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昌盛 和谐共融─澳门回归25载”摄影展图片征集评审结果出炉!。
>>立即查阅入选名单
是次比赛属“年度中国历史人物选举2024”之第二部分,参加者需以上述选举之当选者霍去病的生平、改革事迹、文学作品等为主题,完成专题研习报告并上传至“澳门记忆”文史网以参赛。
回归二十五载有奖问答游戏的得奖结果出炉!每位得奖者可获 “中西合璧古地图” 澳门通双卡套组。澳门记忆团队已透过得奖者注册会员时登记之流动电话号码,以短讯形式发送得奖通知,再次感谢会员们的支持和参与!
>>立即查看得奖名单
万历十二年(1584年2月12日─1585年1月30日)5月1日,菲律宾的西班牙人热烈庆贺阿隆索•桑切斯在澳门取得的成功,因为澳门是西班牙人占领中国计划的“钥匙”和“大门”,当时马尼拉正在游说马德里征服中国。因此,阿隆索•桑切斯声名鹊起。为了打开西班牙与中国贸易之门,并调查“圣玛尔定”号商船叛变事件,菲岛总督决定派皇家监督巴普蒂斯特•罗曼(Juan Baptiste Roman)来澳门谈判,同来的还有西班牙耶稣会士阿隆索•桑切斯。他们来澳门的目的不仅是要收回“圣玛尔定”号商船,还希望与耶稣会罗明坚神父磋商,研究如何皈化华人问题。他们表示愿意对有幸进入中国的传教团提供可能有助于教团发展的一切援助,他们正以布施的方法送去捐款和别的赠品,其中有一只精美的钟。他们还请求已进入中国的神父们帮忙,以取得广东政府的允许,让西班牙外交使团前往北京。当时,澳门学院院长弗兰西斯科•卡布拉尔神父写信给肇庆的神父,希望他们能促成此事。但澳门议事会认为,西班牙使团来此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广东打开和中国人贸易之关系,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澳门葡人与广州的独家生意。菲律宾拥有大量的银子,如都用来购买广东的货物,将会破坏葡萄牙人广州贸易市场。因此,澳门王室大法官马提亚斯•本涅拉派人通知肇庆的神父们,不要帮助西班牙人,此事遂不了了之。澳门耶稣会对桑切斯神父两次来澳门事给予了很负面的评价。范礼安称:此人(桑切斯——引者注)再次做了不少很不应该做的事。我觉得他做事的精神很怪,在我会中标新立异。他的胡作非为使我大为惊异。他第一次来时,我在那里,他未太出格,可第二次却太过火了,人人厌之。他自认是具有想像和异常精神的新改革家,说本省的耶稣会已一无用处。他写信给日本,文字耸人听闻,很不明智,发给了副省会长科埃略(Gaspar Coelho)和戈麦斯(Pedro Gomes)神父,谴责在日本所做的一切。这位神父的鲁莽、咄咄逼人足以使整个教省譁然,在日本和亚马港的神父们更加愕然。范礼安还说:葡属印度的总督、贵族和教会领袖对菲律宾总督农奎诺(Diego Ronquillo)给澳门地方兵头阿尔梅达(João da Almeida)的口信十分反感,多次认为西班牙人从菲律宾来亚马港是件大坏事,尤其是他们说什么“总有一天要到中国去”。保有这个港口(澳门——引者注)对整个葡属印度有益,因为它是马六甲和印度贸易得以维持的主要地点。全部的日本基督教社团也仰仗它,可以有理由担心的是,华人在政府管理上谨慎、多疑,见到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有往来一定生气,会把他们赶出该港。这将是日本基督教社团的彻底毁灭,也是陛下马六甲及印度财源的断绝。西班牙人来此中国港口(澳门——引者注)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官员们多次三令五申严禁此事,违者处死。(《印度传教文献》第14卷,第9页及第17页,转自金国平:《西方澳门史料选萃(15—16世纪)》,第249—251页。)裴化行:《天主教16世纪在华传教志》,第229—230页;Padre Francisco Cólin, Labor Evangélica de las Obras de la Compañia de Jesús en islas Filipinas, Vol.1, pp.313—321.
天启三年(1623年1月31日─1624年2月18日)5月1日,游击张焘、都司孙学诗率领的24名西洋铳师队伍与24门英国火炮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天启皇帝给予褒奖,“犒之酒食,赀以相应银币,用示优厚”。5月18日,天启皇帝还亲自接见了这些葡萄牙人。并命葡人铳师首领独命峨等在京“制造火器、铳车,教练选锋”。居数月,教艺、炼药,俱有成绩。多次训练和演习都十分成功,兵部尚书及许多京师高官都十分高兴和满意。9月l7日,举行第三次演习,由于火炮突然炸膛,除受伤者外,两位华人和点炮的葡萄牙铳师若奥•哥里亚(João Correia)均被炸死。由于此一事件的影响,明廷于1624年初以水土不服为理由将葡萄牙铳师送返澳门。据韩霖:《守圉全书》卷3之1徐光启《钦奉明旨录呈前疏疏》及《镌古今兵家筹略》之陈震生《火器》,当时实际运到京城的火炮应为23门。徐疏称:“天启元年,光禄寺少卿李之藻督造军需取到次大者二十三门,内以十二门解发宁远。”陈文称:“后取到次大者(火炮)二十三门,以十二门解发宁远。”关于这次运炮进京,黄一农依据《石民四十集》卷55,第11页,何大化的《远方亚洲》,茅元仪的《石民横塘集》卷4,第12页,方孔昭的《全边略记》及《明熹宗实录》卷24、卷26、卷29、卷31之材料作了如下表述:由于荷兰的威胁已缓和,两广总督胡应台亦应允澳门葡人就拆城墙一事上疏求情,澳门遂积极协助解铳,在孙学诗抵澳付过铳师等人的酬金之后,即于10月底出发至两广总督所在地肇庆报到,接着将20余门炮经水路运至南雄,在当地得到耶稣会士费奇规(Gaspar de Ferreira)的帮助,一行人于是越过大庾岭的梅关而进入江西,在此翻山越岭的过程中,每门炮共动用36人搬运。运至赣州时,又受到江西巡抚韩光佑的隆重接待。船抵南昌,则受到一位奉教皇亲的热烈欢迎。李之藻原本欲募360人来京教炮用炮,但两广总督胡应台认为若只是“习铳”,就无必要“多募远夷”,“致骇观听”。又董汉儒虽曾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序李之藻《頖宫礼乐疏》,知两人应有一些交情。但初亦不主张进用夷人,最后在帝命难违的情形下,始修正己意。李之藻为安排澳人入京,当时还曾将一具珍贵的千里镜赠与当事官员做礼物(黄一农:《欧洲沉船与明末传华的西洋大炮》,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5本,第3分册,2004年)。《明熹宗实录》卷33,天启三年四月辛未。韩霖:《守圉全书》卷3之1韩云《战守惟西洋火器第一议》。何大化:《远方亚洲》第6编第5章,转自金国平、吴志良:《镜海飘渺》,第80—82页;何乔远:《镜山全集》卷66《钦恤忠顺西洋报效若翰哥里亚墓碑》;韩霖:《守圉全书》卷3之1《委黎多》。
乾隆十八年(1753年2月3日-1754年1月22日)5月1日,葡萄牙巴哲格使团进京。4日,乾隆帝接见了使团人员,刘松龄神父充任翻译。5日,乾隆帝下令升刘松龄神父宫至三品,表彰他接送葡萄牙使臣由澳门入京有功。11日,呈送进贡的方物,乾隆帝在圆明园设宴款待使团人员。宴会结束,乾隆帝又给葡萄牙国王回赠了礼品,并给使团人员予赏赐。回赠葡王礼品有:大蟒缎等丝绸织品238匹,另有精美瓷器漆器数十件。赏巴哲格大使:丝绸40匹及瓷器、折扇、纸、墨、茶等物品。赏副使及使团总管各色纱40匹及其他物品,另又随敕书赏葡国国王丝绸119匹及扇、香袋、茶叶、糕点等。28日,乾隆帝再次在圆明园给葡王赏赐物品,有:各色纱40匹及其他物品。6月8日,巴哲格使团离开北京。《巴哲格大使敬呈唐.若泽一世国王报告1752年出使京廷记》,载金国平:《中葡关系史地考证》,第219—231页;《明清史料》庚编第8本《赏葡萄牙国王及其贡使物品礼单》。
清嘉庆十年(1805年1月31日─1806年2月17日)5月1日,澳门理事官摆华禀告香山县令彭昭麟:近来盗船勾结盐船,并进入澳门内港河边,晚间欲登岸杀劫殷实富裕葡人之家。盐船尚二百余号湾泊内港,自上年年底至今,未经开行,每遇礼拜日,其堵塞各处堂门,大声喧嚷。还称:华人在内港河边搭盖寮棚,上年三月,议事会出面已将督拆尽净,并出示不许复搭。今又有不法之徒,复搭盖如初,日间聚赌,夜则窝留窃匪,扰害唐番。议事会已下令捕盗洋船在澳门内港沿河把守,每日晚八时之后,不许盐船人上岸,若过八时仍有人上岸,即以炮击。香山知县回复称:澳门系盐船往来必经之地,但广东大宪有章程规定,各盐船俱在娘妈阁之西海面停泊,不许泊于内港沿河岸边。如有不遵章规之盐船,或与盗匪勾通,行为不法者,理事官应确查其姓名,禀告本县,但不许擅自放炮击毙人命。《清代澳门中文档案汇编》上册《署香山知县彭昭麟为复原禀盐船勾通盗船伺劫等事下理事官谕》,第450页。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2月20日─1834年2月8日)5月1日,澳门首份中英双语不定期报纸《传教者与中国杂报》(The Evangelist and Miscellanea Sinica)出版,主编及印刷者为马礼逊牧师,至第4期后因期刊中部分内容引起澳门天主教神父不满,澳门政府遂致函东印度公司,以违反当时“出版预检制度”为名,下令关闭马家英式印刷所,该报遂于6月3日停刊。马礼逊将其印刷所迁往广州,继续出版了两期。据考,《传教者与中国杂报》即魏源《海国图志》中提到的《依湿杂说》,亦即《杂文篇》或《澳门杂文篇》。《新闻研究资料丛刊》总第8辑,方汉奇:《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史事编年》,第290页;林玉凤:《鸦片战争前的澳门新闻出版事业:1557—1840》第3章《基督教传入与澳门的近代出版事业》及第5章《马礼逊与中国首份中文期刊和双语报刊》,中国人民大学博土论文,2006年;刘家林:《中国新闻通史》,第80页,注释11; 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ì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22—23.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月20日,九澳女麻风病人收容所建成并交付使用。该麻风院在选址问题上遇到重重阻力并几经改变,先是在澳门(马交石、关闸),后来又是氹仔或路环,最后终于在该日将围栏及四周划定的区域一并移交完毕。驻望德堂内的最后3名麻风病人也迁出该堂前往九澳。建于望德堂已有300余年历史的麻风院终于结束。5月1日,将舵尾岛白沙栏之麻风病人全部搬往九澳。据程佐衡《勘地十说》,这次迁往九澳的仅为女麻风病人,时间是光绪十年(1884)。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37页;林家骏:《澳门第一座华人堂区》,载《澳门教区历史掌故文摘》,第78页。《澳门政府宪报》1885年6月13日第24号。《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3册《幕客程佐衡著(勘地十说)》,第342页。
光绪十年(1884年1月28日─1885年2月14日)11月,美南浸信会传教士克臣(Hixcon)夫妇数次探访澳门,最后决定在澳门建立传教站。克臣先生认为,美南浸信会在澳门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传教站,华南地区的传教士始终是将澳门当作战争时的避难所和休养之地。因此,他们在这里的传教不是长期行为。1885年5月1日,克臣夫妇正式将家搬到澳门,不久又在那里建起了一间礼拜堂,由一位本地长岛(LongIsland)牧师负责。但克臣由于健康缘故,不得不返回美国。美南浸信会在澳门传教站事又被迫停止。The Foreign Mission Journal, Vol. 210, p. 4, May lst, 1885; Vol. 211, p. 3, Dec 17th, 1885.
光绪十八年(1892年1月30日─1893年2月16日)4月20日,澳门商民因澳门政府执意将料半酒出投招人承充专营,举行罢市。所谓的料半酒,是一种廉价的米酒,多为工人和穷人饮食。先是在1891年10月10日,澳门政府称应华商禀求承充专营料半酒,得到里斯本批准。澳门沽酒等行闻知,迭经禀请澳督免投酒饷,澳督答复不能准免,须俟葡国朝廷降旨。其后招人承充,并未投成,显见这一局面系为澳门华人抵制所造成。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二十二日,阖澳绅商暨各行铺店再次为此具禀请求停止,收回成命,以纾商困而安民心。但是阖澳绅商的这一禀文,并没有打消澳门政府的念头。三月初六日,料半酒再次开投,香港商人陈耀山以每年缴纳规银7810元获得承充专营权,自1892年5月1日起到1894年6月30日止。按合同规定每斤征税5分钱,致使酒价平均增加16﹪。当时还盛传,从此以后,所有生活必需品均须一一征税,正是这一传言,导致料半酒承充在澳门激起轩然大波。华人或在三街会馆,或在镜湖医院聚集商议抗逆投充料半酒饷事宜,亦有华人张贴匿名揭帖,号召罢市抵制。5月5日,澳门政府出示,威胁如有集众搅扰滋乱抗违官命等事,为首之人拿交衙门惩治;严禁张贴匿名揭帖;澳内各行生意及手艺人如无端闭门,立将该行店生意牌缴销,并将其人交衙门从严惩办。然而,吓阻无效。5月20日,澳门商铺几乎全部关门罢市,无从购物,无人工作,船舶也停航,据称如此大罢市为澳门开埠300多年来所未有。官方致电香港购米,雇用犯人卸船,开仓售与贫穷葡人。21日,罢市持续进行。因察觉商铺存货搬走一空,兼闻三合会歹徒大批涌入澳门,澳门政府出动水陆士兵强迫商铺开市。这一愚蠢的举措激起民众更大的骚动。据说当晚三合会将火烧澳门,威胁要取澳门华商巨富的性命。次日,在先拿.飞南第子爵的居间调处下,他愿意承担支付承投入要求的费用,并负责此项包税,为期6个月,以便里斯本的完全许可。澳门政府于是妥协退却,各商铺才得重新开市。5月28日,前包税商获得8000元,放弃了专营包税权。据1892年4月6日商人陈耀山承充的澳门、毯仔、过路湾抽收料半酒规银合同中说:“凡有用米蒸酒者,无论何项何名,及由何处运来,均作料半酒论,并均照此章程抽收办理。”AH/F/424, MIC:A0586—587, 澳门历史档案馆档案。“具公禀阖澳绅商暨各行铺店等禀为酒饷既未投成乞恩奏请停止以纾商困而安民心事”,载于Formulários de Requerimentos(1894), p.75. 《澳门政府宪报》1892年4月6日第13号附报。又见Formulários de Requerimentos, pp.48—50.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第40—41页。
郑文瑞,字启华,号秀峰,香山县三乡雍陌乡(今属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人。慈善家。郑观应之父。 文瑞出身于封建知识份子家庭,“夙承家学,读书过目成诵,藏书颇富,手自校仇,丹铅殆遍”。 文瑞从小聪慧,读书勤奋,早年致力科举,但未能考取功名,经过奋斗官至巡按,当过上海道。遵循郑家传统,科举不成,为养家糊口,他四处跑生意,到过南洋,多次出入澳门,但仍不忘读书和著述。清咸丰三年(1853),文瑞前往上海经商,稍有积蓄后,回到故乡,在家乡香山雍陌和澳门开设私塾,长期充当“蔽貌科名,设帐授徒”的布衣塾师。他对先贤教诲和嘉言懿行特别感兴趣,一边读书,一边抄录大量格言和故事,并编辑成书,名为《训俗良规》和《劝戒录》,自费印刷,广为派送和热心讲解。 文瑞回乡后,热心参与乡村中筹置义田,兴立善堂,修建宗祠、书院、道路、桥梁等公益事业,关注民生。曾任陕西布政使的王承基等绅士在《上李鸿章禀》中,说郑文瑞“家居筹置义田,兴立善堂。地方公举:若水利,若桥梁,若义仓,或创或困,无不尽力乐输,弹心规画”。 清光绪三年(1877),文瑞发动亲戚和分散各地谋生的儿子们劝赈倡捐数十万两银,赈济山西特大旱灾,救活不少人。经山西巡抚卫荣光、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奏请,清政府准许在香山家乡竖立郑氏一门“乐善好施”牌坊。在澳门下环龙头左巷新建的郑家大屋里,悬挂由湘军首领曾国藩胞弟、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山西巡抚一等威毅伯曾国荃赠送的一块横匾,上面写着“崇德厚施”四个金漆大字,上款是诰封荣禄大夫郑文瑞。光绪十九年(1893),文瑞去世,终年81岁。 郑文瑞诰授奉直大夫,光禄寺署正随带,加二级,赏戴花翎,覃恩晋封通政大夫,叠封荣禄大夫。 郑文瑞娶香山三乡平岚旧大墟陈氏(1814-1849)为妻,即郑观应母亲,生育郑思齐、郑观应、郑思贤;诰赠宜人,屡赠太夫人,覃恩叠赠一品太夫人;葬于广州省城大北门小金钟岗将军岭(地名)。 后娶香山石岐刘氏(1838-1906)为继室,生育郑官桂、郑庆麟、郑庆蕃、郑官寿、郑庆镗、郑九如;诰封宜人,晋封夫人,覃恩叠封一品夫人;葬于香山前山三台石(今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又娶香山那洲(今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那洲村)梁氏(1827-1921)为妾,诰封宜人;葬于香山前山三台石(地名)。郑文瑞共生育九子和八女,八个女儿依次嫁与曾、区、邓、陈、陈、张、杨、容姓人家。[1] 郑文瑞一生节俭持家,却尽力周济贫苦亲邻,他的行为和思想,成为郑观应树立良好的榜样。 郑观应故居位于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该故居为郑观应出资为父亲郑文瑞而建。现今,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65厘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2] [1]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市人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第16-17页。 [2]《(郑观应故居)百年“秀峰家塾”荣耀三乡仁厚郑氏兄弟名留故里》,载《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14日。
光绪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5月1日,清诰封荣禄大夫、澳门富商郑文瑞在澳门病逝。当时其子郑观应尚在重庆,闻讯后即返澳守制,至9月9日方离澳返回上海。守制期间,有《澳门感事诗》一首:澳门上古名莲峰,鹊巢鸠占谁折冲。海静波平函电火,山屏烟起若云龙。华人神诞喜燃炮,葡人礼拜例敲钟。华葡杂处无贵贱,有财无德亦敬恭。外埠俱谓逋逃薮,各街频闻卖菜佣。商务鱼栏与鸦片,饷源以赌为大宗。历查富贵无三代,风俗浇漓官势汹。屋价千金抽八十,公钞不纳被官封。昔有葡督极暴虐,竟为义士诛其凶。自谓文明实昏聩,不识公法受愚蠢。请问深知西律者,试思此事可曲从?诗人以澳门本为中国领土,现却为葡人占居,面对澳门葡萄牙政府在澳地包私藏匪,窝娼聚赌,勒收公钞,凌虐华民之现状,希望通过两国公法和西方法律向国际社会讨还公道。夏东元:《郑观应年谱长编》上卷,第368—370页。郑观应:《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卷1《澳门感事》。章文钦:《澳门诗词笺注》,第143页。
《知新报》第五十一期刊登《西人忧中国内乱》、《展期收款藉据要地议》、《英人饮食日丰》、《制造火柴厚利》等文章。《知新报》于1897年2月22日(清光绪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创刊,由康有为筹划出版、梁启超兼理笔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资、康广仁则负责具体运作创办,该报于维新运动时期所创办,为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百日维新失败后,《知新报》仍继续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在加拿大创立保救大清皇帝会后,更将《知新报》与《清议报》定为会报。《知新报》原按上海《时务报》模式创办,初拟为《广时务报》。及后经梁启超斟酌后,才定名《知新报》,报头使用篆书。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知新报》是澳门第二份中文报纸,翻译不少西文报刊,录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国大事,同时远销海外旧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设社址于澳门南湾大井头四号,其后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迁馆告白:从大井头四号移寓至门牌十九号。初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册起,改为旬刊 (十日刊),篇幅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册开始,再改为半月刊,每期约60余页,册装。目前所收集的最后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册,是否仍有后续出版的刊册,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会感谢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支持,合作将该馆珍藏的共134册《知新报》原件进行电子化,得以在此平台与公众分享。此外,本会为每期之目录加设链结功能,以便各方读者阅读。《知新报》主要撰述和译者如下:撰述:何树龄、韩文举、梁启超、徐勤、刘桢麟、王觉任、陈继俨、欧榘甲、康广仁、黎祖健、麦孟华、林旭、孔昭炎、康有为 英译:周灵生、卢其昌、陈焯如、甘若云葡译:宋次生德译:沙士日译:唐振超、山本正义、康同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5月1日,先是广东政府为加强拱北关的缉私工作,在澳门附近马骝洲设一兵营驻军防守。而澳门政府却认为,马骝洲属于澳门领海范围,对驻兵加以干涉,于本日葡使向外务部照会称:“粤督在拱北关设立一营,驻兵百名,请撤回,以符条约。”粤督予以反驳称:“查澳门葡国租界原址具在,并无领海,何能越海问及马骝洲中国设关之地。”外务部亦答复葡使称:马骝洲一向属香山县管辖,1887年中葡条约签订之前,就在此处设卡驻兵,“此次粤督因整顿捕务,饬旧址驻营,即属遵约办理,未便令其撤回。”《澳门专档》第2册《外部粤督张人骏电》、《外部收粤督张人骏电》,第58、59、66页及第1册《总署发葡森使照会》,第500页。
宣统元年(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4月30日,澳门三宏烟饷公司歇业,按饷10万元充公。因洋药熟膏向来由澳门运往美国旧金山,历有年数,该处自4月1日起严禁吸食。2月23日,公司最后一次将熟膏运往旧金山,此后该公司生意遽少70﹪,以致无法坚持与澳门政府所订立之合同。旧承充鸦片烟生意之合同销废后,自5月1日起,该生意暂由澳门政府自理。仍在旧呞咑屋内及各领牌之铺店内,归国家自煮自卖,而由大恒公司华商萧登专代国家办理煮卖。凡在澳门、氹仔、路环地方,无论何人如非领有国家准照者,严禁私煮私卖。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宣统元年拱北口岸华洋贸易情形论略”,第263页。《澳门政府宪报》1909年5月15日第20号。
宣统元年(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5月1日,澳门绅商大会议于公物会。先是,澳门葡律师布拉刺‧士高(Braz Seco)于初十日刊发传单,邀集工商各界于12日下午就议事亭大堂会议改良澳门事宜。华人到者10余人,葡人到者100余人。以律师布拉刺‧士高为主席,前头等翻译官伯多禄‧施利华(Pedro Nolasco da Silva)为宣布员,华商萧瀛洲为华商代表,律师文道为居澳葡人代表。斯时在场者兼有从葡国官来游澳之葡人10余名。开议时,伯多禄宣言省城自治会所饬责澳门之事,多不实不尽;又言香洲开埠或有碍于澳门,然为时尚远,非一朝一夕所成。惟望我澳门从速整顿,勤修善政,力除积弊,务使商民乐业,居香洲、居澳门,任人自择,料澳门断不落人后。继有葡人演说提及,“澳门前准华商设会,以交通上下之情,华人称便。既而葡廷谕撤该会,改设葡萄牙商会,而民心由是渐失。盖葡会章程,凡各商家未入该会者,不得视同商业,遇有事故,公堂判断纷歧,而华人商店多未入此会,是不啻驱华商往香洲也。又修建屋宇,请领执照甚难,是亦厉民之政。现任督宪明知其弊,奈大权莫属,不能改良,此又当电达葡廷者也”。华商薛棠、萧瀛洲等则演说前三十年澳门兴盛,近三十年之衰败。其余各人演说,大都意见相同。众旋议决五事,电请葡廷照行:1. 速派划界大臣到澳划界;2. 授全权与澳督改良政治,一切章程便宜施行,不为遥制;3. 速办广澳铁路;4. 速将1904年中葡和约签押交换;5. 请准澳门立即兴工浚筑内河;《华字日报》1909年5月4日《澳人大叙议》;《申报》1909年5月11日《澳门葡人开会详情》。
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5月1日,澳门联合总工会组织了澳门历史上第一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规模集会游行。对于澳门“五一”集会,澳门总督认为“与广州、香港及中国南部繁盛商埠是日举行之庆典相比,澳门实较热闹”。其时人口不足10万的澳门,有3万多人参加各行各业、为数逾百的工会。工会分属三大派:澳门联合总工会、六团(中立工会)、工亲爱会,以联合总工会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威信最高、活动最频繁。《工联成立前的澳门工运史略》,载《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成立40周年纪念特刊(1950─1990)》;《澳门总督致葡领事转覆广东政府文》,转引自吴志良:《生存之道: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第227页。
1926年(民国十五年)1月6日,华文日报《大众报》问世。3月1日,位于新马路入口处的大西洋银行澳门分行行址落成。4月,澳葡派军队侵入前山一带,抢走被省港罢工纠察队拘获的走私货和4名奸商,并开枪打伤纠察队人员和乡民,广州国民政府交涉员向澳葡提出抗议。澳门工人为响应省港罢工,酝酿实行大罢工。澳葡派兵分驻码头阻止华人出境。港英当局亦派兵400名到澳门协助镇压工人。5月1日,西班牙飞行员卡亚尔萨(Eduardo Gonzalez Gallarza)上尉及机械师阿罗萨梅那(Arosamena)从河内飞到澳门,于17时20分在原望厦球场降落时,撞树损坏机翼。5月17日,华文报纸《澳门商报》在澳门面世。7月31日,总督成立渔业委员会,会址设于港务局内。渔业被认为是当时澳门最重要、用人最多的产业。11月7日,盛况空前的澳门工业展览会开幕。11月17日,广州岭南大学学生访问澳门。12月7日,澳门利宵中学的学生会对广州岭南大学进行回访。统计表明,澳门拥有16万居民,其中多数为华人。氹仔及路环人口仅1万,其构成与澳门相同。渔业及其副产品、造船、水泥、鸦片加工、烟草加工、中国酒类、传统神香、炮竹制造等主要行业,完全为华人所垄断。
民国十五年(1926年1月1日─1926年12月31日)5月1日,西班牙飞行员埃图阿尔多.嘉拉查(Eduardo González Gallarza)及机械师阿罗萨梅那(Arosamena)在马德里—马尼拉飞行中从河内出发来到中途站澳门,于17时20分在原望厦球场降落时,与树相撞,以致机翼损坏。其同伴若阿金.塔巴尔德(Joaquim Loriga Tabarde)上尉及机械师佩雷斯(Perez)的飞机在中国境内三塘地区坠毁。两人为一华船救起后,最终交给“澳门”号炮舰一起出动寻找他们的“祖国”号炮舰。在澳门,他们受到澳门政府及市民的热烈欢迎,出席过无数当地俱乐部所举行的庆祝会,在市政厅所举行的官式酒会上,澳督马嘉礼亦对他们表示祝贺。11日,在澳门的热情帮助与航空支援下,塔巴尔德及埃图阿尔多于清晨7点30分起飞,离开澳门前往马尼拉。Luís Andrade Sá, Aviation in Macau. One Hundred Years Of Adventure, p. 35;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1900─1949)》,第196页
民国三十四年 (1945年1月1日-1945年12月31日)5月1日,葡文日报《每日消息报》 (Jornal de Notícias)创刊发行,至1945年9月9日停刊,共出版117期。该报是《澳门之声》的转移,是《澳门之声》报反对日本人的新旗帜。该报停办的第二天,即1945年9月10日,《澳门之声》报复办。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p. 186-188;林玉凤:《澳门葡文报章的发展特点》,载《澳门研究》第10期,1999年;施白蒂:《澳门编年史:20世纪 (1900-1949)》,第296页。
众所周知,议事亭前地、卖草地街一带被划为行人专用区(一九九二年),但谁会记得本澳首个行人专用区却是离岛氹仔旧区中心的官也街,早在一九八三年五月一日起实施。氹仔旧市区面积不大,街道只有廿多条,其中官也街贯穿市中心,一端连接地堡街,一端通往施督宪政街,全长百余米,步行只需两三分钟,两旁楼房约有四十幢,大多是两层高矮屋,商铺较为集中,可说是往昔氹仔的商业中心。店号多是食店、手信店,此外还有杂货店、药店。记得数十年前,我们中学生前往氹仔旅行,曾经光顾官也街的老字号晃记茶楼,饮茶吃点心,也购买该店驰名食品咸切酥、老婆饼作手信。原来这家店号开设迄今已百年,数年前[约1990-20000年代]已停办茶市,专门经营饼食。由此可知,官也街也是氹仔一条古老街道。数十年[约1970-20000年代]前,店铺装修简朴,生意冷淡,行人稀疏,好像内地农村小镇大街,别有风情,只有成群的旅行人士经过,才顿时热闹。随着社会经济和地区建设的发展,氹仔开辟新区,居民增加,也吸引不少澳门半岛居民及外地游客游览观光,繁荣兴旺。官也街由于街道狭窄,店铺林立,行人众多,假日尤其挤拥,有关方面为了居民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于是将官也街辟为行人专用区,重铺路面,摆设盆花,装设典雅路灯,街道上空悬挂彩旗,美化环境,成了氹仔旅游观光点。近多年来,官也街及附近横街,陆续增开不少新店号,多是中式饭店及葡式餐厅,装修新颖,别具特色。
更多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