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1622年2月10日─1623年1月30日)烧灰炉炮台建成。烧灰炉炮台,又称南湾炮台。葡文称顺产圣母炮台(Forte de Nossa Senhora do Bomparto),该炮台建在早年奥斯定会隐修院之地。即在南湾街的西端,西望洋山之东南麓。炮台的土石围墙建在岩石的地基上,岩石上面是平均1.2米的花岗岩墙基。这座炮台的火力覆盖外港,同时也用于保护内港入口及内港与外港间的地区。这是一座三角形的炮台,可架炮10~12门,到乾隆时,该炮台仅架炮3门。该炮台1892年拆除。[1]

[1]博卡罗:《要塞图册》,载《16和17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第220—221页;郭永亮:《澳门香港之早期关系》,第30—31页;科斯塔(Maria de Lourdes Rodrigues Costa):《澳门建筑史》,载《文化杂志》第35期,1998年;Jorge Graça, The Fortifications of Macau, pp.73—74; 金丰居士的《昔三门火炮扼守南湾》(载《新报》2006年9月21日)一文称:“据葡文史料,烧灰炉炮台是17世纪初首批登陆澳门的天主教神甫与澳葡民兵肇建的,创建时间大概在公元1615至1618年间。”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