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媽閣廟建築群及其石刻——觀音閣、神山第一亭

著(者):蔣美賢

著(者):鄧駿捷

觀音閣

媽閣廟建築群的最後一座,是位於山頂的觀音閣。其始建年代未知,唯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香山詩人吳啟苞遊覽媽閣廟後,撰有《遊阿媽閣觀音亭》詩。由此推測,應該不晚於嘉慶一朝,媽閣廟已有名為“觀音亭”的建築。詩中註文提到:“亭側有‘海覺’二字於高石上。”這與《澳門記略.娘媽角圖》切合,又與今觀音閣的位置相若,故此觀音亭應是觀音閣的前身。觀音閣今貌是經過道光年間重修的,橫匾“觀音閣”的落款“道光歲次戊子年仲夏重修”,可為之證明。其有石刻門聯:“鏡海渡慈航,人登覺岸;蓮山開法界,座徹禪燈。”聯語中的“慈航普渡”、“蓮座”是觀音菩薩的象徵,而“鏡海”、“蓮山”皆為澳門古名。至於“覺岸”,固然是佛教語,同時與媽閣廟舊稱“海覺寺”、閣旁所立海覺石,以及其所在的地理景觀,一語相關,用字可謂巧妙。

觀音閣。李斌攝及提供。

觀音閣側影。作者攝及提供。

除了觀音閣,媽閣廟內山道旁,還置一座內供彌勒佛的小石龕,龕內有一尊彌勒佛的石像。石龕是廟宇建築最簡樸的一種形態,亦即一般認為媽閣廟建築的原始面目。

而建於大殿旁側的“正直祠”,也算是媽閣廟建築群的一部分。其性質為“福德祠”,俗稱“土地公”、“土地廟”,或簡為“土地”,用以供奉正稱“福德正神”的土地神。由於媽閣廟的福德祠上刻有“正直祠”三字,故稱“正直祠”。祠的兩側有石刻聯:“霛光昭海甸,福澤庇天涯。”其中的“霛”,採用了“靈”的異體字,為廟宇題刻所慣見。“靈”的異體字多達百個,所以如此,與其初文的本義有關。“靈”的初文為,是個會意字,本義是求雨;故其異體的部件,蓋是對歷代各式各樣的求雨儀式、方法的描摹。如“霛”所會意者,就是以弓箭射天的一種求雨之法。

神山第一亭

最後談談“神山第一亭”。“神山第一亭”並非媽閣廟的另一建築物,而是上述某建築物的名稱或代號。至於是哪一座,最易讓人聯想到的是現今石殿門楣“神山第一”的題刻,以為是早期石殿“涼亭”的部分。但有學者指出,此亭名稱實為刻在亭前石牌坊上的“詹頊亭”,因此“神山第一”可能是其代號,亦有可能另有所指。澳門詩人趙元儒曾在清乾隆年間寫下四首媽閣廟石刻詩,每首詩的第二句均是寫亭子,包括“斜結半山亭”、“神山第一亭”、“危坐石之亭”和“峭石立高亭”。詩句反映了乾隆年間的“神山第一亭”是建築在半山崖邊,而同時期的《澳門記略.娘媽角圖》所示,該位置上的就是觀音亭,圖中還繪畫了其底下有一座猶如門關的建築,突出了亭子的所在。正好切合趙元儒石刻詩所云“試叩禪關入,神山第一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觀音、媽祖合祀一廟的情況十分普遍,但媽閣廟的主祀神是媽祖,若以“神山第一”之稱冠予觀音亭,則未免喧賓奪主。或者,亭子之建,本不是用作供奉觀音菩薩,而是另有其他功能。

神山第一——媽閣廟石殿題刻。作者攝及提供。

本文整理自蔣美賢、鄧駿捷著《澳門媽閣石刻》

該書之主要參考文獻如下:

著作
〔清〕印光任、張汝霖原著,趙春晨校註:《澳門記略校註》,澳門: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
〔清〕申良翰主修:《香山縣誌》,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刻本。
〔清〕祝淮主修,黃培芳輯:《香山縣誌》,清道光七年(1827年)刻本。
〔清〕王廷鈐等纂修:《澳門誌略》(《香山縣下恭常都十三鄉採訪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清〕喻文鏊:《考田詩話》,清道光四年(1824年)蘄水王壽榕刻本。
〔意〕利瑪竇、金尼閣著,何高濟譯:《利瑪竇中國箚記》,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主編:《澳門編年史》(全6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吳志良、林發欽、何志輝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歷史卷(上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林明德:《澳門的匾聯文化》,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1997年。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灣: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徐曉望、陳衍德:《澳門媽祖文化研究》,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章文欽:《澳門詩詞箋註》(全4冊),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年。
章文欽:《澳門與中華歷史文化》,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陳煒恆:《澳門廟宇叢考》,澳門: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2009年。
劉芳輯、章文欽校:《清代澳門中文檔案彙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年。
劉福鑄、王連弟主編:《歷代媽祖詩詠輯註》,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鄭麗航、蔣維錟輯纂:《媽祖文獻史料彙編》第1輯《散文卷》,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年。鄭麗航、蔣維錟輯纂:《媽祖文獻史料彙編》第2輯《史摘卷》,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9年。譚世寶:《金石銘刻的澳門史:明清澳門廟宇碑刻鐘銘集錄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
譚世寶:《馬交與支那諸名考》,香港:香港出版社,2015年。
譚世寶:《澳門歷史文化探真》,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論文
王日根:《有往無來:明中後期閩商在澳門的開拓》,載《全球視野下的澳門學:第三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吳汝鈞:《十牛圖頌所展示的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載《中華佛學學報》1991年第4期。
林廣志:《清代澳門望廈趙氏家族事跡考述》,載《澳門歷史研究》2004年第3期。
陳光:《澳門媽祖閣歷史告澳人書》,載《近代史資料》總100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2月。
蔣美賢:《媽閣石刻詩獻疑》,載《澳門文獻信息學刊》總第15期,2015年12月。
鄧景濱、汪欣欣:《媽閣摩崖第一詩考釋》,載《文化雜誌》2016年春季刊。


更新日期:2025/08/08

作者簡介

延伸閱讀 更多專題

留言

留言( 0 人參與, 0 條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實故事,共同填補歷史空白!(150字以內)

重要通知:“澳門記憶”文史網《服務條款》修訂公告

尊敬的“澳門記憶”會員,您好!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澳門記憶”文史網的支持與信任。為持續優化會員服務品質與保障會員權益,本網站將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的《服務條款》。敬請各位會員詳閱修訂後之條款,有關內容可於以下查閱:

👉 點此瀏覽最新的《服務條款》

您已詳細閱讀並同意接受該等《服務條款》修訂內容。

若您對本次更新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與信任,“澳門記憶”文史網將持續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會員服務。

“澳門記憶”文史網 敬啟

發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進階搜尋

關鍵字

    主題

    資料類型

    地點

    時間

    使用說明

    檢視全站索引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