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澳门-越南”贸易航线是澳门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葡人与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权和北部的郑氏政权均有密切的商业往来。耶稣会士在葡萄牙保教权的庇护下得以从澳门进入越南开展传教活动。本展品是越南后黎朝郑氏政权清都王郑梉回复在澳门的教廷特使班安德(André Palmeiro, 1569-1635)神父的信。

班安德是葡萄牙籍耶稣会士。他1626年到达澳门,随后接任耶稣会远东观察员(Padre Vistador),向总会长报告中国和日本等地的教务工作和行使裁决,直至1635年在澳门逝世。班安德曾请求郑梉准许传教士入境。为通过贸易获得物资,郑梉批准了这一请求,并将回复刻在银箔之上以表善意。信中所提及的二教士分别是罗历山(Alexandrede Rhodes)和马多禄(Pietro Marches, 1576-1657),他们1627年得到批准后前往“东京”(今河内)传教,对越南天主教的发展奠基有深远影响。

罗历山,1593年出生于当时还属于教宗国的阿维尼翁,1612年加入耶稣会,1623年抵达澳门,在澳门居住了一年半,之后前往交趾支那(南部越南,由阮主统治),逗留了18个月后返回澳门,1627年前往东京(北部越南,由郑主统治),在那里他制订了第一个越南语的拉丁化拼音方案。1630年前后,郑梉察觉天主教传播极为迅猛,认为是潜在的威胁,于是将罗历山等传教士驱逐出境。罗历山重新回到澳门,在圣保禄学院教授神学达十年之久。1640年他再次前往交趾支那,6年后再次被迫离开,经澳门返回欧洲,并促成了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成立。

参考文献:

[1]. Brockey, Liam Matthew. (2014). The visitor: Andre Palmeiro and the Jesuits in Asi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Rhodes, Alexandre de. (1650). Relazione de' felici successi della Santa Fede predicata da' padri della Compagnia di Giesù nel regno di Tunchino, alla Santità di N.S.PP. Innocenzio Decimo. Roma, p.170.

[3]. Tràn Anh Dung, Joseph. (1985). The historical chronology of the Vietnamese Catholic Church 1533-1976. Orlando, pp. 8, 9.

[4]. 耿升著. (2013). 北圻与中国传统文化: 法国入华耶稣会士罗历山及其对“东京王国”的研究. 中法文化交流史.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pp.687-701.

[5]. 张廷茂, 鲁慎. (2002). 明清时期澳门与越南的海上贸易.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 第9集. 海口:南方出版社, pp.1-13.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