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记忆之友”专属抽奖活动开奖!澳门记忆团队已发短讯通知得奖者,请得奖者跟着以下安排领奖。领奖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奖名单及领奖安排
>>授权书

更多

为推动澳门历史文化传承,澳门基金会“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澳门中学生历史文章征集计划”。鼓励全澳中学生撰写澳门文史相关文章,记录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活动详情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特别推出全新长期征集项目─“我的澳门记忆”图片分享计划,期望激励更多市民关注身边的点滴,挖掘和分享各类历史资源与生活记忆。

>>前往活动页面

更多

“澳门记忆”文史网隆重推出“记忆之友年度积分回馈计划”,凡参与指定活动可获相应积分,年末换领丰富礼品,诚邀市民参与。

>>查看详情

更多

“澳门记忆”以“记忆同行 岁月新章”为题推出2025年年历电子版下载,传承人文情怀之美,共迎岁月新篇章。
立即下载 年历卡 月历

更多

当年今日
历史上的
1592

万历二十年(1592年2月13日─1593年1月31日)10月24日,范礼安神父第四次巡视澳门,并召利玛窦返回澳门,一则商量有关传教团的一些重大问题,二则也好医治他曾在一次遭入室抢劫时受伤的脚。11月,利玛窦来到澳门,这是利玛窦最后一次回到澳门,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范礼安。翌年1月返回韶州。范礼安抵达澳门后,立即重启已搁置了10余年的计划,即建立耶稣会澳门学院(colégio)。马爱德:《范礼安——耶稣会赴华工作的决策人》,载《文化杂志》第21期,1994年。戚印平:《澳门圣保禄学院新探》,第28页。金国平先生对colégio一词译为“学院”有不同看法,但考虑到这一问题涉及面太宽,且目前尚无一个十分合适的词来替换,故暂从旧译。

1698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月11日-1699年1月30日)10月24日,法国传教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 de Prémare)神父抵达澳门。马若瑟于1698年3月启程来华,10月6日到达上川岛,11月4日前往广州,随后前往江西传教。1714年应召入京。雍正皇帝禁教时,于1724年被谪居广州,1733年又被解往澳门。后于澳门去世。马若瑟是一名著名的汉学家,他鼓励学习汉籍《易经》破坏了人们对《旧约》的崇拜,并因此曾受教廷传信部召回。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第518—520页。

1698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2月11日-1699年1月30日)10月24日,白晋(Joachim Bouvet)神父率领法国籍翟敬臣(Charles Dolzé)、孟正气(Jean Domenge)、南光国(Louis de Pernon)、利圣学(Jean Charles Etienne Froissard de Broissia)、雷孝思(Jean Baptista Régis)、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颜理伯(Philibert Geneix)、马若瑟、卜纳爵(GabrielIgnace Baborier)神父及卫嘉禄(Charles de Belleville)修士等10人乘法国船“安菲特利特(L'Amphitrite)”号抵达澳门。随船同来的还有一位在俗修士聂云龙(Giovanni Gherardini),他是一位意大利画家。他们受到了澳门总督施基拿的热烈欢迎和接待。马若瑟记载当时的澳门称:澳门城市沿海岸展开,房屋是依欧洲式样建造的,不过稍矮一些。此地树木葱茏,略带印度色彩。澳门华人多于葡萄牙人,后者几乎全是生于印度或者澳门本地的混血儿。他们远不是什么富人,中国人因此不大把他们放在眼里。澳门的防御工事相当不错,地形极好,炮也很多,但驻军给养不佳。青洲树木繁盛,十分宜人。这里是葡萄牙耶稣会士的乡间住宅。小教堂乾乾净净,正屋也盖得不错,南京主教罗历山选择这里隐居数日。Giovanni Gherardini,一般译为年修士,其中文名为聂云龙,参见汤开建:《明清之际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西洋画家勾沉》,载《艺术史研究》第3辑,第589—590页。杜赫德:《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马若瑟神父致拉雪兹神父的信》,第137—138页;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434—435页;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 157.

1701

康熙四十年(1701年2月8日-1702年1月27日)10月24日,澳门议事会开会商议葡印总督的命令,命令要求澳门议事会向“互助会(Monte de Piedade)”提供100担檀香木。议事会认为,澳门是一个民主的市镇,应拒绝执行葡印总督的命令,回函称:“因诸多不便,无法执行此令。”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 p. 18.

1784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1月22日─1785年2月8日)10月24日,广东按察使觉罗明善督同澳门同知及香山知县下澳追查潜逃入澳门的华人天主教徒蔡伯多禄(Sai Pedro)。议事会官员称,蔡伯多禄并未来澳。蔡伯多禄,本名蔡鸣皋,为福建天主教徒,曾随西洋神父至那不勒斯圣家书院学习神学。回国后居广州第五铺传信部账房处。他多次成功地将传信部账房罗马当家委托给他的欧洲传教士送入各个传教地。事发后,遭清政府缉捕。于是蔡伯多禄从广州秘密潜逃至澳门,又从澳门乘船逃至果阿。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638;《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1册《广东巡抚孙士毅奏复查审西洋人前往西安传教案情形折》,第428页。龙思泰:《早期澳门史》,第208页。

1825

清道光五年(1825年2月18日─1826年2月6日)10月24日,葡萄牙遣使会小米兰达·奥利维拉(José Joaquim Pereira de Miranda e Oliveira Jr.)神父与赵若望(João da França Castro e Moura)、席尔瓦(Silva)、费雷拉(Ferreira)3位修士一起抵达澳门,入澳门圣若瑟修院。席尔瓦与费雷拉修士先后退出遣使会,而奥利维拉与赵若望均进入南京教区传教。Manuel Teixeira,Macau e a Sua Diocese,Vol.3,p.710,pp.732—733;及Vol.8,pp.318—319;樊国阴:《遣使会在华传教史》,第148页。

1826

清道光六年(1826年2月7日─1827年1月26日)10月24日,葡萄牙遣使会士热罗尼莫·马塔(Jerónimo José da Mata)来到澳门,在圣若瑟修院修学习。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7页;方立中:《1697—1935年在华遣使会士列传》第568页称马塔1825年10月24日到达澳门。

1833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2月20日─1834年2月8日)10月12日,澳门总督晏德那签署法令,所有非葡籍传教士必须离开澳门。法令于24日开始实施。由外国传教士组成的澳门多明我会,由于不承认葡国在远东的保教权,被澳门总督晏德那驱逐。他们的财产被移交议事会,后被拍卖。其最后期限是12月15日。此举遭到了圣若瑟修院院长若阿金·莱特神父的强烈反对。法国遣使会账房陶若翰和巴黎外方传教会账房皮埃尔·勒格埃古瓦和罗马传信部账房翁璧玉(Raphael Umpierres)请求留在澳门。澳门总督拒绝了所有人的恳求之后宣布:1. 国王诏书已转呈印度最高政府。2. 必须向海军和海外事务部正式宣誓:承认王国在中华的主保圣人的庇护;服从国王陛下任命的,并且是居住在中华帝国的各位主教。里斯本朝廷早在1783年2月9日就曾做过关于不得接受一个未举行宣誓手续的会士进入澳门的规定。陶若翰被迫离开澳门,前往广州。在他动身之前,曾将在澳门的寓所托付给了中国遣使会士。与此同时,勒格雷儒瓦尔又到果阿葡萄牙总督那里进行活动。在法国驻广州名誉领事热尔内的帮助下,他才得到了葡萄牙总督关于暂时留他在澳门居住的许可,于1834年返回澳门。陶若翰也在果阿那里争取到了居留两年的许可。翁璧玉因为不受葡萄牙人的“欢迎”而一无所获。他曾经请示传信部部长枢机主教为他的事情同里斯本朝廷交涉。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3, p.640; 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页,第54页;卫青心:《法国对华传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传教自由(1842—1856)》,第68—69页。

1834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2月9日─1835年1月28日)10月23日,美部会伯驾(Peter Parker)与美国著名商人奥立芬(David Washington Cincinnatus Olyphant)及其两名家族成员一起乘坐“莫里森(Morrison)”号抵达澳门。奥立芬先生先上岸安置家人,伯驾留在船上。两天后,伯驾与奥立芬同时抵达广州。伯驾在10月24日的日记中记录了澳门:“我们四周有小岛环绕,其中一些小岛彻底被绿色植物覆盖,而另一些小岛则覆盖得不是那么彻底。这些小岛看上去是由红砂岩一样古老的石头构成,但是完全裸露,没有任何肥沃的土壤。澳门城的人口据估计有3000名欧洲人和4000名中国人,据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面积。澳门地处一个岛屿的东面,在一座小山脚下。从这个距离看过去,澳门的建筑似乎非常整齐,靠近海边朝东的,是一些由许多建筑组成的几个大街区。属于英国人的那一幢建筑是白色的,附近有一些绿色不开花植物,不由得勾起了我对另一块土地上的村庄的回忆。”爱德华.V.吉利克(Edward V. Gulick):《伯驾与中国的开放》附录《伯驾文献选择》,第254页。

1843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月30日─1844年2月17日)10月10日,前总督席尔维拉.边度被任命为葡萄牙使节,24日获颁全权证书。27日边度乘坐“特茹河”号离开澳门。29日早顺利抵达黄埔,然后换乘小船进入广州。代表团前往潘仕成的海山仙馆与钦差大臣耆英会晤,受到耆英和黄恩彤等粤省官员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代表团一行下榻在法国领事馆。11月5日双方进行了谈判。三天后,耆英、祁埙及程矞采发给边度一公文,确定了谈判的结果。边度对此认为:我们对会谈还不能感到十分满意,因为尚有三条条款未得到批准。即第1条关于免除澳门每年交纳的地租租金和确认属于葡人的界地;第2条是合理地减轻经过澳门的船只商品进出口税;第3条将澳门向世界所有愿意前往澳门进行贸易的船只自由免费开放。我们相信阁下会将这些条款奏请皇上,在阁下的调停下,得到我们所期待的结果。11月14日,耆英告知边度理事官:所提要求,已照准者,即可实施,未准行者,可以在澳门等待皇帝的圣旨。Chinese Repository, Vol.12, No.10, p.554.《钦差大臣耆英及广东各大吏对葡人所提九请之回复》,载《葡中关系史资料汇编》第1卷第33号文件,第121—124页。《葡方钦差大臣致钦差大臣耆英之公函》,载《葡中关系史资料汇编》第1卷第35号文件,第126—127页。《钦差大臣耆英及广东各大宪复葡方钦差大臣边度之公函》,载《葡中关系史资料汇编》第1卷第38号文件,第145页。

1843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月30日─1844年2月17日)10月24日,美国长老会在澳门召开传教会议,最后达成共识,决定在中国建立三个传教站:宁波、厦门、广州。Missions Correspondence and Reports:Richard Cole to Board, Oct 24th, 1843; 香港浸会大学特藏组保存: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1833—1911, China.

1843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月30日─1844年2月17日)10月24日,伦敦会传教士戴耶(Samuel Dyer)牧师在澳门逝世,下葬于澳门新教坟场。Chinese Repository, Vol.12, No.10, p.553.

1844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2月18日─1845年2月6日)10月24日,耆英与法国使臣拉萼尼在澳酌定条约35款。 签约仪式系在中国黄埔港停泊的“阿吉米德(Arguimedes)”号军舰尾甲板上,在装饰著彩旗、花环的气氛中,法国大使雷纳(M.de Lyrene)与清政府钦差耆英签署了两国万年友好条约(即《五口贸易章程》)。出席签字的有法驻华使馆外交官、摄影师于勒.埃及尔(Jules Itier)。此人在照相技术发明五年后,就已开始拍下许多有关广州、澳门的历史镜头。于勒.埃及尔在收集有他早期摄影作品的书中对澳门作了如下描述:“1844年10月14日和15日,我将这两天全部投入拍摄澳门的最佳名胜。所有行人都很礼貌,我提出的要求无一不能得到满足。很多中国人让我给他们拍照,要求打开机器,让他们看清里边的构造,还得说明玻璃反光的原理。他们仔细地听着,不时发出惊奇的叹声,自始至终他们脸上都挂著微笑。”现在保存于勒.埃及尔所拍摄的澳门照片有:《在澳门街头的一群人》、《澳门南湾》、《澳门阿妈庙》、《澳门一景》、《澳门内港》、《澳门阿庙正门》 及《从澳门半岛看氹仔港》七幅。这应是西洋摄影术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境内拍摄的第一批照片。《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两广总督耆英等奏报酌定法国贸易条约折》,第548页。澳门历史档案馆:《早期澳穗摄影作品展》,第33—38页,1990年。官龙耀(Luís Sá Cunha):《在澳门展览中国最早拍摄的照片》,载《文化杂志》第11—12期合刊,1993年。

1852

咸丰二年(1852年2月20日─1853年2月7日)2月9日,两广总督徐广缙等奏报将在宁波滋事之夷人解发澳门西洋夷目收审:臣等接准浙江抚臣常大淳咨会,小西洋夷人累丝(Luís)等在宁波滋事,委员递回广东,饬交夷目领回处置。于10月24日,将累丝、睇囒哂遇二名递解到粤。臣等当即委员解交澳门同知,于10月29日,饬发西洋夷目唩嚟哆收审在案。理合附片奏闻。《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2册《两广总督徐广缙等奏报将在宁波滋事之夷人解发澳门西洋夷目收审在案片》,第596页。

1853

咸丰三年(1853年2月8日─1854年1月28日)10月24日,澳督吉马良士致函海事及海外部称:“许久以来,我一直想扩展在华的葡萄牙领地。在我职内,终于将氹仔变成了完全的葡萄牙属地。开始从路环及荔枝湾这两个较远的村落征收少量的税收。但它实际上的意义不止于此,其重要性在于确立我们的权利,让这些居民逐渐熟悉我们的所有权。我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的要求,因为,我们的十字门炮台司令及其武装兵船为他们提供了保护,而他们应该付出一点捐税。若我们有更大的实力,所获应不止于此。”时人庇礼喇亦称:“在亚马留政府之后,路环及其周围村落自愿并入我们的治下,开始向我们纳税。对此,香山县官未提出任何异议。因此,路环港成为澳门三个历史悠久的港口之一。”路环又名过路环,最得形胜,四通八达,圆转如环,不似横琴之荒远。其港门紧抱,湾澳颇多,不似氹仔之孤露。其堂局开展,峰峦环拱,不似舵尾之破瘦。葡人视路环较氹仔稍轻,盖由近而远,力尚未及,且恐民心不服,未敢遽收杂费,只于前三五年,借点灯修路为名,陆续给牌照,索公钞而已。其西面路湾海中,拖渔船停泊甚多,街南北斜长1700余步,店户、居民约200家,街南头有谭仙庙,山旁有天妃庙,街中兵房1所,约前10年建成。闻葡人向因救火而进步者,谭仙庙旁山角兵房,系光绪十年(1884)建成,同时建女疯院于九澳两处,葡兵不过10余人,并无电线通澳门。路环北面曰荔枝湾,澳棚十数家,小店一陈姓,海丰人,居此10余年,荔枝湾东曰大湾,约二三十家。又东曰竹牌湾,约数家,打石营生者。以上三湾,皆有渔船停泊。又东北转向南曰九澳,与潭仔鸡颈山相值,澳门有三圣庙,坐巽向乾,供关帝、洪圣、谭公,系光绪九年(1883)重修,旁有吴氏祖墓,山内秧田约数顷,农民数十家,坟墓甚多。 东南循山转行数百步,见瓦房数椽,即女疯院,海旁拳石兀立,其地名曰小九澳。从九澳村西南翻山,便至黑沙,为路环东面农田村舍,与九澳相若,惟地形散漫外,无遮拦,海涛拍岸,骄如怒马。其路环面南夹山成凹,微沙淤滩,受风甚远,阗无居人。又路环街西濒海,街东为山场农田,百数十丘,山北一坟巍然,碑题陈公墓,同治元年(1862)秋重修,南山有湖溏、社神,旧庙旁有缪宅、税界、石碑,其余坟墓累如贯珠。吉马良士1853年10月24日致海事及海外部D号机密文件,转引自萨安东:《葡萄牙在华外交政策:1841—1854》,第223—224页。A. F. , Marques Pereira, As Alfândegas Chinesas de Macau, p.28.《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第3册《幕客程佐衡著》,第339页。

1885

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15日─1886年2月3日)10月19日,澳门辅政司安东尼奥‧贾多素给海岛市行政长官发出电报,提醒他注意一艘英国轮船被驶往澳门方向的海盗船袭击的情况,呼吁搜寻并缉捕企图在澳门登陆的海盗。24日《独立报》报导“发生一起极其大胆的骇人听闻的海盗行劫案。香港、北海、海口和澳门等航线的英国‘鬣狗(Greyhound)’号轮船惨遭洗劫”。海盗扮成旅客登船,造成多人死亡。香港政府提醒澳门当局共同注意海盗动向。他们迅速抓获这批海盗并找回部分赃物。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242页。

1890

光绪十六年(1890年1月21日─1891年2月8日)1月4日,任命若瑟·埃斯特维斯(José Maria Esteves)上尉出任第二届离岛军事及行政长官。至4月14日,改命拉法尔·多雷斯(Rafael das Dores)少校担任。至10月24日,再易其职为巴蒂斯塔·公萨尔维斯(João Baptista Gonçalves)上尉;至12月15日,本年第四次易此职为索萨·卡纳瓦罗(João de Sousa Canavarro)中尉。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18页。

1895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月26日─1896年2月12日)10月24日,著名钢琴家干士忌来澳演出。干士忌年已七十余,西邦著名琴法之庇多云门徒也。德皇亦慕其名,延为教授。初七日抵澳,约在岗顶之大戏院献演,澳督高制军知会多官,同领母音妙趣。其手法精密,尽态协度,人争赞赏。拱北关税司是日亦在客座,其琴系借自副税司者,价值3000余金,购自美国大赛会处。《镜海丛报》1895年10月30日《盛名绝伎》。

1897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日─1898年1月21日)2月4日,葡萄牙国王任命嘉惠劳(José Manuel de Carvalho)为澳门主教,4月19日获教宗确认。翌年10月24日抵澳履任。施白蒂:《澳门编年史:19世纪》,第312页。

1932

民国二十一年 (1932年1月1日-1932年12月31日)10月24日,中山县测量员陈锋到小横琴岛莨岗下村测量业主黄合德申请升科之沙田,澳门政府闻讯后,派军舰到横琴岛拘捕陈锋和其他两名测量人员,并押送至氹仔炮台,后转押至澳门警厅问话,迫使其留下测量凭证和测量通知等文件,方才放人,并通知中山县县长唐绍仪前往澳门陪审,但被唐绍仪拒绝。国民政府获悉后,立即向葡使提出抗议,要求澳门政府立即交还扣留物件,并保证以后不得再有此种举动。《国民政府档案》 (2)3170号《中山县县长唐绍仪关于澳葡当局谋占中山县属横琴并扣留中国派往该岛测量人员呈》,1932年12月13日;《行政院公函》第101号,1933年1月20日;参见黄鸿钊编:《中葡澳门交涉史料》第2辑,第316、318页。

1942

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1月1日-1942年12月31日)10月24日,《华侨报》报导:从1940年12月澳门政府设立公米站出售公米至今,仅食米公卖一项,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政府就亏损500万元,当时所售出的公米,每担亏蚀15元。而政府一年的税收仅681万元,支出亦仅520万元。《华侨报》1942年10月24日。

1947

拍摄时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二十四日 前排左一、二:刘柏盈、何辑屏; 后排居中:柯麟。

1949

民国三十八年 (1949年1月1日-1949年12月31日)10月24日,国民党海军的一支残余部队乘坐7艘登陆舰、炮舰及10多艘帆船由中山县的湾仔渡海撤退到澳门,舰艇等停泊在澳门内港水域。后经与澳门有关部门谈判,国民党军方同意将船舰与装备交给澳门当局。由于其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迫切需要海军武器装备。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和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通过中国在澳人士与澳门政府交涉,提出愿以30万澳币的代价换取这7艘舰艇与10艘机动帆船,但遭到澳葡方面的拒绝。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卡尔韦特‧马加良斯 (José Calvet de Magalhães)称:让共产党人恼怒的是,澳门也成了国民党人实际上的庇护所。尽管广州新政权认为,澳门掩护了那些坚持不合作的国民党人,但他们对澳门的态度总体上是“温和的”,甚至北京中央政府也是如此。广东新政权不愿意在澳门造成紧张局面,有两位自称是“葡萄牙反法西斯主义”的军队叛逃者逃入广东,但很快就被广东政府遣返回澳门。José Calvet de Magalhães, Macauãe a China no Após-Guerra, Macau, 1992, pp. 63-65;邓开颂等编:《粤澳关系史》,第518页。

1976

1976年10月24日,全镜湖医院职工集会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

1976

广告文案:广星电视行主办 '76现代家庭电器展览展览日期:由十月廿三日至卅一日 每日下午三时至晚上十时(门市及工程部照常)展览地点:台山大马路嘉翠丽大厦101-102号(五号线巴士台山总站)本行展出:美国奇异牌冷气机及家庭电器、三菱最新家庭电器产品、精致模型、家庭电器保养示范介绍。彩色之防盗闭路电视。恭请各界人仕光临指导。欢迎莅临参观。酬谢广星客户举办抽奖。参加办法:广星客户只须剪下表格填妥,到本行门市部按修理号码换取抽奖号码,投入抽奖箱内,截止日期:十月卅一日(星期日)下午三时。抽奖仪式:将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卅一日(星期日)下午三时,敦请香港菱电贸易公司董事斋藤先生、影视红星温柳媚小姐主持抽奖。得奖名单将于十一月一日在本澳各大报刊公布并专函通知领奖。碧丽姿时装公司送出特别奖头奖:皮褛及化粧礼券价值一千元二奖:真皮褛一件价价(按:值)六百元三奖:化粧品及时装礼券值三百元该公司已定于十一月一日开幕地址:南湾海天大厦25号C

1987

1987年10月24日,首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揭幕。

1989

1989年10月24日,澳门立法会一般性通过《反贪污暨行政申诉高级专员公署法律草案》。

1990

1990年10月24日,500囚犯由市牢迁往路环新监狱,警方戒备森严。

2002

2002年10月24日,“第七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一连4天举行,共设有200多个展位,达成商业配对项目220个,签订的合约及协议项目共33项。

2007

崔德祺,祖籍新会双水(今属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崔嘉亨村,生于澳门。澳门著名实业家、大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书画家。崔世安叔叔。 德祺早年在圣若瑟修道院肄业,后在广东中德建筑工程学校和广东救护调剂学校毕业,在澳门从事建筑等行业数十年,在澳门建筑行业和工商界中享有盛誉。 德祺担任澳门又和建筑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多家规模宏大企业,事业兴旺。大半个世纪以来,他不但在澳门工商业创造出骄人的业绩,而且一贯致力服务澳门社会,很早成为澳门政界的重要人物、大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20世纪50年代,德祺历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建筑置业商会会长,先后出任澳门政府立法会副主席、市政执委副主席及代主席、社会福利处华人委员、澳门同善堂值理会主席、东亚大学校董、濠江中学校董会副董事长及澳门新会同乡会会长等职。 为实现澳门顺利回归,德祺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澳门基本法协进会会员,为澳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他拥护祖国统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收回澳门主权;不顾商务繁忙,乐于担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为澳门主权回归祖国和维护澳门的长期繁荣安定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澳门政府与民间沟通、澳门社会法治和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贡献尤其突出。[1] 1966年,德祺获葡萄牙政府颁授慈善功绩司令级勋衔;1980年获葡萄牙政府颁授慈善功绩爵士级勋衔;1984年获澳门总督颁授文化功绩勋章;1986年3月,被澳门东亚大学授予社会科学荣誉博士称号;1989年获澳门总督颁授英勇勋章;1990年获葡萄牙政府颁授红十字会勋章;1995年获葡萄牙政府颁授公民功绩高级军官勋章;1999年获葡萄牙政府颁授王子大十字勋章[2];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后,2001年获澳门特别行政区颁授金莲花荣誉勋章;2006年获澳门特区政府颁授大莲花荣誉勋章。[2] 德祺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建设。1954年,他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并多次应邀赴京观礼;同时,担任广东省第一届至第七届政协委员、常委,是澳门爱国先行者之一。1955-1956年,他获周恩来总理多次亲切接见。他的公司是澳门第一个公开升起五星红旗的机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和黑社会特务分子趁他从酒店出来之际,用黑枪打他,意图暗杀。80年代以来,邓小平接见了德祺,对他的爱国爱乡之情赞不绝口;江泽民与他合照。 1954年,德祺随一位旅澳乡亲首次回到家乡,虽已隔数代,但一种浓厚的乡情和亲切的感觉,使他无法忘怀这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之后,他经常回乡,热心支援家乡社会主义建设。80年代开始,他每年都回新会过春节,拜会新会有关领导、亲友,共同商讨建设家乡的大计,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澳门实业家和知名人士,他希望借机向家乡的领导们引介澳门和海外的企业家回来投资兴办实业,促进家乡的经济建设。 1958年2月至1981年5月,德祺一直担任新会县多届政协委员,并担任副主席。他对广东,特别是家乡新会建设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十多年来,他和妻子何丽贞一起在家乡捐资兴办和协办20多个公益项目,包括新会华侨中学、环城中学、双水镇沙路小学、新会机关幼稚园、新会体育训练馆、新会侨联大厦、冈州宾馆、圭峰宾馆、玉台寺、崖山祠、冈州画院、新会中医院、双水镇卫生院及新会急救中心等。 1996年,德祺回乡,向新会统战部林奕鹏常务副部长提出下乡看看。林部长和德祺来到他从未到过的睦洲镇。睦洲镇敬老院不但干净舒适,而且老人们衣着整洁,精神奕奕,过得开心愉快。德祺对此非常满意。他对林部长说,我要捐助20万元做基金,帮助他们把敬老院搞得更好。捐款消息宣布后,睦洲镇政府领导梁养胜和陈金城非常感激,私下对林部长说我们发梦也没想到有这么多捐款。德祺跟睦洲非亲非故,主动捐出钜资,令人感动不已。 1996年12月,德祺倡议成立“双水镇独居老人生活筹办会”,亲自带头捐款,并发动港澳人士捐款,筹集了一笔基金,基金每月拨出款项帮助75位孤寡老人改善生活。这一善举,开创新会公益事业的先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人们交口称赞。 2001年,德祺得知新会急救中心缺少先进的仪器,主动用十多万港币在美购买一台先进仪器赠送给急救中心,有了这台先进仪器,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救治。 除个人带头慷慨捐资外,德祺积极发动澳门新会乡亲为家乡建设出力。他是澳门新会同乡会第一至十三届会长,在他的带领下,该会成为澳门一个实力雄厚、社会影响较大的社团。他充分利用自己在乡亲中的威望和影响,引导会员们支持家乡公益事业。 德祺是一位画家。他的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他对热心社会文化和体育、慈善事业,对医学、国画、音乐等颇有研究,出任澳门兵乓球协会总会副会长、篮球联合会副会长、游泳联合会副会长、雀联及新花园等体育会会长、体育会委员、澳门建设研究委员会华人委员、颐园书画会主任委员、濠镜音乐会副会长。 20世纪50年代,德祺组织成立“颐园书画会”,定期举行雅集和开展交流活动,为推动国内外书画艺术交流做了不少工作。从80年代开始,他倡议举办澳门、中山、新会书画联展,参加三地巡回展出。 1982年,为推动家乡书画艺术,德祺捐资50万港元,在会城公园路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冈州画院”,希望将冈州画院办成一个艺术交流场所,一个青少年美术培训、交流基地和一个艺术展览场所。为了提高冈州画院的展览条件,他多次出资增添展览设施,并在澳门收集画册带回画院图书室收藏。在他的关心和支援下,该画院的展览条件不断提高,长期免费提供给有关单位和艺术团体举办展览。近年来,冈州画院多次为澳门颐园书画会的书画家举办展览,接待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艺术团体及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川、广西、香港、台湾等地画家,并为他们写生、交流、举办展览提供良好的服务。德祺积极配合新会文化景观建设,为崖山祠碑廊、碧霞楼碑廊及小鸟天堂“榕荫滴翠”石刻书丹,参与冈州画院赠送给新会体育馆的巨幅国画《再上新高峰》的绘制工作。1991年5月26日,澳门、中山、新会书画作品联展暨冈州画院落成典礼在冈州画院隆重举行,除回来参加揭幕仪式外,德祺后来带上作品参展。当时中国国画大师黎雄才伉俪、省美协主席汤小铭以及中山、新会两地领导都前往观礼,大家对德祺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振兴家乡文化事业的美德,高度赞赏。 德祺如光风霁月的人品与胸怀,一直为人们敬仰。新会县人民政府、双水镇人民政府和新会冈州宾馆为了让后人铭记德祺的功德,先后立三座丰碑,碑文言简意赅,高度概括德祺的功德善举和贡献。 2007年10月24日,德祺因病在澳门去世,享年95岁。[2][3] 何丽贞是澳门妇女运动领袖,1956年加入妇联开始,历任妇联执委会副主席,并兼任康乐、联谊等部部长;1986年妇联改为理监事会制后任副理事长;1993年任妇联副会长,2000年任会长;2008年卸任妇联领导层职务,改任荣誉会长;长期推动澳门妇幼事业发展。[4] 崔德祺夫妇生育子女三个,子女早年负笈美国读书,事业有成,服务社会。长女崔筱瑜在美任职资料分析工作。长子崔世平获美国柏克莱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后获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博士学位、工程师,现任第十届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立法会议员、科技委员会委员。次子崔世业为设计师,取得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硕士,现居美国执业。[5] 侄子崔世安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长官。 [1].张瑞亨:《崔德祺先生的桑梓情(葵乡赤子情)》,江门:新会政协,2006,第97-102页。 [2].《崔德祺》,载“江门新会区"网,2012年12月3日,http://www.xinhui.gov.cn/xhlsrwzl/rwmc/201209/t20120905_32933.html。 [3].《50、崔德祺》,载“中国江门网",2013年3月16日,http://www.jmnews.com.cn/bw/Votes/disp.aspx?data_id=231039。 [4].《何丽贞:秉承传统推动妇女事业》,载《澳门月刊》,2010年11月2日,http://www.macaumonthly.net/Article/zttg/200806/20080603000000_527.html。 [5].《崔德祺》,载“互动百科"网,2013年3月21日,http://www.hudong.com/wiki/%E5%B4%94%E5%BE%B7%E7%A5%BA?prd=so_1_doc。

2014

位于石街58号的老字号镜业店铺。

2018

为配合港珠澳大桥开通,澳巴于2018年10月24日起正式增设101X新线,为本澳史上首条 24 小时运作之循环路线,往返港珠澳大桥边检大楼。

2018

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其中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成功投得营运牌照,在禁区范围内接载旅客往来香港与澳门及珠海。由于其巴士车身采用金色涂装,故穿梭巴士又被称为“金巴”。

更多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