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夫,祖籍广东台山,生于澳洲。澳门白鹤派掌门。 

克夫幼时回国,入读广州体育学校及培正分校,曾跟白鹤派宗师吴肇钟习武,并师从邝本夫学白鹤派拳术,兼擅西洋拳术;抗战时期任职于香港国民大学任体育及拳术教师。 

1952年,克夫在澳门创立泰山健身学院。[1] 

1954年1月17日下午,在澳门的“新花园”举行一场“创世纪”的功夫比武擂台赛——“吴公仪、陈克夫国术合演”,由澳门总督史伯泰的夫人剪彩,何贤主持大会并任总评判,著名电影演员张瑛任司仪。赛前,由粤剧界名伶邓碧云演唱《嫦娥应悔偷灵药》、何非凡演唱《风云访情僧》、马师曾与红线女演唱《马牛联婚》。4点15分,比武正式进行,由吴公仪与陈克夫对决。 

吴公仪,字子镇,河北省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祖师吴鉴泉先生长子,香港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当年53岁。第一回合,只见克夫首先用拳向吴公仪面部击去,他微微闪过,还拳向其还击。克夫一边绕弯,又是一拳向吴公仪左面部进袭。吴公仪一躲,左唇被其击中,面部有血渗出。跟着克夫一个“回手”落在吴公仪颈部。吴公仪不留意有此一著,倒退两步,伏于台上之绳边。克夫未有向前袭击。吴公仪马上恢复反应,一个箭步,就向克夫脸部迎面一拳,中了克夫之鼻,左边即有血渗出。 

第二回合,克夫鼻血已止,两人拳头更密,各作上中路进击。吴公仪胸部又中了两拳,但克夫的肩部及头部也被击中,他右手伸出时,亦被吴公仪在其小臂骨连连敲击。一秒左右,克夫突飞起右脚。大会眼见场面趋向恶化,电铃大鸣。总裁判何贤即召集评判员作紧急商议,经一度洽商后,议定作不记名之投票。当时投票之评判员梁昌、梁国荣、彦光、刘法孟、李剑琴、董英杰六人,开票后有四张是应停赛,一张是应暂停赛,一张是吴公仪胜。于是,何贤在扩声器高声宣布“比赛停止”。最后裁判宣布“双方不胜不负不和”终止赛事,比武筹得27万元善款。两人之后成为好朋友。 

克夫比武时34岁。之后,他致力弘扬中国国术,并将之推广至世界各地,澳洲、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大马、意大利、以色列等地开设分馆,桃李满门。他早年移居海外,晚年回到澳门定居。武林中,克夫与邝本夫、陆智夫被称为“白鹤三夫”。[2] 

2013年7月27日,克夫因急性肾癌,在澳门镜湖医院辞世,享年95岁。 

8月17日,陈家在红磡世界殡仪馆,为陈克夫设灵,翌日出殡,灵柩奉往和合石火葬。 

艺人郭秀云是陈克夫的徒弟之一,而郭母冯瑞兰是陈克夫师妹。郭秀云说,“三个月前,我和老公到澳门探望他,当时他又吃鲍鱼又吃鹅掌,胃口很好,但一个月前收到电话,说他到医院检查发现患有肾癌,已是末期"。[1]  

[1].《澳门白鹤派掌门陈克夫病逝》,载《东方日报》,2013年10月2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816/00176_050.html。 [2].薛安日:《太极运动真诠学太极拳必读》,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第293-294页。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