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共建.分享.傳承

“記憶之友”專屬抽獎活動開獎!澳門記憶團隊已發短訊通知得獎者,請得獎者跟着以下安排領獎。領獎期由即日起至2025年11月28日。
>>得獎名單及領獎安排
>>授權書

更多

為推動澳門歷史文化傳承,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澳門中學生歷史文章徵集計劃”。鼓勵全澳中學生撰寫澳門文史相關文章,記錄澳門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

活動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特別推出全新長期徵集項目─“我的澳門記憶”圖片分享計劃,期望激勵更多市民關注身邊的點滴,挖掘和分享各類歷史資源與生活記憶。

>>前往活動頁面

更多

“澳門記憶”文史網隆重推出“記憶之友年度積分回饋計劃”,凡參與指定活動可獲相應積分,年末換領豐富禮品,誠邀市民參與。

>>查看詳情

更多

“澳門記憶”以“記憶同行 歲月新章”為題推出2025年年曆電子版下載,傳承人文情懷之美,共迎歲月新篇章。
立即下載 年曆卡 月曆

更多

當年今日
歷史上的
1495

弘治八年(1495年1月26日─1496年1月15日)10月25日,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João II)去世,王后唐娜.萊昂諾拉(Dona Leonora)的兄弟貝雅公爵(Duque de Beja)繼位,稱曼努埃爾一世(Manuel I)。《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的談判是若奧二世一生中最後一項重要的活動。 若奧二世及其繼任者曼努埃爾一世統治時期,葡萄牙王室經營商業達到了頂峰。諾埃爾(Charles E. Nowell):《葡萄牙史》第4章,第107頁。蘇拉馬尼亞姆(Sanjay Subrahmanyam): 《葡萄牙帝國在亞洲:1500—1700政治和經濟史》第2章,第59頁。

1530

嘉靖九年(1530年1月29日─1531年1月17日)10月25日,禮部給事中東莞人王希文針對兩廣總督林富請開廣東市舶之議進行了反駁,上疏:“正德年間,佛郎機匿名混進,流毒省城。副使汪鋐並力驅逐,僅乃絕之。今未逾數年,撫按以折俸缺貨,遂議開復。祖宗數年難沮之虜,幸爾掃除;守臣百戰克成之功,一朝盡棄,不無可惜。”都察院覆議則是“自今諸國進貢,宜令依期而至,比對勘合驗放,其番貨抽分交易如舊”。即允許按期進貢的番船貿易,意即東南亞國家的進貢船可以貿易。葡萄牙人則禁止來廣。重申兵部之議。於是,番舶乃通。東南亞各國商人又重來廣東貿易,計有占城、馬六甲、柬埔寨、六坤州、順搭諸國。各國夷船停泊地點主要在廣東新寧縣的廣海和望峒,新會縣的奇潭,香山縣的浪白、蠔鏡和十字門,東莞縣的雞棲、屯門和虎頭門諸海澳。蠔鏡,又稱蠔鏡澳,澳門之舊稱。十字門則是澳門之外海。嘉靖八年(1529),林富請開通廣東番舶貿易後,東南亞諸國商人則紛紛來廣海貿易,其中亦有一部分東南亞商人進入澳門地區開發貿易。澳門內港古地名沙梨頭,葡文則稱Patane(北大年),即為明證。當時明朝政府雖然禁止與葡萄牙人貿易,但是葡萄牙人則往往扮作暹羅人“私舶雜諸夷中交易”。兩廣總督吳桂芳言:廣東自嘉靖八年,該巡撫兩廣兵部侍郎林富題准復開番舶之禁,其後又立抽盤之制。海外諸國出於《祖訓》、《會典》所載舊奉臣貢者固已市舶阜通,舳艫相望。內如佛郎機諸國,節奉明旨,拒絕不許通貢者,亦頗潛藏混跡射利於其間。所以,當時確有部分葡萄牙人混入蠔鏡澳交易。故《明史.佛郎機傳》稱:“自是,佛郎機得入香山澳為市。”林富之疏在八年,但當年聞訊,番舶至之應少,故係於九年。廣東市舶重開後,葡人收買華童之事依舊。廣州河南游魚洲諸快艇,多掠小口往賣之,三山、疊滘、背底水等鄉村以至諸澳,拐誘惡少,日繁有徒,甚至官軍商紀亦與交通。《明世宗實錄》卷118,嘉靖九年十月辛酉。黃佐:《(嘉靖)廣東通志》卷66《外志》3《番夷》。此處為中文文獻第一次出現“蠔鏡”之名。印光任、張汝霖:《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是這樣解釋,澳門有南北二灣,二灣規環如鏡,故曰濠鏡。戴裔煊:《〈明史.佛郎機傳〉箋正》第53頁的解釋略有不同,稱濠鏡的正確寫法應作“蠔鏡”。蠔鏡是蠔的外殼的一部分,平滑如鏡,濠鏡澳得名是因其形似鏡之故。《永樂大典》卷11907《廣州府志》載:“沙螺,一名西施舌,其味亞於香螺,惟番禺縣沙灣村所產。香螺、龜腳螺、刀鞘螺、脂甲螺、鸚鵡螺、拍掌螺、紅螺、馬甲柱、蠔鏡、瓦屋。”這條材料明確指出,“蠔鏡”本身就是一種動物,同香螺、紅螺、馬甲柱一樣,都是水生動物。清人張心泰的《粵遊小志》卷18亦稱:“粵產蠔鏡,取飾窗戶,可代玻璃,謂之明瓦。”據此可知,印光任與戴裔煊的解釋僅是一種望文生義。而蠔鏡澳的得名應是指澳門近海因產“蠔鏡”這一水生生物而得名(參見湯開建:《澳門諸名芻議》,載《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第66頁)。十字門,明清文獻關於十字門的解釋歧義甚大。鄧遷:《(嘉靖)香山縣志》卷1《山川》稱:“大吉(雞)山上東中水曰內十字門,小吉(雞)山上西北中水曰乾門,九澳山上東南西對橫琴中水曰外十字門,其民皆島夷也。”這是一種說法。薛韞:《澳門記》(載《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稱:“遵澳而南,放洋十里許,右舵尾,左雞頸;又十里許,右橫琴,左九澳。灣峰表裡四立,像箕宿,縱橫成十字,曰十字門,又稱澳門。”這又是一種說法。《澳門記略》卷上《形勢篇》稱:“其南有四山,曰壕田、曰馬騮、曰上滘、曰茫洲,為內十字門;又二十里有四山,曰舵尾、曰雞頸、曰橫琴、曰九澳,為外十字門。”此說又與前二說不同。類似或不同的其他說法還有,也就是說,關於十字門究竟是由何島嶼相互組成,文獻中並無成定規之說。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卷9《佛郎機》。陳子龍輯:《明經世文編》卷342吳桂芳《議阻澳夷進貢疏》。張廷玉:《明史》卷325《佛郎機傳》。香山澳最早出現在嘉靖八年林富上書之後,其最初之含意應是香山縣諸澳的總稱。包括濠鏡、浪白、十字門等。到後來亦逐漸演變為專指澳門一地的名稱(參見湯開建:《澳門諸名芻議》,載《澳門開埠初期史研究》,第71—73頁)。黃佐:《(嘉靖)廣東通志》卷66《外志.佛郎機》。

1546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2月1日─1547年1月21日)10月25日,耶穌會在果阿設立最初的葡萄牙管區,首任管區長為西蒙.羅德里格斯(Simão Rodrigues)。戚印平:《日本早期耶穌會史研究》,第465頁

1663

清康熙二年(1663年2月8日-1664年1月27日)7月1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巴爾薩爾.包爾特(Balthasar Bort)司令官再次率領艦隊駛向福州。這次艦隊共有鐵甲船17艘,運載大炮443門,兵員2713人。此外還攜帶16萬餘噸的貨物。8月底,抵達閩江口,10月,雙方正式簽訂清、荷兩國聯合滅鄭的協議書。協議規定:“候事定之日,欲求浯嶼,築城貿易如廣東香山澳例,復准納貢互市。”協議簽訂後,雙方即對鄭氏政權佔據的金門、廈門兩地發動進攻,10月25日,金、廈兩地全部收復。 楊彥傑:《荷據時代台灣史》,第289—291頁;阮旻錫:《海上聞見錄》卷下康熙二年“九月,紅夷糾集甲板船十六隻,夷兵數千會靖南王(耿精忠)、李(率泰)總督約,同攻兩島”。

1706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2月13日-1707年2月2日)10月25日,前帝汶總督科埃略.格雷依羅致葡印總督卡埃塔諾.卡斯特羅(Caetano de Melo e Castro)的報告中說,在他任職期內,每年檀香木的砍伐量為10000—12000擔,而運到澳門的只有2000到3000擔。這座城市對檀香木的貿易壟斷正被中國人打破,這些中國人在巴達維亞購買檀香木,運往廣州。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74—75頁。

1713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1月26日-1714年2月13日)10月25日,澳門議事會全年需要6000兩白銀的開支,但卻一文不名,甚至負債累累。各教教友和神職人員聲明只能借其1000多兩,而普通百姓當然無法拿出其餘5000兩,遂決定第二年的市議會首先還清債務:還華貓殊300多兩;王室大法官辦公室700多兩;仁慈堂1000兩。為此,稅率增加1.5%。 施白蒂:《澳門編年史:16—18世紀》,第86頁。

1719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2月19日-1720年2月7日)10月25日,澳門船“順航(Boa Viagem)”號赴帝汶進行貿易,去裝載配給的1000擔檀香木,還有1艘船則被帝汶總督扣留。Arquivos de Macau, 3a série, Vol.2,p.21.

1727

清雍正五年(1727年1月22日-1728年2月9日)10月25日,澳門船主類斯.山治請求前往巴達維亞的航行獲得批准。 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XVIII, p.294.

1761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2月5日─1762年1月24日)10月25日,得到巴西貝拉公主(Princesa da Beira)與唐.彼得羅王子(Infante D. Pedro)聯姻的消息,澳門議事會在大教堂舉行隆重祈福儀式,各家各戶點燈三夜以示慶祝。Manuel Teixeira, Macau no Séc. ⅩⅧ, p. 508.

1771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2月15日─1772年2月3日)10月25日,葡萄牙羅沙.塞尼奧拉(Manuel de Nossa Senhora)神父第二次出任澳門奧斯定堂本堂神父及修道院院長。Manuel Teixeira, Macau e a Sua Diocese, Vol. 3, p. 605.

1806

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2月18日─1807年2月6日)5月5日,在孟買已改裝為英國巡船的“羚羊(Antelope)”號在丹尼爾·羅斯(Daniel Ross)海軍上尉的指揮下抵達澳門。王室大法官和議事會認為“羚羊”號以巡船的名義來澳門即是另有企圖,故拒絕給該船提供各種方便。9月,澳門政府下令“羚羊”號離開氹仔碇泊所。10月25日,“羚羊”號在澳門航道與一隊海盜船相遇,“羚羊”號開了幾炮,海盜船全速向東逃遁。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3卷,第31頁。

1879

光緒五年(1879年1月22日─1880年2月9日)11月15日,據管理救火事務公所官稟稱,澳門有華人行鋪頭人及工藝行頭人,一聞大炮台10月25日誤報之火警,立即自發水車迅赴遇火之處救護,共計有12號。其救火諸人夫均盡心出力,勇敢護救,深堪贊羨。護理澳門、帝汶總督事務公會為此出示予以讚揚。並按舊例,每架到場救火水車賞銀4元。《澳門政府憲報》1879年11月1日第4號及11月15日第46號。

1894

光緒二十年(1894年2月6日─1895年1月25日)10月25日,澳門兆三元闈姓廠東主李瑞生,將本年文鄉科恩會科並武鄉科及澳門闈姓承充人三記豐和公司之餉項、各人所投之票銀與各客中式之彩銀,盡行挾帶私逃。澳門闈姓公司隨即派人四處查緝,並出花紅銀l000大元,懸賞購拿。十月二十日,經澳門華政廳出面協調,闈姓承充人與投票人等互為酌情議和。至次年2月7日, 經澳門按察司兼理商局判定兆三元倒盤。《鏡海叢報》1894年11月7日《賞格》;1894年11月21日《官示匯登》。《澳門政府憲報》1895年2月16日第7號。

1897

光緒二十三年九月三十日(1897年10月25日),總督部堂巡撫部院,院照發給鏡湖分局值理何豐年,灣仔沙熟田、草白坦共壹坵,壹拾伍畝正。(院字第壹百捌拾號)

1898

《知新報》第六十九期刊登《鄂督張之洞酌擬武科新章摺》、《廣東學政張伯熙寓武科於團練摺》、《歐洲中古學人風氣續第六十九期譯哈罷月報》、《微生物隨人集處》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899

《知新報》第一百零三期刊登《新嘉坡總領事羅保護出洋華人示》、《南洋各埠建孔廟學堂》、《西班牙人忘國恥》、《英國商船增數》等文章。《知新報》於1897年2月22日(清光緒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創刊,由康有為籌劃出版、梁啟超兼理筆政、何廷光(字穗田)出資、康廣仁則負責具體運作創辦,該報於維新運動時期所創辦,為維新派在華南地區的重要刊物。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的百日維新失敗後,《知新報》仍繼續出版。1899年7月20日,康有為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皇帝會後,更將《知新報》與《清議報》定為會報。《知新報》原按上海《時務報》模式創辦,初擬為《廣時務報》。及後經梁啟超斟酌後,才定名《知新報》,報頭使用篆書。其辦報宗旨,正如其創刊文章的「知新報緣起」指出:「不慧於目,不聰於耳,不敏於口,曰盲、聾、啞,是謂三病」而「報者,天下之樞鈴,萬民之喉舌也,得之則通,通之則明,明之則勇,勇之則強,強則政舉而國立,敬修而民智。」《知新報》是澳門第二份中文報紙,翻譯不少西文報刊,錄英、俄、德、法、美、日等各國大事,同時遠銷海外舊金山、悉尼、安南、新加坡等地。設社址於澳門南灣大井頭四號,其後在1900年11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月初一)出版的第129期有遷館告白:從大井頭四號移寓至門牌十九號。初為5日刊,自1897年5月31日(清光緒二十三年五月初一)的出版的第20冊起,改為旬刊 (十日刊),篇幅較前增加一倍;又至1900年2月14日(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12冊開始,再改為半月刊,每期約60餘頁,冊裝。目前所收集的最後一期是1901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版的第134冊,是否仍有後續出版的刊冊,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會感謝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支持,合作將該館珍藏的共134冊《知新報》原件進行電子化,得以在此平台與公眾分享。此外,本會為每期之目錄加設鏈結功能,以便各方讀者閱讀。《知新報》主要撰述和譯者如下:撰述:何樹齡、韓文舉、梁啟超、徐勤、劉楨麟、王覺任、陳繼儼、歐榘甲、康廣仁、黎祖健、麥孟華、林旭、孔昭炎、康有為 英譯:周靈生、盧其昌、陳焯如、甘若雲葡譯:宋次生德譯:沙士日譯:唐振超、山本正義、康同薇

1915

民國四年(1915年1月1日─1915年12月31日)9月1日,盧慕貞偕朱執信之女朱慕菲由澳門抵達日本東京,同孫中山商議離婚之事,成全其與宋慶齡的再婚。因為她自認為不識字,又是小腳女子,學識能力遠不如女大學生宋慶齡。23日,在孫中山的陪同下,盧啟程前往東京車站,準備經橫濱回到澳門,至此結束兩人維持32年的婚姻。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東京市政廳登記結婚。自此以後,盧慕貞即隱居澳門風順堂街4號及媽閣街(Rua da Barra)1號兩處寓所。1952年逝世,葬於氹仔孝思墳場。日本外務省檔案,1915年9月2、19、24日《孫文動靜》,轉引自陳錫祺主編:《孫中山年譜長編》(上冊),第955頁;周谷:《宋慶齡第一張出國護照及其結婚誓約書》,載香港《明報月刊》1993年2月。《與宋慶齡婚姻誓約書》(1915年10月25日),載《孫中山全集》第3卷,第199頁。據稱盧慕貞在澳門的居所為香山巨富陳芳長子陳賡虞先生贈送。《珠海市文物志》第3章第124頁“陳賡虞墓”。

1919

民國八年 (1919年1月1日─1919年12月31日)10月25日,澳門政府頒佈衛生總條例,規定將仁伯爵陸軍醫院易名為政府總醫院 (Hospital Geral do Governo)。施白蒂:《澳門編年史:20世紀 (1900─1949)》,第134頁。

1928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1928年12月31日)10月25日,英外交部備忘錄稱:中葡談判修訂1887年條約時,一般相信中國不會提出澳門問題。但發生前述事件後,英國政府已應葡國要求給予及時援助,派出戰艦往澳門。後來,外長王正廷向葡駐華公使保證,其代表未獲授權提出澳門問題,而廣東專員僅僅獲准談判劃界事宜。此一情況,已馬上由英國外交部通報葡萄牙大使館。廣東專員也已向英國駐穗領事鄭重指出,他從未授權在廣州報刊上發表聲明,有關報導並不真實。Arquivo do MNE, Fundo Embaixada Londres, M162, PK/6.

1946

拍攝時間: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二十五日 前排左二:何賢 前排左四起:伍智梅(1)、胡木蘭(2)、屈仁則、李秉碩、謝保明; 後排左起:何自強、劉秀馨、梁秀珍、趙玉珠、周鏡廷、孟憲民、柯麟、梁燕燕、朱劍飛、陳佩珍。 (1)民國首屆國會議員伍漢持之女;(2)民國元老胡漢文之女

1957

1957年,禮記雪糕向遠東出入口有限公司購買四分一匹雪機一副及F12雪種,連同裝貨、運費及保險,合共支付1,400港元;貨物於1957年10月25日在"大來號"上付運。圖為禮記雪糕的購貨單據,立於1957年10月23日,編號K-768/57:Ser。

1957

1957年,禮記雪糕向遠東出入口有限公司購買四分一匹雪機一副及F12雪種,連同裝貨、運費及保險,合共支付1,400港元;貨物於1957年10月25日在"大來號"上付運。圖為遠東出入口有限公司開立的收據,註明單號K-768/57:Ser的費用已支付。

1962

1962年,青草街、亞美打街、施利華街、田畔街及大興街五條街道35間房屋被公開拍賣,原居民因此面臨被迫遷的困境。何賢得悉此事後,與澳督商量購買該些房屋捐給鏡湖醫院及同善堂作嘗產,此舉令居民免受迫遷,居民因此向何賢致謝。參考資料:邢榮發:《澳門中華總商會》,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基金會,2016年,第98~99頁。

1976

廣星為酬謝客戶,舉辦抽獎。獎品豐富,現場仲有特別獎,凡到場參觀人仕均可參加,抽獎儀式邀請三菱公司齋藤,香港影視紅星溫柳媚主持抽獎。廣告文案:資格:凡本行新舊公共天線客戶,或在本行購買電視,冷氣雪櫃,洗衣機之客戶均可參加抽獎。上項客戶,請蒞臨本行參觀,即有專人代填咭參加抽獎(倘客戶自己填妥表格則更佳)獎品:頭獎:三菱20' 3S顯像管彩色電視機一架。二獎:三菱六立方呎雪櫃一個。三獎:三菱洗衣機, 以上獎品係由菱電公司送出。四獎:麗明燈飾公司名貴吊燈一支。幸運獎:10名各獎金獅牌電子瓦撑一個。又蒙碧麗姿時裝公司送出特別獎。辦法:凡到場參觀之各界人士均可參加。頭獎:時裝及化粧品禮券價值一千元。弍獎:皮褸禮券價值陸百元。叁獎:化妝品及時裝禮券價值叁百元。全部時裝及皮褸均由該公司高級裁縫師度身定做。截止日期:十月卅一日下午三時正。地點:本行。歡迎各界人仕 同業先進,蒞臨參觀特別介紹:模型船,製作精緻,不可不看。現場彩色攝像機及錄像機使你進入彩色世界點解唔睇吓自己?保養示範介紹 又可以使你明白一般家庭電器用具使用,及應如何保養並有專人解答。

1988

1988年10月25日,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正式啟動。

1988

1988年10月25日至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北京舉行。圖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萬里委員長向起草委員頒發任命書。

1994

1994年10月25日,1993年2月拱北海關手榴彈爆炸案罪犯吳德進在珠海被判死刑,立即執行。

1994

1994年10月25日,1980年10月葡京南通銀行解款車劫案一兇犯蔣體美內地刑滿返澳落網,判刑23年。

2001

2001年10月25日,媽祖文化旅遊節隆重揭幕。

2002

2002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永久營房奠基。

2007

皇宮娛樂場,是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娛樂場,前身是珠江畫舫(又稱"皇宮號"),於1995年正式營運,至2007年10月25日早上起暫停營業。由於皇宮娛樂場是澳門唯一一艘在船上開設的娛樂場,因而有"賭船"、"賊船"的稱號。

更多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