攷該小崗,古名磨盤山。昔丘逢甲旅澳,擇居是間,夜瞰南環燈火,嘗詠七絕一首,載《嶺雲海日樓詩鈔》。其詩並註有云:
“南環為胡賈聚居處,予所寓在磨盤山上,夜望燈火如繁星,因題七絕曰:
樓台金碧擁南環,燈火千門夜不關;滿地煙花春似海,三更人立磨盤山。”
崗之南面望海處,後澳葡建一“澳門俱樂部”,俗名崗頂波樓,以為節時良會之歌舞地。汪慵叟之《澳門竹枝詞》有詠之者云:
“宛邱自昔詠婆娑,高會時時共踏歌,百萬羊鐙千斛酒,紅氍毺上美人多。”
其自註稱:
“龍鬆廟側,地名崗頂。有大廈一區,宏敞環瑋,葡人謂之“及笠”,即華人之公館。蓋醵資建設,為公共遊息地也。每會士女昌豐,擊球,跳舞,飲酒,唱歌,往往達旦。”
崗頂波樓門前之葡文題Teatro Dom Pedrov,即伯多祿戲院。十九世紀中葉,由駐澳門之葡人醵資,築此以紀念其本國國王伯多祿五世者也。
該院型式,作西洋古式建築,其內部有劇場、舞廳、桌球室、閱書樓等,收藏英文、法文、葡文古籍甚富。其廳堂牆壁和柱頭之裝飾,均為意大利藝術作品,名貴異常,玲瓏浮凸,色彩艷麗。聞裝修時所費不貲,惜歷年久遠,多已廢朽,雖經重修,已不如前耳。
往昔澳葡市民,視之為澳門葡人大會堂。凡遇慶典集會,皆於此舉行,或派對聯歡,或音樂歌唱,蓋昔日組有澳門唯一之洋樂隊也。閒常過此,時聞音韻悠揚,今已解散久矣。僅間有葡籍會員在此玩橋牌,擊桌球,故有崗頂波樓之名,或稱之為澳門俱樂部。
公元一九一五年,澳門電影方興,惟尚未興建有完善戲院,故商人迺租得該院之舞台及後座,開演黑白默片影戲,取名為馬郊戲院。斯時有前座後座之分,前座為銀幕前方,屬名貴座位;後座則在銀幕背後,只看景物之反面,屬廉價座位,頗得普羅大衆歡迎。該電影院嘗一度易名為澳門戲院,後因漸有完善之電影院建立,遂終於輟映焉。
崗頂除有崗頂波樓而外,尚有何東藏書樓及龍鬆廟,往昔尚有澳葡政府之監牢。
何東藏書樓迺一座花園大廈,原是香港何東爵紳之澳門別墅。當何東夫人在生時,最愛居此。何東夫人好佛,居所特築佛堂,三寶殿上,佛相莊嚴;青罄紅魚,聲達戶外。自從何東夫人殁後,始寂然耳。後何東相繼逝世,遺下澳中別墅,迺捐與澳葡政府,闢作圖書館,以作紀念,取名何東藏書樓。惜設備圖書不多,致來閱書者,寥若晨星。
龍鬆廟為崗頂上之最古建築。一五八九年,天主教之奧定會教士來澳設此,為澳中以英語傳道之唯一天主教堂,故英美遊客來澳,每多到此參觀也。
澳葡政府監獄,初時設於龍鬆廟後方,因其設備卑陋,仍如地獄,故俗語稱之屎牢。昔日龍鬆廟傍之斜路,舊名監牢斜巷,迨監獄遷往賈伯樂提督馬路後,尚沿用監牢斜巷之街名多年。後此街居民,多嫌街名不雅,適東方電影院築於巷口,人多以東方斜巷呼之,澳葡政府修訂街名時,遂稱此斜路為東方斜巷焉。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