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均是建造业的行家,有泥水、木艺、油漆、电业、造船等行业的主要的负责人。当时建造有八行,还有木箱、鎅木、棚业,和石艺,现在正式是有十行,第十行是锤鐡。当初组织工会时只有几行,还有几行是后来加入的。鎅木即是负责把一些木材切割成建筑用的材料,已经足以形成一种行业。
图中右五为梁志豪。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11/20
照片中均是建造业的行家,有泥水、木艺、油漆、电业、造船等行业的主要的负责人。当时建造有八行,还有木箱、鎅木、棚业,和石艺,现在正式是有十行,第十行是锤鐡。当初组织工会时只有几行,还有几行是后来加入的。鎅木即是负责把一些木材切割成建筑用的材料,已经足以形成一种行业。
图中右五为梁志豪。
更新日期:2019/11/20
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1月1日─1948年12月31日)12月21日,工务局批准关于在下环海旁兴建楼宇之图则。因国内战乱频仍,大量商民南迁入澳,铺户日益不敷应用,以致影响商业发展。澳门政府有鉴于此,实施奖励建设措施,规定时间兴建新楼宇,可免纳业钞10年、5年不等。因此商人乃斥资大事兴建,其最大宗者当推下环海旁一地。其地10年前原属海滨,后经多次填塞,始成实陆。年前有柴贩数十在此架棚为居,并经营柴竹生意。自该地易主后,用作兴建楼宇,计划该地将建筑楼宇24幢,其向马路方面,则作铺户之用,向水一面,则用作货仓,同时并为便利船舶就近停泊,在该处岸旁,修建两座码头。《市民日报》1948年12月22日《澳门日益繁荣,下环大事兴建,海旁旷地建楼数十幢,利便船舶加设两码头》。
工务局批准关于在下环海旁兴建楼宇之图则
黄庆锵,也叫黄锦锟,1944年在澳门出生。父亲因日寇侵华,逃难到澳门,做小贩生意,娶妻生子。从小帮父亲做酱油。读书读到初三。15岁开始随舅舅学习木工,主要做楼宇维修。学师出来后做散工,参与做工人球场、劳校、工人医疗所、工人康乐馆等工程。后来陆续转到多间建筑公司,参与建高楼等工程,2007年退休。
几十年行业变化太大
薛观平,1939年在澳门出生,劳工子弟小学毕业。继承父业学习装修手艺,师从老前辈蔡富,出师后先是跟随区群老师傅学习,60年代开始参与澳门楼宇建设,参与过不少澳门重要工程,从具体施工做到工程管理、工程顾问,直至退休。
对工会有一份很深的感情
戴超,1917年在广东新会出生,16岁来到澳门学师做傢俬。抗战时期,他拉车谋生,被葡国兵强迫去打井水、洗厕所,遭受的痛苦令他一生难忘。抗战胜利后去香港打工,1948年回澳门,1958年支援广州建设,在广州钢铁厂做工。1962年回澳门继续做木工,1981年退休,去香港跟子女居住。
艰苦奋斗一生
罗泉,1929年在广东四会出生,爸爸在他出世前被人打死,妈妈在他一岁多的时候离开他去了新加坡,外婆、舅父把他养大。1948年来澳门,之前,在香港学师造木。1950年去东帝汶做工,1955年返回澳门。在澳门主要为教会做些木工活,再去新闻的娱乐公司,从木工做到木工部管理人员,做了四十多年,直至2009年,他79岁时退休。
员工团结办工会
陈社胜,1929年在澳门出生,父亲早年去南洋学木工,后来回澳门结婚。1941年父亲去世,母亲生了11个孩子,有四个送了人。他读过一些夜校,只会认字,不会写字。学师九年才出社会工作,一直在澳门以散工的形式做木工,74岁时退休。
为了工人的权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