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2月2日-1689年1月20日)1月6日,维韦罗斯•卡瓦略(João Viveiros de Carvalho)出任澳门王室大法官。[1]
[1]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44.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2月2日-1689年1月20日)1月6日,维韦罗斯•卡瓦略(João Viveiros de Carvalho)出任澳门王室大法官。[1]
[1]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44.
更新日期:2019/01/15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2月12日-1688年2月1日)葡商霍门•克鲁斯(Luís Homem da Cruz)第六次担任澳门议事会理事官。其第一次出任在1671年,后又在1673年、1675年、1678年及1683年出任是职。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198.
葡商霍门•克鲁斯第六次担任澳门议事会理事官
生于澳门。1967年获葡萄牙科技大学经济金融高等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先后在普利第茨、伦敦等地大学进修。曾就读斯坦福(Standford)大学与葡萄牙美国商会、葡萄牙工业协会在葡共同举办的管理课程。大学毕业后在Factoring Portuguesa公司工作,进行市场资料研究,此后先后担任葡萄牙工业研究所助理技术员、葡萄牙全国航运公司研究室负责人、CUP集团属下工贸总公司研究室主任、葡萄牙全国航运公司研究规划及特殊运输分析处处长。1971年参与了重组葡萄牙全国航运公司的工作,此后担任该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及董事。曾担任Ribamar旅游公司行政委员会主席。1985-1987年担任Transcolmar公司行政委员会顾问。1989年出任澳门东亚大学副秘书长。1992-1999年起担任澳门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席。2001年病逝于里斯本。
卢德奇(António Rodrigues Júnior),1935-2001
崔诺枝,广东省南海县(今属佛山市南海区)人。澳门大慈善家和政界领袖、同善堂主席。崔乐其之父。 诺枝小时学习中文六年,进入澳门三巴仔圣若瑟书院学习葡文,不久辍学。跟从父亲学习洋服、木匠等手工业;后受雇于巴士度律师事务所。他15岁时,在葡国船舰工作,六年后担任澳督府庶务员,前往里斯本任职五年。他回到澳门后,升任澳督府庶务处长。[1] 1923年,诺枝等发起组织“华童教育会”,发动热心教友捐献,在望德堂区兴建校舍,开办“公教学校”,同年在澳葡政府注册立案,并取得教授葡文津贴。[2] 诺枝任职30年,1925年获准退休,每月领取退休金。历任同善堂值理、副主席、主席,中华总商会值理、副会长、会长及镜湖医院慈善会值理。现今,在澳门慈善机构同善堂内,放置著诺枝的铜像,以表达对他的敬意。[1] 澳门同善堂成立于1892年秋,倡建者共408人,皆为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港澳海外绅商和华侨。成立初期的堂址位于议事亭前地12号,与孙中山的“孙医馆”毗连。20多年后,因政府征址兴建邮政局而被拆去,遂在现址炉石塘重建堂址,1924年落成沿用至今。[3] 诺枝富甲一方。20世纪30年代,他发起筹款资援抗日活动。1938年广州沦陷和1941年日寇侵占香港后,受难同胞纷纷来到澳门避难。1942-1944年,澳门处于最艰难时期,数以万计的难民聚集在澳门,人口从抗战初的十多万人增到三四十万。日寇不时对澳门实行经济封锁,断绝粮食供应。当时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事。澳门慈善机构同善堂积极开展施粥济贫活动,每日施粥一千多份,最高纪录达16000多份,不少人因此保全了性命。[1] 诺枝时任同善堂总理,不顾自己70多岁高龄,亲自为难民施粥。抗战后期,同善堂每日施粥两次。另外,诺枝派发衣服、棉被,为难民御寒。同时,同善堂聘请医生,早晚开诊,施药赠医。[4]诺枝热心公益,经常发动社会人士捐资公益事业,自己带头捐款,获得澳门政府颁授勋章。 1945年,诺枝在澳门病逝,终年83岁。[5] 长女崔瑞深积极投入爱国救亡的浪潮,担任澳门四界(学术界、音乐界、体育界、戏剧界)救灾会宣传部的劝销股主任。[6]女婿(最小女儿崔瑞爱丈夫)许声泉投入抗日战斗中。许声泉曾服役国民政府装甲部队,参加抗日战争,战后在韶关和澳门海关工作两年;1948年生育一子许仕仁,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7] 儿子崔乐其是澳门知名实业家、慈善家,诚兴银行创办人,澳门立法会第二、三届官委议员,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同善堂值理会副主席,澳门基本法协运会副监事长;澳门法国文化协会理事,广东省第七届政协委员,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市务委员等职;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银莲花勋章、获授葡萄牙殷皇子军官勋章及功绩绅士勋章、英勇勋章、文化功绩勋章及慈善功绩章。[8] 现存崔诺枝大屋在澳门疯堂斜巷7号,1918年兴建,后来成为公教学校校址,目前大屋成为大疯堂艺舍的展览场地,是整个望德堂文化创意产业区的一部分。[9] [1].《港澳大百科全书》编委会:《港澳大百科全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第793页。 [2].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20世纪中国教育》(四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第4041页。 [3].虞山:《救急扶贫双甲子》,载《澳门杂志》,2013年10月1日,http://www.macauzine.net/?action-viewnews-itemid-458。 [4].《崔诺枝:赠医施食》,载“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网,2008年5月22日,http://www.cncasw.org/gypt/gyxm/gycsj/xd/200710/t20071023_2042.htm。 [5].吴志良、杨允中主编:《澳门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第177页。 [6].濠江风云儿女编辑组:《濠江风云儿女》,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7].林锋:《澳门四界救灾会抗日救亡片段》,载《红广角》,1999年第6期,第6-7页。 [8].《香港最新政务司长(接替曾荫权)背景》,载“深圳搜孤焦点"网,2010年10月1日,http://sz.focus.cn/msgview/1787/30754058.htm。 [9].《崔诺枝大屋》,载“澳门街道网",2013年10月6日,http://macaostreets.iacm.gov.mo/c/route/detail.aspx?gid=4&id=0ac2a544-9188-4625-b0e6-402080367488。
崔诺枝,1867-1945
乾隆九年(1744年2月13日-1745年1月31日)2月26日,葡印总督委任富商月旺•疏夏为澳门王室大法官。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114.
葡印总督委任富商月旺•疏夏为澳门王室大法官
何仲恭,来自北京。澳门政府视学处官员。 何仲恭在华务科教翻译人员学习国语,担任崇实中学国语教师。[1]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侵华战争,澳门人口骤增,葡萄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采取所谓中立政策,日军炮火虽未及澳门,但到处爪牙密布。澳门居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度过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 1936-1940年,澳门学校学生从8000人增至30000人,许多闻名岭南教育家如张瑞权、谭维汉、陈道根、区茂泮、廖奉灵、黄启明、刘年祜、郭秉琦等来澳门办校,或被聘在澳门私校主政,大批著名的教师如数学的新、旧四大天王刘芙初、胡金昌、潘子湘、张兆驷等,大学教授、名师宿儒如符俊、黄漱石、欧阳韶,著名体育、童军教练如梁松、李朝炷、梁碧霞、谢不凡等,著名音乐教师萧文、俞安斌,著名国音导师关玉书、何仲恭,美术名师司徒奇、何磊等,人才鼎盛;促使澳门学校的管理水准、教学水准、设备水准大大提高。澳门近代教育事业因外力作用而走向成熟。[2] 由于澳门经济发展缓慢,难以留住人才,除何仲恭之外,其余几位都先后离开了澳门。[1] 现录何仲恭的诗两首: 《奉和彦明西湾步月次原韵》[3] 时危且觅苦中娱,海静波平话镜湖。 月朗奚须重秉烛,更深应挟夜云俱。 短榻当窗怡自如,抛书倏发卧声呿。 青胥历徧犹酣适,应比游观意更舒。 《游西望洋山造其极巅》[4] 连袂登高纵笑歌,襟怀豁朗镜初磨。 坐观沿岸纷缨络,烟水微茫隐翠螺。 [1]刘羨冰:《澳门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邓开颂等:《澳门历史新说》,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第815-818页。 [3]《奉和彦明西湾步月次原韵》,载《觉音》,1924年第23期,第8页。 [4]《近代作品》,载“爱书堂"网,2012年12月20日,http://www.booksloverhk.com/poetrecent48b.htm。
何仲恭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2月17日-1693年2月4日)7月30日,马丁斯•索萨(Martins Afonso de Sousa)出任澳门王室大法官。Manuel Teixeira, Os Ouvidores em Macau, p.46.
马丁斯•索萨出任澳门王室大法官
世居澳门的葡萄牙人,孙中山的挚友。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就学时,飞南第在香港法院任翻译,两人相识,遂成知己。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孙中山毕业后,准备在澳门行医,曾请飞南第在澳门代为申请行医执照。1893年飞南第主办澳门《镜海丛报》,孙中山弃医从政时,将自己的医疗器械和生活用具赠给飞南第留作纪念。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潜往澳门飞南第处,飞南第护送他到香港,脱离险境。在这一年11月6日《镜海丛报》上,刊登了这次起义的电讯,并全文刊登孙中山撰写的《农学会序》,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又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文章,高度评价孙中山的品格。辛亥革命后,飞南第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取得成功感到高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飞南第时任澳门市议事公局(即市政厅)议员,特意致函孙中山表示祝贺,并建议澳葡当局升旗志庆。以后和孙中山书信往来。1912年5月,孙中山返澳门时与飞南第晤面。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曾拟聘飞南第为顾问,他以年事已高婉辞。飞南第逝世后,葬于澳门圣美基墓园。
飞南第(Francisco, H. Fernandes),1863-1923
曹善业,字子基,原籍香山县上冲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上冲村),生于澳门。曹有长子。1892年秋,孙中山毕业后,得到曹善业、何穗田及港绅陈赓虞资助来到澳门,在镜湖医院担任首席义务西医,创办西医西药。孙中山拟在澳门实施“药局赠药”,向镜湖医院借款1440两开办药局,此举得到医院董事们的积极支持。曹有作为镜湖医院早期倡办者,最具资历,以他为首签名作为孙中山借款的担保人之一,借出相当于镜湖医院半年经费的银两给孙中山。[1] 对于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的宣传,曹善业尽力相助。[1]他和卢九、陈席儒、吴节薇、宋子衡、何廷光(又名何连旺,字穗田)等澳门知名人士联名,在1893年9月26日和10月7日在《镜海丛报》和葡文周报《澳门回声》刊登“春满镜湖”告白,介绍孙中山在澳门的地点、时间、业务范围及高明的医术,表彰他的崇高医德。[2] 1896年,父亲逝世后,曹善业接管家业。1890年1月,他将父亲创办的缫丝厂改造为织造匹绸厂。同时,他与何连旺、宋子衡、卢九、陈恒等创办其祥丝厂,1898年3月,其祥丝厂关闭。曹善业以时宝堂司理人的身份,出价3010元买下其祥丝厂的铺底、上盖、机器、家俬等。 曹善业在经商之余,热衷于政治和社会活动,1891年任澳葡政府迎接俄国皇太子访澳公会董事;1894年任公钞局替理;1895-1896年任公钞局书吏;1902年任业钞公会正会员;1894年、1896-1898年任理商局局员等职。 曹善业秉承其父之风,对澳葡政府多有贡献,得到澳葡政府的嘉许。 曹善业拥有众多的物业:水坑尾街两间、白马行街两间、天神巷两间、大炮台街两间、高尾街一间、十八间(街名)两间、草堆街四间、炉石塘两间、赵家巷一间、桔仔街两间、连兴街一间、兴隆街一间、连胜街四间、柚果里一间、由义巷34间、下环街六间、黑侄巷三间等。1908年2月,曹善业因欠银一案,上述物业被按察司按时价估银43150元。 后来文史学者发现,当时曹善业名下的物业有两处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草堆街80号”是孙中山当年在澳门创办的“中西药局”的旧址,另外一处“由义巷”被确认为当时兴中会澳门的通信联络点。 1905年,曹善业被推举为镜湖小学校长,该校是晚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华人学校。[3] 1908年3月23日,因居住澳门业主曹善根、曹善麟(两人均为曹善业弟弟),控告曹善业欠银,将他名下物业于是日估价出投招买,包括水坑尾街、白马行街、大炮台街、草堆街、天神巷、由义巷等物业80余处,总共约值银50200元。[4] 1924年,曹善业去世,年仅59岁。 曹善业的弟弟曹善允是香港律师、社会活动家;是香港大学、圣士提反书院、圣士提反女子中学、金文泰中学和民生书院等学府的创校人及筹款人之一,多次为圣保罗书院筹募经费;参与创办雅丽氏纪念产科医院、何妙龄医院、1922年与欧海伦医生合作创办赞育医院;1915-1916年,曹善允在在华人社区推动种痘运动。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他设法维持社会秩序,获得港府肯定,屡获殊荣;他又发起组织创办民生书院,被推举终身出任校董会主席;创办“曹存善堂”等商号,同时担任香港华商总会(香港中华总商会前身)名誉值理。[5] 2008年初,在珠海凤凰山公路隧道附近,发现了曹子基(善业)夫妇墓。曹子基墓碑身写着“皇清诰授资政大夫显考讳善业号子基曹公府君之墓”。资政大夫为清代文官正二品官衔。在墓葬遗址发现一块“圣旨”碑,属于曹子基夫妇墓的“奉天诰命”碑,碑额为“圣旨”二字。 2011年6月27日上午,曹善业第十五子曹思泉(军)四个儿女一行,专程从广州回到珠海市博物馆,对珠海文保工作者对其先辈曹子基夫妇墓的发现和抢救性保存,表示衷心感谢。[6] 曹思泉于2013年1月3日逝世,终年96岁。[7] [1].林广志:《晚清时期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第173-174页。 [2].《曹氏家族资助孙中山澳门开办西医》,载《珠海特区报》,2011年9月21日。 [3].《澳门曹家》,载“族谱录纪念网",2013年6月10日,http://jinian.zupulu.com/master/?mid=30088。 [4].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四卷‧清后期1845-1911),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2153页。 [5].《曹善允》,载“维基百科"网,2013年6月1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5%96%84%E5%85%81。 [6].《祖籍珠海的澳门商人,曾资助孙中山在澳门行医曹子基后人珠海寻根》,载“珠海视窗"网,2011年10月16日,http://info.zhuhai.gd.cn/News/20110629/634449361873687664_1.aspx。 [7].《厚德传世》,载“族谱录纪念网",2011年12月30日,http://jinian.zupulu.com/master/?mid=69141。
曹善业,1865-1924
人物: | 维韦罗斯.卡瓦略(Carvalho, João Viveiros de) |
时间: | 清前期(1645-1759年) |
1688年01月06日 | |
关键字: | 委任 |
法官 | |
政府官员 |
资料来源: |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澳门编年史》第二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685页。ISBN 978-7-218-06327-0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3811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