛抵馬六甲港口。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下令焚燒港口船隻,但要求對5條泊於港口的華人船隻勿加迫害。7月24日,葡馬雙方展開激戰,相持20餘日。當時馬軍有20000餘人,葡軍僅1400餘人。8月10日,阿豐索•阿爾布科爾科攻佔馬六甲,蘇端媽末逃至彭亨(Pahang)。自此,亞洲海上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之一馬六甲為葡萄牙佔領。黃衷《海語》稱:“佛郎機乃治大舶八艘,精兵及萬,乘風突至。時已逾年,國中少備,大被殺掠。佛郎機夷酋進據其宮,滿刺加王退依陂堤里(Pedir)。”張禮千:《馬六甲史》第1章,第116—123頁。陂堤里,即Pedir的譯音,又稱陂堤港,簡稱陂堤,在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實格里(Sigli)一帶。黃衷:《海語》卷3《滿刺加》。
乾隆三年(1738年2月19日-1739年2月7日)5月2日,根據印度總督劉易斯•梅內澤斯(Luís de Menezes)的信件,澳門議事會理事官收稅之職權由教區的一位由議員們選出的司庫接替。前葡印總督佩德羅•馬斯卡雷尼亞斯即對澳門財政管理進行改革,命令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不再兼任司庫一職。而任命一名專門的司庫來接管財政事務。然而,在王室敕令到來之前,議事會對葡印總督的命令置之不理。接任的葡印總督劉易茲重申了這一法令,並在候任澳督高甸玉(Manuel Pereira Coutinho)的監督下得以貫徹實行。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26頁;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371.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下《澳蕃篇》稱:“理事官,一曰庫官,掌本澳蕃舶稅課,兵餉,財貨出入之數。”《澳門記略》成書於乾隆十六年(1751),應該說這一時期的理事官是不兼任庫官了,可知印光任、張汝霖所採用的資料是舊資料。這里的“司庫”亦即後來的“公物會(Junta da Fazenda Pública de Macau)”,即管理公帑之機構。徐薩斯:《歷史上的澳門》,第131頁。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2月9日─1816年1月28日)5月2日,朱梅官販賣鴉片案發生後,廣東政府加強了對澳門鴉片的防堵,改變了過去澳門葡萄牙人“赴別國販貨回澳,並不經關查驗”的慣例,並制定《查禁鴉片煙章程》:鴉片煙一項流毒甚炽,多由夷船夾帶而來。嗣後,西洋貨船到澳門時,自應按船查驗,杜絕來源。至粵省行銷鴉片煙,積弊已久,地方官皆有失察處分。恐伊等瞻顧因循,查拿不力。嗣後有拿獲鴉片煙之案,除查明地方委員等有得規故縱情事,應嚴參辦理外,其僅止失察者,競當概行寬免處分。至所拿獲販煙斤自二百斤至五百斤以上,分別記錄加級,及送部引見。若軍民人等能將人煙並獲送官者,亦照所獲鴉片煙斤數,酌以加賞,每煙一百斤,當銀十兩,以此等加賞予,即散落、失察之地方官賠繳。倘地方官及管關守口員弁,膽敢收受陋規,徇情故縱,立即提參拿問。據馬士所稱,廣東政府對在澳門各大班,則已頒發嚴令,不准彼輩再夾帶鴉片前來。這一查禁鴉片章程的頒佈,對澳門鴉片貿易打擊很大,澳門再也不可能成為安全的鴉片走私基地。《清仁宗嘉慶實錄》卷304嘉慶二十年三月己酉;《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上冊《兩廣總督蔣攸銛等奏為審擬朱梅官等勾串蕃人販賣鴉片案情及議訂查禁鴉片條規折稿抄件》,第133—135頁。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3卷,第234頁。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12日─1851年1月31日)5月2日,官也總督乘坐葡萄牙戰艦“若奧一世(João I)”來澳,該艦攜帶22門大炮,艦長吉馬良士(Isidoro Francisco Guimarães)。3日,攜帶32門大炮的戰艦“瑪麗亞二世(Maria Ⅱ)”抵達澳門,艦長阿西斯.席爾瓦(José de Assis Silva)隨船還帶來部分陸軍,以保護澳門;第三艘“彩虹(Iris)”號正在趕往澳門的途中。《中國叢報》的記者猜測,當第三艘戰艦來到澳門後,葡萄牙政府的行動計劃和意圖將會公佈。自從去年8月的悲劇事件後,澳門一直十分平靜,昔日商業繁榮的街道到現在還沒有恢復,目前,澳門重現先前的重要和買賣交易地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Chinese Repository, Vol. 19, No. 6, p. 344.
光緒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2日,澳門首富先拿‧飛南第伯爵在大堂區逝世。先拿‧飛南第伯爵是澳門土生先拿‧飛南第家族的第三代,1815年5月20日生於花王堂區。1847年在澳門步兵營第一連服役,先後擔任警衛隊隊長、名譽少校、救火專員、中國移民總監督及仁慈堂管理委員會主席。還擔任暹羅及意大利駐澳門領事。1871年他發起成立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先拿‧飛南第家族的第一、二代並不富裕,到飛南第伯爵時,由於他開設三記行經營博彩業而致富,1890年前後,三記公司曾發行股票。飛南第因此一舉而成為澳門名人,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均有輝煌業績,被譽為澳門最有影響力的市民之一,1871年被評為澳門最有貢獻的40名成功人士之一。但同時也有不少輿論對他經營的博彩業進行批評和指責,1869年他出版了一本《向公正市民呼籲》的小冊子為自己辯護。1865年3月10日獲基督勳章,1867年12月26日獲暹羅白象勳章,1869年2月被封為“劍與塔榮譽騎士”,1871年1月30日被封為王室貴族並獲才華、博愛及高尚銀質獎章,1889年1月3日被封為一等男爵,1890年4月17日升為子爵,1893年升為伯爵。1893年3月,以盧焯之(盧九)、陳厚能、何連旺為首的澳門華商在得勝紀念碑對面給他建了一座銅像(系從英國訂造),以感謝他對澳門華商的友好與支持(他是鏡湖醫院的發起人之一)。其家族在民國大馬路建有一座帆船式別墅,並將塑像置於其家的花園中。後來這座別墅被租用作為飯店,此塑像送給政府,擺放在賈梅士博物院中。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p.543—544; 《叻報》第3596號,1893年11月8日,大清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擬設銅像”。
《知新報》第十五期刊登《推廣中西義學説》、《桂學振興》、《比較麥米》、《重稅興謗》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民國十八年(1929年1月1日—1929年12月31日)5月2日,先是《事實報》與《祖國週報》展開激烈論戰,澳門政府為此不得不強令兩家報紙同時停刊。事實上,《事實報》停刊不足10日,再次於本日以《澳門報》(Jornal de Macau)的名稱繼續出版,至1931年8月29日停刊,共出版358期。社長為若奧.費爾南德斯,業主兼編輯仍然是多明戈斯.杜格上尉,總監為卡洛斯.阿爾梅達(Carlos Eugénio de Almeida)。其中澳門史專家白樂嘉負責主持一英文欄目,以供英文讀者閱讀。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 137—138.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1月,1947年12月14日香港報界報道,中國及澳門葡萄牙當局在廣州已簽訂“大米協議”。據此,廣東政府向澳門供應大米,停止對澳門的經濟禁運威脅。3月4日,澳門總督柯維納與中國中央銀行代表簽訂一項金融協定。該協議於3月13日生效。4月,羅保(Pedro José Lobo)與梁昌組建的“澳門航空運輸有限公司”在香港註冊。首架雙引擎水陸兩用飛機命名為“澳門小姐號”。6月16日“澳門小姐號”遭劫持,機長遇害,飛機墜毀。5月2日,由澳門教區主辦的《號角報》(O Clarim)再次出版。1948~1952年間為週刊,1952~1983年間為雙週刊。1983年起恢復週刊至今。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何賢將“八角亭”捐為公眾閱讀室。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5月2日,隨著南京國民黨政權的瓦解,中國人民解放軍乘勝南下,引致葡萄牙政府越來越擔心澳門和香港會遭到攻擊,而此時英國政府在香港和澳門的共同防禦問題上卻又始終不置可否,為此葡萄牙外交部部長卡埃洛‧馬塔本日再次秘密致電駐倫敦大使貝克,一方面探聽英國政府對香港駐守問題的態度,另一方面請他告知英國政府,葡萄牙已做好增兵澳門的準備,竭盡全力保衛澳門。與此同時,有必要向英國政府爭取其空軍對澳門加以保護,並給予一部分槍支彈藥的支援。但是英國政府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打香港的可能性不大,同時亦無足夠的軍事實力與之抗衡,更無意於將澳門與香港拴在一起,與葡萄牙政府保持一致,所以不希望對外宣揚有關守衛香港的決定,為此英國政府對之亦未作正面答覆。Moisés Fernandes, Sinopse de Macau nas relaçōes Luso-Chinesas, 1945—1995, pp. 57─60.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