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四年(1925年1月1日─1925年12月31日)6月23日,李森代表廣東各界對外協會宣讀解決上海“五卅”慘案的16項條件,其中包括收回海關、收回租借、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等剷除外國在華勢力的要求。示威大會通過這些要求後,從下午l時30分開始遊行示威,工人、農民、學生、商人及殿后的軍隊共有五六萬人之多,手執小旗前進,沿途喊口號及派發宣傳單。半小時後,當嶺南大學學生及湘軍遊行隊快到沙基西橋口時,守衛在珠江對岸軍用沙包後的英軍突然以機關槍掃射遊行隊伍,同時在白鵝潭及沙基口之英國、法國、葡萄牙軍艦以機關炮和大炮射擊群眾,至下午5時30分方才停息,共造成52名華人被殺,170人重傷。“祖國”號炮艦艦長熱羅尼莫.畢瓦爾(Jerónimo Bivar)和葡萄牙駐廣州領事費力什.奧爾塔在開炮之後,很快便通知澳門政府,並請求澳門政府署理總督奧古斯托.山度士派軍艦協助防守,葡萄牙殖民部也很快作出回應,致電詢問澳門的物資供應是否充裕,隨時準備風潮蔓延。而澳門行政局(Conselho Executivo)要求把仍在廣州協防的“祖國”號炮艦撤回澳門。葡萄牙殖民部也配合佈防,增派一連莫桑比克土著士兵加強陸軍,也可以在局勢危急的時刻協助英軍防守。與此同時,葡萄牙外交部也探聽法國、美國政府,會否在澳門遭廣州革命軍政府襲擊時出兵相助,卻似乎並沒有收到明確的回復。[1]

[1]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 eds., Colecção de Fontes Documentais para a História das Relações entre Portugal e a China: Documentos Relativos às Creves de Hong Kong e Cantão e a sua Influência em Macau,1922─1927, p. 399─404;錢義璋編:《沙基痛史》,1995年。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