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文基肖像
肖像画作者:陆曦
案头上文件堆叠,职员进进出出,二十一楼的律师事务所安静而繁忙,装潢简洁淡雅,恍若置身山涧竹林,溪流涓涓。大律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倚窗的一角坐下,翻开葡译版《孟子》,黄昏在书页上缓缓移动……
家族显赫
大航海时代早已远去,昔日东、西方民族文化的碰撞,在苍茫大海中余音嫋嫋。三个世纪以前,飞文基大律师(H. Miguel de Senna Fernandes)的祖先(Senna Fernandes 家族)远航到一个遥远的地方,从此落地生根。这个地方叫“澳门”。至十九世纪,美拿年奴.先拿.飞兰地(Bernardino de Senna Fernandes,又译作飞南第或非难地),在澳门政、商界极具影响力, 与葡人和华人均维持友好合作的关系,于一八九三年获葡国皇室封为伯爵,本地华商联名致送贺幛,祝贺颂辞开首以“昔孟子尝谓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颂扬他是“三.一”兼备的人1。飞兰地伯爵的铜像,现安放在“澳门东方基金会”会址的花园内。
父亲飞历奇的生活哲学
作为澳门显赫家族的后代,飞文基秉承良好的家教,与人为善。“我不会因为祖辈的荣耀自视高人一等,我爸爸做律师之前做过教书先生,接触很多不同阶层的人,他教导我要记住我们家不是无名小卒,但不可作威作福。”谈到父亲,飞文基笑容灿烂。以其重要著作《爱情与小脚趾》、《大辫子的诱惑》等享誉盛名的澳门小说家飞历奇(Henrique de Senna Fernandes), 是飞文基的父亲。父子俩都是专业大律师,业余搞创作的人,飞文基是否从小立志以父亲为楷模?“我爸爸是个很宽容的人,不过我是在中学毕业后读到他的小说,才发觉他的思想很有深度,更能理解他的为人。”飞文基形容与父亲的关系更像好朋友,怀念以往每天黄昏下班后,在办公室与父亲喝威士忌、吃花生聊天,直到晚饭时间才一起回家的美好时光。“爸爸的生活哲学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任何烦恼或者不快,甚至伤心的事,都不要影响别人。”
“土生群族”是一个文化概念
“土生葡人(简称土生)”是在澳门地域化语境产生的群族称呼。飞文基解释:“土生葡人,葡语是Macaense,意思是在澳门出生的葡裔。我们在澳门几百年,为澳门作出过贡献,特别是作为中国与葡国沟通的桥梁,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都感到自豪!”土生葡人与华人无异,都是澳门人,这是他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而更深层次的是,从飞文基的角度去看,与其说土生是一个群族的称呼,倒不如说是一个文化概念,是随着历史变迁、奠基于多元文化融合而衍生的澳门文化。正是因为“土生文化”这个概念,让他自觉要尽力保育 “土生葡语”,又称“土生土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在《濒危语言红皮书》中的土生葡语,是以葡萄牙语为基础,吸收包括马来语、西班牙语、果亚语、华语、英语等等语言的词汇,随着应用变化、发展出来的古老方言。一个荒诞的事实是现在大多数的土生都不会说、甚至听不懂“土生土语”,但飞文基认为:“没有实用价值不等于没有保存意义。”二零一一年,他与语言学家艾伦.巴斯特(Alan Norman Baxter)合作编制《土生土语词典》。而创作“土生土语剧场”,更是他三十年以来努力不懈,让更多人认识土生土语的方式。
土生土语话剧演出后向观众谢幕,现场气氛热烈
成功与否,让观众评说
“土生土语剧场”始见于十九世纪初,一九九三年最后一位以土生土语创作的澳门土生诗人、剧作家杜斯.山度士.飞利拉(José Inocêncio dos Santos Ferreira)逝世,一班有心人为了继承他的志向,同年成立了“土生土语剧社”。现在身兼剧团团长、编剧、导演、作曲、作词的飞文基,坦率表示当初没有特别高尚的理由,“起初觉得很好奇,跟爸爸去开会,写剧本是想要考验自己的胆量。”土生土语剧是以夸张的表情动作,诙谐幽默的对白演绎讽刺时弊的话剧。飞文基认为一个演出成功与否,观众的反应是最坦诚的。“幽默是很讲究的,不是单纯搞笑,编剧要慎重,特别在一些敏感话题上,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
决心要将土生土语剧场发扬光大,吸纳更广大的观众群,飞文基不断为剧场注入新元素。二零零零年首度加入粤语对白,却被一些人嘲笑他“澳门刚回归便拍马屁!”其实他有更深远的考量,“澳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要呈现这个特质,便要加入本地常用的语言,近年我们还有普通话,剧场越多人关注,土生土语才更有活力。”飞文基享受戏剧创作带给他的满足感,“正因为是业余爱好,才有发自内心的热情,对自己要求更高。”近年他从团队的基本演员中另外组织合唱团,去葡国演唱土生土语歌。
在戏剧艺术以外,飞文基也写小说,并出版了第一部葡文短篇小说集,因为收录的每篇故事都是在周五晚写的,所以他为小说集取名为《Crónicas à Sexta》(意译:周五纪事),“我有计划出版剧本集,现时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结尾都差不多想好了。”期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出版中译本的心情,让他感到有些着急,“文学翻译人才难找,双语互译是一回事,但要将文学语言翻译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演出前在文化中心剧院彩排
风雨无惧,留在澳门
飞文基在葡国取得法律学位后,于一九八九年回澳门创业。在澳门的发展会更好,这一点他从未有过怀疑。但随着澳门主权回归祖国的日子渐近,土生社群的心态有无奈也有矛盾,他也有过动摇,“九六年好多人准备走,在葡国买屋,我也有买。可我不想走。对中央政府的承诺,我是有信心的。”时年七十多岁的飞历奇表明决不会回葡国,比儿子更斩钉截铁。飞文基认同父亲的想法,他说:“我们家的根,本来就在澳门,几许风雨都过来了,何必悲观?何必害怕未知的将来?”今年澳门将庆祝回归祖国廿五周年,十月一日国庆节那天,他以嘉宾身份兴致勃勃去参加“澳门大桥”落成典礼。
爱人者人恒爱之
他是理性、干练的专业大律师;他是喜剧大师,用严肃的话题说故事,让观众捧腹而后深思。而在专业和艺术形象的光芒下,他更是一个感性、仁爱的人。他不讳言刑事案中被告人家属的情绪教人十分煎熬,“九十年代有一宗钜额盗窃案,我向被告人的母亲解释案情严重,可能会判十六年,她哭到几乎昏厥!”这也是他从刑事转向民事诉讼的转折点。
通过多年的努力,剧场广受好评,二零二一年土生土语剧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飞文基也从中领悟到保育土生土语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条文化纽带、是群族的集体回忆。而没有一种文化是单一的,也不可能以血统分界。他尽了自己的力量保育土生文化,已然问心无愧。现在和将来他仍会继续努力。
2024年飞文基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文化功绩勋章
注1:资料来源──黄文辉:《土生葡人富商飞难地伯爵与澳门华商》,学术笔记,澳门文化局网站,https://www.icm.gov.mo。
留言
留言( 0 人参与, 0 条留言):期待您提供史料和真实故事,共同填补历史空白!(150字以内)