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為馬丁內斯《世界航海圖集》中的一幅圖。馬丁內斯是西班牙菲利普二世之王室製圖家,曾製作許多與中國相關的地圖,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製圖過程中非常善於吸取歐洲製圖界的最新成果,故他所製地圖上的中國形象也不斷發生著變化。這幅馬丁內斯製作於1587年的東亞及東南亞圖便是對最早收錄於1570年版奧特利烏斯《地球大觀》(Theatrum Orbis Terrarum)之東亞及東南亞地圖的改繪。此圖圖幅範圍,西側包括印度次大陸,東南側包括馬來群島及新幾內亞島西半部,東亞部分則繪出中國與日本列島,而未繪出朝鮮半島。此圖中國東側海岸輪廓存在明顯轉折,華南岸線向東北方斜伸,至圖上北緯30°左右,標有Liampo(寧波)之處最為凸出,再往北,岸線復又內收。奧特利烏斯原圖上,中國部分標示的大地名為“Mangi que et Cin et China”(蠻子,即秦,即中國),馬丁內斯之圖上則在偏北處標註“Mangi”,在偏南處標註“China”。馬丁內斯之圖色彩更加豐富而艷麗,有較強的裝飾風格,山脈、河流、島嶼也用各種色彩生動展現,諸多城市也採用象形符號繪出。圖上東亞最大的一條河流的中游處標註“cantan R. Gange”,即“廣東河,又名恆河”,其出口處展寬成一海灣狀,Cantan(廣州)城位於海灣東北側岸邊,海灣內外有許多大小島嶼,外側標註“Ilha d: beniaga”,即“貿易島”。海灣東側另有一條獨流小河,近口處東岸有一城址,標作“ramatan”,對照奧特利烏斯原圖,應為“matan”或“mantan”的訛變。

參考文獻:

[1]. 中村拓. (1967). 鎖国前に南蛮人の作れる日本地図, 第II册. 東京: 東洋文庫, 405-419.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