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551

嘉靖三十年(1551年2月5日─1552年1月25日)10月14日,伽斯巴爾.洛佩斯(Gaspar Lopes)在廣州的獄中給準備前來營救他們的葡萄牙船長迪奧戈.佩雷拉寫信稱:在他的難友中,有浪沙囉的.畢(Lançarote Pereira)、貢薩爾維斯.佩雷拉(Gonçalves Pereira)和曼努埃爾.查維斯(Manuel Chaves),還說,如果你們以任何一種途徑提出放人的要求,將會得到滿足。因為廣東政府已經對他們發話,你們可以放心來納稅,並要求釋放他們。為此,已將他們集中在一起。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10頁。Georg Schurhammer, Xaveriana, pp. 671—672.

1621

天啟元年(1621年1月22日─1622年2月9日)10月14日,葡萄牙籍加布利埃爾·馬托斯(Gabriel de Matos)神父卸任聖保祿學院院長而出任中國和日本教區巡視員。由葡萄牙耶穌會士阿豐索·盧森納(Afonso de Lucena)神父出任澳門聖保祿學院院長。榮振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第788頁。 高德勝:《歐洲第一個赴華使節》,第149頁。

1727

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10月14日,澳門航行帝汶的登記名單公佈,他們是庫尼亞.洛博(João da Cunha Lobo)和“西望洋聖母.聖若澤”號的船主萬威.味先地.羅咱。同日,“西望洋聖母.聖若澤”號赴帝汶貿易。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94; 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6, pp.70— 71.

1733

雍正十一年(1733年2月14日-1734年2月3日)10月14日,澳門議事會再次召開會議堅持去年對葡萄牙王室的請求,應該盡力促使澳門對巴西的海上貿易。並且提到巴西有一些重要港口同澳門已有合同聯繫。 雷戈:《澳門與巴西的直接關係:一個不可實現的夢想》,載《文化雜誌》第22期,1995年。

1766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月9日─1767年1月29日)10月14日,“聖卡塔琳娜”號船的船主尼閣老.維亞內(Nicolau Pires Viana)和若瑟.索薩(José de Sousa)提供了“聖.沙勿略”號船前往帝汶,而讓“聖卡塔琳娜”號船前往果阿。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Ⅷ, p. 534.

1789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1月26日─1790年2月13日)10月14日,巴西商人弗蘭西斯科.洛迪(Francisco António Lody) 的“埃菲熱尼亞.諾比亞納(Efigenia Nabiana)”號商船抵達澳門貿易,議事會要求該船比“聖羅薩里亞(S. Rozalia)”號多交丈量稅。Benjamin Videira Pires, A Viagem de Comércio Macau-Manila nos Séculos ⅩⅥ a ⅩⅨ, PP. 80─81.

1794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1月31日─1795年1月20日)10月14日,一艘從英國前往呂宋買貨貿易小夷船,因被風漂壓前來, 停泊澳門外潭仔洋面。據該船主士啵稱:船上並無貨物,俟修整桅帆纜完好,然後開行。《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署澳門同知杜為飭查明遭風收泊潭仔之英國士啵小船事行理事官牌》,第758頁。

1818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2月5日─1819年1月25日)10月14日,澳門議事會議員皮奧·馬葵士乘坐“尤利西斯”號自里斯本返抵澳門。他曾參加了國王若奧六世的加冕儀式,並代表澳門向國王宣誓效忠;他還帶來了海外秘書處的文告,並在10月16日議事會特別會議上宣布。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9世紀》,第21—22頁。

1836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2月17日─1837年2月4日)10月14日,法國遣使會士羅啟楨(Calaude Guillet)與盛若翰(Jean-Ferdinand Faivre)兩神父抵達澳門。羅啟楨,中文譯為楞努沙爾,後進入內地,並欲進藏,被清政府查獲,交廣東法國領事收領;盛若翰,後往江南及蒙古傳教。樊國陰:《遣使會士在華傳教史》,第193頁;《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兩廣總督徐廣縉等奏報照會法國夷酋將其國傳教夷人羅啟楨認領片》,第571—572頁。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10月24日,耆英與法國使臣拉萼尼在澳酌定條約35款。 簽約儀式系在中國黃埔港停泊的“阿吉米德(Arguimedes)”號軍艦尾甲板上,在裝飾著彩旗、花環的氣氛中,法國大使雷納(M.de Lyrene)與清政府欽差耆英簽署了兩國萬年友好條約(即《五口貿易章程》)。出席簽字的有法駐華使館外交官、攝影師於勒.埃及爾(Jules Itier)。此人在照相技術發明五年後,就已開始拍下許多有關廣州、澳門的歷史鏡頭。於勒.埃及爾在收集有他早期攝影作品的書中對澳門作了如下描述:“1844年10月14日和15日,我將這兩天全部投入拍攝澳門的最佳名勝。所有行人都很禮貌,我提出的要求無一不能得到滿足。很多中國人讓我給他們拍照,要求打開機器,讓他們看清里邊的構造,還得說明玻璃反光的原理。他們仔細地聽著,不時發出驚奇的歎聲,自始至終他們臉上都掛著微笑。”現在保存於勒.埃及爾所拍攝的澳門照片有:《在澳門街頭的一群人》、《澳門南灣》、《澳門阿媽廟》、《澳門一景》、《澳門內港》、《澳門阿廟正門》 及《從澳門半島看氹仔港》七幅。這應是西洋攝影術傳入中國並在中國境內拍攝的第一批照片。《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彙編》第2冊《兩廣總督耆英等奏報酌定法國貿易條約折》,第548頁。澳門歷史檔案館:《早期澳穗攝影作品展》,第33—38頁,1990年。官龍耀(Luís Sá Cunha):《在澳門展覽中國最早拍攝的照片》,載《文化雜誌》第11—12期合刊,1993年。

1846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月27日─1847年2月14日)10月14日,完成蒙古、西藏考察旅行的遣使會士古伯察(Evariste Régis Huc)與秦噶嗶(Joseph Gabet)兩位神父返抵澳門,在南灣上岸。在澳門的法國商人杜朗(Durrand)設盛宴招待他們。兩位神父在蒙古、西藏的冒險經歷在澳門的歐洲人中引起了轟動。不久,秦噶嗶神父離開澳門回國,而古伯察神父則在1851年12月30日離開澳門回國,回國後完成著名的《韃靼西藏旅行記》(Souvenirs d'un voyage dans la Tartarie, le Thibet et la Chine pendant les années 1844, 1845 et 1846)一書,並獲法國政府騎士榮譽勳位勳章。耿昇:《法國遣使會的環中國大旅行與中法外交交涉》,載《暨南史學》第1輯,2002年。

1857

咸豐七年(1857年1月26日─1858年2月13日)10月14日,澳督吉馬良士任命先拿.飛南第為集市巡捕指揮官,官階為上尉,後海軍部及海外部授予他少校軍官階。Eduardo A. Veloso e Matos, Forças de Segurança de Macau, p. 41.

1859

咸豐九年(1859年2月3日─1860年1月22日)10月8日,美國船“花壇(Flora Temple)”號在澳門運載850名華人苦力前往古巴,10月14日遇暴風雨觸礁沉船,船長及水手逃之夭夭,剩下的全船苦力850人全部葬身大海。陳翰笙:《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4輯表6《1850—1872年苦力船海上遇難事件表》,第214頁。

1859

1859年(清咸豐九年)10月14日,美國輪船“Flora Temple”號從澳門啟航,載運了3850名苦力前往古巴。船航至南中國海不幸沉沒,僅部份水手獲救。

1869

同治八年(1869年2月11日─1870年1月30日)10月10日,由席爾瓦‧馬加良斯(Francisco da Silva Magalhães)創立的政治週刊《東方》(O Oriente)即日出版,發行人為里貝羅‧卡布拉爾(João Albino Ribeiro Cabral)。該刊物由若澤‧達‧席爾瓦印廠印刷。該報具有反政府反宗教傾向,1870年1月21日停刊,次年1月復刊。1872年10月14日又由歐美德(Januário Correia de Almeida)總督下令停辦。馬加良斯出生於帝汶,科英布拉大學醫學系畢業,外科醫生。《東方》報被查封後,馬加良斯被流放到帝汶。馬加良斯是澳門第一個將氯仿麻醉技術應用於外科手術的醫生。Manuel Teixeira, A Imprensa Periódica Portuguesa no Extremo Oriente, p. 43; A. H. de Oliveira Marques, História dos Portugueses no Extremo Oriente, Vol. 3, pp. 564—568.

1872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2月9日─1873年1月28日)10月14日,澳門每月裝載工人之船,不過數隻。茲於本日,有呂宋輪船載864名出洋。尚有船5隻,因人數不敷,未曾揚帆。《中西聞見錄》1872年12月5日“澳門近事”。

1887

《信徒之聲》週刊第1年第1期(1887年1月1日)——第4年第172期(1890年4月5日)

1893

光緒十九年(1893年2月17日─1894年2月5日)10月14日,媽閣廟住持僧善耕具稟華政衙門,表明前於同治四年(1865)所填媽閣廟對面之地一段,系歸其主持,其填地之費,乃由本媽閣廟主意捐簽。該地長106.5米,其至寬處系51.9米。《澳門政府憲報》1893年10月21日第42號。

1918

民國七年(1918年1月1日-1918年12月31日)9月12日,澳門按察司因住澳鄭秋和控告住澳盧怡若即盧光臣(盧宗晉)一案,定於10月14日1點半將其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第18~20號屋一間十分之一明喊開投,招人承買,估價2000元。《澳門政府憲報》1918年第38號,第692頁。

1919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10月14日,澳門政府批准華商周興從美國進口兩架“柯帝士 (curtis)”水翼飛機。澳門歷史檔案館藏民政管理檔,第25號卷宗,第S-A號文件,轉引自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34頁。

1922

民國十一年(1922年1月1日─1922年12月31日)10月14日,澳門政務廳長兼警察廳長阿爾杜.賈巴素就在澳華人發佈通告:一、凡屬於政治意味之公眾慶鬧,一概嚴禁;二、別項公眾慶鬧非有政治意味者,亦須先經澳門官廳核准,方得舉行;三、凡華人印刷物,須經政務廳長查閱核准,方許分派公眾,凡違背佈告所定各條者,若其行動系觸犯嚴重刑罰時,應作嚴重案論,否則亦視違抗官命,有犯刑律第188條之規定,應拘送法庭審判。同時設立特別法庭,以便迅速有效地“審判破壞社會秩序之罪案”。《澳門政府憲報》1922年12月17日第41號。

1949

民國三十八年 (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10月14日,廣州解放,柯麟、何賢、馬萬祺、梁培等人策劃在澳門舉行慶祝大會。澳督柯維納最初有所顧忌,態度略微曖昧,後經柯麟、何賢、馬萬祺等人的反復交涉,柯維納終於批准舉行澳門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暨慶祝廣州解放大會。15日,召開臨時會議,成立大會籌備委員會,柯麟任主任,馬萬祺為總務。謝常青:《馬萬棋傳》,第179頁。

2005

圖中的三輪車車伕現在已經退休,街坊稱他叫福建輝叔。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