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畿,字宗大,香山縣鐵城(今屬中山市石岐)人。著名嶺南學者。[1]黃瑜之子、黃佐之父。 黃七歲時,能對對聯和彈琴,被視為奇童;16歲時,補郡庠生,精通《毛詩》、《春秋》;更博覽諸子百家之書,吸其精華,汰其陳腐,欲成一家之言。督學僉事張習見到黃的文章,譽其為曠世奇才。[1]某夜,同室同學偷了人家的雞,邀黃共食,遭他拒絕。之後,黃以侍奉父母為名,請求轉學到邑庠讀書。 黃輕財重義,慷慨豪爽。不管是田地住宅,還是金銀財帛,兄弟想要,他馬上就給,從不吝嗇。他每次摘錄經史語句,自言自語說:“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人們都以這句話作為名言。 黃捐出自己的田地70畝作為義田,以贍養族人。因此,鄉鄰或市井排擠他,人所不堪。黃退讓不與別人計較。他飲酒至微醉時,吟哦邵子的詩,點評康節之類等。[2] 黃潛心研究九流三才五行的理論,撰寫《三五元書》25卷。起初,他的學說混雜了不少佛家與反黃老的思想,後來讀了邵雍(字堯夫)的《皇極經世》等書,他讚歎道:“自箕子以來,合術於道,其堯夫乎!”於是,黃撰寫《皇極管窺》13篇。 黃絕意科舉考試,在粵山山麓隱居,晚年時候潛心研究《周易》、《中庸》等書;著書於羅浮山中,自號“粵洲學者”,世人稱為“粵洲先生”。[1] 明正德八年(1513)秋,黃陪同兒子黃佐赴京師應試,途至玉峽地方,染病不起。當時黃笑說:“七七之期至矣,數也,命也,何壽天問哉?”抵達宜真時去世,年僅49歲。 黃畿所著書多佚,後人匯輯成《粵洲集》四卷。 明嘉靖十三年(1534),父老鄉親核實黃畿的行為功績,上報官府,在孝友坊彰顯他的事蹟。嘉靖四年,因黃佐做官,黃畿被朝廷封其諡號“文林郎”,追授翰林院編修。[2] 黃畿還著有《易說》、《粵洲集》六卷、《皇極經世書傳》八卷、《刪正黃庭經》等,他的各種書送到察院,御史周煦歎道“此真隱居求志之儒也。”並興建逸士坊來表彰黃畿。[2] 現錄黃畿的詩一首: 《登蓮峰》[3][4] 振衣舒嘯凌崔嵬,紫翠簇簇臨風開。[5]芙蓉千丈海中出[6],文筆一枝天外來。 [1]《黃家四代賢良》,載《中山文史》(第18輯),中山:中山政協,1990,第12-27頁。 [2]黃畿:《香山縣鄉土志》(卷四‧耆舊錄)。 [3]李暢友:《港澳詩選注》,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第150頁。 [4]蓮峰:泛指澳門。 [5]振衣:拂拭,抖動衣服。晉左思《詠史詩》:“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崔嵬,山高有石。紫翠,指山色紅、綠。 [6]芙蓉:即蓮峰,形為蓮花,故云。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