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脸琵鹭在澳门属冬候鸟,为中型涉禽,常单独或小群在海边潮间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休息时成“一”字型散开站立。主要以小鱼、虾、蟹、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动物为食。
野外识别:
中型涉禽,体长60至78厘米。全身羽毛白色,嘴长而直,黑色,先端扩大成匙状。前额、喉、脸、眼周和眼先全为黑色,且与嘴之黑色融为一体。嘴峰两侧有长形鼻沟,鼻孔位于基部。脚较长而趾较短,胫下部裸露,前三趾间基部有蹼膜相连。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黄色发丝状的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第一年和第二年冬天的初级飞羽末端黑色。
居留及分布:
仅见于亚洲,在韩国等地繁殖,在中国南方沿海越冬。在澳门是冬候鸟;1990年全世界黑脸琵鹭的总数量约400只,2014年增加至2700多只,是普查自1990年代初开展以来录得的新高。同样于2014年本澳录得有记录以来新高,共有60只黑脸琵鹭在路氹湿地(生态一区)及莲花大桥湿地(生态二区)越冬。
生境及习性:
常单独或小群在海边潮间带及红树林和内陆水域岸边浅水处活动。休息时成“一”字型散开站立。主要以小鱼、虾、蟹、昆虫幼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动物为食。觅食方法主要通过触觉。通常半张著嘴,在水中从一边到另一边不停地扫动,遇到食物立刻捕之。繁殖期五至七月。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8/04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