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澳门世界遗产:亚婆井前地

口述 朱蓉|吳堯

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o)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因为此地以前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地,与凉水井、二龙喉齐名。这个小广场的葡文名称“Lilao”便是“山泉”的意思,而中文名称“亚婆”则来源于粤语“阿婆”,与一位明朝老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的传说有关。与亚婆井泉水相关的故事、诗文与民谣很多,作为城市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它们都象征着亚婆井与澳门、澳门人之间无法抹去的根的联系。

图1 亚婆井前地

现在前地中的喷泉口已经是20世纪末重新修建而成的,如果要寻访真正的亚婆井水源头,则需要步行到前地北部的斜巷尽头,那里有一处用木板覆盖的泉水口,只为当地居民供应食水。

亚婆井前地具有的重要位置和意义不仅在于其处在历史廊道的核心,同时也因它位于西望洋山面向下环的山坡上,集中反映出葡萄牙、中国、澳门土生葡人多元文化的共生共融。这一特色也充分体现在围合亚婆井前地的周边建筑中,其中有许多保留完好的百年葡式建筑,这些建筑的立面色彩缤纷,粉红、黄色、青绿、湖蓝,成为亚婆井前地的背景,也为这个小型空间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图2 亚婆井前地的Art Deco风格住宅

例如,亚婆井前地7、9、21号便是典型装饰艺术Art Deco风格的葡人公寓式住宅,这些两三层高的建筑建于20世纪初,外墙表面以黄色粉刷、白色装饰线条,采用平屋顶砖混结构。此外,在龙头里上还有一些较为低矮的葡萄牙民居式建筑,顺山势而建,采用白墙、红瓦坡屋顶和绿色百叶窗,充满了浓郁的南欧风情。

与亚婆井前地遥相对应的还有一座岭南派院落式大型民居建筑群——郑家大屋,它是澳门最大的私人住宅,约建于1869年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他在这里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巨著《盛世危言》,对孙中山、毛泽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3 郑家大屋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的封面及扉页

图4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增订新编》,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提供

这座建筑以青砖为主要材料,由两座并列的四合院式建筑组成,既有鲜明的传统广东民宅特点,又融合有西方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特征。经过澳门文化局的修复,郑家大屋已于2010年重新向公众开放,除了游览展示功能外,内部还新增了导赏服务、不定期的工作坊、文化演出活动、文物咨询暨创意设计礼品售卖等新功能,在新的城市生活中赋予这座历史建筑以新的生命和内涵。

亚婆井前地历经多次的功能转变与整修改造,而于2009年完成的修复工程则试图保存和恢复场所原有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在澳门历史城区公共空间中结合城市记忆进行设计的又一个成功案例。现在的亚婆井前地保留有原来的两株百年老榕,地面采用红色鹅卵石拼成水流形态,原来广场上现代风格的极简式矩形花岗岩墙面和大花坛被移走,代之以龙头喷泉、古典路灯等历史元素以及新的绿化景观,周边建筑经过重新修葺,焕然一新,营造出一处优美雅致的城市公共环境,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增添了休憩的场所。

接下来政府计划针对亚婆井前地区域中空置、废弃的旧建筑以及户外闲置空间加以重新利用,使其成为支持特色社会文化活动、城市日常生活的小型空间以及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的多功能场所。

亚婆井前地及龙头里

本文出自《澳门前地》,该书之参考书目如下:
[1] 林永胜. 澳门前地空间 [J].《文化杂志》第53期,澳门文化局出版,2004
年冬季刊
[2] João Carvalho(贾约翰)著,李子龙译 . 氹仔—路环(第 2 版)[M]. 海岛
市市政厅东方文萃,1998
[3] 陈炜恒. 路氹掌故 [M]. 临时海岛市政局,2000
[4] 澳门历史建筑群 [M].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2004
[5] 泽西.华脱域西 / 戴安.海格彭露仙 ( 葡文翻译 ),国光 ( 中文翻译 ). 路环村读本 [M]. 澳门文化司署,1990
[6] 吴志良,杨允中. 澳门百科全书 [M]. 澳门:澳门基金会,1999
[7] 王文达. 澳门掌故 [M]. 澳门:澳门教育出版社,1999
[8] 黄启臣. 澳门通史 [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9] 刘先觉,陈泽成. 澳门建筑文化遗产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0] 玛里娅.瓦雷特. 澳门的教堂 [M]. 澳门文化司署,1993
[11]〔葡〕胡纪伦(Cesar Guillen Nunez)著,方无偶译 . 澳门街 [M].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
[12] 吴尧,〔葡〕樊飞豪,〔日〕是永美树 . 拼合记忆:澳门历史建筑的发展与
保护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3] 陈炜恒. 源远流长、文化瑰宝:谈澳门庙宇体系 [J].《澳门杂志》第 9 期,
澳门政府新闻司出版,1998.12,p.6-23
[14] 佘美萱,李敏,梁敏如. 澳门园林建筑与装饰小品特色研究 [J]. 中国园
林,2011.11,p.52-56
[15] 葡式碎石路. 转自 2011 年 9 月 30 日澳门日报新园地版
[16] 澳门文物网:http://www.macauheritage.net
[17] 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局:http://www.macautourism.gov.mo/
[18] 维基百科全书:http://zh.wikipedia.org/
[19] 城市指南:http://www.cityguide.gov.mo/visit/spot.aspx?id=d7d05ba4-
8172-4939-8adf-e58cbc805f8d
[20] 澳门庙宇文化:http://www.temple.mo/?mod=temples&id=54&lang=mo
[21] 澳门街道网:http://macaostreets.iacm.gov.mo/c/info/default.aspx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

重要通知:“澳门记忆”文史网《服务条款》修订公告

尊敬的“澳门记忆”会员,您好!

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澳门记忆”文史网的支持与信任。为持续优化会员服务质量与保障会员权益,本网站将自2025年4月28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的《服务条款》。敬请各位会员详阅修订后之条款,有关内容可于以下查阅:

👉 点此浏览最新的《服务条款》

您已详细阅读并同意接受该等《服务条款》修订内容。

若您对本次更新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澳门记忆”文史网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安心、便捷的会员服务。

“澳门记忆”文史网 敬启

发布日期:2025年4月28日

进阶搜寻

关键字

    主题

    资料类型

    地点

    时间

    使用说明

    检视全站索引

    会员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