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2月14日-1715年2月3日)11月18日,澳門聖保祿學院也備齊了進獻給康熙皇帝六十大壽的禮品,在這些禮品中,各種西洋藥物佔了很大部分,包括治療燒傷藥片1盒,煙草2盒共12瓶,上乘歐洲酒6箱,每箱12瓶,保心石兩份共12盎司,上乘彌撒用酒6箱,每箱12瓶,金雞納2阿拉忒爾(arrástel) 半,底野迦解毒劑(teriaga magna Otmana)2阿拉忒爾,還有各種吐根、阿魏、樹脂等製劑及各種藥膏、糖漿等。蘇亞雷斯(José Caetano Soares)稱這些禮品:“簡直可以配備一個小型藥房”。 保心石,即動物胃結石,尤其指波斯公羊胃結石,“西洋人用此結石入藥”。石鐸琭《本草補》有詳細介紹。《康熙滿文朱批奏摺全譯》,第1670頁;《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明清天主教文獻》第12冊,第125—126頁。阿拉忒爾,古重量,單位,合459克。BA,Jesuítas na Ásia,Cod.49—V—5,f1.456,轉自董少新:《形神之間——早期西洋醫藥入華史略》第114頁,José Caetano Soares, Macau e a Assistência, p.175.
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2月14日─1810年2月3日)11月4日,即是在清葡聯合捕盜協議簽訂之前,雙方的聯合行動已經開始。鄭一嫂下令讓張保仔率船隊進入內河,自己則以大艦數艘停泊在大嶼山赤瀝角洋面,據守港口,防官軍掩襲。時有3艘葡萄牙船回國,正好被鄭一嫂攔截。鄭一嫂“擊其一艘獲焉,殲夷人數十”。剩下2艘葡船逃回澳門,適逢香山知縣彭昭麟率船100艘西行,雙方合併。彭昭麟“又雇請夷船六隻,賭一嫂船少,往圍之”。廣東政府通知澳門,要求葡萄牙軍兵船拖住鄭一嫂,等候清朝水師前來圍剿。當鄭一嫂發現葡艦進入大嶼山水面時,立即召集張保仔、香山二及鄭保養等率領紅旗大幫大小船艇到大嶼山與其匯合。10日,發生了一場戰鬥,張保仔大敗葡萄牙船。而他船隻“盡逃”。葡人極為憤慨,稟香山知縣彭昭麟“願以夷船出戰”。17日,彭昭麟遂點閱西洋大夷舶六隻,配以夷兵,供其糧食,出洋剿捕。18日,廣東水師提督孫全謀率領的60艘帆船1200門火炮及1.8萬官兵也趕至大嶼山海面。20日清晨,清朝水師向海盜發動突然襲擊,孫全謀守東,彭昭麟扼西,將海盜的出路死死堵住,相互攻擊“連打兩晝夜,不分勝負”。22日,清軍一戰鬥船隻“藥重炮裂”,致使船隻損壞,數十人死亡,清方水師退回港灣。23日,清方水師又折返,戰鬥繼續,“官軍不能敵,失去一舟”。27日,海上刮起猛烈的北風,孫全謀決以火船攻擊困在海灣中的海盜。然而由於風向的改變,火攻船不僅沒有燒及盜船,“反延燒兵船二只”。29日午後,南風大作,浪卷濤奔,鄭石氏與張保仔率數百艘船隻如排山倒海之勢向清軍撲來,清水師無法抵擋,海盜船隊遂突圍而逃,直出仰船洲外洋。葡萄牙船不斷放炮追擊,海盜以數十艘爛船設障,葡船亦無功而返。嘉慶十四年(1809)十月,大嶼山赤瀝角之戰實際上是清朝捕盜戰爭的一次失敗,但為了掩飾這次失敗,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誇大殲滅匪盜人數為2400名。袁永倫:《靖海氛記》卷下,第4—7頁;田明矅:《重修香山縣誌》卷22《紀事》;穆黛安:《華南海盜:1790—1810》,第140—142頁所印資料與《靖海氛記》記錄大不同,幾乎所有日期均有差異,特別是11月10日在赤瀝角的第一戰役,葡文資料稱在8日,還稱這一戰役“雙方俱無損傷”。袁永倫對此事記錄屬第三方,既不會褒揚海盜,亦不會掩飾葡人,故其記載為准,而穆黛安不察。《清仁宗嘉慶實錄》卷218,嘉慶十四年九月壬申;穆黛安:《華南海盜:1790—1810》,第140—142頁。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月13日,澳門理商局批斷何連旺家族產業——“時和銀店”倒盤。並批盧光裕作為總理該倒盤店事務人,蔡康及潘禮臣作為管理該店倒盤數目人。至本年的11月18日,澳門按察司衙門將時和倒盤店東主何連旺、何連鈞、何連漢、何連輝、何連宗各屋查封,並於該日拍賣,取銀抵填時和銀店各債。12月20日,又拍賣何家兄弟的另外一批屋業。何連旺家族的破產應與其不斷支持維新派人士在澳門活動有關。據康有為1903年2月26日《致葉恩、徐為經等書》稱:“何穗田□□□始終任其至難,始終一心,忠義無雙,□吾保皇會困數萬金,計今同志中實無其比。今因吾會所累牽,倒其銀號,實吾會同志所共愧也。然亦不過去其數萬,而仇家敵党疾其為保皇會事,妄造謠言。”又稱“穗田家原有47萬,今與兄弟分,不過20余萬,然至今尚是殷實富家也”。可見,何家時和銀店雖已倒盤,但何廷光家道並未因此而中落。《澳門政府憲報》1902年1月18日第3號。《澳門政府憲報》1902年10月25日第43號。《澳門政府憲報》1902年11月22日第47號。方志欽編:《康梁與保皇會——譚良在美國所藏資料匯編》,《函牘》,第52頁。
民國三年 (1914年1月1日─1914年12月31日)11月18日,葡萄牙駐華公使符禮德再次主動拜會北洋政府外交部,與秘書劉符誠會談。符禮德再次提出舉行勘界談判,至於談判的方式,可以首先訂期開私人之談判,相互交換意見,求同存異,爭取達成協定,為舉行正式會議奠定基礎。符禮德還聲明,葡政府絕無意擴張土地,但也不會放棄條約所規定的界址。至於內河問題,也很容易解決。其辦法是:中國船隻可以任意行使出入,但停泊澳門海岸,則應受澳門管理。劉符誠,字藎忱,號黼齋,民國初年出任北洋政府外交部參事,後任交通部郵政總局局長、南京政府財政部派駐中法工商銀行中方董事。《澳門專檔》第4冊《外交部秘書劉錫昌 (劉符誠)會晤葡使問答》,第124頁。
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1月1日-1934年12月31日)11月18日,葡萄牙飛機“帝利” (Dili)號由里斯本起飛經帝汶後於本日在澳門黑沙灣 (Areia Preta)跑馬場成功降落。先是,葡萄牙飛機師準備一次從里斯本至帝汶、澳門及果阿的往返旅程,溫貝托.克魯斯 (Humberto Cruz)上尉建議駕駛配備130匹馬力“吉卜塞少校” (Gipsy Major)引擎之“地.哈佛蘭.豹蛾” (De Havilland Leopard Moth)飛機去完成這42670公里的旅程。1934年10月25日,飛機從里斯本出發,古斯上尉擔任飛機駕駛員,安東尼奧.羅拔圖 (António Lobato)為機械師,本日抵達澳門。在澳門,飛行員參觀兵營、城市和中學,享受魚翅湯、炒飯和烤雞,受到了澳門政府及市民的熱烈歡迎,當時遠東最優秀的球隊——澳門曲棍球隊還專門為之與香港曲棍球隊舉行一場比賽。古斯上尉亦再次在市內上空飛行,攝影師卡地拿 (Catela)同行,共拍下180餘幅澳門空中照片。飛機回航時,兩名駕駛員首次把兩袋郵件共323封信函直接由澳門運往果阿和里斯本。Luís Virgílio de Brito Frazão,História e Desenvolvimento dos Correios e das Telecomunicações de Macau,Vol.Ⅱ,p.727;Luís Andrade Sá,Aviation in Macau:One Hundred Years of Adventure,pp.50-54;飛歷奇:《澳門電影歷史:有聲影片時期 (1932—1936)》,載《文化雜誌》第23期1995年。按:飛歷奇文稱,飛機1934年11月19日抵達澳門,茲取11月18日之說法。
更多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AND”,為縮小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交集”;
“OR”, 為擴大檢索範圍,表示前後搜索項之間的 “聯集”;
“NOT”,為排除不相關的檢索範圍 ,“AND NOT”表示第二個搜索項,在檢索範圍將被排除。
已經有澳門記憶帳號了? 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