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原名霍官泰,原籍广东番禺南沙(今属广州市南沙区),生于香港四大原住民系中疍家人。港澳企业家、杰出社会活动家。[1] 英东是艇户出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祖父霍达潮拥有帆船来往港澳间运输货物,父亲霍耀容继承祖业。 1930年一次风灾中,两个哥哥翻艇溺亡,之后父亲患癌病逝。母亲带着英东及一姐一妹上岸生活,在香港湾仔石水渠街居住。英东小时入读帆船同业义学,后转往敦梅小学,1936年考入皇仁书院读中学,为图报国,取名“英东”,意思是英武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香港沦陷期间,英东被迫停学并从事苦力工作谋生,后来家里凑足资本,在湾仔鹅颈桥开办“有如杂货铺”,以买卖各种物资获利。 50年代,韩战爆发,英美根据联合国决议,对中国实施禁运。而从日本、台湾及至东南亚的包围圈中,香港和澳门成为最后的缺口。香港当局严格执行“全面禁运”的要求。当时香港报纸经常看到英国海军“开枪追击走私船只”的报导。香港政府据联合国决议,对中国大陆实行禁运。中国联络在港商人抗美援朝,拥有完整船队的英东为中国打韩战提供支援。他收购战争和医药物资后,每晚亲自指挥船队运货前往中国大陆,获得暴利。 之后三年时间里,英东不仅承担在港澳及内地运输军用物资的主要任务,而且组织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香港当局缉私艇的动向。他的船队每天半夜都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甚至一天之内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作为整个运输系统的“指挥部”。英东提供大量战略物资给中共党组织,帮助中共抗美援朝,惹来英美政府的不满,因此,他一直受到殖民地香港政府的非难。 1962年,英东与何鸿燊、何添、关明及钟明辉等人合组九龙置业公司开始在尖沙咀兴建星光行(当时称九龙商业大厦),但星光行落成招租时,当时美国驻港领事将星光行列入“黑名单”,明确宣布所有星光行的租客都不能买卖美国货。星光行租户向当时由英资大东电报局控制的香港电话公司申请电话线时,遭到刁难,指“星光行的租户申请电话线可能遥遥无期”,结果大部分租户连按金都不要就走了。最后,英东等人在星光行承租无人问津的情况中,被迫将星光行出售给置地公司。 60年代末,香港政府推出葵涌一、二、三、四号四个货柜码头项目,英东自己独力投得最大的一号码头,但港府却无理要求他,担保每年至少要有20万个货柜在码头停泊,而当时全港的货柜箱总数都没有20万个,英东找到船王董浩云(香港前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父亲)商量后,认为没有把握,最后只好放弃。一号码头最后由英资太古集团的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承办。 1953年,英东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又设立信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在湾仔及铜锣湾一带发展住宅楼宇,包括蟾宫大厦、香港大厦、海诚大厦等。他首创楼花做法,买家可在大厦未落成前预先订购,当时一度引起市民猜疑,但此做法使楼市活跃起来,地产商纷纷效法。因此,他获利巨大,身家暴涨。 1961年10月,英东与何鸿燊、叶德利及叶汉合组财团,以316.7万元在澳门夺得赌牌,并在1962年元旦开设首间赌场新花园娱乐场,同年澳门旅游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澳娱)正式注册。 1970年,英东和何鸿燊、叶德利等建立东方蒙地卡罗王国——澳门葡京酒店。英东同时成为澳娱最大股东,多年来雄霸澳门赌业。澳娱股权分布,外界所知不多,英东承认公司股份非常复杂。他忆述澳娱成立时,股东包括何鸿燊、叶汉、新马师曾、叶德利等人,但他直指澳娱帐目无人说得清,过去存在分红不均的情况。 澳娱每年净赚十多亿元,占三分一股权的英东却只分得一亿。2001年,澳娱另一名股东何婉琪传出欠债事件,及后更因何婉琪欲将旗下澳娱股权转到儿子麦舜铭名下,引发她与兄长何鸿燊就澳娱派息政策展开骂战和法律诉讼。 在股东内讧之际,2002年4月1日,英东宣布把他在澳娱的27.7%股权全数捐赠同年6月28日成立的澳门霍英东基金会,另外再捐赠2000万元澳门币注入其中,估计基金管理资产60至100亿元。当时只有何鸿燊表示有意收购他手上的股份,双方未能就价钱问题达成共识。英东指自己“40年没看过赌场盘数,20年没去过澳门”,创办澳娱只想行善而非牟利。 英东在放弃股权时,对何鸿燊的批评引起外界猜测两人不和。英东在基金会成立时发表演说,批评何鸿燊好胜:“1962年向他借40万元,争夺澳门赌权。”他又翻旧帐指1967年遭英美政府封杀时,尖沙咀星光行被断水、断电及断电话线,结果何鸿燊把原本值30亿元的大楼,以3000万元“贱售”。后来何鸿燊说“几十年朋友,他开玩笑,讲讲故事而已,我晚晚都唔输得(不可以输)”。 1965年,英东牵头成立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1967年5月“六七”暴动前夕离港逃难,12月暴乱平息后返港;之后开始淡出地产业。 70年代石油危机后,英东在香港经营东方石油公司,销售在中国出产的石油产品。1981年董浩云去世,东方海外交给董建华打理;1985年,东方海外濒临破产。1986年,英东注资近9.4亿,使董家度过难关。 1977年,英东成立的香港霍英东基金有限公司,一直以捐献与非牟利投资形式在香港策划多个项目; 1986年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励国内对教育、科研、社会科学等领域有贡献的学生和教师;澳门霍英东基金会致力于推动澳门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及公共事业。 1983年2月6日,英东的白天鹅宾馆正式在广州开业,成为改革“样板”,开业之初引起轰动。邓小平三度到访白天鹅。英东提出自行设计、施工及管理,当年投资额5000万美元,由他的维昌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旅游局签订协定,以中外合作的方式,经营期为15年,1997年将协议延至2003年。[1] 1980年8月25日,英东当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8年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9年“六四”事件后第三天,他与另外19名港澳人士发表联合公开声明,谴责北京屠城并哀悼死难者。1993年3月27日,他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首位跻身于中国国家领导人之列的香港人。1996年和2000年,他两度旗帜鲜明地支持董建华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卸任后,他淡出政坛。 晚年时候,英东致力开发珠江西岸的南沙港工程。他爱好踢足球,参与各项体育事务。 1986年,英东获授中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获授美国春田大学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1995年获授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名誉博士学位和国际奥会奥林匹克银质勋章;1997年7月获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1965-1984年,他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1981年起,任国际足球联合会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世界象棋联合会主席、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1984-1988年、1990-1994年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后任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2] 2006年7月21日,英东的癌症第二次复发,病情一度危殆,靠仪器维持生命。中央派出专机及医疗组来港,接他到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其病情为国家机密,而且霍家人对其病情三缄其口,外界一直知道甚少。 2006年10月28日19时30分,英东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83岁。 10月31日,其子霍震霆护送霍英东遗体回香港。11月7日,霍英东以国家领导人的最高规格举殡,成为香港第二位荣受“国葬”仪式的人。遗体安葬在柴湾歌连臣角道香港佛教联合会的柴湾佛教坟场。[1] 10月29日下午5时许,新华社发表讣告,称霍英东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爱国人士,香港知名实业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2] 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12月7日举行第63届学位颁授典礼,向霍英东追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而他生前表示愿意接受荣誉学位。2007年2月25日,霍英东获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霍英东结婚时按辈分取名好钊,妻子吕燕妮,妾冯坚妮、林淑端,共生育十子三女。其子孙都在英国接受教育。吕燕妮,生三子三女: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霍丽萍、霍丽娜、霍丽励。其中霍震霆为港协暨香港奥委会会长,次子霍震寰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席,幼子霍震宇主力打理南沙业务。 冯坚妮是霍英东的初恋情人,经常陪他出席公开活动,生育三子:霍文芳、霍文斌、霍文逊。1977年8月,霍母病逝,霍英东在报上的讣闻印有冯坚妮及其子的名字,正式承认冯坚妮的身份。霍文芳的前妻是新马师曾妻子洪金梅的十一妹洪国华。 林淑端生育四子:霍显旋、霍显光、霍显强、霍显杨;但她为人低调,较少曝光,喜爱粤曲,是红线女的歌迷。 2012年6月28日,澳门大潭山郊野公园霍英东铜像揭幕,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行政法务司司长陈丽敏等主持揭幕礼。霍英东铜像位于澳门大潭山郊野公园“霍公亭”内,由青铜铸造,高0.7米,基座高1.3米。澳门民政总署管委会代主席罗永德致辞时,赞扬霍英东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一生热心公益,支援国家和澳门的文化教育、医疗和体育事业,建树良多,是爱国爱澳人士的典范。霍英东对澳门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对澳门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澳门霍英东基金会”、“镜湖医院霍英东博士专科医疗大楼”、“澳门大学霍英东书院”、“霍英东博士大马路”等。[3] [1]柯焕德主编:《商海的富豪》(《百科世界知识丛书》第四辑16),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第39-48页。 [2]《霍英东先生生平》,载“新华网",2008年6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07/content_5302141.htm。 [3]《霍英东》,载“维基百科"网,2013年8月30日,http://zh.wikipedia.org/zh-cn/%E9%9C%8D%E8%8B%B1%E6%9D%B1。

关联资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