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澳门的贸易的地位受到威胁,葡萄牙皇室对澳门进行殖民化,强行推出“自由港”政策,试图改变困境。1846年,澳门总督亚马留上任后,以强硬手段推行殖民统治,包括向华人征税、向城外村落扩张,以及破坏清朝对澳门的管治权,使澳葡政府与清朝陷入紧张关系。直到1852年,葡萄牙政府采取让步,双方的关系才有所缓和,但葡萄牙人并没有放弃控制澳门。在1864年,澳葡政府借着清朝在英法联军之役大败,草签了《中葡和好贸易条约》,试图让清朝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控制权,及后因修改条约出现分歧而没有成为有效的法律文件。
尽管签约未果,澳葡政府仍然向望厦、龙田、沙梨头、塔石、凼仔和路环进行扩张。直到1887年,清朝与葡萄牙再次就澳门的管治权进行谈判,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承认葡萄牙人“永居”澳门,但澳门的地界问题仍未解决,并展开新一轮的争议。
在澳葡政府的统治下,葡萄牙人推出专营承充制来增加收入,并把苦力贸易、赌业、鸦片贸易等纳入其中,这些行业曾一度成为政府的收入来源。另外,拥有较多财富的华商参与政商活动,他们不仅参与土地开发和推动工业,也组织本地的慈善机构为居民服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拯救民族危亡之际,改良变革思潮风起云涌。澳门由于其邻近广东的地理位置和受葡人管治的政治环境,为维新派、革命派的活动提供了特殊的空间。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都曾在澳门积极开展活动,而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在不同时期以澳门为基地,开创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