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沙龍” 9月推出公眾講座場,邀請到郭桂豪主講“匠心艆舤—澳門造船業和造船工會史畧”及陳永漢與勞校中學歷史學會共同帶來“北區影像記憶 x 青年對談”,活動即日起接受報名。

活動詳情  報名辦法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開站六周年,以“六六無窮‧探索不同”為主題,推出多項周年系列活動,展現“澳門記憶”豐富精彩的資訊,引領大眾探索不一樣或有待了解的澳門。誠邀市民參與,成為建構“澳門記憶”的一份子。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推出“滄海桑田──澳門北區圖片徵集”,由即日起至2025年9月15日,誠邀市民分享有關澳門北區的老照片和珍貴回憶,共同探索北區情懷、發掘北區魅力!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699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1月31日-1700年2月18日)8月26日,英國私商組建的“英國公司”派商船“麥士里菲爾德(Macclesfield)”號在船長約翰•赫爾(John Hurle)和大班羅伯特•道格拉斯(Robert Douglas)的率領下駛抵澳門。葡萄牙人和中國官員都對英國商船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保證盡力方便他們去廣州的貿易。9月2日,曾經當過“王商”的洪順官(Hunshunquin)從廣州來到英商船上,提出要包購英商的船貨。5日,大班羅伯特•道格拉斯上岸拜訪廣東行商施美亞(Shemea)。7日,海關監督從廣州來到澳門。8日,海關官吏丈量船隻。9日,海關監督通知說,“麥士里菲爾德”號是二等船,本應收費1200兩。為了表示對英商的優待,海關監督命書吏改為三等船,只需繳納600兩。後海關監督又將收費減免1/5,則所交船鈔是480兩。羅伯特•道格拉斯得知海關監督態度良好時,要求發給其三張執照,一張准許所有商人都可以自由和他交易,一張准許他前往廣州,一張允許他將船開入廣州。這三個條件均得到海關監督應允。14日,羅伯特•道格拉斯駕船離澳赴廣州。19日到達。在廣州,羅伯特•道格拉斯住在洪順官的寓所。經過兩三天的討論後,大班們決定與洪順官簽訂合約,並將他們帶來的部分貨物賣給洪順官,共售得白銀36000兩,折合為1.2萬英鎊。回程時購買的貨物有:生絲69.5擔,水銀110擔,松蘿茶160擔,白銅250擔,麝香245兩,胡椒1000擔,扇10萬把,茶桌、鑲貝珠360套,金塊776.5兩及價值13075.8兩銀的絲綢和價值1147.46兩銀的瓷器,總成本為44928.64兩白銀。羅伯特•道格拉斯這一次來中國的貿易是一次成功的貿易。不僅受到中國海關監督的友好歡迎,丈量船隻的條件也非常優惠,他按照東方式的慣例送禮,但沒有受到勒索,他在優惠的條件下將他的全部貨物以信用方式售給一位體面的商人,並訂約購回貨物,滿載而歸。這是英國人第一次在中國成功進行的商業活動,從此開始了英國人在廣州與澳門開展貿易的新週期。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卷,第86—97頁。

1714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2月14日-1715年2月3日)9月14日,耶穌會神父、澳門聖保祿學院院長金國輝在信中提到,他到達北京,並向康熙帝進獻了兩架鐘錶。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13, p.65.

1750

乾隆十五年(1750年2月7日-1751年1月26日)9月14日,澳門議事會討論了一項向駐澳葡萄牙軍隊徵稅的法令。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 438.

1792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1月24日─1793年2月10日)9月14日,澳門同知韋協中給發在澳門住冬的英商享利•布朗(又譯啵浪)等上省貿易牌照。《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匯編》下冊《澳門同知韋協中為給發英商啵浪等上省貿易牌照事行理事官牌》,第732頁。

1793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2月11日─1794年1月30日)9月14日,乾隆帝在熱河避暑山莊正式接見英國使臣。21日,使團離開熱河,到這時,英國國書才被翻譯出來,稱這次使團來華的目的是為了兩國互通有無,增進貿易,並要求派使臣駐北京。乾隆帝才明白,英國使團這次是借祝壽的名義而要求擴大英國的對華通商。乾隆帝迅即對英方要求派使臣駐華一項表示拒絕。10月9日,英使團離京南下。斯當東:《英使謁見乾隆紀實》,第204頁;蕭致治:《鴉片戰爭前中英關係紀事》,第246—249頁。

1839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2月14日─1840年2月2日)9月14日,查爾斯·義律至澳門,托西洋夷目遞書澳門同知蔣立昂請罪乞和。田明曜:《重修香山縣誌》卷22《紀事》。

1886

光緒十二年(1886年2月4日─1887年1月23日)9月14日,澳門大業主、早期著名城市建設開發商米格爾‧施理華在大堂區去世。施理華是澳門土生諾拉斯科‧席爾瓦(Nolasco da Silva)家族的第四代,為著名漢學家伯多祿‧施利華的弟弟。1844年7月17日生於大堂區。從1877年至1881年承充澳門內港填海工程,修建了內港海邊多條馬路;1884年施理華將填海地的一段送給議事公局,並在此地建鮮魚市場。他是《澳門土生新聞報》的創辦人之一,還是澳門土生人教育促進會的創始人。澳門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兩條街道:一是康公廟前地對面街為味基街(Rua do Miguel Ayres);一是味基市場前地(Pátio do Mercado Interior de Miguel Ayres)。Jorge Fori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2, pp.776—777; Manuel Teixeira, Toponímia de Macau, Vol.2, pp.397—398.

1888

光緒十四年(1888年2月12日─1889年1月30日)9月14日,澳門教區副主教弗朗西斯科·沙維爾(Francisco Xavier Anacleto da Silva)神父在大堂區去世。沙維爾神父1815年1月8日生於風順堂區,1838年晉鐸,1841年為大堂受薪神父,1844年任主教助理,1850—1859年任大堂區神父。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3, p.662. 弗朗西斯科·沙維爾神父之葡文名與著名大律師施之古的葡文名完全一致。

1908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9月13-14日,澳門一帶颶風,沉沒船隻,淹斃人口甚眾。14日晨德國商船“亞可伯的得李遜”號在口外停泊,見有華民船被風傾覆,該船二副韓森哈路奮不顧身帶領4名中國水手乘坐救生艇深入海中救人,兩次返航,救起李洪、於立衡等26人,其中多為菊部之人(即戲班)。救人者後獲廣東政府獎勵。《清代外務部中外關係檔案史料叢編——中葡關係卷》第2冊《外務部為已諮粵督獎勵在澳門拯救華民德國商船事致德國駐華公使雷克司信函稿》,第571頁。

1910

宣統二年(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9月24日,《香山旬報》報導:香洲埠近日生意日眾,夜間南北環及公所直街,多燃點大光燈,甚為熱鬧。現中環街市已工竣,內有鋪位甚多,於14日開埠貿易。埠中至夏尾、南村、翠微、前山之東洋車馬車路,由康正公司承辦,定於15日開工,擬該路告成後,即展築至雍陌、雞拍、唐家、銀坑、上柵、下柵等鄉。《香山旬報》宣統二年八月廿一日第72期。

1920

民國九年(1920年1月1日─1920年12月31日)9月14日,經澳門政府及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由梁彥明、劉雅覺(Jacob Lau)、劉草衣、馮秋雪組織發起的澳門教育會在鏡湖醫院大堂正式成立,由劉雅覺神父出任第一屆會長,曾次崔為副會長。該會領導機構為評議會,由會員大會選出13人組成(包括會長1人、副會長1人)。 經第一次評議會選舉,劉君世當選第一任評議長,評議員包括梁彥明、馮秋雪、劉斐烈、周靜生、傅子光、趙連城、劉紫垣、容循道、梁爵卿、吳秋榮、陶瑞雲等11人。澳門教育會由在澳中國教師組成,係澳門華人文化教育界最早的專業性組織,以遵照中華民國教育實施方針及研究教育事業、發展地方教育為宗旨,會務包括:(1)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2)科學、文化藝術之研究及推廣;(3)與國內及外地教育團體之聯繫。會址初設在天神巷37號;為崇實中學租用的宋氏大屋。1925年遷至龍嵩街75號,直到1946年方才遷至風順堂街聖若瑟中學內。1923年,教育會在澳門政府註冊,並易名為“澳門中華教育會”。1933年,復經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立案。關於澳門中華教育會的成立時間,有1920年、1921年和1922年三種說法。此處依據劉羨冰的相關考證,採用1920年說。參見劉羨冰:《澳門教育史》,第271─273頁。《澳門中華教育會史略》,載《澳門今日之僑運》,第19頁稱“澳門華人教育會”。據澳門聖若瑟修院所藏檔案:劉雅覺神父,1871年3月11日生,廣東花縣人。晚清廣東教難初發時,隨父劉興祥來澳避難,並入聖若瑟修院攻讀神學。1894年11月1日,由蒙美(Medeiro)主教祝聖鐸品。次年,前往新加坡、馬六甲等地傳教。1899年返回澳門,擔任聖若瑟修院教師,教授中、英、葡、拉等語言,達40餘年。1900年,再任嘉諾撒會嬰堂值院司鐸。1922年,又蒙高主教授為紅衣司鐸,此開華籍司鐸榮膺紅衣之職的先河。1920年,當選澳門政府華人立委代表。在任期間,協助取締華商之“綠衣銀”稅,並參與組織中華教育會,終於1944年被授予中華教育會高等顧問,以資崇敬。1933年,為紀念救贖聖年,偕江蘇海門朱主教等136人晉謁教宗,並拜望耶路撒冷聖地,後前往英法德比葡瑞士日本等國,實地考察傳教教育等事宜,以為澳門教會教育之借鑒。回國後,繼續從事教育事業,擔任公教學校之督學。生平著作頗多,主要有葡文切音捷徑、對位法詳解等書。1951年5月26日,於澳門公寓去世,享年81歲。 《教育部關於澳門中華教育會呈設澳門分會案》,澳門歷史檔案館藏縮微膠卷:全宗號35J─182案卷號5盤號13453/影像號398─403;1941年《澳門指南》之《教育》,第8頁;《梁彥明烈士紀念集》之郭輝堂:《梁彥明烈士年譜》;劉羨冰:《澳門教育史》,第270─271頁。按:1923年7月16日澳門總督羅德禮簽署批准《澳門教育會章程》,並登載於《澳門政府憲報》1923年140號─A,原文為葡文,中譯本參見劉羨冰:《澳門教育史》第274─278頁所附《澳門教育會章程》。其中專門統理澳門華人所辦一切教育事務的澳門教育行政機關初為華視學會。澳門學校制度與種類,除西人學校依照葡國教育制度外,一切華人學校之制度與種類均與內地相同,分為中學、小學、幼稚園及專科(計政、會計、英語、葡語、職業)等學校,大學早有籌設之議,但最終未能實現。其後華視學會經撤銷後,一切工作統歸教育督導處管理。澳門教育督導處,附設於民政總局,專門負責督導澳門所有官立學校及各華人學校之教育機構,由民政總局長兼任教育督導處長。(1941年《澳門指南》之《教育》,第8頁;《澳門法例》之《教育督導處》,第22頁。)關於華視學會的設立、組織、制度與管理方式,此處未能給予翔實解釋。又《澳門政府憲報》1931年第8號第128頁稱:“第596號札,嘉獎禦任華務局局長諾拉斯古前在任內兼華視學會會長,任內公正敏練,克盡厥職。”

1933

天主教鮑思高慈幼會在1906年創立澳門無原罪工藝學校。原著錄:《母校鐸聲》(1931年始)民國時期澳門無原罪學校(慈幼中學)之校刊,初為季刊,後轉為月刊。為該校之同學會會刊。

1937

民國二十六年 (1937年1月1日-1937年12月31日)9月14日,澳門近代體育代表人物阿杜‧博爾熱斯 (Artur António Tristão Borges)在風順堂區去世。阿杜為澳門土生博爾熱斯家族第四代,1892年7月17日生於風順堂區,畢業於里斯本學院商科,並有殖民課程兩年文憑。同時還在里斯本學習瑞典體操、花劍、擊劍、滑冰、舞蹈及馬術課程。返回澳門後,擔任澳門中學體育教師,還出任過港務局文書、葡文半月刊《愛國者》 (O Patriota)主編,在振興澳門近代學校體育運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培養了不少體育人才。Jorge Forjaz, Famílias Macaenses, Vol. 1, p. 532.

1947

民國三十六年 (1947年1月1日-1947年12月31日)9月14日,嶺南佛教領袖、南華寺重興祖師虛雲法師在女弟子寬如、寬榮等人陪同下來澳弘法,澳門數以千計的善信弟子以隆重儀式,鐘鼓齊鳴,東西並列,夾道俯伏,歡迎法師蒞臨。15日,澳門佛教界即假平安大戲院盛請虛雲法師為廣大澳門佛教善信講經說法。虛雲法師從“法即眾生心,眾生心與佛心本無二心”的佛教根本觀念出發,闡述了佛教的“三歸”、“五戒”思想及修行方法。17日,虛雲法師又應澳門善信邀請在平安大戲院為前來頂禮學佛者開示歸戒。由於語言不通,由法師弟子寬容居士擔任粵語翻譯。此次澳門講經傳戒活動非常圓滿,皈依者達千人,為澳門佛教史上空前之盛舉。不久,法師弟子寬如、寬容草居成立,命名為“慧明講堂”,虛雲法師與澳門地區其他大德一道為草居開光剪綵,深受澳門佛教善信的好評。鄭子健:《觀本法師事略》,載《圓音月刊》第5-6期,1947年;張家:《虛雲和尚傳》,第218頁。

1990

1991年9月10日至18日期間,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內地委員來澳訪問八天,主要是透過座談會的形式,直接聽取各界人士對澳門基本法的意見。9月13日,內地草委與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專責諮詢小組委員、外邀成員舉行座談。參考資料:《華僑報》1991年9月7日及14日報道。

1992

1992年9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訪澳。翌日,中國科學院與澳門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首次招收澳門學生讀研究生。

1993

1993年9月14日,澳門支持中國減災扶貧行動委員會就其主辦的群星義演濠江夜舉行記者招待會。中華總商會代表出席活動。

2010

隨著澳門賭權開放,澳門商人吳褔與香港愉景灣航運及其他外地商人共同投資“巨龍船務”,購入可載千人的Marinteknik 65M雙體船經營往來氹仔至香港航線,航程約70分鐘。因牌照等問題,巨龍於2010年7月10日正式開航。到2011年9月14日,巨龍船務宣布終止營運清盤。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