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東,原名霍官泰,原籍廣東番禺南沙(今屬廣州市南沙區),生於香港四大原住民系中疍家人。港澳企業家、傑出社會活動家。[1] 英東是艇戶出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祖父霍達潮擁有帆船來往港澳間運輸貨物,父親霍耀容繼承祖業。 1930年一次風災中,兩個哥哥翻艇溺亡,之後父親患癌病逝。母親帶著英東及一姐一妹上岸生活,在香港灣仔石水渠街居住。英東小時入讀帆船同業義學,後轉往敦梅小學,1936年考入皇仁書院讀中學,為圖報國,取名“英東”,意思是英武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香港淪陷期間,英東被迫停學並從事苦力工作謀生,後來家裡湊足資本,在灣仔鵝頸橋開辦“有如雜貨鋪”,以買賣各種物資獲利。 50年代,韓戰爆發,英美根據聯合國決議,對中國實施禁運。而從日本、台灣及至東南亞的包圍圈中,香港和澳門成為最後的缺口。香港當局嚴格執行“全面禁運”的要求。當時香港報紙經常看到英國海軍“開槍追擊走私船隻”的報導。香港政府據聯合國決議,對中國大陸實行禁運。中國聯絡在港商人抗美援朝,擁有完整船隊的英東為中國打韓戰提供支援。他收購戰爭和醫藥物資後,每晚親自指揮船隊運貨前往中國大陸,獲得暴利。 之後三年時間裡,英東不僅承擔在港澳及內地運輸軍用物資的主要任務,而且組織精密的偵察隊伍,監控香港當局緝私艇的動向。他的船隊每天半夜都從英國海軍的軍艦旁悄悄繞過,駛向公海,為了擺脫當局的監視,他甚至一天之內換了三個不同的地點,作為整個運輸系統的“指揮部”。英東提供大量戰略物資給中共黨組織,幫助中共抗美援朝,惹來英美政府的不滿,因此,他一直受到殖民地香港政府的非難。 1962年,英東與何鴻燊、何添、關明及鍾明輝等人合組九龍置業公司開始在尖沙咀興建星光行(當時稱九龍商業大廈),但星光行落成招租時,當時美國駐港領事將星光行列入“黑名單”,明確宣佈所有星光行的租客都不能買賣美國貨。星光行租戶向當時由英資大東電報局控制的香港電話公司申請電話線時,遭到刁難,指“星光行的租戶申請電話線可能遙遙無期”,結果大部分租戶連按金都不要就走了。最後,英東等人在星光行承租無人問津的情況中,被迫將星光行出售給置地公司。 60年代末,香港政府推出葵涌一、二、三、四號四個貨櫃碼頭項目,英東自己獨力投得最大的一號碼頭,但港府卻無理要求他,擔保每年至少要有20萬個貨櫃在碼頭停泊,而當時全港的貨櫃箱總數都沒有20萬個,英東找到船王董浩雲(香港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父親)商量後,認為沒有把握,最後只好放棄。一號碼頭最後由英資太古集團的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承辦。 1953年,英東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又設立信置業有限公司及有榮有限公司,在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發展住宅樓宇,包括蟾宮大廈、香港大廈、海誠大廈等。他首創樓花做法,買家可在大廈未落成前預先訂購,當時一度引起市民猜疑,但此做法使樓市活躍起來,地產商紛紛效法。因此,他獲利巨大,身家暴漲。 1961年10月,英東與何鴻燊、葉德利及葉漢合組財團,以316.7萬元在澳門奪得賭牌,並在1962年元旦開設首間賭場新花園娛樂場,同年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澳娛)正式註冊。 1970年,英東和何鴻燊、葉德利等建立東方蒙地卡羅王國——澳門葡京酒店。英東同時成為澳娛最大股東,多年來雄霸澳門賭業。澳娛股權分佈,外界所知不多,英東承認公司股份非常複雜。他憶述澳娛成立時,股東包括何鴻燊、葉漢、新馬師曾、葉德利等人,但他直指澳娛帳目無人說得清,過去存在分紅不均的情況。 澳娛每年淨賺十多億元,佔三分一股權的英東卻只分得一億。2001年,澳娛另一名股東何婉琪傳出欠債事件,及後更因何婉琪欲將旗下澳娛股權轉到兒子麥舜銘名下,引發她與兄長何鴻燊就澳娛派息政策展開罵戰和法律訴訟。 在股東內訌之際,2002年4月1日,英東宣佈把他在澳娛的27.7%股權全數捐贈同年6月28日成立的澳門霍英東基金會,另外再捐贈2000萬元澳門幣注入其中,估計基金管理資產60至100億元。當時只有何鴻燊表示有意收購他手上的股份,雙方未能就價錢問題達成共識。英東指自己“40年沒看過賭場盤數,20年沒去過澳門”,創辦澳娛只想行善而非牟利。 英東在放棄股權時,對何鴻燊的批評引起外界猜測兩人不和。英東在基金會成立時發表演說,批評何鴻燊好勝:“1962年向他借40萬元,爭奪澳門賭權。”他又翻舊帳指1967年遭英美政府封殺時,尖沙咀星光行被斷水、斷電及斷電話線,結果何鴻燊把原本值30億元的大樓,以3000萬元“賤售”。後來何鴻燊說“幾十年朋友,他開玩笑,講講故事而已,我晚晚都唔輸得(不可以輸)”。 1965年,英東牽頭成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1967年5月“六七”暴動前夕離港逃難,12月暴亂平息後返港;之後開始淡出地產業。 70年代石油危機後,英東在香港經營東方石油公司,銷售在中國出產的石油產品。1981年董浩雲去世,東方海外交給董建華打理;1985年,東方海外瀕臨破產。1986年,英東注資近9.4億,使董家度過難關。 1977年,英東成立的香港霍英東基金有限公司,一直以捐獻與非牟利投資形式在香港策劃多個項目; 1986年成立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獎勵國內對教育、科研、社會科學等領域有貢獻的學生和教師;澳門霍英東基金會致力於推動澳門教育、醫療、體育、文化及公共事業。 1983年2月6日,英東的白天鵝賓館正式在廣州開業,成為改革“樣板”,開業之初引起轟動。鄧小平三度到訪白天鵝。英東提出自行設計、施工及管理,當年投資額5000萬美元,由他的維昌發展有限公司與廣東省旅遊局簽訂協定,以中外合作的方式,經營期為15年,1997年將協議延至2003年。[1] 1980年8月25日,英東當選為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8年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89年“六四”事件後第三天,他與另外19名港澳人士發表聯合公開聲明,譴責北京屠城並哀悼死難者。1993年3月27日,他在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成為首位躋身於中國國家領導人之列的香港人。1996年和2000年,他兩度旗幟鮮明地支持董建華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卸任後,他淡出政壇。 晚年時候,英東致力開發珠江西岸的南沙港工程。他愛好踢足球,參與各項體育事務。 1986年,英東獲授中山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94年獲授美國春田大學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獲授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和國際奧會奧林匹克銀質勳章;1997年7月獲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勳章。1965-1984年,他擔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1981年起,任國際足球聯合會執委、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名譽主席、世界象棋聯合會主席、亞洲足球聯合會副會長、香港足球總會會長、永遠名譽會長;1984-1988年、1990-1994年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後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會長。[2] 2006年7月21日,英東的癌症第二次復發,病情一度危殆,靠儀器維持生命。中央派出專機及醫療組來港,接他到北京301醫院接受治療。其病情為國家機密,而且霍家人對其病情三緘其口,外界一直知道甚少。 2006年10月28日19時30分,英東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83歲。 10月31日,其子霍震霆護送霍英東遺體回香港。11月7日,霍英東以國家領導人的最高規格舉殯,成為香港第二位榮受“國葬”儀式的人。遺體安葬在柴灣歌連臣角道香港佛教聯合會的柴灣佛教墳場。[1] 10月29日下午5時許,新華社發表訃告,稱霍英東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愛國人士,香港知名實業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2] 香港中文大學於2006年12月7日舉行第63屆學位頒授典禮,向霍英東追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而他生前表示願意接受榮譽學位。2007年2月25日,霍英東獲選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榮譽稱號。 霍英東結婚時按輩分取名好釗,妻子呂燕妮,妾馮堅妮、林淑端,共生育十子三女。其子孫都在英國接受教育。呂燕妮,生三子三女: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霍麗萍、霍麗娜、霍麗勵。其中霍震霆為港協暨香港奧委會會長,次子霍震寰為香港中華總商會主席,幼子霍震宇主力打理南沙業務。 馮堅妮是霍英東的初戀情人,經常陪他出席公開活動,生育三子:霍文芳、霍文斌、霍文遜。1977年8月,霍母病逝,霍英東在報上的訃聞印有馮堅妮及其子的名字,正式承認馮堅妮的身份。霍文芳的前妻是新馬師曾妻子洪金梅的十一妹洪國華。 林淑端生育四子:霍顯旋、霍顯光、霍顯強、霍顯楊;但她為人低調,較少曝光,喜愛粵曲,是紅線女的歌迷。 2012年6月28日,澳門大潭山郊野公園霍英東銅像揭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等主持揭幕禮。霍英東銅像位於澳門大潭山郊野公園“霍公亭”內,由青銅鑄造,高0.7米,基座高1.3米。澳門民政總署管委會代主席羅永德致辭時,讚揚霍英東先生是一位傑出的實業家,一生熱心公益,支援國家和澳門的文化教育、醫療和體育事業,建樹良多,是愛國愛澳人士的典範。霍英東對澳門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對澳門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有“澳門霍英東基金會”、“鏡湖醫院霍英東博士專科醫療大樓”、“澳門大學霍英東書院”、“霍英東博士大馬路”等。[3] [1]柯煥德主編:《商海的富豪》(《百科世界知識叢書》第四輯16),廣州:廣州出版社,2004,第39-48頁。 [2]《霍英東先生生平》,載“新華網",2008年6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07/content_5302141.htm。 [3]《霍英東》,載“維基百科"網,2013年8月30日,http://zh.wikipedia.org/zh-cn/%E9%9C%8D%E8%8B%B1%E6%9D%B1。

關聯資料

更新日期:201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