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圣母堂又称圣多明我小堂。
圣多明我小堂和修道院是由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教士始建于1587年,初用木板为障而得俗称板樟堂。溯至17世纪的教堂屡经改建后,才奠定了现今规模。原来的修院因教职终止后被关闭,并成为消防局至1918年止。教堂于1834年在葡国的反神职风潮中被关闭,后曾改作营房等。
1997年大修葺后,在教堂的楼上设置了一个“圣物宝库”博物馆,于1997年11月23日揭幕,展出天主教圣物。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8
玫瑰圣母堂又称圣多明我小堂。
圣多明我小堂和修道院是由西班牙天主教多明我会教士始建于1587年,初用木板为障而得俗称板樟堂。溯至17世纪的教堂屡经改建后,才奠定了现今规模。原来的修院因教职终止后被关闭,并成为消防局至1918年止。教堂于1834年在葡国的反神职风潮中被关闭,后曾改作营房等。
1997年大修葺后,在教堂的楼上设置了一个“圣物宝库”博物馆,于1997年11月23日揭幕,展出天主教圣物。
更新日期:2019/11/18
板樟庙,顾名思义,只一本板构成之蕃寺耳。初固如此,后经改建,则堂皇矞丽,大异畴昔。故《澳门纪略》载称:“有板樟庙,相传:庙固庳隘,贫蕃板樟板为之,今壮丽特甚。” 板樟庙,原名多明我堂(St.Domingos),又名圣母玫瑰堂。鼎建于一五八七年(即明朝万历十六年),迺天主教中之多明我会教士,初来澳时所设立者,距今已历三百余年矣。盖在三百余年前,澳葡之行政管理权,因未设总督,故多由天主教教会支配。攷旧时澳中之天主教有四大支会,如:耶稣会,奥斯定会,方济各会及多明我会。各会之教士皆争自设立教堂,借此传教而发展权力,是板樟庙之所以因陋就简,及早设立也。多明我会教士,大约于一五八五年来澳,初仅四十人,经济颇为拮据。筑此教堂时,尚乏充足资金,只得从廉尚朴,就在昔日澳门街中之墟亭傍边,辟半畦地,支数椽木,板樟作益,结板为障,顶支十字,内供圣母,权充临时传教之所,故时人皆称之为板樟庙焉。偶读《澳门杂诗》有咏及板樟庙句云:“迹师惜宗教,翻羡礼拜频。吾乃厌侏儒,异服徒纷纶,龙松与板樟,怪诞欺愚民。”板樟庙之所以称为多明我堂者,实缘其为天主教中之多明我会教士所创立。攷多明我会教士,多属西班牙国籍,其来中国传教,较耶稣会教士为早,不过多在闽粤沿海地区耳。初到澳门设立板樟庙时,颇觉一时得势,但后来终被驱逐离境。据柏力架之《美丽的澳门》一书中,曾有载及其与板樟庙者,称说:“此古雅之建筑物,乃昔日多明我会教士创设者。虽然彼等在中国之澳门,曾经得势一时,但终因被辟为异端而受逐。彼等离开澳门后,只留下此古老教堂,永远深深印着彼等之遗迹而已。”板樟庙,初固庳隘,今竟壮丽特甚,其所以致此者,盖当一八二八年重修时,曾得一位西班牙司铎之助力。其人擅建筑,为之策划完善,迺大兴土木,从新修缮。其形式图案,多采仿古西班牙格调,故教堂门面与内部之装修,皆典雅纯朴而别致,与澳中其他教堂迥异。庙内现尚存有许多奇趣之油画及彫像等物,尤以活人型般之耶稣基督像为最有名,是皆足为古西班牙之宗教艺术代表物,而流传在澳门之历史遗迹也。板樟庙内供之花地玛圣母,为葡人最崇拜之神,故该庙又称圣母玫瑰堂焉。
板樟庙—玫瑰圣母堂
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玫瑰堂,经过三年大修后,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间重开,教堂内外焕然一新。其左侧的一幢四层高钟楼,由有关当局耗资六十万元修葺,辟为“圣物宝库”,陈列宗教艺术品,与敎堂同时开放,让公众参观。“圣物宝库”保留原来钟楼的木质结构,与教堂建筑风格协调。入口是一道长廊,圆拱窗框,安装铁栏,颇具欧陆修院色彩;除地下大厅及四楼钟楼外,二、三楼为陈列室,充满浓厚宗教气氛。宝库内珍藏二百多件宗教文物,种类繁多,材料有金、银、铜、木及象牙等,制作精巧;圣像也有木雕和石膏制品,形态逼真,其中一具彩色木雕耶稣,像人一般高度,四肢躯体,肌理毕现,栩栩如生;油画作品,均具历史性;也有中国丝绸缝制的祭衣,工精料美。这些展品,除了该堂的藏品外,还有来自其他教堂及社会人士捐赠的。遗憾的是二零零零年七月间遇盗,失去价值不菲的念珠四串,其中一串是十九世纪以金丝编织而成的玫瑰圣母念珠,余三串为二十世纪产品。在二楼特辟一室,以图片、绘画及文字介绍玫瑰堂最近一次耗资一千一百万元大修过程,从中了解这座教堂的历史和建筑结构。敎堂虽在“圣物宝库”外,但本身也是一件巨大的“展品”。顶楼摆设两座大钟,分别是一八零七年和一八二五年铸造。“圣物宝库”藏品比“大三巴宗教博物馆”丰富,透过这些文物展品,可以了解天主敎在澳门发展的历史。
玫瑰堂“圣物宝库”
时间: | 清后期(1845-1911年) |
1890年 | |
地点: | 澳门半岛--大堂区 |
板樟堂前地 | |
玫瑰圣母堂 | |
关键字: | 教堂 |
宗教建筑 | |
教堂建筑 | |
圣多明我小堂 | |
圣物寳库 | |
博物馆 | |
天主教 |
摄影: | Mee Cheung |
资料来源: | 利冠棉、林发钦:《19-20世纪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历史教育学会,2008, 第98页。精装ISBN 978-99937-927-1-0;平装ISBN 978-99937-927-0-3 |
藏品所有人: | 利冠棉 |
数位作品提供者: | 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
权限范围: | 利冠棉授权澳门基金会使用。如需使用有关资料,需征得有关版权实体的同意。 |
系列: | 明信片中的澳门--澳门教堂 |
语种: | 中文 |
英文 | |
葡文 | |
资料类型: | 图片 |
明信片 | |
黑白 | |
登录号码: | p0007154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