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月8日─1778年1月27日)11月14日,葡萄牙奥斯定修士马努埃尔•圣安东尼奥(Manuel de S. António)被选为澳门奥斯定修道院院长。后该神父又于1780年10月20日、1789年10月30日及1793年5月9日,先后当选,他一共四次出任奥斯定修道院院长,在职长达11年。
[1]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05.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2月8日─1778年1月27日)11月14日,葡萄牙奥斯定修士马努埃尔•圣安东尼奥(Manuel de S. António)被选为澳门奥斯定修道院院长。后该神父又于1780年10月20日、1789年10月30日及1793年5月9日,先后当选,他一共四次出任奥斯定修道院院长,在职长达11年。
[1]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05.
更新日期:2019/01/15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1月21日─1567年2月8日)本年,两名葡萄牙多明我会修士热罗尼莫•克鲁斯(Jerónimo da Cruz)和塞巴斯蒂昂•坎托(Sebastiāo de Canto)受马六甲教长派遣抵达暹罗传教,并建立教堂。 Manuel Teixeira, Portugal in Thailand, p. 281.
多明我会修士热罗尼莫•克鲁斯和塞巴斯蒂昂•坎托抵达暹罗传教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1月24日─1850年2月11日)6月28日,法国遣使会士卫儒梅神父(Léon Vincent. Talmier)、全类思神父(Prosper Louis Sarrans)和梁儒望神父(Jean Victor Gottlicher)抵达澳门。樊国阴:《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第193—194页;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84页。
法国遣使会士三名神父抵达澳门
万历九年(1581年2月4日─1582年1月23日)本年,澳门主教萨主教(D. Leonardo de Sá)抵达澳门。萨主教出生于葡萄牙圣塔伦(Santarém)州卡尔达吉(Cardaji)村,属于圣本笃修道会(Order of St. Benedict)。关于他任命的日期说法不一,有的称他1577年任命,有的说他1578年10月22日或29日任命。H. チ一スリク:《キリシタン时代におけゐ司教问题》,第390—391页。
萨主教抵达澳门
嘉靖三十年(1551年2月5日─1552年1月25日)10月5日,葡萄牙耶稣会士贾尼劳(Belchior Carneiro)与其他8位耶稣会士在埃武拉创立耶稣会圣灵(Espírito Santo)学院,并担任院长。该学院后来成为耶稣会培养前往东方传教人才的摇篮。Manuel Teixeira, O Fundador do Leal Senado, p.6.
贾尼劳与其耶稣会士在埃武拉创立耶稣会圣灵学院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1月27日─1561年1月15日)4月15日,仅有4位传教士的第19批耶稣会远征队从里斯本出发。这个由6艘大黑船组成的船队由若尔热•索萨(Jorge Sousa)指挥。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15页。
第19批耶稣会远征队从里斯本出发
万历四年(1576年1月31日─1577年1月18日)6月23日,澳门教区成立后,由于萨主教(D. Leonardo de Sá)尚未赴任,由贾尼劳(Belchior Carneiro)神父署理主教。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6—18世纪》,第203页。
澳门教区成立后由贾尼劳神父署理主教
嘉靖十三年(1534年1月14日─1535年2月1日)8月,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Inácio de Loyola)在巴黎蒙特马特(Montmartre)圣母教堂成立耶稣会。这一年他44岁。罗耀拉是一位巴斯克低层贵族,在阿拉卡拉(Alcalá)和巴黎受教育,由于他早年当过兵,故他创立的耶稣会组织有些半军事化倾向,罗耀拉本人则是全会的总司令。耶稣会的宗旨有三:一、与欧洲的新教徒改革派斗争;二、促进学院中贵族的天主教神学教育;三、进军亚洲、巴西和非洲,以弥补天主教在欧洲的损失。耶稣会及其军事基督教方式不久就在葡萄牙及其海外帝国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帕里斯(Edmond Paris):《耶稣会士秘史》,第23页。苏拉马尼亚姆:《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政治和经济史》第4章,第92页。
伊纳爵•罗耀拉成立耶稣会
人物: | 马努埃尔.圣安东尼奥(António, Manuel de S.) |
时间: | 清中期(1760-1844年) |
1777年11月14日 | |
关键字: | 天主教 |
奥斯定修道院 |
资料来源: | 吴志良、汤开建、金国平主编:《澳门编年史》第三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第1087页。ISBN 978-7-218-06327-0 |
版权资讯: | 澳门基金会 |
语种: | 中文 |
登录号码: | t0001885 |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AND”,为缩小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交集”;
“OR”, 为扩大检索范围,表示前后搜索项之间的 “联集”;
“NOT”,为排除不相关的检索范围 ,“AND NOT”表示第二个搜索项,在检索范围将被排除。
已经有澳门记忆帐号了? 登入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