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2月18日─1606年2月6日)葡萄牙人于本年将凤梨(Anana Comosus Merr)苗木带入澳门,后经广东人传入福建和台湾。[1]
[1]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载《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2月18日─1606年2月6日)葡萄牙人于本年将凤梨(Anana Comosus Merr)苗木带入澳门,后经广东人传入福建和台湾。[1]
[1]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载《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
更新日期:2019/01/15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由9艘战船组成的葡萄牙护航舰队抵达澳门,中国官府要这支船队照章交纳船税。指挥这支舰队的梅内泽斯(Dom Diogo de Vasconcelos de Menezes)却以这些船只为王家兵船为由,拒绝纳税,并威胁中国官吏,必要时将以武力对抗。广东官府下令封澳,断绝对澳门的粮食供应,引起了当地葡萄牙人对梅内泽斯的不满,他们抓住几个船长,强迫船长向中国官府交税。梅内泽斯等继续抗拒,市民集结到议事亭,要议事局出面解决。最后,由议事局为舰队代交了4870两银子的船税才使风波平息。
梅内泽斯抗税事件
又称为查封唐人庙事件。阿巴罗修道院(Seminário do Santo Amparo)由耶稣会士通过中国信徒募捐而建成,为一个包括一教堂、一华人望教之家及两所神学院的综合体。始建于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重建、扩建于1719年,专用于向中国居民传教和培养中国籍的神职人员, 故又称为“唐人庙”或“进教寺”。由于此时清政府在内地对天主教进行查禁,传教士大多被逐往澳门。因此,在澳门中国人人教的人数甚多,还有一部份内地居民专门赶到澳门入教或做礼拜。对于这种违禁活动,广东官府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禁止中国人来澳入教。香山县令张汝霖在广东督抚的允准下,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3月委派香山司巡检顾麟会同香山县丞顾嵩前去查封这座唐人庙。3月20日,张汝霖亲自来澳门查封了阿巴罗修道院。澳门主教伊拉利奥(Hilario de Santa Rosa)和耶稣会士试图煽动澳门议事局进行抗拒,还声称如中国政府要封闭教堂,便是“灭教”,他们宁可回国。张汝霖回答是:你们愿意遵守中国法令,则呈请封寺;不愿遵守中国法令,则可呈请回国。最后,葡萄牙人只好让步。
查封阿巴罗修道院
一位英国人被澳葡当局囚禁的事件。1829年(清道光九年)8月,英国船长贝克(Baker)殴打多次对他妻子非礼的澳葡官员洛雷罗(Loureiro)。事发后,澳葡当局未加审判,便将贝克囚禁于大炮台。英国东印度公司特别委员会主席布楼东(Plowden)屡次与澳葡当局交涉都不能使贝克获释。澳葡当局还公开否认布楼东有任何官方或代表官方的资格与他们交涉。在囚禁55天后,贝克被迫交出一笔保证金才重获自由。
洛雷罗事件
清嘉庆年间葡人欲以加租驱赶华人遭制止事件。蕉园围,与荷兰园毗连,位于澳门城以北,原不属澳葡居地。后来,一些有钱的葡萄牙人逐渐购入澳门界墙以北的土地,租借给陆续来澳的中国居民。1799年(清嘉庆四年),葡人业主万威向租居蕉园围的中国居民大量加租,欲以这种办法将华人居民赶走,遭拒绝后,万威在澳葡当局的支持下,率领黑奴用暴力拆毁蕉园围闸门,香山县令李德兴根据澳门华民的控状,要求澳葡当局予以禁止,但无效。后许乃来继任香山县令,通知澳葡当局,如不对蕉园围华人停止迫迁,重修闸门,中国官府将采取封闭关闸,停止粮食供应等。在这种压力下,蕉园围加租迫迁事件才停止下来。
蕉园围加租案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五大口岸的对外开放,东南沿海的贸易日益活跃,而沿海各省的中国水师在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失去打击海盗的能力。海盗活动十分猖獗,对中外商船造成严重威胁。这种形势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职业——护航,他们在澳门大量建造护航快艇,开始为中外商船护航。澳门葡人建造的双桅快艇,船体坚固、船速很快、载重量大多为50至100吨,最大为150吨,每条船上一般配备5名葡萄牙人,10名广东水手,安装西式火炮4至6门,最多达20门。海盗非常畏惧这种西式船炮,所以葡萄牙人的护航很受中外商民的欢迎。有时中国官员还雇请他们剿灭海盗。短短几年中,澳门护航业发展很快。1851年(清咸丰元年),澳门护航艇为60艘,到1855年达到了200艘。后来他们采取向出海船一概发保护证、收护航费的办法,向中国船只勒收巨额保护费。有巨利可获的护航事业,在一段时期内成了澳葡的重要行业。
护航业的兴起
1935年11月30日,泛美航空公司开辟港澳航线。航机为四引擎“马丁103”型水陆两用机,命名为“菲律宾飞剪”号,后易名为“中国飞剪”号。该航线每星期仅开航一次,设有导航用的无线电台,航机时速130英里,由香港到澳门约需25分钟。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该航线中断。
港澳民航线开通
1926年11月7日由澳门港口工程主任罅些喇倡办,澳门政府主办。目的是借此推动澳门工商业的发展。展览会为期3个月,设陈列所60多个,展出澳门各种货物596种。展览会还备有各种娱乐设施,入场观众达29万人次,成为澳门工商发展史上一大盛会。
望厦实业展览会
两个华人被葡萄牙士兵杀害一案。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6月某日晚,华人李廷富、简亚二在澳门街上游逛,被巡夜的葡萄牙士兵亚吗嚧、安哆呢当作嫌疑犯加以拘捕。在押解途中,李、简二人企图逃跑,亚吗嚧等竟将他们毒打致死。第二天,香山县丞获悉此事,便与澳葡当局交涉。而清楚该案详情的澳督梅内泽斯(António José Teles de Meneses)却将两位死者的尸体扔入大海,并否认见过这两个中国人,但有位知情的土生葡人佛朗哥(Franco)向中国官府告发了罪犯,海防同知张汝霖等便再次要求澳葡当局交出被害人尸体与凶犯。梅内泽斯不仅拒绝交尸、交犯,甚至拒绝中国官员审讯凶犯。于是,广东大吏下令封闭关闸,停止对澳门的粮食供应,并命令中国居民离开澳门。在这种形势下,梅内泽斯仍增兵修城,准备顽抗。梅内泽斯以应付突然事变为借口,立即将两名凶犯流放帝汶岛。凶犯离澳后,澳葡官员只好以重贿来求平息这一事件。张汝霖因罪犯已经离澳,又收受贿赂,便向广东巡抚岳浚谎报李廷富、简亚二夜入亚吗嚧、安哆呢之家而被杀死、弃尸,据葡萄牙法律,可判流放。这一案件就这样草草了结,关闭20余天的关闸又重新开放。
李廷富、简亚二命案
时间: | 明中后期(1494-1644年) |
1605年 | |
地点: | 中国--福建 |
中国--台湾 | |
关键字: | 葡萄牙人 |
凤梨(Anana Comosus Merr) | |
苗木 |
资料来源: |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澳门编年史》第一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303~304页。ISBN 978-7-218-06327-0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7421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